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範強為何能輕易殺張飛,還駕船逃走,難道張飛侍衛不管嗎

張飛率領萬餘大軍從閬中出發,前往與劉備匯合攻打東吳的時候,張飛手下的部將張達、範強卻把張飛給殺了,砍下他的首級,駕船從容順江而下,前往投奔孫權,把張飛的首級交給孫權。

這一段歷史寫得非常簡略,《三國志》上就“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這麼短短的一句話。連這個張達、範強究竟是幹什麼的?以前做過些什麼?投奔了孫權以後,被怎麼對待的,我們都一概不知。唯一知道的,就是他們是張飛“帳下將”。

(張飛劇照)

而且,這裡還有許多讓人疑惑的細節。哪些細節呢?

其一,張達、範強在殺張飛的時候,張飛還有那麼多侍衛,難道他們聽憑張達和範強殺嗎?

其二,張飛被範強、張達殺死後,他們是怎麼走出軍營的?軍營的管理不是很嚴格嗎?

其三,張達和範強殺了張飛後,是駕船順流而下去投奔孫權的。要知道,船走得並不快,難道張飛手下其他人就沒有去追擊堵截嗎?

其四,因為歷史上並沒有張飛的閬中軍隊參與劉備夷陵大戰的記錄,那麼,張飛被殺死後,張飛的那一萬人到哪裡去了?

因為沒有明確的記錄,所以我們只能進行分析。

《三國志》中,陳壽對劉備這兩個非正常死亡的兄弟,有個評價:“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同時陳壽又總結道:“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關羽因為“驕於士大夫”,因此經常看不起別人。馬超、黃忠這些,與關羽同朝為將,但他卻瞧不上人家。後來,也正是因為他瞧不上糜芳、傅士仁,結果糜芳、傅士仁投降東吳。連劉封他也瞧不上,因此,劉封才不去救援他,造成他兵敗被殺。

(關羽劇照)

張飛這個人和關羽相反,他對士大夫很看得起,經常低下身段巴結他們。嚴顏因為寧死不屈,他就特別看得上人家。儘管嚴顏死不投降,他還是要把他引為上賓。

劉巴是個有文化的人,張飛一定要和他攀上關係,去向他學習。劉巴多次對張飛不理不睬,但是張飛不以為意,還是要繼續去巴結他。以至於這件事鬧得滿城風雨,不僅諸葛亮出面勸說劉巴,讓他對張飛好一點。而且這事還成為了國際新聞,傳到了東吳,引得孫權君臣議論。

其實,如果光看張飛對待士大夫這一面,你堅決不可能把他和“暴而無恩”聯繫起來。

那麼,張飛為什麼會是這種性格呢?陳壽說得很清楚,張飛是“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他喜歡和士大夫交往,但並不是所有的士大夫他都喜歡和他們交往,他交往的人,都是君子。嚴顏是這樣的君子,劉巴也是這樣的君子。而他身邊的那些人,因為沒有什麼成就,品德上文化上也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所以張飛看不上他們,甚至鞭打他們。

無論是張飛,還是關羽,雖然是“萬人敵”,但是明顯角色不對。他們從來沒想過自己應該是個將領。作為將領,應該像古代吳起、孫武、韓信那樣,不但治軍嚴格,還要體恤士卒,還要能協調關係,還要有勇有謀。這樣才能帶好一支隊伍。但他們從來沒想過這些,以至於失敗。

(劉巴劇照)

回到張飛被殺的場景。我們來解釋一下先前咱們說的四個謎團。

其一,張飛為什麼被張達、範強所殺而侍衛不管?因為這兩個人就是張飛的侍衛,而且是張飛的侍衛長。“帳下將”這個詞,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正因為他們是侍衛長,所以他們進入張飛的營帳,侍衛們都不懷疑。殺了張飛後,從裡面出來,也沒人懷疑。

其二,張達、範強為什麼能從容走出軍營?因為他們是張飛的貼身侍衛,隨便找個理由,說張飛派他們出去辦一件什麼事,哨兵也不會懷疑。同時,也說明張飛其實治軍不嚴。

其三,張達、範強駕船而走,手下為什麼不追?因為他們早已把船準備好,而且可能逃走了一段時間後,大家見張飛一直沒起床,所以才會感到疑惑,才去看。同時,還有可能手下人故意不去追。畢竟他們也曾被張飛毒打,早就巴不得有人替他們報仇。

其四,為什麼沒有閬中軍隊參與夷陵大戰的記錄?因為張飛治軍不嚴,再加上大家都怨恨張飛,所以大約張飛一死,很多人就散了。或者回鄉了,或者去投奔曹操、孫權了。

總之,因為張飛沒有搞清楚自己的角色,最終釀成了這一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