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崛起!

都說智能手機行業已經邁入寒冬,從 IDC 等著名統計機構公佈的數據來看,2018 年前 11 個月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市場的出貨量,無一不是處於下滑之中。

儘管如此,無論多不景氣的行業,都會有“王者”的存在,如果說在智能手機行業中也有這麼一個“王者”,那麼華為可能會被加入討論之列。

你可以不認可華為的企業理念,也可以看不慣華為的做派和產品,但不能不承認的是,2018 確實是華為的豐收年,在三星、蘋果等主要對手錶現都大不如前的情況下,華為就是 2018 年全球手機市場中名利雙收的贏家。


1

雙品牌造就銷量霸主

市場成績可以說明一切,那麼我們就先來看看華為一年中的成績好了。

在中國市場,2018 上半年裡華為+榮耀的整體銷量達到了約 5900 萬臺(根據賽諾提供的數據);而在第三季度,華為+榮耀整體銷量達到了 1900 萬臺(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也就是說在 2018 年的前 9 個月裡,華為系的智能手機就已經出貨了約 8000 萬臺。



要記住的是,這只是在中國市場。

而在全球市場,根據 Counterpoint 提供的數據,華為在第三季度的出貨量繼續排名全球市場第二,僅次於三星,出貨量達 5200 萬臺,增幅 33%。同時華為官方宣佈,目前華為手機的全球出貨量已經超過了 2 億臺,營收達到了 500 億美元級別,再創記錄。


就銷量而言,由於華為+榮耀雙品牌的強強聯合,所以華為手機的出貨量一直穩坐中國一哥。不過如果分開計算的話,那麼華為單品牌的銷量就不如 OPPO 和 vivo 了。只不過我們沒必要自欺欺人,華為和榮耀之間的關係大家都知道,目前來看華為在銷量上就是當之無愧的國產第一品牌,而且年出貨量有望遠遠甩開競爭對手。

2

產品實力大幅度提升


華為在銷量層面的成功,和產品本身硬實力的提升不無關係。在 2018 年中,華為產品給消費者留下的最大印象,那就是強悍。

自研處理器一直以來都是華為的競爭優勢之一,而無論是去年發佈的海思麒麟 970 芯片還是今年下半年發佈的海思麒麟 980 芯片,都體現了華為自身的科研實力。


尤其是在中興遇到禁售風波之後,華為的自研芯片策略更是得到大家認同。這一事件雖然是偶然發生,但卻增加了消費者對華為技術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華為的品牌認可度。當然海思麒麟芯片在今天,其實力已經毋庸置疑,尤其是華為推動的 AI 風潮已經席捲全球,海思麒麟 9 系芯片也成為 AI 芯片的代表作。

比起芯片,更值得稱道的是華為在手機拍照領域上的努力,以及其取得的成果。這裡的代表作毫無疑問是華為 P20 Pro 和 Mate 20 Pro 這兩款機型,其中 P20 Pro 同時引領了高像素、三攝以及手持長曝光功能風潮,為智能手機行業中的拍照體驗帶來功能上的革命。


同時,華為推出一系列“黑科技”,如 GPU Turbo 等技術也賺足了關注度。但只能說,這一系列軟件技術只能算是華為手機的加分點,他們的存在讓華為手機顯得更有看點,但絕非產品實力的決定性因素。

秋季發佈的華為 Mate 20 Pro 則是華為手機的集大成者,不僅是在拍照上延續了 P20 系列手機的強勢,而且進一步補強前代產品上的短板,讓其成為當下市面上,綜合實力最強、最接近完美的“水桶手機”。


過往我們每逢想起智能手機的代表,可能都會第一時間想起 iPhone 或者三星的旗艦,但在今年華為 Mate 20 Pro 推出之後,這個討論可能需要加上華為的頂級旗艦。

如果說過去華為的產品雖然做到了國內第一或頂尖,但無法得到海外市場肯定,那麼今年的華為手機則完全扭轉了這一局面。尤其是在拍照領域的吐氣揚眉,大大提升了華為產品的用戶口碑,“著重拍照選華為”這一印象的出現,就是對華為手機最好的肯定。

3

廣撒網提前佈局潛力領域


做好手機,只能說是華為的本分。但智能手機行業在短期內肯定無法回到高增長狀態,華為還是需要為其他新場景做好準備的。

例如摺疊屏,例如 5G。瞭解智能手機行業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摺疊屏實 2019 年比較有可能成為新潮流的特性,而 5G,就基本是任何一家大廠都會追逐的關鍵技術。

做通訊設備起家的華為,自然在 5G 方面頗有心得。華為作為世界領先的通訊設備供應商和智能手機廠商,在 5G 方面的話語權要超出一般消費者的認知。華為不僅是研發 5G 技術的參與者,還是技術標準的制定者之一,自然也是首批推出 5G 手機的手機廠商。


而且和其他國產手機廠商所不同的是,華為推出的 5G 手機將會完全使用自研芯片和自研基帶,擁有更高的自主性。

正如前文所言,自研芯片已經構成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

除了在手機領域發力,華為還在 2018 年正式宣佈大舉進軍智能家居、AIoT 領域,並推出華為智選品牌,和發佈了一款 AI 音箱。另外,華為專為 AIoT 設備打造的方舟實驗室也宣告開幕,這些動作都在表明華為進軍 IoT 領域的決心。


實話說華為現在才進入 IoT 領域已經是顯得有些慢了,要知道小米早在多年前就已經佈局智能家居,甚至一向反應慢半拍的谷歌和蘋果,都早已經推出了智能音箱。好在目前 IoT 市場尚無“定局”可言,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華為現在快馬加鞭也還未算遲。

總而言之,華為在 2018 年中除了專注智能手機之外,也在多個新興領域進行著探索和嘗試。餘承東在《餘承東致員工 2019 年新年信》中就再次強調,華為堅持全場景智能生態戰略,不僅僅是手機,在全領域都要做到世界第一。

在主營的手機業務遭遇市場萎縮、通信設備領域遇到困難的時候,華為必須要在實力頂峰之際尋找新的突破口,爭取在機遇到來之際迅速把握住。

4

成績頗豐但依然需要憂患意識


2018 年可謂是華為蛻變的一年,經過一年的埋頭苦幹,終於實現了餘承東所說的“小目標”,成功超越蘋果成為世界第二的智能手機廠商,眼前的敵人只有行業霸主三星。

從這樣的成績來看,我們很難去否定華為在 2018 年中所獲的那些成功。華為的成功除了和自身強大的科研實力緊密相關外,也離不開極具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強大的執行力。

對華為來說,2018 年既是豐收年,也是一個重新起步的日子。在中國市場當中,華為已經是標杆級的品牌,是市場毫無爭議的頭牌,但領先優勢並非巨大到可以鬆懈。OPPO、vivo 和小米等廠商都虎視眈眈,都在等待機會實現反超。

而在全球市場,華為得以超越蘋果追趕三星,除了華為自身表現的強勢外也和蘋果的下滑有關,取得短時勝利還不足以沾沾自喜。況且目前華為和領頭羊三星還有一定的差距,雖然三星一直在下滑,但華為也不是說馬上就能追上甚至超越了。

到達一個目標,同時也是新的起點,

對華為來說,如今取得的成績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未來要打的持久戰還會持續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