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马上来临,全世界有多少国家敢于违反美国的禁令?伊朗的石油归零能够实现嘛?

老游59


美国颁布的要求全世界11月4号,停止进口伊朗石油的禁令就要到期了,而实际上违反美国这一禁令的国家有许多,最重要的国家就是俄罗斯和中国,其次是土耳其和欧盟国家,以及印度,日本等其他的相关国家。



实际上美国封锁伊朗的石油出口,要求在10月4号将伊朗的石油封锁到零的要求,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在许多国看来,美国的这种霸权主义作风和霸权主义行为是非常的疯狂的,是不能够接受的。所以,当11月4号即将到来之际,伊朗的石油出口依然还是非常的巨大,虽然说有一定的减少,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伊朗的石油出口的主要部分,要要想归于零,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伊朗的口石油出口,仍然还有许多买家在继续。

由于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之一。所以,伊朗的石油产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有许多国家多年进口伊朗的石油,所以,如果中断了进口伊朗的石油,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从长远来看,停止进口伊朗石油,是自己失去了进口石油的渠道,会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而不是美国的经济损失。所以,许多国家都将进口伊朗石油 ,作为自己的战略国策和能源国策,都不愿意停止进口伊朗石油,都不愿意听从美国的要求,停止进口伊朗石油,也都不愿意做美国的一个棋子。

当然,伊朗也为美国封锁伊朗的石油出口,作出了一些新的应对政策。例如,将避开美元,使用其他国家的货币,以及以以物换物的方式出售石油,他们还降低了自己的石油出口价格,从而让自己的石油能够继续的占领购买国家的份额,这些也是伊朗为了应对美国的石油封锁,作出的一种对应措施。而且,伊朗还通过私人的操作方式进行石油出口(走私),从而可以降低石油的出口税。而这种让伊朗能够成功的将自己的石油出口,从另外一个渠道进行出售,从而换取更多的资金回归。



要谈有多少个国家没有听从美国的禁令,而进口伊朗石油,这是一个很难以有准确的数据的。因为有些国家在明面上拒绝美国的要求,而有些国家则在暗地里拒绝了美国的要求,(所谓暗地里的拒绝美国的要求,就是通过地下的渠道继续进口伊朗的石油,而在表面上答应了美国的要求)。所以,许多国家的进货渠道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是没有准确的数据的。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伊朗的石油出口,想要在11月4号之前出口归于零的这种想法,已经完全失败了,特朗普只是一个封杀令,显然已经完全的失败,11月马上就要到了,那么11月4号想要将伊朗的石油出口归于零的想法,已经完全的失败了。可以说特朗普也为此为了自己找了一个更好的台阶,决定将对一些国家进行赦免,实际上就是在打自己的脸。因为他无法做到将伊朗的石油在11月4号前归于零,这样一个设定目标,而最终不得不出台新的措施,来面对进口伊朗石油的相关国家,由此可以看得出,特朗普已经承认了失败,美国也承认了失败。

个人观点,切莫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幸福地带2


伊朗石油是当今最为敏感的话题,也是可能牵动世界局势的大事件。美国执意封锁伊朗石油,特朗普甚至明确指出要在11月4日将伊朗的石油出口归零,凸显了美国的强硬。按照特朗普的逻辑,美国就是世界绝对的老大,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必须听从美国的号令,否则美国就将动用霸权机器进行制裁。制裁伊朗石油就是美国霸权的直接体现。

11月4日很快就到了,那么美国会达成自己的目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伊朗现在很淡定,其实就是因为已经获取了相关国家的承诺。欧盟肯定不会接受美国禁令,继续进口伊朗石油已经成为必然。俄罗斯毫无疑问不会把美国禁令当回事。土耳其也明确了会继续进口伊朗石油。印度也明确表示,不会遵守美国的石油禁令。

也就是说,美国将伊朗石油全面封杀,将其石油出口归零的目标是绝对不会实现的。美国封杀伊朗石油的决定与世界大势背道而驰。美国的做法就是为了美国的一己之私完全不顾世界大局。当前情况下,在伊朗石油问题上,美国的封锁策略已经遭遇了集体抵制。当然伊朗石油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毕竟诸如韩国、日本等还是妥协了。


深度军备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我们先简单的说一下,11月4日美国到底要干什么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美国对全世界放话,11月4日之后,所有人都不许从伊朗进口石油了,谁买制裁谁。

说句不好听的,我们小县城里的流氓也是这种口气



美国自从退出伊核协议之后,对伊朗的制裁就凶猛异常,因为伊朗有石油,且不听美国的话,抵抗美元石油议价的功效,企图摆脱美元的控制,并且十分强硬,即便美国制裁,伊朗经济受到严重损失,也依然不低头。


美国强制让全世界都不买伊朗石油,能实现吗?

现在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家,首先不会惧怕美国的制裁,其次也完全不会听美国的话,所以中俄印等国,依然大力从伊朗进口石油,并且对伊朗进行不同程度的援助,帮助伊朗度过难关。



美国后来发现,自己的威胁被打脸了,只有韩国等美国麾下的国家,不情愿的响应了美国的号召,其他国家即便是顺从了,但也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中俄印更是完全不受美国制约

所以美国出台了“豁免政策”,意思是某些国家可以从伊朗进口石油,其中就包括中国,印度等国家。



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美国一看自己控制不了那些国家,就赶紧颁布一个命令,说豁免了你们,你们可以进口,但这不是因为我管不了你们,是拿你们当朋友,对你们留情


看到这里,我是笑的不行了。美国这个世界老大,是真的不够格。


首席投资官


中期选举前,特朗普策略内外开花,11月2日宣布恢复奥巴马当局取消的对伊朗的制裁,包括对伊朗的石油、银行、航运等行业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特朗普理想是丰满的,但实施起来,恐怕会出现事与愿违。中国,特朗普就绕不过去!

国务卿蓬佩奥和财长姆钦宣布了制裁,11日4日午夜(5日凌晨)生效,制裁对象是700多个伊朗个人和实体。这次制裁特别针对伊朗原油出口,将惩罚那些未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以及与某些伊朗实体有业务往来的外国公司。

敢于违抗美国禁令的国家,或者不愿意遵守美国霸王条款的国家不止一个两个。最终,有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豁免,包括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土耳其也搭上豁免便车。但不包括欧盟。

Bloomberg报道,中国的豁免仍在磋商中。中国是伊朗石油最大客户。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伊朗的出油量不会降为零。

财长姆努钦说,制裁目的是确保全球资金不再流入德黑兰毛拉政权的库房,“任何逃避制裁的金融机构、公司或个人都有可能失去进入美国金融体系的机会,以及失去与美国或美国公司做生意的权利”。

高盛估计,受禁油令影响,伊朗每日原油出口量,会由今年中的250万桶,减到年底的115万桶。这解释了美国对前几天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后,并没有对沙特大动干戈的原因,伊朗被压制的出油量,得靠沙特等国家来填补。否则,油价冲天,满世界都找特朗普算账,伊朗还不偷着乐。

豁免只属于暂时,不会无限期实施。伊朗总统鲁哈尼也无惧制裁,说制裁是暂时的,但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合作将是长期的。

选择11月4日,只一个很有象征性的举动,因为39年前的11月4日,是伊朗大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的纪念日,也就是伊朗人质危机。

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1979年11月4日到1981年1月20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占领,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长达444天。危机甚至导致了吉米·卡特竞选连任失败。

伊朗官方解读,特朗普选在这一天对伊朗实施制裁,证明美帝会再次失败! 特朗普将步卡特的后尘!(完)


蒋晓峰Terry


在这件事儿上,美国人自己都开始松口了!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30日报道,美国务院表示,正在考虑对11月4日以后,继续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给予豁免,前提是这些国家需要大幅削减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数量,据传起步价是至少比2013年至2015年间减少超过20%。

美国为什么会在制裁即将启动前夕改变策略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并不是美国和伊朗间达成了什么协议,而是美国的盟国们实在是达不到这一的要求。

在进口伊朗原油的国家中,欧盟(法国、意大利、德国)、印、日、韩、土耳其均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这其中,日本和韩国在美国的重压下,已经屈服表示不在进口伊朗原油避免制裁,而印度、欧盟和土耳其等盟国则坚持将继续购买伊朗原油。

说白了,这些国家也看出来了,现在美国和特朗普的欲望是根本无法满足的,这一次低头认怂了,只会让特朗普变本加厉琢磨下一个更难接受的条件。

在这一点上,日本是典型的例子,特朗普上任后,日本钢铝产品关税和伊朗石油问题上日本都怂了,两次满足的美国人的胃口,没想到前两天特朗普又开始拿日本人最头疼的汽车贸易逆差问题敲打日本。

欧盟是算看明白了这点,在伊朗石油问题上死活不空口,摆出一副跟美国死磕的态度,坚决反对美国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不断放话出来,声称准备绕开美国主导的SWIFT,打造新的国际支付体系,拉中、俄等国入伙。

这恰恰是美国最不愿意看的,当欧盟宣布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立即表示强烈抗议,声称:“这是能想象得到的、最不利于地区及全球和平安全的举措之一”。

欧盟死磕美国的举动,有点像毛主席当年说到的,“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不过,说心里话欧盟也不会为了伊朗和美国闹翻的,重起炉灶打造一套全新的国际金融支付体系不是那么容易的,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型。

所以,这不过是种哄抬物价的举动,但美国也不愿意在经过了钢铝关税、北约防务费分摊等问题上,已经存在裂痕之余,再次严重刺激欧盟盟友。

这才有了美国在伊朗石油制裁上的松口,但别以为伊朗的危机就算过去了。

等美国摆平了沙特记者被杀事件后(沙特已经答应增产石油了),和欧盟盟友私下再好好谈谈价码,还是会旧事重提的。

而且,我敢打赌,美国豁免制裁的名单里面一定不会有中国和俄罗斯,反倒是三哥到很有可能获得豁免。只可惜,韩国这个倒霉孩子,最听大哥的话,国内油价连涨了14周,美国还狮子大开口明年的“保护费”再涨50%。


藏地读行0白发布衣


伊朗石油出口11月归零肯定是不现实的,至少今年实现不了。

根据美国CNBC新闻网的报道,自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以来,伊朗的石油出口量确实减少了(伊朗石油出口量变化量见下图),6月到9月,伊朗石油出口总量明显下降,日均石油出口量由6月的270万桶将至9月的190万桶,下滑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法国和韩国基本停止进口,日本、西班牙、阿联酋几个国家进口量有明显下降,中国的进口量也有所下降,只有印度的进口量维持在高位水平。而据报道,10月和11月,印度仍然一直在从伊朗进口石油。除了印度以外,中国也一直在从伊朗进口石油,不过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的两桶油已被告知要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数量,9月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总量约为60万桶,占当月伊朗石油出口总量的22%左右。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随着制裁日的临近,搞不清楚状况的国家还是明显收手了,至少在华盛顿实施更加严厉的升级措施之前,没有国家敢从伊朗进口大量石油,当然美国特殊赦免的国家除外,不过目前华盛顿方面仍拒绝透露“赦免名单”中有哪些国家,从已知的渠道来看,印度应该是获得了美国的赦免,得以从伊朗继续进口石油,而只要印度不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就永远不会降到0。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华盛顿内部现在也产生了分歧,财政部不希望因为伊朗石油出口禁令的原因惩罚欧盟成员国,但以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为代表的强硬派则希望继续对伊朗实施压迫式的制裁,所以现在的情况不是很明朗,美国自己都在纠结对伊朗的石油出口禁令能不能继续实施下去。


军机图


当今世界,就像一个江湖,美国一直想统一江湖,自己做老大,江湖上谁做了不合美国口味的事,就要给整个江湖发封杀令,把不合自己胃口的江湖好汉干掉,从而让自己老大的地位越来越巩固。

事实上,想把世界变成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江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国与国之间,决不会像江湖门派,可以完全听命于江湖老大,或者谁的武功好,就拜服于他的门下。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利益。特别在江湖老大不得人心时,还会奋力反击。比如最新消息就是中国和欧盟等七个世贸组织成员,就对美国说了“不”,要求对美国的贸易保护行为进行审查。

对禁止向伊朗进口石油,如果与其他国家商量着办,或者通过联合国会议决定,或许还有可能达成共识。用命令的方式,以江湖老大的口气让其他国家接受美国的指令,恐怕就要受到其他国家的抵制了,不可能服从美国的命令。

可以想像,如果不听美国的,他们会对这个国家一起采取措施。不过,没有关系,美国的贸易保护大棒已经大的很多国家制无可制了,再加上一点,也无所谓。就算表面配合一下,也未必能够真的把伊朗的石油出口归零。

江湖老大,要成为真正的老大,还是要先有个老大的样子。自己做得一塌糊涂,还要命令他国,难!


谭浩俊


随着11月4号的到来,还会有一些顶不住压力的国家停止同伊朗的石油交易。前几天韩国已经全面停止进口伊朗石油,結果导致了韩国石油产品价格的疯涨。由此可以肯定,美国制裁伊朗,会让伊朗蒙受重大损失,但参与围堵伊朗的国家日子也不见得好过。
与美国亲近的欧盟国家并不赞同美国重启对伊制裁,在美国的施压下部分公司确实已撤出伊朗,但全面停止同伊朗的合作我看未必。德法两国在对伊制裁上与美国意见相左,对伊制裁在从前比今天还要严厉,但阳奉阴违的现象也让当年的美国政客们没脾气,今天即使有动作也会封而不死。


而对于不给面子的盟友们特朗普政府的强硬起的作用不会太大,奸滑的欧盟会消极对抗美国制裁伊朗的命令,因为跟上美国走,韩国石油价格的失控就是前车之鉴。精明的盟友们可以随同美国征伐发财,却不会全力支持美国制裁自己受损失。
俄罗斯中国不会理睬美国的最后的通碟,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有意思的是美国的盟友土耳其和日本,都曾明确表示不会停止同伊朗的石油交易,埃尔多安和安倍都是固执的人,恐怕美国没有办法劝服两个任性的人,印度多年来一直在使用伊朗价廉质优的石油,更不会听美国的招呼。


亓官仁


考验洗头硬不硬的时刻到了



用户17990259980


美帝:“MD,谁跟伊朗做生意我就干谁,除了名单上这几个国家。” 伊朗:“除了这几个我也没给其他国家做生意了”

对伊朗施压的美国总统不止特朗普一个。

希望伊朗石油彻底没销路的国家也不止一个,但是有用吗,没有

首先美国自己后院起火,美国原打算自己在拉上几个中东国家一块增产石油,抢走挤压伊朗的份额。

结果emmm,沙特俄罗斯达成共识,增产不不不,老子要减产,石油价格高了才好呢。

要知道主要石油出口国不增产,伊朗石油禁令就是一张废纸。



再说俄罗斯也在进口伊朗石油,虽然俄罗斯自己就是石油出口国俄罗斯....这个属于友情援助的石油换商品

欧盟表示釜底抽薪,打算绕开美元结素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