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人,当血压回到正常的状态下的时候,是否可以停药?

正人君子何


医学数据库里关于高血压药物控制和停药问题的论述很多,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原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赵光胜教授在多年前撰写的一篇《降压达标后能否立即撤药》的科普文,放到现在来看仍写的非常全面,具有指导意义,跟大家分享一下。

错误观点一:降压治疗已达“标”(< 140/90毫米汞柱)后即应撤药,理由是长期用药总是有副作用的;特别在老年并发较重血管硬化者,长期降压可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其实不然,虽降压药有形形色色的副作用,但一般所用剂量和副反应的发生成正比例。目前均强调用小剂量、并在效果不理想时加用其他降压药,故副作用在大多数病人长期应用后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临床问题,与往日大剂量和单独用药时相比不可相提并论。而且,据近年来大规模前瞻性的长期(数年)临床试验观察,不管年龄老幼,在可能的情况下均要长期降低血压到<140/90毫米汞柱,甚至120/80毫米汞柱(理想水平)以下(特别在有糖尿病、肾脏病等高血压病人),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如中风、心肌梗死等)的罹患与死亡率。

错误观点二:血压高时用药、血压低时撤药的“停停打打”战术,理由是”经济、有效、实用”。

需知高血压病乃由遗传和外界环境因子(包括不良生活方式)相结合,长期由量变至质变所造成。因此,近年来专家指出,防治高血压病应从儿童开始。这种代偿调节机制失灵涉及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障碍(特别是脑、肾、心血管、肾上腺等),是升压机制(功能)过亢及(或)抗升压机制(功能)不足的后果,岂能在短期内根治!“停停打打”战术好比拍击皮球一样,压得愈凶,然后撤手愈快的,便弹得愈高。只有长期、有效地将其扼制,才能纠治其平衡失调的顽症。

正确做法:要坚持长期规律性治疗的原则。能否成功撤药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患者能否同时采取限制盐摄入,降低超重等优化生活方式;治疗前、撤药后血压水平;使用降压药的种类及剂量(提示病情轻重程度)

不言而喻,这是本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已如上述)所决定的,有人认为高血压病是需终身治疗,不能根治的慢性顽疾,也不是言过其实。但是否对每个病人都没有在一定情况下撤药观察的可能呢?那倒也不一定。文献资料表明,以在撤药后血压仍维持在不需重新用药治疗的基本“正常”水平、延续12个月以上为“正常率(%)”,则正常率可达42%左右;撤药后回复至高血压的时间在最初6个月最高,以后危险继续但渐降;若同时采取限制盐摄入,降低超重等优化生活方式者“成功率”便更高些,表明行为性调整干预可使撤药后血压保持正常的“成功率”甚至加倍。但并非每个病人都适宜在血压控制至少1年后试验性撤药,据分析在下述几种情况“成功率”较高:在治前、撤药后血压较低,使用较少药种及较低控制剂量(提示病情轻)及联用非药物干预者,撤药后正常“成功率”较高。

关于具体降压药使用、撤药方法和措施的建议

(1)对血压不太高的轻症,仅用单种降压药即能控压达标,可在控压后1年,试探性撤药观察;

(2)主张在治疗和撤药后全程联合应用非药物的干预措施(限制盐摄入,控制体重,运动锻炼);

(3)少数病人在撤药后可产生“撤药副反应”,例如在骤停中枢性alpha2受体兴奋剂可乐定后血压可能明显上升;或骤停beta阻滞剂后,对肾上腺素能刺激的反跳性过度敏感,感觉心跳快、搏动重等;轻度用力后即产生明显心动过速等。快速停药可引起反跳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故均宜渐缓撤药。而当出现“撤药副反应”后可恢复原来降压药,或加用交感神经抑制药。

(4)撤药后应继续定期观察,如血压超标,即需恢复药物治疗,在随访过程中特别在撒药初期6个月内需强化监视。

(5)在治疗进程,一旦合宜的“治疗方案”确定后,不要任意改变,一定要依血压的升降为标准,不断减低剂量及(或)品种,最好最终能仅以1种药即能维持血压正常或基本正常,以便顺利进入撤药试验观察。

参考文献

[1]赵光胜.降压达标后能否立即撤药.家庭用药,2002(2):9-9.


子乐健康科普


(欢迎大家关注都市健康资讯,中西结合医学研究生【男科方向】,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可以私信提问男科问题,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很多初次诊断高血压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服药以后,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线以下,很多人都会犯嘀咕,这药需要长期吃下去吗?难道不是血压恢复到正常就不用吃药了?胆子大一点的人可能会擅自停用所有降血压药物,这自认为良好的状态中,有一天突然有出现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个别患者凉凉,出现脑出血、眼底出血等意外,很多人后悔莫及。

事实上高血压被称为慢性疾病,终身服用药物是必须的,它可不是感冒、发热、咳嗽,简简单单的一次性解决,对于高血压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病因,是不能根治的,即使病因明确也不见得能够完全控制并停药,终身服药是无奈选择,但也是最好的控制血压的方式。无论轻重,只要血压升高就会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伤害危害,就需要治疗,与糖尿病类似。



如果不愿服用药物,血压就会持续处于较高水平,高血压会对人体血管壁造成异常高压,心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就会受到相应的危害,这就是临床上所说的靶器官损害,同时合并有高血脂的患者,会使血管壁硬化,加重高血压。这些硬化的血管壁都可能是一个潜在定时炸弹,某些脆弱的血管可能随时出现爆炸。

在临床上我遇到一个阿公,有60多岁,平时脾气十分暴躁,爱打麻将,经常烟不离那张令人略显沧桑的蛤蟆嘴。平时在路上会面,别人见他满面红光都以为他气色好,他可得意了,其实这可不是气色好,而是高血压导致的面部血管扩张产生的充血状态,在出现头痛、恶心后,身体不舒服被家人驾到医院看病住院治疗,平时态度恶劣惯了,对我们医生护士态度都很差,动不动就发无名火,经过医生的药物调整,通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把血压控制住了。

但是老人不听话,我们医生再三交代回家好药吃完了,到我们门诊来复查。倔老头出门就把交代的话从左耳朵进右耳丢出。照例和一帮子老头搓麻将,抽烟少不了,直到有一天突发脑出血被120送到我们医院,想想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当初按时服药,定期到门诊复查,这些麻烦事就不会有,希望各位高血压患者要引以为戒。

(欢迎大家关注都市健康资讯

,中西结合医学研究生【男科方向】,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可以私信提问男科问题,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都市健康资讯


很多高血压病患者有些困惑,血压降下来了是不是就该考虑停药了?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口服降压药的目的就是将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防止由高血压所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等。如果高血压不引起这些并发症,何来吃药这一说?哪怕血压高上天也无所谓。

不规律服药、盲目调药、停药是很多高血压病患者犯的错,其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因为它随时可能会导致各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的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想要停药也可以,除非你确定你的血压每时每刻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要不,哪怕是任何一次血压的不正常,都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美国新的高血压指南我们学习一下:

对于已确诊高血压的人,如果有心血管病或10年心血管病危险≥10%,降压目标是130/80 mmHg;如果10年心血管病危险<10%,把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也是合理的。

稳定性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病和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的降压靶目标值全部为130/80 mmHg。

忠告:如果没有确切的把握自己的血压每分每秒都在正常范围内,那还是规规矩矩的吃药吧!



高血压有原发性与继发性,继发性高血压在去除病因后,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就可以停用高血压药物,如果原发性高血压,多是找不到病因的,为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血压控制正常后,仍需要服用药物,避免高血压导致的诸多并发症。更多可关注健康要枣知道。


健康要枣知道


高血压回到原来的血压或稳定。跟椐身体的情况,试着停药,或减药量。看是身体是治本完全治愈,还是治得表。身体与身体不_样,吃药也不一样。高血压有的吃到老。。中药与西药,又不一样。要常量血压,还是跟椐医生的嘱咐,再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