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和李广利同是汉朝名将,投降匈奴后,为何一个当驸马一个被杀?

可爱365


李陵和李广利的投降有所不同,李陵乃是在兵少将寡的情况下遭遇匈奴主力,一番血战之后力竭儿降;李广利却是因为参与立储之事导致妻儿被抓,立功心切之下遭遇大败后投降。在投降匈奴之后,事实上两人都做了驸马,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李陵似乎有些心灰意冷,因而不是很受重用;而李广利则是备受尊崇,但这却遭到了另一个“汉奸”卫律的嫉恨,最终被其陷害而死。

两人投降有所不同

在汉朝内部,李陵的地位便显然不比李广利,一方面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和弟弟李延年分别是汉武帝的宠姬和宠臣,另一方面他经历过破大宛、败匈奴两次淘金,虽然战绩平平,但毕竟是胜了,因此李广利显然要更受重用一点。而从投降的过程来看,李陵的投降显然要比李广利更加悲壮一些。这些应该也是造成两人之后在匈奴所受待遇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陵

1、李陵的投降。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奉命统帅三万骑兵,攻击盘踞在天山一带的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召见李陵,原本想要让其为大军押送粮草,但李陵却说“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于是汉武帝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命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结果李陵却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单于主力,五千步兵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如果硬拼双方兵力差距明显,如果撤退人腿根本跑不过马腿,因而这几乎就是必死的局面。但李陵这一仗却打出了气势,初战便斩杀匈奴兵数千,迫使匈奴单于召集左贤王、右贤王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先后对匈奴造成了数万伤亡,甚至迫使匈奴作出了撤退的决定。然而却不想李陵军中一个叫管敢的军侯因被校尉凌辱而投降匈奴,并将李陵军中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匈奴单于,这才使得匈奴下定了消灭李陵军的决定,一番血战之下,韩延年战死,李陵无奈投降,而李陵所率领的五千步兵,仅有400余人逃了回去。

△李广利

2、李广利的投降。前文说过,李广利在汉武帝后期深受重用,甚至被认为是卫霍之后汉朝的又一位战神。可事实是,李广利的上位有着汉武帝爱屋及乌的因素在内,其所为的战绩实际上也只是战绩平平。而李广利的失败,源于他参与了立储之事,当时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新的储君还未确定,李广利便想趁机让他妹妹李夫人所生的儿子昌邑王刘髆成为太子,于是在政和三年(前90年)出征匈奴之前,李广利和儿女亲家左丞相刘屈氂商议,让其向汉武帝进言。李广利出兵之后,初始阶段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胜绩,匈奴不断败退,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但在同年六月,刘屈氂因立储之事多次遭到汉武帝责备,其妻因对武帝不满而以巫术诅咒武帝,致使刘屈氂被腰斩示众,其妻儿也被斩首,李广利的妻儿也因此遭到逮捕囚禁。李广利得知消息后,便想通过立功赎罪救出妻儿,于是便以七万士兵的性命为赌注,盲目进军,意图击败匈奴主力,取得大胜,结果却在燕然山(蒙古共和国杭爱山)遭遇大败,其所率七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战败之后逐投降匈奴。

李陵和李广利在匈奴享受待遇不同,因而结局有所不同

如前文所述,李陵的投降颇有些被迫的意味,汉武帝在得知李陵投降的消息后,起初极为愤怒,司马迁甚至因为替其求情而遭遇腐刑,很久之后醒悟过来,明白李陵的投降乃是因为突围无望、外无援兵所致,于是派因杅将军公孙敖深入匈奴境内接应李陵返回。

△李陵乃是被迫而降

公孙敖无功而返,却对汉武帝说“听俘虏说,李陵在帮匈奴单于练兵,意图对付汉军。”事实上,当时替匈奴练兵的并非李陵,而是另外一个投降匈奴的汉将李绪,结果就因为这个错误的消息,导致汉武帝将李陵的母亲、兄弟和妻子全部斩杀。

得知此事之后,李陵怨恨李绪为匈奴练兵而使自己全家被诛,于是派人刺杀了李绪,而他自己也就此断绝了返回汉朝的心思。匈奴单于对于李陵则是极为佩服,对其礼遇有加,并将女儿嫁给了她,立其为右校王。不过李陵虽然从此再也没有返回汉朝,在匈奴享受礼遇,但也就此远离朝堂,不再参与政事,直到二十多年后,于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

△李广利投降之后仍受重用

李广利在汉朝之时便是位高权重,投降匈奴之后自然也是深受重用,单于同样将女儿嫁给了她。从李广利的一贯作风来看,他显然是个不愿轻易放弃权利之人,以匈奴单于对他的态度来看,他应该是存在于匈奴权利中心的人物。

当时还有一个汉朝投降匈奴的人物,这个人便是卫律。卫律曾经与李广利的交情还比较好,然而在李广利投降匈奴之后,卫律见其受到的尊宠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心生嫉妒,意图杀害李广利。而当事李陵虽然也备受恩宠,但由于其内心不愿为匈奴效力的原因,则并未与卫律产生冲突。

△卫律

于是乎,在李广利投降匈奴一年多以后,卫律趁单于母亲生病之际,买通巫师,谎称病因是已经去世的单于在发怒,而发怒的原因便是其曾经发誓一定要捉住李广利来祭神,而如今李广利正在匈奴,却备受礼遇。匈奴单于对于巫师的话信以为真,于是李广利便被杀了,用以祭神。


香茗史馆


阿呆觉得,要弄懂这个问题,首先看看两个人的身世。

李陵,李广的孙子。李广的名气多大啊,抗击匈奴的名将啊。“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千古留名。遗憾的是,李广的爵位与战绩不符合,一直没能“封侯”。李广也一直为封侯在努力,但是由于战争中迷路失去机会,自杀了。

李陵的爵位是比较低的,在汉代等级森严的制度下,他只是个拼命杀敌建功立业来完成祖父的遗愿“万里觅封侯”。

李广利呢?汉武帝的大舅哥,宠妃李夫人的哥哥,宠臣李延年的哥哥。李广利就是贰师将军。他最大的功劳不是打匈奴,而是远征大宛国。前后两次,第一次还没到就被人给灭了。第二次是带领全国的死囚犯,去报仇,顺利地收拾了大宛,带回了汗血宝马。

那么,从地位上看,李陵是个在一线战斗的将军。李广利是皇帝身边的亲信。

天汉二年(前99年10月),李广利为主帅,带着李陵等和八万汉兵,出征匈奴。李陵的五千步兵在浚稽山被匈奴围困,李陵诈降匈奴。汉武帝听别人说李陵帮匈奴操练兵马,于是大怒,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绝望了,真的投降了匈奴。

征和四年,李广利在出征匈奴。又传来长安城中的消息,李广利的妻儿受到皇位争夺的牵连,遭逮捕囚禁。李广利心思不定,遭遇大败,七万汉军损失。李广利投降匈奴。

李陵被匈奴召为驸马,那是李陵没了退路,绝望了,加上李陵的才能。

李广利的身份和地位高,为人又圆滑,实际才能一般,匈奴对他始终不放心。加上卫律的嫉妒和诬陷,被杀死自然的。


阿呆梦话


一个高调一个低调。

李陵投降匈奴后,就是杀掉了仇人李绪,便请求远离匈奴的权力中心,来到了偏远的地方生活,基本不介入匈奴的相关决策等,不参与政权。

李广利投降匈奴后,死心塌地投降,参与政权和匈奴的权力中心,地位显赫,招人妒忌。卫律便买通了巫师,杀死了李广利。


光源之翼


李陵的生平关陇李家在春秋时期就存在了,在汉文帝时期,又有“飞将军”李广的出现,给汉朝打了很多胜仗,匈奴人都有点害怕李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亡故后,李陵秉持先祖余烈,要打出一番功绩


李陵投靠匈奴原因李陵以五千人在突入匈奴腹地,在匈奴腹地被匈奴人俘虏,匈奴人怜惜他的才能,也深知他的家世,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在里面,就想收复他,把匈奴公主赏赐个了李陵,汉武帝因此灭李陵全族,李陵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愤怒之下帮匈奴打了几场仗,就隐居北海。


李广利的生平李广利起与微末,因为姐姐李夫人受到汉武帝的宠爱,而得以成为将军,在领兵打仗方面平平庸庸,消灭了西域几个小国家,


李广利倒霉后来在会战匈奴的时候,有传言说被李陵击败,后因参与立储事件而被汉武帝所不喜,投降匈奴,被匈奴赐下一公主,待遇丰厚,被匈奴权臣所妒忌,遂加害,政治觉悟太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私信告知,有喜欢历史或者对历史感兴趣的可以关注私信哦

史事论谈


首先李陵和李广利投降匈奴后都当了驸马,这个说明我汉朝儿郎英俊潇洒,器宇不凡,也说明匈奴是个尚武的民族,对名将有着天然的崇拜(当然李广利可能有点名不符实,对匈奴的战绩似乎也不特别辉煌)。

李陵为何没有被杀而终老在匈奴,首先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老将军余威尚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陵本身也是战功赫赫,被俘的原因是率五千步兵孤军奋战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还有可能是诈降),得到了匈奴的充分尊敬。其次,李陵的家属是汉武帝误信谣言杀掉的,李陵记恨的是让他被误会给匈奴练兵的李绪而不是大汉,所以杀掉仇人后政治避难,远离匈奴政治中心。尤其和卫律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好(卫律投降后常伴单于左右,非常受重用)李陵则常住外边,远离单于,遇到大事才召入计议,何卫律的私交也比较好。

李广利就不同了,他不是名将之后,靠裙带关系得到汉武帝重用,他三战匈奴,前两次略占优势,后家人卷入立储问题下狱为救妻儿冒进被俘,葬送七万汉军。被俘后在匈奴的尊敬程度不一样,李广利本身在汉就位高权重,投降后全家被杀,他死心塌地为匈奴服务(况且单于也把女儿嫁给了他),他是个政治人物,他的悲哀在于对权利看的较重,他确实有些才能,政治手段也玩的比较好,很快比卫律更加得宠,也常伴单于左右(我经常有个问题,匈奴确实没人,投降一个重用一个),后来遭卫律妒忌设计杀害。。。。。。。


蓝鸟1683


一、李陵为何投降匈奴

倘若说李广的人生是一幕悲剧的话,那么他的孙子李陵却是一幕“惨剧”。公元前99年李陵35岁,正值人生最鼎盛之时,这一年李陵的人生被撕裂了。

由于汉武帝要讨伐匈奴右贤王,便派李广利为帅,李陵则负责辎重,等于搞了后勤了。但李陵却主动请求,率一彪人马攻击匈奴。汉武帝最初没有同意,理由虽没说,但从事后李陵率步兵作战的来反推,显然是因为马匹不够。

须知,草原戈壁作战,在没战马的情况下是异常危险的,但在李陵的坚持下,汉武帝最终同意了。就这样李陵率五千步兵,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深入草原戈壁。哪料却正撞上匈奴主力大军。

五千步兵对阵三万匈奴铁骑,李陵几乎创造了奇迹,打得匈奴损失惨重,没捞到一点便宜,以至于匈奴人都怀疑了人生,都准备要撤退了。可就在这关键时刻,李陵队伍中出现了一个叛徒,告知匈奴人李陵队伍的真实情况,悲剧发生!

李陵投降后,汉军仅四百人逃回。汉武帝听闻情况后大怒不已!毕竟李陵不是一般人,是飞将军李广之后,按汉武帝的思维,必会战死沙场!可震怒之后,汉武帝似乎清醒了过来,便派公孙敖率部出塞,看看能不能把李陵接回来。

显然汉武帝有些不相信李陵是真投降。哪料公孙敖却带来一个不靠谱的消息,李陵不但投降,反而帮着匈奴人练兵。汉武帝失去了理智,杀掉了李陵全族。

一年后,确切消息传来,根本不是李陵在帮匈奴人练兵,是一位叫李绪的叛徒。但一切已经于事无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陵彻底投降了匈奴,并当了匈奴的驸马,不但备受匈奴人尊敬,且连单于都异常信任他。同时汉朝其实也一直没忘记他。

在汉宣帝时期,李陵的少年好友霍光,曾派人去想把李陵接回来,告知他一切都是误会,但李陵却说了一句:丈夫不能再辱!由此李陵终老于匈奴……

二、李广利为何投降匈奴

跟李陵在汉武帝手下情况相反,李广利却被汉武帝视为:卫青、霍去病之后,汉朝的第三战神,备受汉武帝信任。而李广利也确实打出了成绩,虽比不得卫青和霍去病。

其实李广利,不能认为他是依靠妹妹李夫人受汉武帝恩宠,才换来的重用,毕竟李广利有破大宛,败匈奴,威震西域这样的战功。所以李广利真正的错,就是他掺和了汉武帝立嗣,想让自己的妹妹所生的昌邑王当太子。

结果在李广利第三次出征匈奴,一片形式大好时,李广利突然收到了,家中老小因搅入立嗣事件,都被汉武帝抓入大牢的消息。最终李广利为了立功,营救家人,造成了兵败,七万汉军葬送在李广利之手。

而李广利也随之投降匈奴,跟李陵一样,竟然也当了个驸马。汉武帝却被气疯了,随之杀掉李广利全家。李广利死心塌地地归顺匈奴。

但好景不长,仅一年后,公元前89年,由于单于的母亲得病,匈奴的巫师言称,是死去的老单于怒了,因为他活着时曾发誓,必要生擒李广利,用来祭神。巫师的这话一出,李广利毫无疑问,被杀了!

参看李广利被杀原因,其实已经说明了他不是庸才,不然死去的老单于也不会这么恨他。那么在李广利被杀时,显然李陵不但活着,且依然还在匈奴。为何从李广利投降到被杀这一年的时间,李陵就失踪了呢?

三、为何一个当驸马,一个被杀

其实这就是李陵和李广利一个被尊敬,继续当驸马,一个最终被杀的真正原因。因为李陵在投降匈奴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仇人李绪。前面说了正是李绪为匈奴练兵,导致了被错认为是李陵,故而汉武帝杀掉了李陵全家。

且在李陵当上驸马后,便请求远离匈奴的权力中心,来到了偏远的地方生活,基本不介入匈奴的相关决策等。也就是说,李陵相当低调,属于无奈投降,却依然还心有汉朝。

反观李广利在投降后,虽最初很被重视,但他却死心塌地投降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根本没离开匈奴的权力中心,因此遭到了一人的嫉妒,这就是:卫律。

卫律本是生在汉朝的匈奴人,回归匈奴后,看到李广利这么风光,自然是羡慕嫉妒恨,他便买通了巫师,搞死了李广利。所以笔者才推断,必是李广利死心搭地地投降了匈奴,甚至有杀回汉朝报仇的意思,不然怎能遭嫉?

正是因为李广利太高调了,而忘记了当时匈奴和汉朝,基本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错综复杂。且更关键的是,李广利投降的实在难看!七万汉家儿郎都让他给毁了,对比李陵,五千步兵差点打败匈奴,且兵败后还逃回去四百多,这简直没法比。

谁都敬重英雄,佩服有气节的人,李陵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份气节,而李广利却全身心的把自己当成匈奴人,自然他是找死!




殷蜜密


李陵是“李广”之孙,也很善骑射。

到了壮年之际,他就任“建章营羽林军”长官。曾率800骑,深入匈奴2000余里,过了“居延海”(今甘肃酒泉境内),没遇到匈奴人,视察地形后返回了。被封“骑都尉”后,多年在酒泉、张掖一带,教射5000名士兵,屯田防备匈奴。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奉命配合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归程途中,偶遇匈奴单于,惨遭8万匈奴兵包围。经殊死战斗,射光了所有箭矢,伤亡过半。而匈奴的伤亡竟过万了,达到1:4的比例,可见李陵部队战斗力的强悍!且战且退,连续8天,在距居延百余里的地方,被匈奴堵住峡谷,截断归路。

断粮之日,还没等到援兵救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加之匈奴诱降,李陵说道“没脸见陛下了”,就选择投降了。

单于向来听闻李家善战的名声。在交战中,一睹李陵的英勇善战,很欣赏、很佩服,招为女婿,贵为驸马。

虽然一人孤苦伶仃、苦闷惆怅,但至少地位尊贵,也算是种慰藉。

同时,贰师将军李广利虽有斩获,可在归途中受到包围,几乎脱不了身。

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哥哥。


之后的第二年,李广利率领6万骑兵、10万步兵,从朔方郡(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出发。还有3路人马,会战攻伐匈奴。匈奴单于领军十余万和李广利在“余吾水”(今蒙古土拉河)南岸开打。连战10多天,李广利听闻他的家族被灭,因牵扯到“巫蛊案”。

于是,为了自保,投降了匈奴。刚开始也做了一年多驸马,遭人嫉妒陷害,被杀祭天。

在西汉的盛威下,他也号称“一代名将”,实则勉为其难,水分居多,非忠信之人!


内求安己


李广利配称名将吗?我呸!别说是大汉朝的人了,就是对手——匈奴人都对他不屑一顾,这货本身就是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庸碌小人,统兵一二十万却只能给匈奴隔靴搔痒,当时的匈奴也不过几十万人马。如果他要真称得上名将的话完全可以将被卫青、霍去病之流打残了的匈奴犁庭扫穴,汉武帝用他都成汉武帝一生最大的污点之一。最终他是被匈奴当成祭品,说白了在匈奴人的眼里他也只是和猪羊差不多。

相比之下李陵五千步兵却力抗匈奴十余万人马数天之久,并且给匈奴造成万余人的伤亡代价。有才华的人总是受人敬重的,哪怕是对手也如此,可庸碌小人能做什么呢?特别在对手的眼里就更不值一提了。李广利和李陵的经历早就注定了他们的结局,萤火之光怎么能和皓月争辉?



萧泪雪


李陵率5000精兵被八万匈奴骑兵围困,双方大战九天,斩敌近万,最后汉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李陵受伤被俘,最后投降匈奴。李陵没被匈奴杀掉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李陵投降后被单于招为附马,之后被人诽谤为匈奴训练军队,汉武帝获报后把李陵家诛杀了三族。匈奴单于知道后更加相信李陵是真投降匈奴,所以不但没杀他后来还封他为王。二师将军李广利率汉兵七万攻打匈奴,因勾结哥哥等大臣立太子之事败露汉武帝把他他们家属全部下狱,李广利想打败匈奴立功赎罪,挥军北进被匈奴二十万骑兵包围,结果李广利惨遭惨败,七万汉家儿郎就这样全部丧送在李广利手中,给国家民族造成极大的损失。

李广利兵败后投降匈奴,狐鹿姑单于知道他在大汉身居高位,便将女儿嫁给他。李广利投降匈奴虽换来一时的富贵,也好景不长。

一年后,李广利被匈奴南宫阏氏处死,用以祭神。


海西望族


首先先声明一点啊,李广利不是名将李广利,如果是名将的话,那这名将也太不值钱了,只能够说他是一个出名的将领。

好,回归正题,说到这个问题,我就必须看两个人投降的时候,分别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李陵率领5000步兵在塞外和10万匈奴骑兵对撞,最后只剩下400多人。李陵无奈之下只能够之身投降,然后让这400多将士回家,而李广利则是因为他的妹妹受到了朝中势力的牵连,无奈之下率领10万大军进攻匈奴,最后只剩下4万多人,率领着4万多人一起投降了。

这样的话就形成一种很有趣的事情就是李陵是一个人投降的管理,一个人那太简单了,给他好吃好喝的关起来,那不就完了吗?李广利,那就麻烦了。李广利手底下有4万多人呐,这么多人,究竟是听匈奴的还是听李广利的?匈奴手底下最多20万的军队,而且这个时候匈奴已经被卫青,霍去病给打残了,这个时候能凑出来10万人已经算得上是顶天儿了,如何看管着4万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因此李广利也成为了一个比较危险的人物。

而且李陵的这件事情他本身一开始没有打算投降,就是说我到你匈奴那地方去,你放我的将士回家,后来听说自己家里面所有的人全被汉武帝给杀了,以后,一怒之下直接投降了匈奴,而且还在匈奴娶妻生子,光棍一个,而且这个时候跟大汉王朝已经结下了不死不休的仇怨。这个时候李陵当然是成为匈奴方面最放心的一个人。

李广利不同,李广利这个人本身就是奔着利益才过来的,本来以为打败匈奴以后占据草原,然后再图谋发展,结果打不过匈奴大汉王朝,那地方又派人追杀他,所以才投降匈奴。这种人本身就不可靠,匈奴给了他利益,他投降匈奴,万一大汉王朝给他更多的利益呢?李广利岂不是也会投降大汉王朝?到时候这4万多人给匈奴背上差那么一刀,匈奴人也受不了啊。

除此以外,李陵投降的时候是一条真汉子,打了那么长硬仗以后还能够选择为自己的将士考虑,放他们回家,选择投降匈奴,匈奴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天生对于这些强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匈奴的单于为什么同意李琳这个杀了他两万多人的家伙投降就是因为你是个勇士,勇士杀那么多人需要理由吗?证明自己勇敢的事情需要理由吗?

至于说李广利,匈奴大概也听说过他的事情,因为李广利曾经率领大军征讨大宛国,要去为大汉王朝夺得汗血宝马,匈奴人也听说过这个靠自己的妹妹上位的将军的一些事情,自然内心也十分鄙夷!草原上面比的就是谁拳头大你能力比不过其他人,那你只能挨揍。

最后就是李陵和李广利在匈奴的时候的所作所为,李陵已经做好打算不想回家了,包括后来汉宣帝曾金过去劝说她说你要不要回来?当初的事情是我们错了。李陵说对不起,我真的不想回去了,我的家人都已经死光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我还回去干什么?

李广利不同,关于李广利到达匈奴以后,匈奴的方面的描述就是李广利曾经试图谋反,结果匈奴提前把它给处理。

所以这4万多投降的军队必须要处理一下,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把他李广利给杀了,只是说李陵孤身一人翻不起什么花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