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石油减产达成共识,伊朗获得豁免权,这是伊朗对抗美国制裁的一大胜利吗?你怎么看?

第七军情间


近年来的国家油价基本上被沙特、美国、俄罗斯这三个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所操纵。而沙特又是亲美的,因此,近年来美国在国际油价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在特朗普上台后,他极力唱衰国际油价,尤其是沙特记者被杀案后,沙特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主动帮助美国降低国际油价。这导致了国际布伦特原油价格在近2个月时间内上演了疯狂过山车,从10月3日最高的86.74一路暴跌,最低到了57.78,跌了近三分之一的价格。对这个结果,特朗普甚是满意,但受伤的是沙特。


为了挽救国际油价颓势,OPEC组织召开会议,拟大幅度减少石油产量,提振国际油价。OPEC拟减产的消息惊动了美国,在会议召开之前,美国偷偷派人私下会晤沙特,对沙特进行口头警告,希望沙特念及美国的面子,少减产点石油,对此沙特非常生气,称沙特不需要美国对其指指点点,沙特自己知道该怎么做。果然在会上,沙特提议减产100万桶石油,这个决议遭到了其他成员国的反对,阿联酋提出了异议。伊朗则直接说,目前受到美国的制裁不会减产。利比亚、尼日利亚在内的其他OPEC成员国也纷纷抵触减产,希望获得豁免权。这次会议,各成员国意见非常不统一,这凸显出OPEC组织内部的不团结,成员国各怀异心,都想让别人减产,而自己不减产,最终在各方的妥协下,OPEC组织减产80万桶,非OPEC组织产油国减产40万桶,而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获得了豁免不进行减产。可见伊朗不进行减产,是OPEC组织内部妥协的结果。

OPEC组织虽然是个组织,但组织都是有人构成的,有人的地方就要讲究人性,我们看看这次被豁免的三个国家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这三个国家有什么共同点:1.都遭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2.国内经济近乎崩溃。其中,伊朗在美国的制裁下,11月份石油日均出口量已经下降到约100万桶了,而今年4月份还高达200万桶。短短的半年时间伊朗石油出口量暴跌50%,这其实就相当于变相的减产。这还不算什么,美国最终的目标是让伊朗出口石油降到0;而委内瑞拉国内外债高企,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惊人的199900%;利比亚在国内战乱的影响下,也处在民不聊生的状态。因此,人家三个国家都穷成这样了,你还让人家减产,还有点人性吗,所以我认为,这三个国家获得豁免权合情合理。

伊朗这次获得豁免只能说是短时间获得了喘息机会,距离胜利还差很远。我们看一下12月7日国家油价的波动情况,当天油价以平盘开盘,开盘后受OPEC组织达成减产协议的刺激,盘中一度大涨5.62%,但很快就冲高回落,最终收盘涨幅为1.69%。而周一开盘国际油价又恢复到下跌状态,我刚才瞄了一眼国际油价,又下跌了1.28%,几乎抹平了昨日的涨幅。

这说明什么问题,1.国际油价涨跌是市场规律,有其自然惯性,外界的刺激只能短期影响其价格涨跌,但不能从根本上左右国家油价。2.从国际大环境下看,随着石油技术的突破,国际油价开采量逐年增多,即使OPEC组织大幅减产,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时间难以扭转。3.世界上第一大产油国美国不允许油价大涨,在美国持续的压力下,油价也很难大幅上涨。综合3个方面的原因,国际油价在近期内难以持续上涨。只要油价不涨,对伊朗的制裁就会产生双重效果。这让伊朗一方面出口量大减,另一方面出口价格大幅下跌。量价双杀,伊朗的日子能好到哪里去?

谢谢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关注富三世!


大国纵横


OPEC达成协议减产石油120万桶/日,同时伊朗被豁免减产,国际油价应声上涨。从这一点出发,伊朗在表面上确实获得了一次小小的胜利。

减产不减产对于伊朗来说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能卖出去多少石油?生产再多,油价再高,你卖不出去又有什么实际意义?而目前真正能够大量购买伊朗石油或者支持伊朗的国家有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我们一个个来看一下:

俄罗斯本身就是产油国,和伊朗在经济上没有互补性,而且本身在焦头烂额的忙于应付北约的各种挑衅,因此不可能真正帮助到伊朗,只能是口头上的支持。

日本虽然需要大量石油,但是由于日本附庸于美国,需要看美国的眼色行事,因此不可能大量购买伊朗石油,只能是少量买一下表示一下跟伊朗的贸易还在。

印度倒是利用了美国需要拉拢它牵制中国的心理,在继续购买伊朗石油,但是也不会过多支持伊朗,毕竟印度的经济主项“IT”业务几乎都来自于美国,印度不敢过多得罪美国。

中国虽然一直宣称独立自主发展经济,但是中国考虑到与美国的生意要比伊朗的生意多得多,因此不会为了伊朗而过多得罪美国,中国从来没有宣布要帮助伊朗对抗美国,8-9月份中石油在美国制裁伊朗日期到期之前宣布减少购买伊朗石油,已经是很明确的态度了。

综上所述,美国宣称要把伊朗石油出口归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只是一种口号而已。但是大大削弱了伊朗石油出口的能力确实事实。由于受到美国制裁,伊朗国内经济状况已经逐渐恶化,假以时日,伊朗经济一旦崩溃,美国就达到目的了,只是这一天不会像美国预料的那么快而已。


黄半仙他爹


欧派克与非欧派克石油输出国12月8号,达成了自2019年开始每日减产120万桶的石油产量协议,欧佩克成员每日减产80万桶,非欧佩克成员每日减产40万桶,而所谓伊朗等国的豁免权,是伊朗与委内瑞拉利比亚这些国家不受这个协议约束!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伊朗、委内瑞拉和利比亚这几个产油国如今的石油出口量,已经被欧佩克等组织忽略不计了,他们向国际市场提供的原油因多种原因,几乎没有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能力了!



伊朗是被美国制裁的结果,当然也有可能是预期制裁的结果,届时从伊朗进口石油的那些被美国豁免的国家,在豁免期结束后,极有可能会重新被要求禁止从伊朗进口原油!



利比亚是一个还在混战的国家,世俗化与宗教化的战争,各个武装酋长之间的战争和石油匮乏地区和石油产地地区的战争,一句话资源出现了多方角逐,而幕后的实力短期内难以达成平衡而又各怀鬼胎,出口石油可以相对忽略不计了!



委内瑞拉就不用说了,查韦斯上台后收回石油国有后,就被盯上了!直至如今都没有什么改观,况且委内瑞拉的石油属于重质原油,也不是国际市场上主力!



所以对伊朗而言,这样的结果恰恰不能说明胜利,而是失败后被被羞辱的藐视感觉,试想一下作为产油大国,如今别人商量产量控制价格,而忽视你的存在,完事后还美其名曰给你豁免!



而这些国家石油减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措施,尤其是对国际油价,有人觉得油价应声上涨后快速回落,说明不了什么!有可能是沙特等国的资本在故意为之,杀价吸货这也是期货市场上常用的伎俩!但产量降低而市场需求不便的情况下,价格走高是必然的!


泾水书生


伊朗其实也要减产,只不过给个面子,是象征性的。这当然不是伊朗对美国的胜利,因为伊朗石油生产早就出问题了。而且此事更多体现沙特的态度。

木叔谈三点:

第一,伊朗象征性减产也算豁免。

OPEC达成了减产协议,同意每天减产约120万桶原油,以抑制近期出现的供应过求。消息传出,全球石油价格应声上涨。比如布伦特原油上涨5%,每桶超过63美元。

根据协议,每天减产120万桶,将分成OPEC成员国减产80万桶,以及OPEC成员国以外的盟国减产40万桶。

伊朗人认为,最近产量很大的国家是沙特和俄罗斯、美国等国。要减产,不能所有OPEC成员都减产,而是这些增产的大国减产。

对伊朗而言,他们曾放言——“我们没有增产,所以一桶油都不减少!”

但是在会议上,伊朗还是要削减原油产量。

当然为了照顾伊朗的情绪,让他们的减产只是“象征性”的,基本上算是获得了豁免。但在形式上还是有点不给面子。

不过不管怎么说,其实这也算好消息了。

毕竟如果不豁免的话,伊朗减产会更大。

特别是国际油价上升,可以抵消伊朗象征性减产的损失,甚至还会获得更多收获。

第二,伊朗对俄罗斯和沙特走近很不满。

沙特方面对石油减产一直是比较积极的。因为目前国际油价较低,减产石油可以减少供给,自然拉高价格。这有利于平衡OPEC国家的石油收入。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表示,考虑和OPEC等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但是对减产幅度和沙特的看法不同,不过在减产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由于沙特和俄罗斯是全球目前石油日产量的第二、第三大国,他们对石油减产的态度如果一致,意味着2019年减产石油成为定局。

伊朗之前几次批评俄罗斯,认为他们和沙特走得太近。这对伊朗是个损害。

很多朋友可能认为俄罗斯和伊朗是盟友,其实不是的。

联合国2006-2015年通过的4份制裁伊朗决议,俄罗斯都是投了赞成票。所以普京在大原则上还是有尺度的。这次就是以俄罗斯利益为先。

第三,沙特对伊朗豁免的态度更重要。

与其说是俄罗斯示好伊朗,还不如说是沙特放了伊朗一马。

不然在OPEC上几乎说一不二的沙特坚持伊朗同时大量减产,伊朗人没辙。

毕竟卡塔尔要退出OPEC,在此时节还是要大局为重。

更何况伊朗石油产量根本不是沙特关注的问题了,早就是手下败将。如今沙特日产1000万桶,伊朗人只有100多万桶,他们就算全额生产也只有沙特的十分之一。

沙特以胜利者的心态对伊朗,开个口子,让伊朗和利比亚等国并列豁免减产,也算是一个羞辱了。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木春山谈天下


美国在制裁伊朗和打压国际油价之间是矛盾的。之所以这么说就在于其既想尽可能的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的同时还希望国际油价能够下降。那么做到这一点的办法,一方面是自身不断扩大石油产量,另外一方面就是寄希望于以沙特为首的OPEC能够至少维持当前产量。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与沙特之间很显然是存在明显分歧的。因为沙特是既想打压伊朗,又想减产维持高油价,不过这点很难实现。


(OPEC维也纳部长会议)

美国为了说服沙特特意在OPEC部长会议前夕派出“伊朗问题特别代表”布莱恩胡克前往维也纳,与沙特石油大臣法利赫会面。沙特方面先是否认胡克与法利赫的会面的消息,然后又不得不确认这一消息。美国的政治压力很显然是影响欧佩克会议的重要因素,其希望借此来限制沙特从新平衡国际油价的能力。沙特起初是反对给予伊朗豁免的,但是由于非OPEC产油国俄罗斯同意扩大减产22.8万桶每天(总产能1140万桶),加之担心减产协议无法最后达成。沙特最后还是同意给予了伊朗豁免,同时获得豁免的还有委内瑞拉和利比亚。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沙特石油大臣法利赫)

最后协议还是达成了,OPEC产油国明年开始削减80万桶每天,而非OPEC产油国削减40万桶,主要由沙特(由当前的1070万桶每天削减至1020万桶)与俄罗斯分担。总共120万桶每天的减产协议超出了预期的100万桶。国际油价应声上涨了5%,布伦特原油收于63美元以上,但是却很快回落。从这可以看出市场的表现还是比较谨慎。至于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

第一点,国际能源市场供求明显过剩,新能源技术的普及以及应用。

第二点,产油国之间为了维护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不会认真履行协议。第三点,美国本身保有巨大的石油产能,而且并不受任何协议的限制,可以继续扩大原油产量。第四点,美国对伊能源制裁对于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影响很小。(OPEC的能力已经不足以左右国际油价)

OPEC达成协议的结果不是特朗普想看到的,但是市场的反应却很合特朗普的心意。可以说OPEC给予伊朗石油豁免,没有让其分担减产,这也是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因为美国心里很清楚,鉴于走私和非外汇交易机制的存在,其对于伊朗的制裁很难起到效果。美国制裁伊朗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伊朗获得外汇,而不是石油本身。在当前条件下,适当允许伊朗原油出口,会让国际油价保持地位。伊朗本身是在亏本运作,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让油价降下来)

从这可容易看出伊朗获得豁免,并不能说明这是其对抗美国的胜利。这其实是美国打压沙特,以及俄罗斯妥协的结果。由于当前国际能源价格走势低迷,减产协议也很难提振油价。美国由于其巨大的石油产能,正在抢占国际能源市场的定价权。将价格压下来,其实要比用制裁更能打压伊朗。由于伊朗当前石油输出不透明(走私),以及高成本对外原油出口,即便是在豁免的情况下,也是苦苦支撑。

(里亚尔兑换美元)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古姿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OPEC+石油减产达成共识,伊朗获得豁免权,其实这是俄罗斯给予伊朗的照顾,也是沙特平衡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手段。



制裁已让伊朗石油出口量受到影响。从11月4日美国对伊朗全面制裁以来,尽管特朗普给予7个国家和1个地区进口伊朗原油豁免权,俄罗斯还继续为伊朗转卖一部分原油,但不可否认伊朗的石油出口量肯定无法达到制裁前的量,而在此次维也纳召开的OPEC大会,达成2019年世界原油出口国减产120万桶/日(以2018年10月的标准),减产幅度仅仅2.42%,而伊朗的原油出口因美国制裁可能超过这个比例,因此用不着再次减产。



会议主导国给予伊朗豁免权。此次OPEC会议主导国是沙特,而俄罗斯代表其他非OPEC产油国。在上个月底阿根廷召开的G20峰会上,沙特王储和普京相谈甚欢,达成了原油减产的协议。而此次会议上,确认非OPEC成员国减产40万桶/日,其中俄罗斯减产23万桶/日,因此普京在此次会议上有相当重的话语权,而伊朗是俄罗斯在中东的支撑,普京肯定会考虑伊朗原油出口的问题,尽管沙特受制于美国,但王储也会玩平衡,况且伊朗原油出口已经受影响,因此会议确定了伊朗获得豁免权。也是沙特王储给普京一个人情,毕竟在卡舒吉事件上俄罗斯没有任何不利于沙特的表示。


感谢您的阅读!如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也可关注!



心有主宰33


给伊朗豁免权,是欧佩克商讨很多轮后一致认同的结果,跟对抗美国没有任何关系,虽然美国目前还在揪着伊朗不放手,但是欧佩克是管原油的,不会涉及到政治,所以这个问题是并不成立的。

自从伊朗主动弃核以后,美国宣布解除对伊朗的联合制裁。此时的伊朗急需恢复自己的原油市场,又面临欧佩克减产协议,最终欧佩克各成员国考虑到伊朗的特需情况才给予了豁免权。这次减产给伊朗豁免权,也是为了尽快恢复伊朗在原油市场的地位,这里绝对没有对抗的任何意思。

上一次减产,是因为沙特的市场地位受到了俄罗斯的威胁,所以增加产量争夺市场,当时美国的页岩油才刚刚开放。这次的减产可以明显看出沙特跟俄罗斯站在了一起,这是史无前例的,说明美国已经侵占了他们的市场,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原因很简单,不仅可以从沙特俄罗斯两国领导人亲密握手看出,还可以从当前的油价上反应出来,此前沙特为了夺回市场,油价一路跌破了30美元,最终俄罗斯妥协了。这次油价并没有出现多大跌幅,双方便愉快的握手言和,从中不难看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绝对是联合打压美国。美国的页岩油开采成本高,还有海上钻井平台的高成本,因此不需要过分的降低价格就能让美国的工人罢工。

由此可见,本次减产的实际目的是为了打压美国的页岩油。


qq314852181


欧佩克既然是石油产出国的“行业协会”自然而然就要照顾彼此间的利益。伊朗遭受美国的制裁打压,本来出口石油量在不断下降(据报道,最高时,日产28万桶),现在也就是100万桶左右,同时,美国的目标是让伊朗的出口原油为零,欧佩克有什么担心的呢,他们不约束,美国帮他们约束。

非欧佩克国家,最有发言权的是俄罗斯,俄罗斯现在是和伊朗同处于一个战壕的战友,在美国放出豪言壮语的时候,俄罗斯率先表达了支持,说和伊朗的500亿美元石油合同不会因为美国的长臂管辖而作废,哪怕是以物换物,可见支持的决心。本次减产限制,俄罗斯当然不会去砸伊朗的“瓷锅”——伊朗可以帮助对抗美国,可以帮叙利亚政府而减轻俄罗斯的负担,这些都需要资金;故此,欧佩克达成共识,减产而豁免伊朗,实际上是一个顺水人情,而非对抗美国的制裁所取得地胜利!

现在的产油大国是美国、俄罗斯、及欧佩克,欧佩克减产协议要开会了,俄罗斯并不高兴,不知最后做了什么工作,俄罗斯才回心转意,俄罗斯缺钱,开支太大,如今俄乌冲突没有降温的趋势,俄罗斯的钱就越发紧张,降价固然少收入,但是减产更是收入减少,沙特有也门的战争开支,也是钱紧,更不要说为了特朗普的保护费,那4500亿美元的订单不敢打折扣;但是“事半功倍”是大家都喜欢的结局,怕就怕在这些国家减产,而美国却趁机占领市场——油价上不去,市场却减少了,这是他们痛心之所在。

实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到了冬季,正是用油用气的高峰,价格上涨是一趋势,现在又达成减产协议,涨价更有了保证,美国远隔重洋,据说油质比不上中东和俄罗斯等国的原油,各种费用并不占优,欧佩克趁机获得利益最大化,极可能成功!

伊朗搭上顺风车,趁着美国还没有把路堵死之际,多出口一些,充盈国库,抵抗美国的打击就有了后劲,会不会这次“豁免”是俄罗斯帮助争取的?


见肿消世界


只能说美国美元石油经济霸主地位已有所动摇,加之特朗普当政期间所释放出来的针对中东原油产出大国一系列不当言论和不友好经济外交制裁举措,使得有些依赖该大国石油输出的北约成员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伊朗对于他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否会造成资源利用输入的政治经济恐慌。出于政治利益和经济条件的不允许只能各安其好,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任何一方。故得出按照美国一贯的强硬的经济外交作风他是不会为此善罢甘休的,只有新一轮变本加厉对此做出更为疯狂的经济封锁与政治施压。


終南小生2


美国在国际上的失败都是好事。伊朗的胜利是国际反美统一战线的胜利,有利于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