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战国史那么惊心动魄?

书中有路


日本战国史其实一点也不惊心动魄,现在觉得日本战国史很惊心动魄主要是因为游戏和影视剧的影响。

例如我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非常有名的合战,这场合战的双方分别是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

通说里,武田信玄兵分两路,想要用“啄木鸟战法”引出上杉谦信,但是却被上杉谦信看穿,上杉谦信留下一座空营给武田军的偷袭部队,自己率领大军攻击了武田信玄的本阵。

武田信玄仓促迎战,上杉军甚至一度突入武田军阵中,上杉谦信亲自砍了武田信玄三刀,最后武田军去妻女山偷袭的部队返回,才击退了上杉军。

不过,如果按照历史来说的话,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压根就没有这么精彩,一手的史料里并没有提到这场合战的详细过程,我们现在能够了解到的过程都是从后世的军记物语中记载的。日本的军记物语,和中国的《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是一个性质的东西。

比如这个砍三刀的记录出自甲州流兵法家所著的《甲阳军鉴》,但是按照越后流兵法家写成的《川中岛五箇度合战之次第》的记载,并没有砍三刀的记录,而是说武田信玄的本阵被上杉谦信追到了河边,两人在河里骑着马交战。

桶狭间合战

织田信长与今川义元之间的桶狭间合战也是战国时代非常有名的另一场合战。

按照通说里的说法,今川义元率军两万五千(或四万五千)想要上洛,织田信长兵力不过两三千人,最后织田信长趁敌人没有防备,率军出阵,绕到了今川义元本阵背后,奇袭了今川本阵,杀死了今川义元,击退了今川家的大军。

不过,如果从历史上来看,织田信长压根就没有率军跑到今川义元的本阵背后,而是从正面发起了攻击,但是因为刚下过冰雹的缘故,再加上今川军没有料到织田军会出城野战,没有防备,一触即溃。溃败的今川军往今川义元的本阵逃窜,才让织田信长发现了今川军的本阵,最终杀死了今川义元。

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本战国史”都不能叫“日本战国史”,称它们为“日本战国演义”更合适一些。真正的历史没有那么多奇谋,更多的是巧合。


指尖看日本


不是人家的历史惊心动魄,而是人家会讲故事,文化输出做的好。

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亚文化,在六七十年代开始经济腾飞,文化做的相当的好,主要是切入点太绝了,美国的文化属于体育、歌曲加影视,而日本则是漫画、动画加周边(歌曲、声优也算在里面)。日本并没有正面与美国较量,而是走了美国比较薄弱的动漫,用细腻的画风、符合世界的审美、优秀的漫画家、才气横溢的动画大师征服了青少年,现在这些青少年已进入中年,自然对日本文化有种亲近感。

以至于中国现在的文化输出拿出去给人家一看,都以为是日本文化。

现在流行汉服,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但要做精做细,做高档!比如各种走秀中加入汉服元素,从上至下推广。同时做出传统的、精良的动漫,从底层往上推。这叫双管齐下。


1314吐槽星君


搞笑了,那是得多无知,才会觉得日本战国史惊心动魄!

应该好好将我们老祖宗的战国那段历史读一下,就知道什么才叫惊心动魄。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华大地上,曾并立着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就是战国七雄。当时,能在中国混的诸侯,哪个的国力和动员能力,都不是那些日本战国的大名可比的,哪场战争也都比日本战国的要更加惊心动魄。

比如著名的长平之战,秦赵两个投入过百万兵力,在广袤的战线上血拼两年,最后白起一口气就坑杀四十万赵军。这可是人类古代规模最大,烈度最强的战役!又如阴晋之战,五十万秦国大军被魏军的五万魏武卒击溃,首次展现了军事变革后职业军队的可怕威力。而类似这样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大兵团冲杀战役还有很多,比如马陵之战、桂陵之战、乐毅伐齐、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邯郸之战、鄗代之战,哪场不是数十万大军的大兵团厮杀。


而日本战国虽然征伐不断,却鲜有如此规模的战役。但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代,那可是常态啊。当时就是七雄中的渣渣韩国也能带甲二三十万,就是连七雄都算不上的宋国,也一度拥有“五千剩之劲宋”称号,兵力也有二十万。

而日本才那么点大的地方,战国时期人口不过800万左右,却分了66个国,那么每个封国的大名,又能有多大?所以他们诸侯之间的争霸,也被我们嘲笑为“县战”。


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能凑个一万人的队伍,那基本上都可以称霸一方了。比如著名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和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这两人的势力在日本战国时代都是首屈一指的。他们两雄争霸的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战况最激烈、参战双方伤亡率最高的战役,几乎就相当于我们的长平之战啊。

而五次川中岛合战中,最激烈的莫过于八幡原之战,然而参战双方的兵力是加起来不过三万六(武田军两万,上杉军一万六)。而武田信玄,巅峰时期,拥兵都不过四五万人马,上洛(相当于我们的问鼎中原)也才凑了三万人而已。然而,武田军却已经被奉为战国最强了。即便是日后军力更庞大的织田信长,撑死也不过五六万。但这水准,要是放到两千年前的中原,怕是还不够塞牙缝吧。



个人认为,日本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应该是丰臣秀吉天下布武后才形成的。历经百年战乱,最终由丰臣秀吉结束战国乱世,他能够整合战国的豪华阵容,集结近二十万大军,并在一个月内横扫朝鲜,还迫使幅员辽阔的大明朝集结边军之精华与之周旋五六年之久。这样恢弘的战争画面,可是日本过去千年来所未曾有过的!


这些历史要读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与無月一样,对日本战国史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無月,谢谢

作为一个对日本战国史有过一定研究的爱好者,無月觉得自己还是能够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分析的。顺带的,無月觉得这个题目可以改进一下,“为什么中国人觉得日本战国史那么惊心动魄”?

文学作品

吉川英治、司马辽太郎、山冈庄八等,这些都是日本战国题材小说的作家,喜欢日本战国的朋友应该对这些人很熟悉。这些作家的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真实的历史往往让人觉得不过尔尔,但是经过作家包装的故事,就能呈现出另一种景象。

举个例子,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仅有一本《三国志》,可能大多数的人就不会对三国产生兴趣了。

游戏

这是最主要的一点,無月最早接触日本战国就是通过游戏,产生兴趣后再去找相关书籍和资料来丰富自己的认知的。产生兴趣的事物总是让人愿意下功夫,游戏就能达到这个效果。

最早接触的是《信长之野望》九-岚世纪。后来陆续玩过后续的版本,还有《太阁立志传》。

有一样的朋友吗?

动漫

日本取材于战国时期的动漫作品多不胜数,在前几年,这是日本领先亚洲各国的一个方面。动漫的输出,使许多的中国人接触到了日本战国这段历史,同样的,动漫也是对历史进行包装修改的产物。

电影

关于日本战国题材的电影也有很多,無月最喜欢的是黑泽明的《乱》、《影武者》,真的是太棒了,有一样爱好的朋友吗?哈哈

大河剧

这里無月没有说电视剧,而是直接点了大河剧。日本NHK每年一部的大河剧系列,大多数取的也是战国题材,小小的历史被深度挖掘包装,每部都是40集以上的制作,这得有多少创作成分在其中呢!

以上就是無月认为日本战国会让很多中国人觉得惊心动魄的原因,即是经过创作包装和输出之后的产物。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日本战国史固然惊心动魄,但是其实不及中国古代战争史,不过是影视剧及相关文化产品渲染而成。

日本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

室町幕府后期爆发应仁之乱,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开启了日本一百多年的战乱,直到丰臣秀吉统一日本进入桃山时代,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家裂两派。德川家康趁机发动关原合战,并取得胜利,最终德川幕府建立,1615年在大阪之阵中消灭丰臣氏,战国时代结束。

日本所谓的战国时代,其实是武田信玄根据当时的日本政治现状,套用中国的战国名称。武田信玄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所以战国时代的日本人知道自己处于战国时代,但是战国时代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自己处于战国,是后代人给与的称呼。

日本战国时代为何显得惊心动魄

这个要从日本本土文化以及文化作品说起。

1、日本战国时代割据势力多,以下克上多,战争频繁。

战国时代的日本征战频繁,巴掌大的地方就有好几个割据势力,所以也导致战争频繁,而由于日本的本土文化,战败方剖腹之类,让战争增加了及其血腥的一幕,自然显得惊心动魄一些,而这一幕又演变成日本人津津乐道的武士道一部分。

2、中国文化求和求统求仁,掩盖了历史的惊心动魄。

不是非要贬低日本战国时代。但是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地方比日本战国时代多的是。但是中国文化的求和求仁掩盖了很多历史细节,而日本战国时代则详细的记载了下来。

3、最重要一点文化作品的宣传

日本的文化产业的确比中国丰富多了,尤其是战国时代这么有素材的历史,从动漫到游戏到影视剧、小说,把日本的这个时代挖掘的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产业落后是一点问题,同时长久的历史让中国有的是素材,并不专注与某个时期。


妖鬼杂谈录


中华文化对日本历史的影响非常巨大,最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大和民族也希望像中国一样有辉煌的民族文化,有自己群星闪耀的三国演义。


痴人梦66782167


根中国同时期比就是几百个小矮子的械斗!都是村与村级别的,这个结论日本人是接受的,不信去B站看看日本人民对你的问题的回复吧!


大力行者


因为基本是村镇级别的械斗,在面积不大的地方出了门就是敌人,家里人都是准备下克上,做天下人,所以惊魂动魄


kerry lin


你在逗我吗!


张静3403


应该说,对日本人来说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