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从来不打蜀国?

陈坐光


司马懿倒是想打,可是魏国有这个实力吗?司马懿有这个权利吗?我来结合当时的历史来分析一下。

国力问题。卧龙先生生前六出祁山讨伐曹魏大家以为是闹着玩的吗?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曹魏在诸葛亮的连番讨伐之下早就已经民生凋敝。诸葛先生病死五丈原之后,蒋琬任丞相,在他的支持下,姜维得以继续对曹魏穷追猛打,并取得不小的胜利。可是蒋琬去世,费祎掌握大权,他是保守派,姜维得不到支持,也错过了讨伐曹魏的最佳时期。

个人问题。诸葛亮既然已经死亡,司马懿的价值自然已经下降到了最低。姜维,有邓艾对付就够了。司马懿的发家史熟悉点的人都该知道,这家伙很能忍,为了让曹操注意到自己一忍就是十年。可在曹操注意到他之后,自然发现他有虎狼之相。曹操生前就在处处牵制司马懿,丞相既薨,自然安排好司马懿的去处。

生活如此简单鸭


不是不打,是没时间得打

首先,我要列出几个关键的时间点:

诸葛亮于公元234年去世,八岁的曹芳239年继位,司马懿249年独揽大权,251年去世,中间隔了15年,其中有两个时间段,都让司马懿脱不开身。

公元234—239年

诸葛亮死后,应该是攻打蜀国最好的时机,可是为何司马懿不打呢?

一个是蜀国还有费祎、姜维等大将支撑,实力尚存,蜀国不好打,公元235年,马岱经常骚扰魏国边境,司马懿需要镇压。

其二,魏国本身也有战争需要解决,公孙度占据辽东,对抗魏国,公元237年魏明帝派司马懿前去镇压,司马懿也脱不开身。

公元239—249年

这十年是魏国内部政治斗争的时间,公元239年八岁的曹芳继位,魏明帝托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等四个人,但是曹爽排挤司马懿,司马懿是个没有实权的太傅。

公元241年,东吴趁着魏国内乱,兵分四路伐魏,司马懿忙着对付东吴了,无暇顾及蜀国,直到公元243年才击退吴军。

公元244年,曹爽进一步独掌大权,他提出伐蜀,司马懿认为现在还不能打,但是曹爽不听,结果大败而归。

公元245—249年,是曹爽嚣张,司马懿没落的四年,司马懿彻底回家养老了,但是却暗中培养势力,隐忍而发,最终在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政变,诛灭曹爽集团,夺得大权。

公元249—251年,司马懿都在剪去曹氏的羽翼,为子孙篡位做准备,那时的他都70岁了,年老体衰,灭蜀的愿望只能交给自己的子孙了,而司马懿本人也在公元251年去世。

通过这几个时间点可以看出,诸葛亮死后十几年里,司马懿的时间都被排的满满的,没有多余精力花在伐蜀上,虽然他在有生之年没能灭蜀,但是他的儿子司马昭做到了。


逸闻轶事


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司马懿被魏明帝召见,司马懿为何吓出冷汗》:

公元234年诸葛亮再度北伐,可是这一次却成为了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由于司马懿早有准备,加上诸葛亮军务沉重,终于诸葛亮病倒在了五丈原。而诸葛亮这一病就在也没有起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同司马懿的决战中,司马懿笑到了最后。并且蜀国这个时候虚弱不堪,面临这样的重大损失,蜀汉简直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但是这时候司马懿却没有发兵趁机入蜀。

诸葛亮司马懿

其实诸葛亮病逝之后,蜀汉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正是攻打蜀汉的最好时机,但是司马懿却选择了撤兵。这背后自然是有考量的,因为毕竟涉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旦司马懿发兵蜀汉,拿下来了会被怀疑有野心,拿不下来也会被问罪。而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本就是诸葛亮病逝了,司马懿的作用被大大的降低了,所以司马懿选择撤兵,不过这也会被怀疑,只是过失可能会小点。

而司马懿撤兵之后,魏明帝还是单独召见了司马懿,当时司马懿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司马懿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十分害怕魏明帝抓住了自己的把柄。这场召见司马懿的顾虑是十分多的,毕竟魏明帝要杀司马懿,只是需要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不过司马懿处理的比较好,从其撤兵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来,当时撤兵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魏明帝

司马懿当年空城计的时候,其实司马懿应该也是知道的,毕竟当时已经有人提出带两千兵士去打探究竟,但是司马懿马上回绝了。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尤其是司马懿。如果当时司马懿捉了诸葛亮的话,那么司马懿注定不可能再有执掌大军的机会,朝廷不会让司马懿有讨伐蜀汉的机会,更会就此让司马懿离开兵权,所以孔明在,司马懿的价值才能体现。

司马懿

所以诸葛亮死后,面对魏明帝曹叡的单独召见,司马懿紧张不已。当北问及为何撤兵时,司马懿立刻解释为蜀汉根基尚在,而且蜀汉易守难攻,恐怕会空耗国力。其实当时司马懿明白自己可以灭蜀,但是这样做的话是魏明帝所不愿意看到的,蜀汉真让司马懿拿下来了,那么要么司马懿自立于蜀汉,要么交给曹魏,然后自己等待被罢免兵权,当一个没有空有虚名的侯爷。

曹操司马懿

三国最后能够归晋,少不了司马家的隐忍,司马懿此人雄才伟略,但是却一直没有暴露出一点野心。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一直隐藏自己的才能,一直等到曹操去世,司马懿才开始展现自己的能力。等到曹魏内部混乱时,司马懿便立刻出手,一次便把曹魏那一帮人给收拾干净了,从此司马懿开始了把持朝政,这种人实在是可怕。


小司马迁论史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司马懿确实没有再攻打蜀国。这里面其实还要说明一点,那就是诸葛亮没死的时候,司马懿也没有主动攻打过蜀汉,每次都是诸葛亮打来,司马懿被迫应战,抵挡诸葛亮。而这个问题建立的基础就是,原本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更加应该趁虚而入攻打蜀汉,为何却始终没有呢?我认为这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诸葛亮以攻为守的策略确实起到了效果。诸葛亮在蜀汉国力衰微的情况下,六出祁山,攻打魏国,虽然说的是要克复中原,恢复大汉。但是,实际上诸葛亮心里清楚,国力差距,蜀汉是不可能灭掉魏国的,而之所以坚持攻打,那是以攻为守,以进攻让魏国害怕,让其不敢轻易动蜀汉。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每次诸葛亮来,魏国那是如临大敌,曹叡都非常害怕。而诸葛亮死了,对于曹叡来说,那是松了一口气,庆幸还来不及,更不敢去攻打了。因此,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也没有机会去攻打。

第二,曹叡在时,司马懿无能为力。对于司马懿领军,曹氏家族一直很是防范,尤其是皇帝曹叡,还有曹爽等亲贵,时刻防范司马懿。在诸葛亮攻打时,用司马懿那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诸葛亮死后,对于曹叡来说,那就高枕无忧,因此不会让司马懿继续建立功勋,继续领军。所以,诸葛亮一死,司马懿就被剥夺了军权,所以当时即便是司马懿有建功立业,攻打蜀国的意图。曹叡和魏国朝廷也是不会允许的,司马懿有这心都无能为力了。

第三,曹叡死后,无暇他顾。而曹叡驾崩后,司马懿开始密谋夺权,在进行政治斗争。先是装病干掉了曹爽,接着不断率军平定各地的叛乱,还要在朝廷杀害异己,可谓是忙得很。对于此时的司马懿来说,稳定内部,坐稳江山,掌握权力是最重要的。因此,这一时期,司马懿不但无暇攻打蜀汉,连东吴都没主动招惹。把主要经历都放在消灭反对者,扶持自己两个儿子上面。以此巩固司马家的政权,为儿子夺位创造条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自古都是攘外先安内。在司马家族彻底掌握政权后,就立刻开始了攻打蜀国。所以,题目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攻打蜀汉,并不是因为不敢,而是不能。


历史真相背后


司马懿肯定是想攻打蜀国的,只是老天给不了他更多的时间了,不过攻蜀,他的后人帮他做到了。为什么司马懿在世的时候一直不打蜀国呢?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下面我来向大家揭秘这其中的缘故。

其一:蜀国实力尚存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251年,司马懿病逝于洛阳;

253年,费祎被刺身亡,姜维开始独掌兵权,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北伐;

从这三个时间点我们可以看出,自诸葛亮死后,一直到司马懿病逝,蜀国没有再对魏国进行大举进攻,而在这一时期,蜀主刘禅开始正式掌权,蜀国内政稳定,没有什么动乱。刘禅不是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种荒淫无能之主,这个在诸葛亮死后能稳定蜀国朝政30余年而没有内乱发生足见其之高明,反观魏吴两国,后期内乱不断。刘禅当政期间,任用了一批贤才,像蒋琬,费祎,姜维等等。所以即使在诸葛死后,蜀国实力也依然不可小觑,内有贤臣外有良将,加之蜀地易守难攻,蜀国一直是固守状态,所以司马懿在诸葛死后乃至之后多年也不敢贸然伐蜀。

其二:司马懿无暇顾及蜀国

237年,魏辽东太守公孙渊叛乱,自立为燕王,侵扰魏国北方。238年魏明帝曹睿命司马懿率兵讨伐,这场战争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由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由于主幼臣强,曹魏和司马氏的内斗也由此开始,而这场内斗一直延续到249年曹爽被诛杀而告终。起初曹爽为排挤司马懿,向天子进言任司马懿为大司马,后任命为没有实权的太傅,此间,司马懿一直隐忍。到241年,孙权率军伐魏,司马懿自请出兵讨伐吴军,到243年九月,彻底将吴军逼退。而此时司马懿也不再是当初那个无一实权的司马懿了,其后司马懿广招天下人才于其门下,像有名的邓艾,钟会,王基等等。逐渐开始培养自己的力量与曹氏抗衡,而此时曹氏家族主要是曹爽当权,244年,曹爽想立威名出兵伐蜀,后被蜀将王平大败,其后曹爽更是专权跋扈,其行为违背了顾命大臣应有的本分,也使得曹魏国力衰退,逐渐更多的朝中大臣开始倒向了司马懿这边,而幼主曹芳只能看着这两个顾命大臣内斗而毫无办法。终于在249年,趁着曹爽兄弟陪曹芳去高平陵扫墓,一举将曹爽及其党羽捉拿,后灭曹爽三族。曹爽死后,曹魏宗族势力被司马懿架空,251年正月,曹爽旧部王凌反叛,后被司马懿诛灭,同年司马懿也病逝于洛阳。而此后,其子司马昭继承了其父之位,司马氏也成了曹魏真正的主人,独揽大权,魏帝也成了傀儡。所以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根本无暇顾及蜀国,先平内乱,曹睿死后,陷入了与曹爽及背后的整个曹氏宗族的内斗之中,双方明争暗斗数十年,最终司马氏赢得了胜利,而此后不到一年司马懿便病逝,所以他一直未能伐灭蜀国!


司马懿不是不想打蜀国,掌握魏国实权后怎会不想一统天下?只是上天不能再给他岁月了,不过其后人完成了他的志愿,统一天下,建立了晋朝,结束了近50年战乱四起的局面,也算是功德圆满吧!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哦!


灵魂的感触


诸葛亮死于234年,司马懿死于17年之后。那么为何诸葛亮死后的17年时间内司马懿没有趁机去攻打蜀汉呢?石头就来说说看。

一、魏明帝不同意。五丈原后,司马懿升任太尉,成为三公之一,位高权重。即便如此,司马懿也不能独断专行,他还是要听曹叡的。其实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曾上书魏明帝请求趁此机会进攻蜀汉,却遭到了魏明帝的拒绝。

二、曹叡为何会拒绝司马懿的请求?一来,当时孙权寇边,合肥压力巨大,曹叡不能两头兼顾。二来,诸葛亮虽死,但蜀汉实力尚存,不是轻易能够拿下的。三来,司马懿已经升任太尉,功勋卓著,要是再让司马懿进攻蜀汉立下大功,曹叡恐难以制衡。估计司马懿后来也清楚这层意思,故而此次被曹叡拒绝后,就再也没有提过蜀汉的事情。

三、司马懿很忙。诸葛亮死了,孙权也无功而返,并不代表着曹魏就没事做了。此时,盘踞在辽东的公孙渊叛乱了。237年,公孙渊背叛曹魏,自立为燕王,北结鲜卑,南联东吴,拥兵十万,骚扰曹魏北疆,曹叡不得不召回司马懿来讨伐公孙渊。238年,司马懿发兵远征辽东,经过艰苦的攻坚战,司马懿平定辽东,诛灭公孙渊。

本来曹叡计划让司马懿再去西北对抗蜀汉,没想到曹叡突然病重。239年,曹叡驾崩,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成为托孤大臣后,司马懿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与曹爽的斗争中,因此就顾不上西北的蜀汉了。249年,司马懿终于熬出了头,把曹爽党羽一网打尽,独掌大权。掌权后的司马懿也没有闲下来,于251年平定了太尉王凌的淮南叛乱。之后不久,司马懿去世,终年73岁。



石头说历史


司马懿要想攻打蜀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司马懿掌握着兵权,二,顶头上司皇帝必须同意,三、蜀国动乱。而这样的机会非常少,只出现过一次,时间点就是诸葛亮死的那一年。

公元234年,诸葛亮和司马懿对阵五丈原,双方都没有出兵。诸葛亮数次挑战和侮辱司马懿,司马懿都没有出战。是司马懿不想出战吗?不是的。

许多人都搞错了一个问题,司马懿是畏惧诸葛亮才不敢出战的。其实当时的情况要更复杂,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

诸葛亮在五丈原驻军这个时间点,孙权同时出兵合肥,东、西齐头并进,魏国危矣。而当时魏明帝曹叡可用和值得相信的大将不多,没有办法,曹叡让司马懿去迎战诸葛亮,而自己亲征孙权。

这就需要一个统筹考虑了,蜀国进攻,粮草是个弱点。而魏军有关中平原的粮食可吃,因此没有军粮的忧患。所以对付诸葛亮只要熬到蜀军粮尽就行。

吴国擅长水战,又多次围攻合肥。所以孙权才是最头疼的问题。但是合肥是个坚城,只要援军一到,吴军没有攻克合肥。吴军就危险了。为什么呢?

走水路前进容易撤退难,如果被人追着撤退,那么许多人搞不好就要被赶入江中淹死。因此吴军必须在魏军救援合肥之前攻克这座城池。曹叡看透了这一点,率军飞速前进,孙权听到魏军援军快要到了,于是就赶紧撤军。

因此,司马懿的防守不出既有自己打不过诸葛亮的因素,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畏惧诸葛亮情绪,也有曹叡的亲自交代有关。曹叡的全盘考虑就是:先打败东方孙权的进攻,那么西方诸葛亮的进攻就不攻自破。

后来的事情果然是这样发展的,诸葛亮也不敢强行进攻,这边孙权撤军,蜀军也不敢多待。恰好此时诸葛亮病逝,于是蜀军就赶紧撤军了。此时蜀军危矣,丞相突然病故,有机可乘,而司马懿此时又掌兵,三个条件实现了两个,只剩下皇帝同意了,于是司马懿赶紧上书,此进攻蜀国之绝佳良机也:

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

所以说,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是着急进攻呢?可是曹叡一纸令下:不准。于是司马懿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那么曹叡为什么不让司马懿进攻蜀国呢?应该说曹叡的眼光还是很准的。此时蜀国还很有实力,进攻蜀国变数太多,赢的机会太渺茫。搞不好魏国还要遭殃。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实许多人对魏、蜀、吴三国的形式是判断错误的,大家都认为魏国强大,蜀国和吴国弱小。其实在军事上,尤其是局部军事魏国是最弱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魏国国土面积大,北方要防止匈奴、鲜卑的进攻,还有辽东公孙渊的叛变。东方要防止孙权的进攻,西方要防止羌族的内乱,还有蜀国连年的骚扰进攻。因此魏国在用兵上是捉襟见肘。

魏国当时将防守的重点放到了长江北岸,以襄樊和合肥为重点,分别在襄阳和淮南屯兵数万。而防守蜀国的兵力较少,只有上邽长驻军两万而已。所以每次诸葛亮出兵祁山,魏国都要从东部调兵。

司马懿想趁机进攻蜀国有自己的打算,因为司马懿一直不掌兵,最多的时候是进攻新城孟达时掌兵数万而已。而司马懿一直梦想着掌兵,最好是执掌数万的军队。这样自己才有机会谋反嘛。

曹叡看透了司马懿的才能和野心,因此曹叡出于防范和当时国力的考虑拒绝了司马懿的请求,从此,司马懿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同年,司马懿也失掉兵权,官升太尉。公元239年曹叡病逝,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

在这五年间,司马懿出兵去平叛了辽东公孙渊的叛乱,这次平叛其实就是司马懿展示自己领兵才能的一次体现,也是自己发泄对曹叡不满的一次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

司马懿在和诸葛亮对战期间,总是被人嘲笑畏惧不前。司马懿在这次平叛公孙渊期间,主动进攻,将敌方几乎全歼。这就直接打脸了那些嘲笑自己的人。

司马懿在没有请示曹叡的情况下,直接下令将公孙渊处斩,坑杀所有敌方士兵达七千多人,斩首敌方将领两千多人。可谓是血腥至极。曹叡知道后也是气愤不已。

司马懿回来后就被朝廷派往镇守关中,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司马懿还会上书要求进攻蜀国的,可是时间不等人了。公元239年曹叡突然病逝,在仓惶之间选择了曹爽这个愣头青和司马懿这个老狐狸共同辅政。

随后,司马懿和曹爽开始内斗,司马懿被曹爽架空,装病。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最高权力。随后几年相继有人反叛,司马懿忙着诛杀曹爽余党和王凌叛乱,无暇顾及进攻蜀国。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

司马懿死后,伐蜀的大计没有停止。公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制定灭蜀大计,最后在邓艾奇袭阴平的帮助下,蜀国成都被攻破,刘禅投降。蜀国最终还是灭于司马氏之手。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不是不攻打蜀国,相反,司马懿着急着趁乱进攻蜀国,但是曹叡没有同意。后来司马懿忙着平叛辽东公孙渊,忙着和曹爽争权,忙着搞政变,忙着平叛叛乱,最终直到司马懿死都再也没有机会伐蜀了。


每日趣评


司马懿,鹰视狼顾,心中有大抱负,不过抱负先是能够控制魏国朝政,然后才图蜀吴。

诸葛亮成就了司马懿,如果没有诸葛亮,曹真等皇亲国戚也不会迅速被打垮,司马懿也就难在短时间内被曹叡重用。



假如诸葛亮不北伐,而是派兵守住入蜀要道,然后一心治理蜀国。如此,司马家族想起来,有点难了,因为诸葛亮屡次北伐,曹姓宗亲抵挡不住,曹魏只能倚重司马懿。



言归正传,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来打蜀国呢?

第一、曹魏政权是用司马懿,又防司马懿,诸葛亮死了,正给曹魏辅政者和司马懿腾出时间,互相较量,而司马懿鹰视狼顾之辈,一直盘算的是谋曹魏政权。

第二、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也已经年老,年龄大了,也怕车马劳顿。况且曹魏朝政后来由曹爽控制,一直在打压司马家族,司马懿想擅自用兵,主动出击去建功立业,也很难。

第三、魏国当时的国情,是蜀国不来攻,碍于国力、人才凋零、蜀道难走等,魏国当时也只是防守,没有主动出击,进入蜀地和蜀军作战。所以诸葛亮死后一段时间内,姜维出中原之前,蜀魏也都是互相防守。

第四、诸葛亮死后,蜀国的能力大打折扣,不过实力还在那里,就算司马懿能够得到兵权,主动出兵攻蜀,蜀国还有蒋琬、姜维等能臣在。而且,南边的孙吴,也对魏国虎视眈眈,所以曹魏也不敢贸然攻蜀或者攻吴。


司马PC


纵观整个三国,英雄辈出,但是,最后最大的赢家还是司马懿,或者说是司马家族。虽然司马懿算起来也只活了72岁,但他还是熬死了曹魏三代掌权者,熬死了夙敌诸葛孔明。但是,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并没有对蜀国动手。

那么,司马懿真的不想打蜀国吗?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尽心竭力辅佐刘禅,真正的刘禅可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无能,在那个纷争四起的战乱年代,诸葛亮这个靠山死后,刘禅也能够独当一面,不枉诸葛亮曾夸赞他的:“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所以,诸葛亮死后,蜀国并没有陷入任人宰割的混乱局面,也不能被人随随便便打败。



诸葛亮死于234年,司马懿死于251年,我们来看一下司马懿在这17年间都做了些什么。即便诸葛亮生前多次北伐失败,蜀国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237年,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起兵造反,司马懿便主动请缨,忙着镇压。用了一年时间,才平息了这场战争,这时朝中突然传来曹叡的信,说司马太尉,快回来看我最后一眼吧,我快不行了。于是司马懿快马加鞭,赶回宫中。


曹叡死后,把皇位传给年仅8岁的幼子曹芳,命曹爽和司马懿辅佐。这曹爽处处与司马懿作对,所以,司马懿在这段时间里把大部分经历都用在了对付曹爽上,根本没心思去管蜀国。244年,曹爽自作主张攻打蜀国,大败而归。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罗列罪状趁机灭掉曹爽。从此,大权便全部落在了司马家族手中,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多,司马懿就死了。


所以,在诸葛亮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司马懿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打击叛乱和内斗夺权上。自己的家族命运都危在旦夕了,哪还能安心出去替曹魏皇室打江山。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在这段时间里,司马懿是无暇顾及蜀国的。


历史密探


浅谈一下个人拙劣的答复

韩家有儿,名曰彬彬,喜欢历史,文学,欢迎一起来感受美妙的文字带来的魅力。


言简意赅的问答笔者的问题。


一、蜀国小小弹丸之地。兵将不如魏国,粮草补给不如魏国。各方面实力差距很大,攻打蜀国势在必得,时机未到。所以不攻打。因为司马懿没有掌握实权。


二、如果当时把蜀国打败了。那么司马懿也就彻底完蛋了。司马懿的存在就是对抗诸葛亮的

三、假如孙刘2家联盟。攻打蜀国会很吃力,而且也会劳民伤财。不利于自己的宏图大业。


四、三国鼎立,就是比的是发育。数十年之后蜀国不战而败,然后攻取东吴指日可待。


小字彬彬,喜欢历史文学,言简意赅欢迎各位朋友相互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