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蜀汉皇帝,刘备托孤诸葛亮,刘禅为何忌惮诸葛亮后人掌权?

几米光阴_


诸葛亮死后,刘禅就查诸葛亮的家产,查出两首空空后才是相父之礼厚葬。从此看出刘禅对诸葛亮的不完全信任,以及诸葛亮对他长期的压制感到不爽和压抑。同时也成就刘禅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隐忍能力也非常强大。刘禅怕诸葛亮后人权是情理之中的,三国时期他是看到例子的啊。说明刘禅是个合格的帝王!

因此,叉开个话题。刘禅不是昏君,不是没能力的君王。诸葛亮死后,他把诸葛亮的原本权利分成两块来管理,维持了几十年公司才倒闭。要知道,三国时期,蜀国国情是最复杂最难管理的国家,连诸葛亮这个天才国务院总理都头疼的事情,刘禅就办得到!能力绝对和他爹不差到哪里去的。

至于蜀国的灭亡,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刘禅身上。要知道三国时期,天时地利人和,蜀国都是比较弱的。对于一个经济最弱,人才和资源最少的弱国,和别人对垒时间越久,实力相差就越大。诸葛亮明显看到这点和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才北伐。

诸葛亮时代,已经把蜀国几乎耗尽。人才储备少,经济低下。能把这种烂摊子维持几十年,刘禅真不简单!可毕竟他没有刘邦这种千古一帝的机遇和能力,不是他的错啊。


成长154151310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先说刘备托孤诸葛亮。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知道诸葛亮的宏图之志,同时也知道阿斗的本事,知道阿斗没有诸葛亮就相当于鱼儿没有水,又怕阿斗会束缚他(可能也怕阿斗当一个傀儡皇帝,刘备深知傀儡汉献帝之苦,不愿让阿斗承受),这是刘备托孤诸葛亮的原因之一,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刘备活了一辈子,清楚的知道诸葛亮的实力,如若诸葛亮想要取而代之自己的后代,那阿斗根本无从反抗,为了给自己后代一条活路,还不如直接将话说明,就算到时候诸葛亮有意取代阿斗,也会加以善待;再比如刘备死前不放心诸葛亮,怕他反叛,故意加以试探,如若他有二心,直接就地解决;也有可能是因为刘备死前的败仗是因为不听诸葛亮之言所致,他心中对诸葛亮满是愧疚之情,想用这种方式表达心中的歉意……这诸多托孤原因,并不能确定刘备就非常相信诸葛亮,假如刘备没死,而且统一三国后,会不会忌惮诸葛亮的功绩?会不会出现 功高震主 主必除之的现象?会不会以莫须有的罪名除掉他?这个东西已经无从印证。而刘禅作为一名君主,忌惮国中的大势力并没有错,就拿刘邦在功成后杀死开国功臣韩信的事说,不只是韩信,其他异姓王也难逃命运,杀人之多,不得不让人唏嘘。这正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们不能说他们对与错,因为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唯有能做的就是从中得到启发,充实我们自己。


张帅83884


刘禅并没有忌惮诸葛亮后人掌权,而是诸葛后人的才能确实平平,并有自知之明,没有借先人之荫而充能干。这样一来两下相安,各干各事。

刘禅是个很会享乐的人,内宦里有个黄皓,抓住刘禅这个特点,把刘禅侍侯得好好的,自己充主子。于是刘禅的朝廷便出现了远贤人、亲小人现象,连姜维这样的军事大臣也要外出避祸。而此时诸葛瞻在朝廷并未受到影响。魏国邓艾兵行险着,偷渡阴平小道,危及成都,刘禅想到依靠诸葛瞻,启用其抗敌,但瞻才断不决,未听参谋远成都阻击邓艾的建议,却退却至绵竹。士气既失,又用兵不到,遂至败死。

所以,如果存在刘禅有意不重用诸葛亮后人,则应是对西蜀有利的,也是正确的,但其实不存在这个现象。


二曲人


就像亲人之间的关系。亲兄妹姐弟姐妹之间无论再亲近他们在的话他们的后代也可能会亲近,如果不在了慢慢的就会疏远~~甚至后代们反目成仇者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