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有原型吗?原型是谁?

陈说红楼


《红楼梦》贾母拆了太医院大堂体现她的特殊身份


贾母,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金陵世勋史侯之女。贾母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位者,福寿双全,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贾母的身份级别有一个细节: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王太医给贾母看病,贾母道:“既如此,请到外面坐,开药方。若吃好了,我另外预备好谢礼,叫他亲自捧来送去磕头;若耽误了,打发人去拆了太医院大堂。......”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贾琏为尤二姐请王太医,这时书中为我们交代了他的结局:谁知王太医亦谋干了军前效力,回来好讨荫封的。


这里的王太医职务上有了明显变化,由御医下降到军医,缘由恐怕就是贾母的一句笑话,“拆太医院大堂”,这种暗示说明贾母的身份非同一般,他是可以拆了太医院大堂。


我解密贾母的原型康熙,那么康熙是有这样的权利的。


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死后庙号圣祖。康熙是千古一帝,他在位时期,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西征蒙古,兴修水利,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民如子。



《红楼梦》十六扇围屏背后隐藏的康熙六十大寿的秘密


贾母的八十寿辰,正日子是八月初三,从七月二十八就开始在荣、宁两府齐开筵宴,直到八月初五,整整七日。


康熙五十二年恭遇皇上六旬万寿,普天同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紫檀大围屏,为清康熙帝60岁万寿节的寿礼,共十六扇,为十六个皇子进奉(另外十六扇为三十二皇孙所献)。屏扇正中为用石青粉所写的各皇子歌颂康熙皇帝的诗句,背面刺绣不同篆体的寿字多达万个。


皇子诚亲王胤祉等十三人率皇孙弘升等二十 六人谨择吉日于万寿节前预祝遐龄,进万寿恭之觞。”“十三日,诸皇子设宴于皇三子花园,皇上临幸,是日诸皇子作斑衣戏彩之舞称觞献寿。”


我们先说最重要的内容,十六个皇子进奉十六扇围屏,为什么取十六这一数字,因为康熙是六十大寿,十六倒过来是六十,这里可以看出,清朝宫廷是很讲究这一数字背后巧合和寓意。例如接着写,为了配合十三皇子 数字十三能够成双,皇子们献寿的日子定为十三日。


《红楼梦》对应的贾母八十大寿,有这么一段话引起我的注意: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庚辰双行夹批:好,一提甄家。盖真事将显,假事将尽。】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

从上面两段的内容对比非常的巧合,都是生日,都是十六扇,都是送围屏,那么重点是送贾母的百寿图,皇子们送给康熙的围屏背面是万寿图。



姑苏女子慧娘十六扇璎珞围屏的终极秘密


对于这个重要信息十六扇围屏,曹雪芹还做了一个佐证,这可能是红楼梦最难解谜团之一: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在贾府祭祀祖宗的重要章回里,大费笔墨细细地介绍了十六扇璎珞围屏:“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十六扇璎珞围屏对应了十六个皇子进奉十六扇围屏:璎珞:据《佛所行赞》卷一所载,释迦牟尼当太子时,就是“璎珞庄严身”。璎珞可以引申为皇子的身份,璎字音通“胤”,是康熙皇子的排行“胤”字,十六扇璎珞代表十六位皇子,所以才有一副璎珞十六扇这样的描述!


最难的谜底是慧娘,我个人的推理,重中之重是“慧”字,,结合六十大寿,“慧”字上面是可以看成两个“三十”字左右排列组成,“三十”写在一起的是叠加成为“丰”字,两个三十那么加在一起就是六十岁。


然后书中绕了一个大圈,把慧娘变成了慧纹。这一段比较长,我摘取一部分:“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绣字在这一段中隐去,说明它还是有作用,“纹”字起到绣什么内容的作用,“纹”字左绞丝旁,通诗,右边诗文的文,联系起来就是绣诗文,再回到康熙六十大寿十六位皇子送的万寿围屏:“正面为各皇子歌颂康熙皇帝的诗句”,正好对应。


这样就连贯在一起了,其实《红楼梦》书中也有正面的描写,慧娘绣的是诗文。“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 那么个人感觉“纹”字的解密是个引子,他是要我们注意为什么绕一大圈子,慧娘变成了慧纹,重点是慧字背后的秘密!


康熙皇帝十分喜欢将自己的习文墨宝制成屏风,陈设于书房。对应的是书中,贾母对一共十六扇围屏爱如珍宝。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多件康熙皇帝御书屏风,其中康熙皇帝书唐人诗屏风,以楠木、花梨木制边框,屏心格架上贴纸御书唐人诗文,极具康熙朝御用家具的独特风格,那么围屏告一段落。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的 “戏彩斑衣”到底有什么含义


再举一个贾母和康熙六十大寿的关系,通常《红楼梦》是会做佐证的。


上面提到康熙过生日诸皇子作斑衣戏彩之舞称觞献寿,那么贾母有吗?有的,出现在回目中显示了重要性: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的“效”是通孝顺的“孝”!史太君是和戏彩斑衣做了对应,太君这一称号是相对应于宝钗雍正皇帝来说的名字,君代表皇帝,史代表死去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死去的太上皇。


康熙是有先例的:父母过生日,儿子助兴跳舞,孝惠章皇后70大寿的宴会上,康熙已经57岁了,酒过三巡,康熙一时兴起,便跑到了台上跳起舞来,表示对孝惠章皇后的祝福。作为九五之尊,一般皇帝不会当众舞蹈的,康熙的孝心是出于内心的。


我觉得是一种作为回应,到了康熙六十岁,“十三日,诸皇子设宴于皇三子花园,皇上临幸,是日诸皇子作斑衣戏彩之舞称觞献寿。”斑衣戏彩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红楼梦》写了斑衣戏彩,却没有写跳舞情节,也是非常的巧妙!他是这样写的,王熙凤说:“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了一笑,多吃了一点儿东西,大家喜欢,都该谢我才是,难道反笑话我不成?”这里”他们不能来‘戏彩’”的他们是指众皇子,而现实中这些皇子是跳了‘斑衣戏彩’的!




无量寿佛康熙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康熙皇帝自称是无量寿佛的化身。自康熙始,每月朔望、万寿节或重大年节,皇帝亲自手抄经书,成宫内传统。他礼重藏传佛教,亲自册封了一世章嘉活佛、一世哲布寺丹巴活佛和五世达赖喇嘛,在宫廷设立中正殿念经处,兴建玛哈噶喇庙、永慕寺、资福院等喇嘛庙,由此被尊奉为无量寿佛的化身。其次,康熙在位之时制作了大量的无量寿佛像。据清宫档案记载,当时一共铸造了99尊,此大批量无量寿佛造像的制作,足见康熙皇帝在佛教信仰上对无量寿佛的偏重。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贾府打平安醮,那清虚观大幻仙人张道士(对贾母)先哈哈笑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那张道士称贾母为无量寿佛,是不是口头禅呢?其实道教的口头禅应该为“无量寿福”,福不是佛!这里插一句,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贾母为老祖宗,康熙的庙号是圣祖。


回头看看这一回还有什么线索,道士给宝玉的进贺礼:“只见也有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共有三五十件。”


道士给了宝玉三十五件金玉法器,而巧合的是,康熙有三十五个皇子。


同在这一回,因为贾家来打醮,世家相与都来送礼!书中这样描述:“刚说了,只见冯家的两个管家娘子上楼来了。冯家两个未去,接着允郎也有礼来了。”甲戌本这里是用“允郎”这一词,其他有的版本有的不是这个词,比如程高本是改成了“赵侍郎”。这一改反而暗示了,允郎是有秘密的,是有忌讳的,康熙的皇子的名字都是“胤”字排行,等雍正登上帝位后,自己的名字保留了“胤”,其他的兄弟们名字改“胤”为“允”(除十三皇子)。


郎字可以指一类人,比如我们常说的一个词,货郎,那么“允郎”,是指姓名中有允的这个字男子们,是一个集体。结合起来理解“允郎”可以暗指康熙胤字辈众皇子们。而这两件事情都有当事人,贾母。


我们再来看看贾母的无量寿福有没有佐证:


刘姥姥我之前解密她的原型是痘神(瘟神),刘姥姥二进贾府,见到了贾母,她称呼贾母为“老寿星”,这有些意思了,老寿星对应无量寿佛!


贾母称她刘姥姥“老亲家”。脂砚斋对“老亲家”评价:【己卯(庚辰)夹批:神妙之极。看官至此,必愁贾母以何相称,谁知公然曰老亲家。何等现成,何等大方,何等有情理!若云作者心中编出,余断断不信,何也?盖编得出者,断不能有这等情理。】


无量寿佛对上瘟神痘神,一对亲家,正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一个要人命,一个添人寿,曹雪芹天马行空的想象!


再说一个与贾母有关的万寿!第三十八回,凤姐对众人说:“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


这里说的”万福万寿”很明显指向了贾母就是皇上,也暗示她是无量寿佛的化身,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是暗指康熙小时候得了痘疹,好了之后脸上的留下了麻子,神差鬼使是暗指刘姥姥这一个痘神!“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正好印证了我分析的刘姥姥为痘神的论述,痘疹给康熙带来的是大清的江山。



《红楼梦》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政治含义


《红楼梦》两大路线之争,一个是宝黛的爱情木石前盟,一个是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影射了康熙晚年九子夺嫡,黛玉暗指三皇子胤祉,宝钗暗指雍正,宝玉暗指玉玺,就是皇帝的宝位,康熙就是指的贾母!贾母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亲黛玉,远宝钗!


回到历史的记载!康熙他文才武略,学识渊博,读书好学,五岁开始读书,十七八岁时,读书过劳,至于喀血,但仍不肯休息。二十四岁时,在内廷设南书房,选择汉儒为侍读学士,常侍左右讲究文义。在为时八年“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期间,军报频至,翰林院奏请隔日进讲,康熙帝不听,曰:“仍每日进讲,以慰联倦倦向学之意!”康熙帝说:“朕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犹手不释卷。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几,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


而众皇子中,胤祉自幼酷爱学术,以温文尔雅著称,备受康熙欣赏,论读书学习三皇子是第一人。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康熙亲自给胤祉讲解几何学。康熙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派胤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父子俩有深厚的感情。


黛玉的原型为胤祉,我之前的文章介绍过,说一个和父亲有关的!黛玉初进贾府,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这里的“赤金九龙”代表皇上,万几宸翰是康熙的两枚闲章联在一起,一枚是康熙宸翰,一枚是万几余暇。那么荣禧堂就是帝王之家,荣代表胤祉母亲荣妃,禧同熙代表父亲康熙!


红楼梦中黛玉也是学识最高的人,最喜欢读书的人。黛玉初进贾府,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回答《四书》。【甲戌侧批:好极!稗官专用“腹隐五车书”者来看。】可见黛玉学识之高,也隐隐的说了男儿之身!




再次回到历史当中,胤祉在晚年康熙心目中的位置!


康熙晚年离京外出,胤祉经常随行;如果胤祉留京,那么都是以胤祉为首率众值守京城。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书中胤祉单独给康熙上的秘折有124份,而胤禛仅2份,胤禛即后来的雍正。


康熙六十大寿,普天同庆。而康熙到了三皇子胤祉的熙春园,参加了胤祉给举办的寿筵。


在康熙人生的最后十年,康熙9次接受了祝寿,其中七八次都是在胤祉的熙春园过寿。这个熙春园据论证就是清华大学的清华园,而胤祉就是首位主人。


康熙十分喜欢这熙春园,为园题过五块匾额,其中有一个为“竹轩”,这和林黛玉的潇湘馆巧合。后来上位的雍正和乾隆抹杀了熙春园与胤祉的信息。


综上所述胤祉在康熙晚年是很受倚重,可惜没有确定下来他为皇太子。与此巧合的是红楼梦中贾母对宝黛的爱情是支持的,却也没有明确定下来,无比可惜终成宝黛的爱情悲剧。

对此书中是有描述的!第三十二回猜灯谜,贾母的灯谜是:猴子身轻站树梢,谜底是水果荔枝,谐音为立祉,立胤祉为皇太子!


再接着贾政的灯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庚辰双行夹批:好极!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打一用物是砚台!


关键点来了,他们这两个谜语是互相猜的,请看书中!贾母对贾政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是贾母单独给贾政的谜语。再说贾政的“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这两个谜语是只有贾母与贾政相互猜的。


所以呢你要联系起来一起解释:贾母说立胤祉为皇太子,脂砚斋提醒我们:必”字隐“笔”字,有言笔应。对应书中贾政要提醒贾母立胤祉为皇太子要用笔写下来,有言笔应,昭告天下。贾政也为此着急!


宝黛爱情的悲剧暗指九子夺嫡的悲剧,贾母迟迟不拍板,康熙迟迟不决断太子的人选!

正如黛玉常常说的,良辰美景奈何天!


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吧。我是陈说红楼,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康熙的三王爷胤祉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45232800393855240/

北静王的人物原型:曹雪芹的表哥,爱心觉罗 福彭!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14804201639772424/

王熙凤的人物原型:康熙的八王爷胤禩福晋郭络罗氏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99475411296452878/

薛宝钗的原型是:雍正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96250030716223751/

贾雨村原型是:隆科多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89367375265530125/

贾宝玉的原型:康熙废太子胤礽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45232134149636359/

迎春的人物原型:康熙十皇子胤䄉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68620104214774030/

刘姥姥的人物原型:瘟神痘神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61618115452076301/


陈说红楼


你好,我是小张😝😝😝

  原型是曹雪芹的祖母李氏,李氏家族是红楼梦里四大家族里的史家原型。

(1)历史上的李氏,生父是清朝的江西布政使司参政李月桂。清学者朱彝尊写过一篇《光禄大夫江西布政使司参政李公墓志铭》。文中写道:

“(李月桂)女五人:一嫁塗中坦,荫生;一嫁张益,贡监生;一嫁曹寅,官内户部,督理苏州等处织造府。。。。。。”

(2)苏州织造李煦称李氏为“妹”。李煦写给康熙的奏折里,多次称曹寅的妻子为妹:

“路上闻臣妹曹寅之妻李氏,感激万岁命曹頫承继袭职隆恩”“所以臣妹已至滁州仍回江宁矣”“即向臣妹宣示恩旨”“臣妹李氏跪听之下,感激涕泣。”

据现有史料考证,李煦(1655-1729)有五弟一妹,妹妹嫁给了周姓佐领,所以李煦和曹雪芹的祖母李氏不是亲兄妹,但是为什么奏折里这么亲热的称李氏为“妹”呢?

原因可能是:①很多红学学者推测,李旭和李氏是堂兄妹关系,然而,现在还无确切史料能证明这一点。

②李煦和李氏的祖上可能有血缘关系,属于远亲,但是因为李煦家族和曹寅家族关系密切,远亲也变成了近亲。

历史上,曹寅出任江宁织造,李煦出任苏州织造,曹李两家先后接待过康熙五次南巡,亏空极大。雍正为帝之后,彻查亏空,李家家产被抄,曹家也被抄没,更要命的是,此后查出李煦为八阿哥胤祀买过苏州侍女,经济案变成了政治案,被雍正流放到东北,仅过两年,就去世了。

(2)历史上李煦有两个儿子,叫李鼎,李鼐。李煦的堂妹(此处属于推测,但是李煦称呼李氏为妹千真万确)是李氏,嫁给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小说里史湘云的爷爷是史X,妹妹是史X,嫁给了贾宝玉的祖父贾代善(即贾母)。史湘云的两个叔叔叫史鼎,史鼐。

小说里史湘云的叔叔叫史鼎史鼐,历史上原型叫李鼎李鼐,除了姓不一样,名字竟然都完全一样。(注:历史上李煦有五个弟弟一个妹妹,此图没有详细列出)

(3)历史上李煦家族被抄后,非常凄惨,清内务府档案记载:

“李煦家属及家仆钱仲睿等男女并男童幼女二百余名口,在苏州变卖,迄今将及一年,省南人民均知为旗人,无人敢买”。”

(4)《红楼梦》54回写贾母听戏:

(指湘云道:)“我象他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这个更如何?”

这里的《续琵琶》作者已经被确认为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作者用了虚幻现实混用的手法,借小说人物之口记下祖父的著作,也从侧面证明贾母的原型是其祖母无疑。



(5)当然,小说创作不可能和现实一模一样,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的贾母,应该是以他的祖母为原型,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艺术加工而形成的


小张同学爱学习


红楼梦中的贾母肯定是有原型的。因为每个小说都不可能是凭空捏造的,除了现在的网络小说。在当时的年代,人们的思想没有现代人的思想更为天马行空,甚至说离经叛道。所以,那个时候的小说大多是根据一些现实的事情来改编并来讽刺当时社会中的一些弊端。

然后,贾母的原型,我想应该是其作者曹雪芹的祖母李氏。

因为在《红楼梦》这本书中,贾母有两个叔叔,分别叫史鼎和史鼐,而在现实史事中,他祖母家中也有两个兄弟,分别叫李鼎和李鼐。这般巧合,如果说没有任何联系我想没人会信。

所以我认为红楼梦中的贾母是有原型,并且原型就是其祖母李氏。





千年梦里


首先,我很肯定的告诉你 ,贾母在《红楼梦》中是有原型的。她便是曹雪芹的祖母李氏。

贾母是书中描写的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的千金小姐,家世显赫。从小便是很受父母宗族的疼爱。贾母因而又被人称为史太君。那么为什么说贾母的原型是曹雪芹的祖母,因为《红楼梦》小说中的贾宝玉通常都被人称为是曹雪芹的化身,曹雪芹有意地把自己的祖母形象变成了史太君,也是暗示了史太君是曹雪芹经过文艺修饰加工的祖母。


悦读圈


贾母怎么可能是康熙呢?贾母应该是太后一级人物的虚构,为什么呢?贾母是至尊之人,老祖宗,清人称为老佛爷。贾母形象应该有三个人的基因,一是孝庄太后,二是曹寅夫人,乾隆母亲。


朵朵佬爷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四大家族(贾、王、史、薜)史家的千金小姐。她的原型是李氏,曹雪芹的祖母,又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奶妈⋯⋯。她的原型是复合型,在她身上还有康熙祖母孝庄太后的影子。


竹君楠


记得好象是雍正的乳母,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