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皇帝隐居富顺之谜

(一)

建文皇帝就是明朝惠帝朱允炆,于公元1398年继其祖父朱元璋之后为皇帝,其叔父朱棣不服,终于借口“清君侧”,于公元1402年带兵攻入皇帝都金陵(南京),建文皇帝化装为和尚,在翰林院编修程济等人的陪同下,逃到了西南滇、川等地避难,并来到了富顺的金田寺和富顺、泸县交界的鱼龙寺、螺观山,作为游方和尚隐居下来达三年之久。明朝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金田寺重修时,还塑了建文皇帝的像,受到僧人和群众的敬祀。清朝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住持僧水谷专门建了一座佛阁来祭祀建文皇帝像。在寺中,还将建文皇帝写的四首律诗刻在匾上,悬挂庙中。这四首诗是:

远自金陵遍九州,金田止步暗藏修。

苍生未遇真明主,南国空留作楚囚。

白燕飞来无信息,黑云遮涌漫心头。

江山社稷归何处?槛外长江空自流。

闲罢楞严磬懒敲,笑看茅屋雨花飘。

南游嶂岭千层迥,北望京都万里遥。

款段久辞飞凤撵,袈裟新换滚龙袍。

公卿此日归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

风声一息忽然清,大地全移四海新。

凤出丹山红日远,龙潜沧海白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京城今夜月,六宫咸望翠华临。

流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

乾坤有愤家何在,江汉无情水独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阳殿里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已休。

据史籍记载,建文皇帝逃出金陵后,曾到云南,再至重庆,复抵湖北襄阳;虽至四川而未到富顺。但富顺又确有建文留下的诗迹,而且还有历代相传不绝的传说,地方志也有记载。

因此,建文皇帝究竟是否曾在富顺县境内隐居避难?就成了千百年来的难解之谜。

(二)

富顺县南约20公里处,有青山山脉横亘,沱江纵流其中,形成青山锁峡。临江西岸山巅,有一座古刹——金田寺(今废),是富顺著名的风景名胜“八景”之一。

金田寺之所以著名,除了群山低伏,碧水萦洄,烟树晴岚,四时变换的景观和佛教丛林吸引众人外,还有一个更引人关注的不解之谜:建文皇帝在寺内当和尚避难。从明至今,一直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建文皇帝就是明朝的惠帝朱允炆,他于公元1398年继其祖父朱元璋之后为皇帝。他的叔父朱棣不服,终于借口“清君侧”,于公元1402年带兵攻入皇帝都金陵(南京),建文皇帝化装为和尚,在翰林院编修程济等人的陪同下,逃到西南滇、川等地避难,并来到了富顺的金田寺和富顺、泸县交界的鱼龙寺、螺观山,作为游方和尚隐居下来达三年之久。明朝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金田寺重修时,还塑了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住持僧水谷大师专门建了一座佛阁来祭祀建文皇帝像。在寺中,还将建文帝写的四首律诗刻在匾上,悬挂庙中。这四首诗是:

远自金陵遍九州,金田止步暗藏修。

苍生未遇真明主,南国空留作楚囚。

白燕飞来无信息,黑云遮涌漫心头。

江山社稷归何处?槛外长江空自流。

闲罢楞严磬懒敲,笑看茅屋雨花飘。

南游嶂岭千层迥,北望京都万里遥。

款段久辞飞凤撵,袈裟新换滚龙袍。

公卿此日归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

风声一息忽然清,大地全移四海新。

凤山丹山红日远,龙潜沧海白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京城今夜月,六宫咸望翠华临。

流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

乾坤有愤家何在,江汉无情水独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阳殿里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已休。

以上四首诗外,据清代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富顺县志》(段玉裁主编)卷三·《坛庙》还载有程济《和建文金田寺》诗一首。诗云:

吴霜点点鬓毛侵,不改惟余匪石心。

作客岁寒应自久,避人崖壑未曾深。

虎龙追逐知心少,鱼雁依稀远信沉。

回首金陵悲往事,短节高岫一登临。

从建文皇帝与程济的题咏,以及留传在富顺县金田寺、螺观山、鱼龙寺一带的民间传说来看,建文皇帝确曾隐居在富顺境内。1981年,我根据民间艺人、富顺县政协委员何泛渔先生提供的红索:富泸两县边界大坳场附近的鱼龙寺曾竖有建文皇帝诗碑。据说是建文在该寺暂住时,留了一张诗笺在诵读的佛经内,他离寺后被僧人发现,知是建文,才特地刻了一块石碑竖在寺内。解放后,何泛渔先生在大坳场参加农村宣传工作,还亲眼见到那块诗碑。我根据这个线索,请当地的村干部为我寻找,结果是一户农民把诗碑弄去做猪圈石板,无法证实了。

据史籍记载,建文帝逃出金陵后,曾到云南,再至重庆,复抵湖北襄阳;虽至四川而未到富顺。但富顺县又确有建文留下的诗迹,而且还有历代相传不绝的传说,地方志也有记载。因此,建文皇帝究竟是否曾在富顺县境内隐居避难?就成了数百年来的难解之谜。

为解《建文皇帝隐居富顺之谜》,笔者查阅了乾隆四十二年段玉裁所修的《富顺县志》及富顺金田寺、鱼龙寺,泸县玉蟾寺、云龙寺的有关史料得悉,建文是明朝第二个皇帝、名朱允炆是朱元璋嫡孙,公元1398年继位后的第二年(1399年),他鉴于唐朝藩镇割踞的历史教训,毅然决定削藩,以维护中央统一、防止国家分裂。然而,他却因削藩过多,引起一场争夺皇帝的政变。战争进行了三年,最后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史称“靖难之役”或“靖难之变”。建文失败后削发出家,至云南永嘉寺为僧,后漂流西南,历时四十载。关于隐居富顺之谜,笔者以为:

一、“之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寺中(指富顺金田寺)还将建文皇帝写的四首律诗刻在匾上,悬挂庙中。这四首诗是:远自金陵遍九州,金田止步暗藏修。……”

这段文字,已十分清楚的告诉读者,建文在他所写的诗句已明明白白的道出了他走遍了九州各地而来到了富顺金田寺止步藏修。而“流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的诗句,则已经告诉了人们,他到金田寺藏修的时间是他流落西南的最后年代。

二、既然清乾隆四十二年所修的《富顺县志》有记载,富顺大坳场又有他住后留下的诗笺所刻立的石碑。以及中资佐证的泸县集福镇玉蟾寺也有建文住后为之刻立的诗碑和石像,并有建文帝“削发为僧、云游到此与玉蟾寺长老结为知已”的记载。玉蟾寺距富顺鱼龙寺金田寺各为数十华里,由此可见建文帝在富顺金田寺止步藏修是无疑的。

另“据《通江县志》载:‘五佛崖在县治四百里,明建文帝逊国后由秦入蜀,曾挂锡于此。’又据《西乡胜迹录》载:‘明建文帝入蜀,禅师(御史程济)相随,圆寂于此。’

“五佛崖又名建文崖,位于川陕交界处,世传九十里巴山是也。《续修陕西省通志》云:‘建文崖在(西乡)县西南三百里,古名红崖,崖广四十里,碧光映水之波,晴霞泻松清之瀑,明建文君潜修处。’崖上有所谓建文帝五佛崖诗,至今尚存:‘流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据《邻水县志》载:‘……据说建文帝在通江南寺一住数年,每日里跟着师父念经拜佛,寺内有诗为证:阅罢楞经磬懒敲,笑看黄幄寄县瓢,南来嶂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禁,袈裟新换滚龙袍。百宫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

从《龙》刊这段文字看,建文帝曾在通江潜修,最后圆寂。所以我认为,建文皇帝在富顺金田寺“止步藏修”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