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多尔衮一生是功是过?为什么被顺治整得这么惨?

菩萨我想对你说


多尔衮去世才两个月,顺治帝就残忍的对他实行“毁墓掘尸”。这件事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

照理说,多尔衮都已经死了,已经对顺治不构成威胁了。而且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后人,只有一个女儿。多尔衮的后代,不可能再把持朝政了。对于顺治帝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顺水推舟,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这样的话,他也可以做一个好人,避免受到世人及后世的指责。顺治为什么要冒着名声受损的危险,干出“毁墓掘尸”这样的事情呢?

(多尔衮剧照)

有人说,顺治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多尔衮把持朝政,他挟私报复。以此来表达他心中的不满。

固然,顺治这个人,确实有些情绪化。从他后来皇帝玩不转了,一门心思崇佛就可以看出,他确实有些意气用事。但是,就算是意气用事,也用不着这样啊。这样做,给人的感觉已经不是意气用事,而是恶毒仇恨了,顺治有必要这样宣泄情绪吗?再说了,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还在呢。大家都知道,孝庄太后与多尔衮之间,关系是非常好的。多尔衮死的时候,顺治才14岁。顺治做对多尔衮毁墓掘尸的事情,应该是征求过他母亲孝庄太后意见的。如果他没有征求过孝庄的意见,孝庄当时在态度上肯定有所表示。但孝庄当时并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这足以说明,孝庄是同意顺治这样做的。

如果孝庄也同意顺治这样做,那就不是顺治情绪化的表现了。

有人又说,多尔衮虽然已经去世,但是他的那些党羽还在。顺治对多尔衮进行毁墓掘尸的目的,是要打击多尔衮的党羽,清理多尔衮的势力。

这个目的,肯定是有的。事实上,顺治通过对多尔衮毁墓掘尸后,朝廷中确实迅速转变了风潮,大臣们开始争相揭露多尔衮擅权。连多尔衮的亲信苏克萨哈,也立马转过风向,倒向了顺治帝。而且多尔衮所掌控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从上三旗降到了下五旗之中。

只不过,虽然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明显地操之过急。因为所带来的后遗症也是非常明显的。

(孝庄剧照)

因此,我觉得以上说的,都不是顺治帝对多尔衮毁墓掘尸的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看看顺治帝在对多尔衮进行毁墓掘尸后,紧接着还做了些什么。

一是顺治帝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做法,把朝廷各部独立出来,不让满清皇室插手朝廷的事务。

二是禁止各旗自行圈地等很多特权。以前都是各旗谁圈了哪块地,这地就是谁的。顺治帝严厉禁止这样做。

三是增加汉臣向皇帝奏事的权力。以前都是只有满清大臣才有权力向皇帝奏事,现在满人大臣和汉人大臣都有权力向皇帝上奏。

四是顺治帝曾在大臣中征集意见,评论历代君王中谁最优秀。所谓评论谁最优秀,实际上就是表明皇帝将学习谁的政策。当时包括陈名夏等人认为唐太宗最优秀。但是顺治帝却认为朱元璋最优秀。

(顺治剧照)

那么,顺治帝所实行的这些策略,说明什么呢?

我们知道,清朝在顺治皇帝之前,一直实施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朝中的事务,由皇亲贵族共同讨论决定。从努尔哈赤时期,废黜了代善的太子之位,实行十大贝勒共同议政,到皇太极时期的四大贝勒共同执政,到多尔衮时期的两大亲王执政,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顺治帝亲政。

顺治帝可不喜欢这样,入主中原以后,顺治帝急需学习中原王朝的皇权政治,朝中大小事情,都应该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所以顺治才要学习朱元璋,才要收回诸王贝勒管理朝廷的权力,才要重用汉臣,从满清贵族的包围中,突围出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拿典型开刀。而这个典型,最好就是多尔衮。尽管多尔衮已经去世,但打击他依然是最合适,最有效果的。所以顺治就急急忙忙做了毁墓掘尸这样的事情。

不过,顺治的做法,多少有些虎头蛇尾。后期甚至因为崇佛,不理朝政,虽然把权力从诸王贝勒手中夺回来了,却又把权力交到了大臣们的手中。以至于他去世的时候,还给康熙选了四个辅政大臣。进一步落实中央集权的任务,也最终交到了康熙的手里。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清十二帝之外,还有一位颇为值得关注的人物,他就是曾被尊为“义皇帝”的多尔衮。努尔哈赤凭借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了建州女真,建立了后金政权,同大明分庭抗礼;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又改国号为大清,进一步完善和壮大了八旗军队;而策划和领导清军入关、定鼎北京的人,便是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生于1612年,后金大汉与大妃阿巴亥的宠子,深受努尔哈赤喜爱。不过,努尔哈赤死前,遗命大妃阿巴亥殉葬(一说是皇太极假托汗命),多尔衮同兄长阿济格、兄弟多铎,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含泪殉葬,让皇太极夺取了汗位。

皇太极登上汗位后,对多尔衮兄弟还算仁义,也曾对他们委以重任。在征讨蒙古、朝鲜和与明朝的斗争中,多尔衮也逐渐锻炼成长为了一位杰出的将领,统率正白旗、受封睿亲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原有机会争夺皇位,但鉴于皇太极长子豪格势力强劲,不肯让步,未避免内部冲突,多尔衮转而提出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自己出任摄政王。

多尔衮在关键时刻的抉择,避免了他与豪格之间的冲突,维护了清朝的统一,无疑是具有重要贡献的。在辅政期间,多尔衮趁机收降了吴三桂,率清军入关,同李自成的农民军展开了激烈战斗,并获得全胜,得以辅佐顺治定鼎北京。值得注意的是,多尔衮在进关之初,还特意盟誓:

“此行除暴救民,灭贼以安天下。勿杀无辜、掠财物、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清史列传·多尔衮》

多尔衮此举,固然是有收买人心之意,但也是从大局出发的英明之举。由于当时清军纪律相对严明,对沿途百姓也鲜有惊扰,使得关内的反抗力量并不是很强。清军的入关和初步的统一,是在多尔衮的策划和领导下完成的,从这一点来讲,他是功不可没的关键人物。

不过,在多尔衮取得丰功伟绩的同时,也曾犯下了不少错误。清初暴政的推行,与多尔衮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比起重用汉人、亲近汉族士大夫的皇太极,多尔衮并没有那么温和,而是靠着武力推行高压政策,造成了不少的流血牺牲。

在灭掉南明以后,多尔衮也居功自傲起来,并不满足摄政王的身份,在称谓、仪仗和日用器物等方面,几乎都与皇帝相差无几。如此一来,多尔衮成为了无冕之皇。

另外,后期的多尔衮为了自己的欲望也大兴土木,给百姓造成了较大的负担。比如,在顺治六年七月时,多尔衮为了夏季避暑,便打算在边外筑城:

欲于边外筑城清暑,令户部计额征地亩人丁数加派,直隶、山西、浙江、山东、江南、河南、湖广、江西、陕西九省银二百四十九万两有奇,输工用。——《清史列传·多尔衮》

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到古北口外行猎,结果坠马跌伤,于当年十二月初九因伤病而死,结束了自己充满争议的一生。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并定庙号成宗。如此一来,多尔衮成了“义皇帝”,并享有庙号,实际上与皇帝无异。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前多尔衮的政敌纷纷站出来“检举揭发”,对多尔衮反攻倒算。起初,孝庄和顺治只是无奈下旨调查,可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多尔衮却有太多僭越之举,加之不断有人检举多尔衮“谋逆”,使得这位“义皇帝”的光环很快被遮盖。多尔衮被夺回了一切封典,并遭毁墓掘尸。

自多尔衮被定罪后,又经康熙、雍正两朝,这位大清的功臣始终蒙冤,直至乾隆三十八年时,清高宗才鼓起勇气,命人修缮茔域,准许祭扫,并于乾隆四十三年为其翻案,恢复了多尔衮的封典,修复坟茔。自多尔衮身亡蒙冤,至乾隆为其翻案昭雪,已然是一百余年,一个世纪的光景就这么过去了。历史上的多尔衮却有僭越之举,但并未谋逆之心,这是史家基本认可的定论。至于如何对其盖棺定论,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体而言,多尔衮是功大于过的。


夕阳下的晚枫


多尔衮的结局令人唏嘘!看来功劳太大的人,他的结局都不好(有个别例外),比如韩信,邓艾,徐达,张居正,年羹荛,这些人的结局都是悲剧。

多尔衮在清朝,功高盖世!满清能够入关问鼎中原霸占北京建立大一统王朝,这个决策人和头号功臣就是多尔衮!

满清不入关,充其量只是一个东三省总督(实际人口、兵力、财力只够一省编制)。

以奉天一省而占有全中国,这个生意赚大了!多尔衮的功绩胜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一,多尔衮逼娶孝庄太后,顺治帝下旨尊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进入北京后,多尔衮有没有想过自己做皇帝呢?

当然想过。他几次想废掉小孩子顺治帝,取而代之!

是孝庄太后从中作梗,拼死拦阻,不惜以身相许,下嫁多尔衮!条件是:必须让顺治帝继续做下去!

多尔衮还不满足,认为顺治帝无才无能无功,一个小孩凭什么白白接收明朝版图?虽说是侄儿,皇帝由他做,难免以后翻脸不认人!

于是,已经下嫁多尔衮的孝庄又出招:“那就让皇帝认你做父亲好了!他做你儿子,你还有什么不放心呢?再说,我嫁给你了,是你老婆,我的儿子,自然是你儿子了!”

于是,皇帝下旨:改称皇叔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直接做皇帝老爸了)

多尔衮做了皇阿玛,当然要行使权力,不仅娶了顺治帝亲妈孝庄太后,还经常进入皇宫留宿,奸淫宫女。

我写过两篇历史回答文章:

①《孝庄为何停灵37年不下葬》

②《多尔衮为何不称帝》

这两篇翔实阐述、考证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历史事实。读者感兴趣可以翻阅,这里不多说孝庄下嫁的情节。

顺治帝的皇位,是以母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换取来的!

多尔衮一直以皇阿玛自居,发号施令任意妄为,把皇帝玉玺都搬到他的王宫里方便行事!顺治帝成了摆设的木偶!

总之,多尔衮专权独裁,对孝庄和顺治帝压迫得厉害!这一切,年轻的顺治帝当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十分反感和憎恨!

可以想象,如果多尔衮不早死,多活十年,顺治帝的皇位能否保住都成问题呢!也许多尔衮哪天高兴就自己做皇帝了!试想,武则天敢抢儿子的皇位,多尔衮为何不敢夺顺治帝的皇位?这个皇父只是名义上的,又不是亲爸爸!就是亲爸爸都可以夺儿子的皇位!历史上不是有儿子夺亲爸爸的皇位吗?多尔衮是满族人,哪管这么多汉人规矩,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拦不住!

(实情是:多尔衮真要自己称帝,满清统治高层内部会出现较大分裂!这是肯定的。因为孝庄和顺治帝这边有不少将领支持。出现分裂,是多尔衮不愿看到的事情,所以哑忍让顺治帝继续做)

二,反对派疯狂报复

多尔衮38岁突然死掉,这对于顺治帝来说,太好了!他终于可以亲政,夺回皇权!

但多尔衮刚死那阵子,朝廷中还有多尔衮亲信,顺治帝不敢造次,下旨给多尔衮风光大葬!因为是“皇父”,当然是按皇帝规格办理丧事,上谥号“义皇帝”,庙号“成宗”,牌位放入奉先殿。

两个月后,顺治帝重用多尔衮的反对派,就开始秋后算账:把多尔衮治罪,剥夺一切生前死后的官封!并处于毁墓鞭尸!

多尔衮其实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他欺压顺治帝太久了!欺君罔上!顺治帝一旦掌权能不狠狠报复吗?看看明朝朱元璋如何对付功臣、万历帝如何整治张居正就晓得了!

是多尔衮没料到自己会这么短命!

一世枭雄多尔衮落得这么个悲惨结局,当然也是他平常作恶霸道的结果!

功高不赏,有过必惩。这两条多尔衮都应验了。如果按满清家法,他应该做臣子好好辅助顺治帝!什么皇父,娶太后,想都不要想!因为皇帝长大后一旦受奸臣挑拨就会感到耻辱而怀恨!如果多尔衮自私自利多一些,他应该仿效杨坚、曹丕、司马炎、李世民,自己称帝,总可以自保无虞。可惜,他还是逃不出孝庄的美人计温柔窝,最终搞到身死名裂,任人宰割,死后也不得安宁。

后来,还是乾隆帝假仁假义,体念开国元勋,给予多尔衮平反,为他重修墓地。

(注:乾隆这家子占便宜大了:先祖六岁小孩皇帝白白占有北京城,白白占有明朝疆土,代价是受了多尔衮好多年欺压而已!算起来,亏小,赚大。任你多尔衮英雄了得,机关算尽,没你的份,怎么折腾也搞不来!死后还得被清算!乾隆帝是想通了,所以不计较,大方给多尔衮平反,修墓。)

历史烟云已散。多尔衮与顺治帝之间的恩怨,也只能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大城公



多尔衮是清朝的大功臣,顺治帝的大罪人,所以死后被亲政的顺治帝整的很惨。但并不能抹杀多尔衮的功劳,近两百年以后,乾隆帝为多尔衮平反时,称其为“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

接下来宋安之来说说为何多尔衮是清朝的大功臣,顺治帝的大罪人。

众所周知清朝在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时代,也就是东北的一方割据势力,虽然屡战屡胜,但当时的地位也就是类似于北宋之西夏一般。

清朝在世祖顺治帝入关以后才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入关的功劳看似是世祖顺治帝,其实是当时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的功劳。

在摄政王多尔衮的一再坚持主导下,清朝才入的关,可谓是清朝入关第一功臣。

同时入关以后,因为兵力不足等原因,满洲统治阶层对于统一全国并没有多少信心,甚至有些满洲贵族认为应该“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燕都, 而大兵则或还守沈阳,或退保山海,可无后患”。意思是趁此机会屠城掠夺一番,继续退回关外,然后北京留下王爷镇守就好。

摄政王多尔衮坚决不同意,甚至搬出皇太极曾经说过的话来反驳:“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

最终在多尔的衮的坚持下,清朝不仅入了关,还先后灭了大顺李自成、大西张献忠、南明弘光政权,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

所以说多尔衮是清朝的大功臣。

再说说多尔衮为何说顺治帝的大罪人。

因为多尔衮架空了顺治帝,多尔衮当权期间顺治帝没有一点权力。而这位摄政王从皇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公然称之为皇父,所出行排场和权力与真正的皇帝没什么区别,顺治帝不恨他才怪。

所以多尔衮死后,顺治为了稳住其党羽,封其为清成宗,顺治八年二月坐稳皇位以后就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


宋安之


看到问题,我们不禁会想,既然多尔衮生前都位极人臣,对清朝贡献极大,那为什么死后会惨遭鞭尸呢?

爱新觉罗·多尔衮和皇太极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但是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因为是庶出,所以当时即便努尔哈赤相对于皇太极更偏爱于小儿子多尔衮,但是在努尔哈赤世袭王位的时候,还是遵从了嫡长子继承制,遵从了满清皇族多数人得意见,确立了当时年纪较大、阅历丰富、较有权力的皇太极。为此,根据满族制度,多尔衮的生母也被处以死刑,与努尔哈赤合葬。但是多尔衮生性聪明,又接连遭受到了这诸多打击,使得幼年得多尔衮就早早地感受到了政治的血腥味道。后来,凭借着天生优势和自身的勤奋,小小年纪的多尔衮就成为了征战四方得大英雄,还是满清八旗之一的旗主。

大家都知道,公元1644 年,清军攻入山海关,当时就是身为大将军的多尔衮率领清军入了山海关,进逼明朝首都北京,攻取紫禁城,逼迫明崇祯帝于景山自缢。当时,因为是多尔衮带领军队入关灭明,所以在满清贵族众人眼中,多尔衮已经成为众望所归,被冠之以“满清第一人”,可见当时的多尔衮多么得势。但是当时的他并没有居功自傲,他认清了清军入关后的政治局势,一方面重用人才,完善法律制度,稳定中原;另一方面,多尔衮组建专门的清缴明朝余孽的军队。这样一方面稳定了入关后清朝的局势,另一方面也在积极为清朝长久立足天下做保障,真的是一心一意为满清新政权啊,考虑的如此周全。从这里看出,多尔衮的确是在为大清朝谋划将来啊,而且功劳极大,为何死后惨遭鞭尸呢?

第一点,公元1643年,皇太极驾崩。此时正直清军入关灭明的关键阶段。皇太极驾崩,满清官员从大局着手,认为皇帝之位应该先由多尔衮代替,但是却有相当部分人支持顺治帝即位。这样双方就引起了矛盾,乳臭未干的顺治帝能成得了大事嘛?但是从多尔衮来说并无顶替顺治的心意,于是当了摄政王。但是,当了摄政王的多尔衮屡屡施压于顺治帝,还逼迫顺治帝加封自己为皇父摄政王。这对于顺治帝来说不是奇耻大辱嘛。

第二点,多尔衮执政期间,一度飞扬跋扈,霸道专权,处处打压顺治帝,目中无人,只要是有关朝廷的事情,多尔衮绝对会横插一杠,丝毫不给顺治帝有专权独断的机会。身为摄政王,丝毫不遵守朝廷法律规章制度;身为大臣,丝毫不懂得君臣佐使的原则,从始至终,多尔衮都没有摆正自己的态度,认清自己的位置。

第三点,多尔衮生前利用职权将皇太极长子也就是顺治帝的哥哥爱新觉罗·豪格处以极刑,在处死豪格前,并没有征得顺治帝的意见和允许,多尔衮便私自动用私刑,这样还不算,多尔衮身为豪格的叔叔,居然在处死豪格之后强行霸占豪格的两位妻子,这难道不违背伦理道德嘛,在当时程朱理学为主流的时代背景下,多尔衮位极人臣,却如此不顾大局,势必会给满清统治带来负面影响。

第四,多尔衮拥兵自重。满清第一功臣的多尔衮带兵入关灭清后,几乎霸占独占了所有的兵权,但是他扶持顺治帝上位后,并丝毫没有想移交出兵权的意思,即便顺治上了皇位,但是手中没有兵权,这样看来,如果多尔衮不交出军权,那么将会是顺治帝统治的一个威胁。

综上所述,多尔衮虽然位极人臣,但其之后却专权独断,严重干扰了顺治帝的统治。

所以死后被顺治帝鞭尸是情理之中的。


接受反驳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多尔衮一生相对于清庭而言有过吗?没有。

八岁起就参与国政,后来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打蒙古,打明朝,打朝鲜哪里都有他的份。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皇太极在制定官制时。多尔衮是出了大力的,多尔衮助皇太极把后金封建化。对于后金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当然了多尔衮也因此权柄滔天。文官武将的升降,甚至王公贵族都由多尔衮管理。

皇太极时期的多尔衮还只能说是皇太极的左膀右臂。虽然内心对权力十分渴望,但是皇太极要比多尔衮厉害。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的野心就暴露了。皇太极没立储,几个有权有势的王公都对皇位有想法。都是爱新觉罗,就只能各凭本事了。

说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满清的旗制。

简单说啊,满清旗制以牛录为基础,一牛录有三百人,一旗原则上有二十五牛录。当然这得看当权者的好恶。

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在牛录的基础上建立了黄红蓝白四旗,后来又加到八旗。即正黄,正红,正白,正蓝,镶黄,镶红,镶白,镶蓝。

皇太极死的时候,他大哥代善,也就是被努尔哈赤废了太子位的人掌握两红旗,但是代善年老,两红旗数次被削弱,已经不具备争夺皇位的资格。皇太极掌握三旗,为两黄旗和正蓝旗,这三旗大部分宗室都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支持者。多尔衮拥有两白旗,当时两白旗的实力也非常强大,多尔衮也是强有力的皇位争夺者,而且正红,正蓝,正黄旗中有小部分宗室也是多尔衮的坚定支持者。剩下一个镶蓝旗济尔哈朗。虽然他没什么资本争夺皇位,但是他此时也成了天平上的一个砝码,就看往哪边放了。



皇位基本上就是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竞争了。

理清了各方势力,各旗主和宗室还有部分大臣坐下来开会,看看这皇位到底谁坐。多尔衮阻力重重,大多数旗主不同意多尔衮继位,但是多尔衮也不是吃素的,我不当皇帝行,那豪格也别当,皇太极又不是只有豪格一个儿子。最后多方势力妥协下,多尔衮放弃帝位,但是不立豪格,改立皇太极幼子福临继位,就是顺治皇帝。

多尔衮在争夺皇位无望的情况下剑走偏锋,立了个影响力最小的少不更事的侄儿为皇帝。这样自己虽然没有皇帝之实,但是手里的权力却有了飞跃式的增加,玩好了皇帝任我拿捏,要不要这个名号无所谓的。

多尔衮肯定不是有多大的胸襟,但是多尔衮这么做却避免了满清内部的内乱,不给外敌可乘之机,避免了刚到巅峰就完犊子的惨剧。虽然他野心勃勃,掌权后很快肃清了豪格一党的势力。但是此举也是为国建功。

满清定都北京后,顺治帝加封多尔衮为摄政王,其权力,地位凌驾于诸王之上。

到后来,多尔衮的权势是日益提高。顺治皇帝封其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还直接把顺治皇帝的玺印那到自己府上用,其礼节,仪仗和皇帝几乎无二。而且多尔衮的野心也在日益攀增,谁要是在奏章中不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谁就得丟官,到后来,一切大小政务甚至都懒的做姿态向顺治帝请示,多尔衮直接就批了,而且直接称诏下旨,几乎和皇帝无二。当时的多尔衮,几乎可以说是西汉时霍光,东汉时董卓,曹操,唐末之朱温,张居正还不够格。顺治皇帝就像笼中鸟雀。坐在龙椅上,什么事都没法管。

要说多尔衮没野心,小孩子都不信,不过幸运的是,多尔衮在一次出猎坠马跌伤,不久逝世,这对顺治皇帝来说简直是万幸之事。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立马出来活动,先追谥其为皇帝,然后笑嘻嘻地挤两滴眼泪。随后就对多尔衮党羽进行了大清算,该杀的杀,该贬的贬,该提拔的提拔,很快就将多尔衮残余势力收拾干净。

写到这里,发现多尔衮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权臣霍光极其相似。活着的时候就是立皇帝,死了立马被灭族。

多尔衮操纵朝政,僭越不尊,野心勃勃,实为一代权臣。但是在其掌权期间,清朝定鼎中原,并迅速巩固统治,其对于清朝来说,又是一位功德无量的人。

守仁君这篇文章非常客观,不带任何主观思想,就事论事,多尔衮对于明朝来说是大敌,但是对于清朝来说是大功臣。没别的,就是希望,万一您看到这篇文章了,也能客观的去看。


守仁读仁


多尔衮在清朝历史上绕不过去。他的功劳很大。首先对满族而言,多尔衮放弃争皇位,避免了八旗内斗,满族分裂。其次多尔衮军事上很牛,他摄政仅六年时间,就为清朝抓住了入关时机,并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大势。他当然是功远大于过。

他的过主要有纵容军队屠杀汉族,发布秃发令并因此大有杀戳。对清朝和顺治而言,他这个摄政王的存在,是对皇权的挑战,顺治被人置为傀儡,当然很恨他。而且多尔衮与顺治母亲孝庄不清不楚,让顺治也很火他。

多尔衮生前大权在握,顺治拿他没办法。他死后,甚至有追封他为成宗义皇帝的动议。但必须看到多尔衮虽然压制了内部的派系斗争,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些人心里恨多尔衮,等他一死,摸透顺治心思,一边倒的搞倒戈清算。

而且从维护皇权的角度看,顺治清算多尔衮有必然性。不清算,人们会把功劳全算到多尔衮头上,没有顺治什么事,这一点但凡是皇帝都受不了。


羽书迟


大清王朝的建立四个人功劳最大,第一位是努尔哈赤,他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了女真各部落,奠定了大清基础。皇太极改国号大清,把汗国变成帝国,确定了问鼎中原的目标。多尔衮帅清兵入关,定都北京,横扫千军,把中原帝国的目标变成了现实。康熙收复台湾,打败沙俄,平定葛尔丹,奠定了大清帝国疆域基础。

四个功劳最大的人中,一个是汗王,两个是皇帝,都是国家首脑,只有多尔衮不是,他只是个亲王。多尔衮的功劳比清朝大部分皇帝都高。当然,这是站在大清统治者立场上看问题。



皇太极是1643年9月驾崩,清兵1644年4月开始入关,中间只有半年时间。明朝气数已尽,李自成农民起义轰轰烈烈,这是确定大清未来的关键时期,抓住机会大清就能问鼎中原,抓不住时机,大清中原帝国梦可能只是梦想。

皇太极驾崩,皇位之争很激烈,当时竞争力最强的是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为了抓住难得的机会,为了大清的未来,多尔衮采取妥协态度,把皇位让给了顺治,自己当摄政王。



如果多尔衮不妥协,和豪格或者和支持立皇太极儿子一派斗争到底,必然会两败俱伤,哪里还有精力入主中原。清兵错失入主中原的最佳时机,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也许大清的中原帝国梦也只能是个梦了。

从多尔衮的妥协可以看出,他把大清的国家利益,或者说把爱新觉罗家族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重。

大清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入主中原就没有大清帝国,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大清帝国。多尔衮是大清帝国的实践者和实现者。多尔衮对大清的功劳怎么说都不为过。



多尔衮在顺治朝是实际的最高权力者,他要是想当皇帝,完全可以把顺治废掉自己来当。他不想当皇帝,就是看顺治不顺眼,也可以把顺治换掉。这一切没有人能制约了他。多尔衮没有那么做。他的做法也是为了政局稳定。

顺治整多尔衮一是为了泄私愤,二是为了树立自己的统治权威。顺治整治多尔衮是在他死后。多尔衮无子,人都死了,又没后代,鞭尸也好,挫骨扬灰也好,只是给别人看的,对多尔衮并没有实质意义。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摄政王多尔衮(1612一1650丿是努力哈赤"宫中大福晋”(相当于汉人的皇后)阿巴亥生的儿子,女真人讲究子以母贵,多尔衮的身份和另一个大福晋傅察氏生的儿子皇太极同样尊贵。努力哈赤死时皇太极已35岁掌握两黄旗势力当上继承人是众望所归名正言顺的,多尔衮才15岁后来隨皇太极征科尔沁蒙古和明朝屡立战功掌握正白旗军政大权。天崇八年(1643年)皇太极暴死,没有立太子。他的长子肃亲王豪格,睿亲王多尔衮都在争夺皇帝的位子。豪格掌握两黄旗军政大权兼并正蓝旗,多尔衮和豫亲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等兄弟掌握两白旗军政大权。礼亲王代善等两红旗是中间派。.豪格一派坚持立″皇子"维持皇太极正统。双方争吵二十多天,皇太极手下大将鳌拜等"佩剑向前”武力威慑,清统治集团陷入空前危机。最后多尔衮做出让步立皇太极九子,六岁的福临称帝。双方共同盟誓,昭告天地。条件是自已和郑亲王济尔哈郎共同辅政。多尔衮靠卓越的政治手腕化解危机,向最高权力靠近一步,保持了自已实力,消除了内乱维护上层团结。1644年多尔衮任大将军接受汉臣范文程等谏议“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冠争也。”入关同李自成和南明弘光政权争夺天下。多尔衮力主定都北京,比较注意收揽民心,发布一些减免粮赋政策。多尔衮地位的上升,野心开始膨胀,王公贵族聚在一起候旨时要跪迎多尔衮,多尔衮回老家时要送到府前。多尔衮出行的仪杖和皇帝差不多,为批阅奏章方便,皇帝的玉玺大印在他的府上保管。他的称号从摄政王,叔父摄政王,皇叔摄政王到皇父摄正王。一切政务不再谦恭请示如同皇帝。多尔衮和顺至关糸如同火。1650年冬多尔衮在古北口打猎时坠马而死。年仅39岁。开始顺至皇帝给以厚葬,追认为清成宗。但仅两个月后多尔衮势力遭到清算。多尔衮也被挖坟掘墓,赔葬品也被收回,到到乾隆皇帝时才给以平反。认为他统一天下的功劳还是非常大的。清初定鼎北京,草创各种制度,重用汉臣平定天下维护清统治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他为维护自已地位打击异已,豪格攻大西军失利令其自尽,剃发易服令伤害了汉民族感情,搞圈地把北京内城几十万汉人强制迁出供八旗人居出,圈占汉人田地跑马占山等都严重侵犯了百姓利益。但从维护整个国家领土完整上,为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奠定基础。






关东侠客


清摄政王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大清能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军功卓著。问鼎中原后先后封为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1650年坠马而死,卒年38岁。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大清朝入关后朝廷最高权力实际掌权人。死后不久就遭到清算,顺治帝以谋反罪等14项死罪论处,命人将刚刚下葬2个月的多尔衮陵墓平毁,挖出尸体,鞭尸、焚尸。为什么顺治如此怀恨他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胁迫皇嫂孝庄文皇太后下嫁多尔衮,这是顺治最痛恨多尔衮。2私穿九龙皇袍。3争皇位杀了顺治哥哥豪格(豪格狱中而死)。4多尔衮专横跋扈,权倾天下,擅杀意见不合之人。也对顺治指手画脚。各位你们说我说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