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鸳鸯最后嫁给了谁?

小丫2333914


要说《红楼梦》里,表面上地位最高的奴才,非鸳鸯莫属。大总管赖大是奴才中最有实权的,但见了贾母,还要跪下禀报。平儿经常代王熙凤行事,可跟王熙凤同桌吃饭时还要“屈一膝于炕沿之上”。

而鸳鸯呢,贾母留尤氏吃饭,尤氏谦让不需要再添,鸳鸯当着主人、客人、主子、奴才,公然说出:“你够了,我不会吃的?”给王熙凤敬酒,凤姐喝不下了推辞,鸳鸯直接就说:“真个的,我们是没脸的了?就是我们在太太跟前,太太还赏个脸呢!往常倒有些体面,今儿当着这些人,倒拿起主子的款儿来了。我原不该来。不喝,我们就走。”凤姐也得赶上去拉住。在贾琏这里,嘴里说的是“来请爷奶奶的安”,实际上“只坐着”不站起来。

敢于这样“托大”,一半是狐假虎威:因为贾母身边第一丫鬟兼机要秘书、内库总管的身份,家中所有的主子奴才都不敢、或不愿意、或不便得罪她,所以给了她崇高的地位。虽然获得这地位,与她的性格、能力、人品离不开,但毕竟是贾母所赋予她的,不是她自己的。成为她悲剧命运的源头之一。

另一半是她个人原因。说得难听点,她对自己的身份没有清晰的认识。看看平儿,在王熙凤酒醉后误打了她、酒醒后满怀愧疚之后,在她的行事获得王熙凤激赏之时,她也丝毫不敢失了本分,“屈一膝于炕沿之上”。真是个天生的、根深蒂固的、恪守本分的奴才。而鸳鸯呢,时时忘了自己是奴才,反而嘲笑王熙凤“倒拿起主子的款儿来了”,意思是你平时可不敢跟我充主子。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从民主的思想来看,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凭什么你是主子我是奴才?《红楼梦》产生于清朝,而中国在明朝中叶已经有了民主思想的萌芽,小说中也不乏反抗“阶级压迫”的底层人民——虽然我并不同意用阶级论的观点来看待《红楼梦》,但必须承认,鸳鸯、晴雯、芳官,甚至宝蟾,是超越了阶级性的存在。

好吧,一个超越阶级性的丫鬟,一个习惯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女孩子,她的未来会怎么样?她会嫁给谁?


会嫁给一个普通的小厮,或者给哪位老爷、少爷作妾?别逗了。别说贾赦的威胁在那儿放着:“我要他不来,此后谁敢收?”“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中”,就是鸳鸯的心性,岂肯如此过一生?

“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就是嫁给外面的人,而不是府里的小厮。就像续书中写的袭人一样,嫁给蒋玉菡。这当然是一条好路,问题是有地位的人,谁会求娶一个丫鬟为正妻?只能是地位低下的贫民,或者有钱而没有身份的贱民(比如戏子,在当时是“下九流”)。这样的家庭,这样的丈夫,能否维护鸳鸯、免受贾赦怀恨已久的报复?


当然,八十回之后,贾赦会“因嫌妙帽小,致使锁枷扛”。他死了,鸳鸯就没有威胁了吧?可贾府的覆灭是“大厦倾”,覆巢之下,安有安卵?荣国府的大老爷杠枷,一个小丫鬟能独善其身?鸳鸯即使不死,也会被变卖、被转手到别的富贵之家,却不会再有“老夫人身边第一丫鬟”的位置等着她。

鸳鸯最后会嫁给谁?她气急之下的话,早已成为谶言:“剪了头发当姑子去,不然,还有一死,一辈子不嫁男人”。这个名字象征着美好合欢的女孩子,却一生不会有美好合欢的夫妻生活。


栖鸿看红楼


“宝玉看了不解,遂又勉强翻开下一页,只是一池污泥,一只孤鸟,折颈而死,四周羽毛散落。其判词云: 忍辱未敢含怨,身处富贵中央。 宝匣与珠同碎,可怜义烈无双。”





关于鸳鸯的结局,看“红楼梦”原著时,我思考过很多次,加上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一些演绎,我认为:贾母去世之后,鸳鸯殉情自杀的可能性较大。

本来,判断“红楼梦”里人物的结局,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第五回里写过的判词。可惜,正版“红楼梦”里,曹雪芹并没有写出鸳鸯的判词。但是,近年来,网上流行一段鸳鸯的判词,不知道这是曹公原作被删?还是后人模仿曹公的文笔及语调写的?但无论如何,我认为:这段不知真伪的判词,基本上是符合“红楼梦”的原意的。


临时客


曹公看到此题,愤而从土耳其跳出来说:“我不是告诉你们说过‘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了吗?你们还问鸳鸯嫁给谁?长那么大的眼睛是干什么的?嫁给谁?嫁给你好吗?”

作者在回目中写到的语句都是有深意的,而且基本都是按照路数走的。作者给鸳鸯起名,也是心怀对她强烈的悲悯情怀,知道她将来没有机会嫁人,不可能成双,却偏偏用鸳鸯来给她起名,除了心疼还是心疼,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应该如此。

虽然《红楼梦》后续的四十回书中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但是,鸳鸯的结局基本是是遵循了曹公的原意的,不出格不离谱。当初贾赦强娶鸳鸯,鸳鸯当着贾母的面剪发明誓,面对贾赦的三威吓,提出将来贾母死了她就去当姑子去,不然还有一死。她果真是说到做到。

服侍了贾母那么多年,当贾母故去,鸳鸯是选择苟活于世还是随贾母去?个人以为后者更好。此时,贾府已然败落,日子已大不如从前。而贾母的离去,也让鸳鸯失去了靠山,她不可能再过上从前的日子。贾家的那些少爷们也没有一个可靠的,再加上有前面贾赦的话言犹在耳,她不如一死还来得干净,同时也成全了她对贾母的一片情意,这是一个两全的办法。如果她苟活于世,焉知今后是不是能逃脱这样的悲剧,如果到那时候再选择自尽,那效果就比贾母去世时当机立断要差得多。

鸳鸯,一世聪明的人,死,是她唯一的选择。


苏小妮


史湘云一次来带了四个戒指,给袭人,平儿,彩云,鸳鸯。这四个人应是都有婚缘的。袭人后嫁蒋玉菡。猜测平儿嫁贾琏,彩云嫁贾环。而且是在贾家未被抄前。抄后人被卖各西东,除非被有人救回。

鸳鸯嫁给谁呢?而且有贾赦放威胁之言,在贾家失势,贾赦无权势,应该影响不到鸳鸯。鸳鸯的誓言不嫁可以冲破。但与鸳鸯来往的几个男人,贾宝玉,贾琏,都有主。而且因为贾赦关系,鸳鸯不可能嫁贾琏。贾宝玉一次摸鸳鸯脖子,鸳鸯说袭人,你也不管管他,还向以前那样。贾家败,贾宝玉已没有能力娶几个女人了。除非女人愿意守他。鸳鸯是一个。

另一种可能抄家后获救,找一个地位相当的人,符合她的性格。她曾在被贾赦求婚,二人调侃她。在园子与袭人与平儿说,别以为你们二人有着落了,我看天下的事未必一定。袭人被说中了,据此看平儿也未必嫁贾琏,彩云未必嫁贾环。这几个人的婚缘从园中出去,因为人优秀,是贾府几大主子一等丫环。可能都像袭人,在百姓中被一些家境不错的人相中,娶了去。


圃香


鸳鸯最后很可能是嫁给了贾赦,虽然贾家败落后贾赦会没有了势力,但是为什么贾赦要在贾家败落后娶鸳鸯呢?文中通过平儿的嘴提出过贾母若死了贾赦还是会纳鸳鸯的,“平儿摇头道:你不去,【未必得干休】。大老爷的性子你是知道的。虽然你是老太太房里的人,此刻不敢把你怎么样,【难道你跟老太太一辈子不成】?也要出去的。那时落了他的手,倒不好了。”,可见这就伏笔了后来是在贾母死后贾赦纳了鸳鸯,鸳鸯现在之所以可以拒绝还不就是仗着贾母能撑腰?所以后来贾赦纳鸳鸯并不是在贾府败落后而是在贾母死后。鸳鸯被贾赦所纳是定局,这点从回目上就已经伏笔了“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鸳鸯偶】就是指的贾赦,这三个字定性了他和鸳鸯的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