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央美美術:畫的真像就是畫得好?充滿靈性,才是最好的評價!

一些藝術家在評析孩子的作品時,總是描述兒童的藝術充滿靈性。那麼,靈性到底是什麼?畫的逼真就是靈性嗎?

我們應該在保護孩子天性的基礎上加以正確引導,從而讓孩子形成自己的審美和思維,畫出自己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換句話說就是,只有保護好孩子的天性,孩子才能創造出有靈性的作品!

首先,我們來對兩組幼兒的畫做個比較

第一組:分別採自某兩個國內大賽的作品集

第二組:採自國外大賽的獲獎作品

第一組: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符號的書寫,我們卻看不到孩子的任何主張,甚至於連最能反映個體特性的筆跡都感受不到。畫面只有責任感的沉重。

第二組:同樣是長頸鹿,孩子卻有自己的荒謬認知,長頸鹿脖子長的可以伸入雲朵,甚至脖子還可以打個轉,還有足夠的長度伸得更高。我們能感受到孩子像玩遊戲一樣的狀態,也甚至可以感受到孩子當時作畫時的自言自語與歡笑。

那幅海灘的風景畫,似乎可以感受到在海灘上嬉戲時的為所欲為,鬆鬆的洋洋灑灑,可以看到筆在畫面呼呼的劃過,手在紙面快樂的拍打,感覺畫面海風飄過,清爽而通透。多麼的歎服似乎看到了大師的影子。

對比以上作品,你是不是發現,

很多兒童作品看似精美,

但是總感覺少了些什麼呢?

沒錯,就是靈性!

那麼,什麼是靈性?

心理學說法:人所具有的聰明才智,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也就是常說的“智慧”;

佛教的說法叫“慧根”,佛教認為有慧根的人更能洞悉事物的本質或者重點,並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與選擇。另外一個含義上,可以叫做“機智”。

靈性本是一個人本質的東西,但是靈性的那份敏銳更多是靠後天對世間萬物的接觸之後逐漸摩擦啟迪出來的。也就是說:如果缺少靈性,那麼可以每天都有意地培養洞察事物的能力,長久以往自然也能陶冶出靈性來。

有一種通常的說法“藝術陶冶性情”,這其中的性情就是指靈性與情感。

在兒童美術的範疇,透過兒童的作品,我們如何能看到兒童的那份靈性?實質上這個思考很有益於教師、家長對兒童藝術發展的思考與推動作用。

透過最開始的作品比較,我們完全可以歸納出作品的靈性因素。

1、靈動的筆痕墨跡屬於兒童肌能原味的控制。


2、兒童自我心跡的流露,包括包括開放的內心情緒和感覺。


3、畫面具有兒童充分的自我認知,有自我心靈對白的語言。


4、直覺思考,不以邏輯的推理解決問題,看似荒謬。


5、愛與思想做遊戲,樂於擺弄某種想法的可能性或複雜性。

兒童天生有靈性

因為他們對眼前的世界都懷著好奇的心

靈性只要能被發現和保護

自然就能深扎於孩子的心中

兒童畫

重在表達,而非技巧!

這個階段稍縱即逝

而學習技法

後面還有很長很長很長時間!

請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

切勿拔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