靈石美麗鄉村之——蘇溪村

蘇溪村位於靈石東8㎞處,農業人口1800人,全村耕地面積2000畝,其中退耕還林800畝,宜耕地1200畝,水澆地200畝,旱地1000畝。轄四個村民小組,村民主要收入自周邊煤礦、洗煤廠務工,現集體有股份制磚廠一座,佔地企業四家。年集體總收入80多萬元。



新建的小區,乾淨整潔


小區裡的假山流水


小區外的街疲乏,寬闊,


東南角兩街交叉路口


東面的大門


南大門


東面的小區商鋪,因為大車較多,所以商鋪不算多



半拉子工程,好象是什麼北斗工程,


廢棄不用的富民六孔橋


晨霧


永吉大道一側的靈石縣委黨校


黨校往南,是武裝部,


緊挨著的是福利院



天星管業


這個是什麼建築?


村子外面,


兩個標誌石頭


靈石人比較喜歡去的小吃鋪。方便停車,順路,


早上還有鍛鍊身體的村裡人,


小區外面的上下行街道,


村裡古建築還不少,這是蘇溪夜月,

靈石縣民國時期就有“八景”,

村東頭的小溪旁有一座碑亭,青磚砌就,亭蓋是彩色琉璃瓦的,細長的拱形門上是磚雕的裝飾圖案,亭中有兩塊石碑,碑文由於時間的侵蝕已模糊不清。在拱形門的一側青磚裡鑲嵌著一塊石牌,上寫“蘇溪夜月”四個字。老鄉說,碑亭上的“蘇溪夜月”石刻在不久前被人盜走,現在這塊是新做的。


向鄉親詢問:“蘇溪夜月”的來由,說是夜晚時刻,當週邊地區尚未看到月光時,這裡已經看見了,至於什麼原因也說不好。我想,或許是由於附近的山嶺起伏的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

也有傳說講,“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遊歷至此,一天晚上,明月當頭,他信步走到蘇溪村邊一溪水旁時,不知因何,隨手將帽子上的珠子摘下一枚,嵌於溪水旁的石壁縫隙間,自此這溪水便格外清明,這水中的月亮便格外皎潔。此後,便有了所謂“靈石八景”之一的--蘇溪夜月。”

《靈石縣誌》說:“城東二十里為蘇溪水木清華招提幽秀崗巒環抱之中至此廓然開朗每當夜色澄清山銜好月如讀赤壁後賦地以蘇名或因此耶”


村裡的老街道


文昌閣,魁星樓,匾額為李根祥老師所寫。





村裡的小學


名寺資壽寺


村裡新修的幼兒園,


昔日地主家的宅院。古民居如果加以修整,和王家大院比起來毫不遜色。



據老百姓的回憶,這座宅院曾駐紮過八路軍115師林彪的師部。我沒有此方面的材料,只看到有的書寫過:“1938年2月中旬,八路軍第115師率343旅,進至靈石地區。隨後,派出工作團,發動群眾,創建抗日根據地,進而向石樓、永和地區發展,控制呂梁山南段。”(《八路軍》)修復一下,收集、展放一些文物可以作為歷史與人文景觀。結合村西的資壽寺,串起一條蘇溪村的旅遊線路是完全可行的。


古戲臺


巷門



厚重的大門


小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