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周天子为何不招兵买马,广纳天下贤士,效仿其他诸侯国壮大自己?

北园高架超车王


这个问题确实非常有意思,春秋战国的时候,各诸侯国都在招兵买马,广纳贤才,试图争霸。周天子为什么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只一味地等着别的诸侯国变强,兼并小国弱国,再变强,再兼并小国弱国。等到最后一个周天子周郝王发现不对劲,准备联合诸侯国攻打强大的秦国的时候,结果不但没有把秦国拿下来,反而被秦国一举灭掉了。

(周天子剧照)

周天子的操作法,简直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死亡。他们为什么不参与争一下霸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周天子争霸,没有恰当的口号。

春秋时期,从齐桓公开始,连续出现了多起诸侯争霸的事件。这些诸侯们争霸的时候,都有一个口号,就是“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尊王”就是大家都要尊重周天子,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攘夷”就是抵御外族入侵,实现国家和平。当然了“攘夷”的目的,还是为了“尊王”。

那么,如果周天子要想争霸,他用什么做口号呢?他说,你们不尊重我,我要带领大家打你们,让你们尊重我!这个好像不太合适吧?哪有通过打别人,让别人尊重你的?所以,周天子实在缺乏争霸的口号。

(尊王攘夷的齐桓公)

第二,周天子争霸,不合礼仪。

周天子当初在分封的时候,是依靠周礼来进行天下管理的。周天子之所以让诸侯们心服口服,除了周礼以外,还要依靠德行和操守。

也就是说,周天子做事,不能违背周礼。周礼要求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诸侯就是诸侯,卿大夫就是卿大夫,士就是士,这是不能随便改易的,更不能靠武力来提升。如果周天子想广纳贤才,想要唯才是举,他必然要改变这一套规矩,破格录用人才。这显然不符合周天子的身份。

另外,周天子想要争霸,他必然要倚强凌弱,如此一来,他也就德行有亏。

诸侯们的眼睛都盯着周天子,等着周天子出现个什么纰漏,然后在公开场合表示不服,脱离周天子,自行一套。楚武王当年就是因为想提升爵位,觉得自己都那么大疆土了,还是个子爵,实在太亏。结果周天子按照礼仪要求,不同意。楚武王一怒之下表示,你不同意我进爵,我自己给自己提升,于是一下自称为“王”,和周天子“平起平坐”了。

所以周天子做事情,有太多的顾虑。既然有顾虑,自然就不可能争霸了。

(分封诸侯)

第三,周天子争霸,没那个能力。

实际上,当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周天子真正管辖的地盘,已经非常少。只相当于一个中等偏下的小诸侯国的规模。这样的规模,别说争霸,就是养活自己,也十分不容易。那时候,周天子都还需要别的国家进贡一些粮食之类,才能勉强维持下去,他又有什么实力参与争霸呢?

东周初年的时候,周朝还有上百个诸侯国,很多诸侯国都是这边边境喊一声,另外一边边境就可以听到。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就只剩下十几个,叫得响的,也只剩下七个。在这个兼并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小国通过努力,做大做强,战胜别国的情况。周天子那么个小国,自然也办不到。

第四,周天子争霸,没有发展空间。

周天子一直处在秦国、晋国、郑国这样一下大国之间,本身实力又有限。他想争霸,扩大地盘,必须要动这些国家。但是,他显然又不可能动这些国家,因此,并没有发展空间。而秦国、楚国这些国家,虽然原先并不是很大,但他们在向中原发展的同时,还向边境拓展,使得他们能越来越大。周天子地域决定了他没有这样的空间。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事儿,首先就是一声感慨:战国争霸很精彩,周天子的钱包很无奈。

对于战国年间的周天子来说,他们继承过来的家业,就是个穷掉渣的烂摊。

这摊子有多穷?可以先瞧瞧周王室的地盘,春秋年间尚且拥有六百里土地的东周王室,接下来却是越活越抽。在春秋争霸的一系列折腾里,就好比一块大蛋糕般,被各路“春秋霸主”东一刀西一刀的宰。到了战国初期时,就只剩了今天河南西部一隅的百多里土地。顶着“周天子”名分,却不过是战国年间的蕞尔小国。

广纳天下贤士?那是相当的没有吸引力。

比吸引力更差的,就是周天子的钱包。地盘越来越小,被各路诸侯刮走的,又多是物产丰富的好地段。到了战国初期,基本就剩下穷地方。于是春秋年间时,周天子就穷的叮当响,周平王去世的时候,周王室居然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接下来周襄王即位,更是连出行的车马费都掏不起,最后全是鲁国买的单。

发展到了战国年间,地位“蒸蒸日下”的周天子,更是连买单的人都没有

。只能硬着头皮向各国“告饥”“求金”“求车”,也就是借钱。到了周赧王在位时,甚至还借起了高利贷,以至于借了还不上,吓得堂堂周天子,竟然修了个高台住进去躲债,捎带给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债台高筑。

这么个“债台高筑”的局面,堂堂周天子,又哪里有钱去“壮大自己”?

不过,战国时代,周王室的越活越抽,虽说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也必须说,也是周王室不肖子孙们的自作死:明明都惨到这地步了,竟然还不忘了窝里斗。

其实,春秋年间,当周王室尚有六百里土地时,苦心经营再创辉煌,也并非没有机会。可是整个春秋年间,周王室就发生了四次王室争位动乱,每次不但闹得自己元气大伤,土地也一块块被各国趁火打劫。战国时那一百多里的惨淡家当,就是这么自己折腾的。

那到了战国年间,痛定思痛的周王室,是不是该休养生息了?却是加倍的不消停:就为了争这一百多里地,周王室的子孙们,都是精神抖擞继续闹。竟把这点土地,都闹得一分为二。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在洛邑立国,建立了战国年间的“西周”。公元前367年,周显王在巩立国,是为战国年间的“东周”。这两家“东西周”,盘踞在一百多里的小地盘上,依然互相狠掐个不停。“重振周王室”这类理想,显然是顾不上了。

就这样,原本就惨到家的周王室,战国年间又分崩离析,这下彻底连尊严都掉了底,在各个强国眼中,更是丝毫地位都没有。效仿其他列国自强?那是相当没指望。于是就在“东西周”可笑的互掐里,秦国先在公元前255年出兵“西周”,打得西周武公仓皇跑进秦国求投降,六年后又出兵“东周”。

周朝,这个昔日东亚大陆强大的奴隶制王朝,终于谢幕。

周朝的加速灭亡,不止来自前辈们的挖坑,更来自后辈们毫无进取心的窝里斗。这其中的教训,历经数千年,依然当得一声叹息。

历史风云录



周天子能够保住那六百里王土,完全不是靠的才华和颜值,只不过是数百年周天下形成的周礼在起作用而已。毕竟数百年的教化习俗早已深入人心,就如同遮丑的衣服,虽然随着思想解放越穿越暴露,但要是突然要求一把扯掉,一般人还是有一定的羞耻心理,一时半会做不到。

再说周天子困居600里薄地,也威胁不了诸侯国的利益,哪天需要时,还可以提溜出来帮自己正一正名,装点一下门面道义,在世人面前显得自己做事还是合情合理、有情有义的。这便是周朝虽然衰落了,无论战国七雄谁强大了,都没有灭了周天子而代之的原因。



既然如此,周天子为什么不利用七雄矛盾,自己暗自招兵买马扩军,待兵强马壮、时机成熟时,登高一呼,恢复王权?要知道王权的衰落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把西周搞灭亡了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居然玩出烽火戏诸侯这种荒唐的游戏,最后真被灭亡时,再也无人来救。


待诸侯崛起,周朝彻底没落,领地只剩六百里的时候,就这区区六百里薄地要打翻身仗谈何容易?再说,列强之所以还让周朝苟延残喘,不过是看在他已经再无回天之力。他若要招兵买马,总得有个由头,你要看谁不顺眼,有我们呢?这里的我们可以是战国七雄中的任何一国,他们基本上都轮流强大过。

周天子要有重新强大起来恢复王权的举措,立即就会成为割据强权们的众矢之的,别的诸侯国强大,还可以结盟应对,一旦王权强大了,大家都没得玩了,那是万万不被允许的。



这个时候的周朝就如同一个垂垂老去的老人,子女虽多,却没有一个孝顺的,无人供养,自己只能靠着种点菜园子聊以裹腹。但是几个子女发生矛盾时,又连拖带架的抬出自己,借自己的嘴主持一下所谓的“公道”。自己要有私房钱露了白,那还得了,各国夹枪带棒的不是威胁就是明抢,虽然大家出于辈分还见面叫声“爹”,但是满眼都是蔑视和不屑。纵然老爹有心重整家业,在众目睽睽之下,却也是欲振乏力。


破落到了如此地步,周天子们哪里还敢有雄心壮志在那个烽烟不断、七国争雄的峥嵘岁月里图谋火中取栗?能够在夹缝中维系着周天子那块破招牌不在风雨飘摇中掉在地上摔碎,就已经是他们的最高理想了。


谢金澎


周朝推行的是实封诸侯制,也就是诸侯国自成一国:有地、有人、有税赋、有军队、有人事任命权、有继承权,诸侯国只是名义上服从周天子的号令!但是当你比周王室强大了,你还听周王室的号令吗?



西周时期,周王室有钱有军队,比其他诸侯国都强大,因此大家都听周王室的!那时周王室很厉害,谁不听话他就打谁,齐国国君齐哀公就被周王室活活煮了,徐国叛乱也被周王室灭国了,楚国也经常被周王室胖揍!


春秋时代,周王室东迁洛阳,关中大地八百里都给了秦国,自己只有五百里左右的土地。郑国打着周王室的名义四处兼并其他小国,又向王室索要土地,最后还把周天子打伤了!从此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很多强大的诸侯国都向王室索要土地,不给就抢,反正不灭王室即可。到了战国时代,周王室成了只有洛阳一城的弹丸小国,整个国土都在韩国的包围之下!

周王室名存实亡,老老实实当名义上的带头大哥,小伙伴们还喊你一声大哥,你要招兵买马,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把你灭了。周王室土地少,人口少,钱粮也少,能干的人谁来给他效命?秦国求贤令还说强秦者有高官厚禄且与之分土,燕国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周王室拿啥去招兵买马?



周王室唯一一次主动进攻秦国还是到处借钱拼凑了九千军马,结果一上战场就都逃命了。后来要债的人天天去王宫讨债,周天子没钱还就筑高台一座,自己躲在上面不下来。这就是债台高筑的来源!



大秦铁鹰剑士


其实早期的周天子是有改革的,比如著名的昏君兼暴君周厉王,他就是因为改革的太狠,企图把宗周之地的财权、人事权等等实权都收回到自己的手中,以致于遭到了传统旧势力的反对。最后在旧贵族的挑唆下,宗周之地的普通老百姓、朝廷小官僚以及宗周的军队,全民总动员,一起驱逐了周厉王。

经此一役,周天子的威严尽丧,周王室也出现了一个长达十四年的权力真空期。在这十四年里面,没有周天子,周王朝是由当时的周公和召公共同辅政。

值得一提的是,周召联合执政时期,旧贵族对周王室财产的瓜分,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以致于后来周宣王继位之初,根本就没有什么实权,一度还想过要迁都洛阳。因为宗周地区的土地和财富已经都被王族近支诸侯给瓜分了,周宣王沦为了一个空头天子。后来宣王想要招兵买马,重新组建宗周六师,以振兴王业,但问题是他手上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拿什么招兵买马?于是周宣王不得不远调成周八师,以作振兴周王室之用。结果周宣王晚年连战连败,搞得成周八师也损伤大半,又不得不招募犬戎人以补充军队,为后来犬戎杀死周幽王埋下了祸根。

平王东迁之后,原有的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全军覆灭。周平王自己又因为得位不正(杀死老爹才继位的),令诸侯们对他继位蔑视,不拿他当根葱,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春秋小霸郑庄公。

郑庄公这个人,他本身是郑国的国君,同时还兼任周王室的卿士,这就好比村里面的首富兼任村委会委员,那他还不把什么好东西都往自己家里搬啊?至于村里面穷成啥鸟样,跟他没关系。西周就是被这号人给玩死的,玩的连渣都不剩。到了东周,情况没有任何改变,仍然是舅舅打灯笼——照旧。




于是这就导致周天子为了生存,不得不压制薅羊毛的诸侯国,这一压制就导致了诸侯国对周天子开战了。而这第一战,就是历史上周桓王与郑庄公的繻葛之战。这俩人是爷孙关系,郑庄公要大周桓王两辈。爷孙俩一个在郑州,一个在洛阳,孙子召集了四个小弟助战,结果被同族爷爷打的惨败,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从此威严扫地。对内不能压制薅羊毛的卿士,对外无法约束礼崩乐坏的诸侯,从此便被诸侯们压制在了洛阳方圆六百里的狭小区域内,再也没有振兴。

周桓王之后的几代周天子,还要点脸,时不时的出现刷点存在感。到了战国时期,当时的周天子,则如同深闺怨妇一般,堕落到完全不要碧莲的地步了。

不过,周王室的衰落也不能全赖周天子。因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他是不可能兼并其它诸侯的,否则会被诸侯们视为行为不正,更不拿他当根葱了。而诸侯们,他们则没有这种道德负担!因为诸侯只要不侵占他们本国的士大夫的利益,对外怎么扩张,怎么兼并小诸侯国,都不会有人对他们指指点点。毕竟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弱者就活该被吞并,谁让你弱呢?


因此,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无法招兵买马,广纳贤才,主要有五个原因:

第一、周天子的道德负担

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中原之地名义上都是他的。虽然实际上周天子只能管辖洛阳附近几百里的土地,但是天子作为天下共主,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像齐国、楚国、晋国那样通过吞并小诸侯国来壮大实力。否则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形象就崩塌了,诸侯国们谁还会鸟他?拿他当天子对待?

其实,诸侯们也有这种道德负担。比如说三家分晋,士大夫可以侵占晋君的财富,而晋君则不能抄士大夫的家。再比如鲁国,也有三桓之乱。这说明诸侯和天子是一样的。他们可以对外扩张,但是不能对内盘剥,否则就没人服他们了。

第二、周天子的政治负担

周天子是周朝宗法和古老秩序的守护者,这就注定了他必须要维护周朝的法统。如果它想学战国七雄一样,搞变法强国,那么天子就跟诸侯没俩样了,会失去他的合法性。这就好比谁都可以讲民主、讲共和,但是唯独皇帝本人不能讲。因为这是在革他自己的命!不是谁都能承受这种政治压力的。


这一点诸侯也一样,只不过诸侯的压力会小很多。但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也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反扑。其中商鞅变法是在秦孝公的坚定支持下才成功的,而吴起则被楚国旧贵族射成了筛子。周天子如果敢变法,难度会更大。

第三、周天子的环境太糟糕了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以洛阳为都,而洛阳这块地方,用后来张良的话说:洛阳四面地形皆可守备,更有城郭土地。但中间的面基太小,不过几百方圆,而且土地贫瘠不能积累粮食,更容易四面受敌,不合适为都。也就是说,洛阳看似一块风水宝地,实乃四战之地,谁要是这个地方作为根据地,很难有突破,会被周围的强敌锁死。所以周天子就算有胆子变法,搞强兵富国的那一套,洛阳这个根据地也不适合他发展。


第四、周天子昏庸无能

战国时期的周天子,以周威烈王和周赧王的名气最大。这俩人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威烈王后期,赵、魏、韩三家分晋,请求威烈王封他们为诸侯。结果威烈王不仅不反对,反而举双手双脚赞成。貌似是在说,苍天啊,大地啊,没想到牛逼轰轰的晋国也有今天?沦落到跟我一般田地了?!哈哈。

然而三家分晋之后,又间接引发了齐国的田氏篡位。自此,诸侯们纷纷下克上,弟克兄,子克父。燕、魏、赵、韩、齐、秦纷纷称王,不复春秋五霸尊王攘夷之事!周王室从此再无翻身之日。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威烈王。

而另外一个周赧王,号称战国第一老赖。身为周天子,居然借钱不还。债主讨上门要钱,他就躲在一座高台上赖在,于是就产生了债台高筑这个成语。至于周赧王为什么会欠钱,这是因为他号召诸侯们一起伐秦,作为表率,他自己也武装了五千人马参战。结果诸侯们摆了他一道,嘴上答应去,结果都没去。周赧王带着五千人马气势汹汹杀向秦国,最后又灰头土脸的回去了。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反倒欠了一屁股债。

第五、内讧

战国初期,东周王室从方圆六百里的二等小国沦落到了方圆百里的末流小国,这还不是最惨的。周考王时期,他封了自己的弟弟为公,在本来就不大的东周王朝内部又分了一个小国出来,历史上被称为西周国。这就好比一个县里面只有一个镇,县长兼镇长不就完事了么,但是县长要摆谱,非要搞两级行政班子,以显示自己的地位。结果就是西周国后来又分裂,巴掌大的周王室辖地还分成了两个小国:西周国和东周国。每个小国就管两三万人,搁今天就是两个镇长的水平。

而且这两个镇长还特来劲,就这两个巴掌大的小国还打内战呢!背后各有诸侯国的支持,打的特别来劲,也不知道他们打来打去图的是什么?躺在地底下的周武王要知道子孙这么不成器,估计要再气死一遍。



总的来说,周王室的积贫积弱是长年累月的结果。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经积重难返。周天子就算想求变,道德和政治负担又时时刻刻的桎梏着他。变法就等于推翻了自己的统治法统,不变法又没有钱招兵买马,这是一个死循环。而周天子在面对这种生死抉择的时候,他们的选择就是混吃等死,一代比一代混账,最后被秦国给灭了。


Mer86


即使周王广发英雄帖,也没人肯去帮他,周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东周能存几百年,完全是诸侯们在讲究名分的时候还需要它这个招牌,到最最后秦国统一大势已定,周王已经毫无价值,索性直接灭了周赧王。

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东周朝,也开启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大变革历史时期,此时的周平王,仅拥有今天河南西北部的一小块地方,方圆600里地,人口至多一二十万,手里也没什么像样的军队,自己的王位也是靠几个诸侯派兵撑起来的,与晋楚齐等方圆几千里、人口百万、带甲动辄一二十万的大诸侯相比,它就是一个小诸侯,即使在春秋初期东周最好的光景给他100个姜子牙一般的人才,东周也撑不起来,底子太差,小国注定很难发展起来,从春秋到战国,500多年,能上台面的总是那几个大国,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中一直活到了最后的决胜阶段。

诸侯普遍怀疑周平王让其外祖父申侯串通犬戎打进镐京,杀父自立,这就严重破坏了周礼,这在讲究周礼的列国诸侯看来这是大不孝、大不忠的行为,为夺王位,勾结外夷,造成生灵涂炭,简直天理不容。所以诸侯们从此低看周王一眼,根本不承认周平王的地位合法,后来逐渐礼崩乐坏,大家也开始频繁的互相攻杀吞并。

当然,春秋时候,周王室还有一定残存的威信,几个诸侯霸主再怎么牛,也不至于在周王面前怎么摆谱,定期还是要去周王那拜见拜见,获得周王的口头名分。


而到了战国,2个标志性的事件,造成了周王室信用的彻底破产,整套周礼也彻底被破坏了,那就是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后来周安王承认田氏的齐王地位,那这些几百年传承的宗法制说破就破了,那谁还拿你周王当回事,天下士子更不可能来投奔这样的君王。

春秋时周王好歹还有600里地,到了战国,周王的处境更差了,领土只有洛邑周围一小块,战国后没多少年就分裂为东周国和西周国,两个小国人口不过数万,还彼此间经常打来打去,而周天子还得在西周公那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和那些百万人口的大诸侯国家怎么竞争?

也是有了周天子的头衔,才让周王室活到了战国末期,当然,周王室被消灭的时候,一切都那么悄无声息,就像灰尘一样被随手抹掉了。


云中史记


这个事情你要结合到历史进程去谈。

从根子上讲,国家壮大靠的经济,而经济是需要一定的地盘和人口来承载的。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理论上天下所有的地盘都是他的,所有诸侯的军队都要为周天子打仗。最初也的确是周天子地盘最大,但是:

1,上一代周天子去世时,他的儿子很多,要分家产的。每代分一点,周天子的地盘就越来越小了。

2,诸侯在帮助周天子打仗后,你不能不有所表示啊,所以就赏赐点地盘,比如西周末年,犬戎勾结诸侯攻打镐京。结果镐京都城被攻破,周幽王被杀。继位的周平王不得不迁都到洛阳,迁都过程中秦襄公出了大力,周平王就把岐山以西的地盘赐给他了。

赏来赏去,周天子的地盘越来越小了。

进入洛阳后,问题更加严重。

周天子位居中间,诸侯拱卫四周,再外面就是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当初周公设计东都的目的,诸侯放在外面,是为了保护周天子,抵抗四周外族的侵略。每次有侵略,所有诸侯军队都有义务来帮助周天子御敌。

然而到了东周时期,边境上的诸侯,使劲向外扩张。你看看上面的地图,秦楚齐燕,都是比较靠近边界的,方便向外面扩张,增加人口和土地。反而周天子的边上都是诸侯国,沾亲带故不说,个个还都不好打,不像秦楚边界上的山野少民,分散容易征服。

你说这种情况下,蜗居在洛阳周边的周天子,拿什么去招揽人才?秦楚齐这些大诸侯国,有钱才能养兵,有地盘才能给高级人才封地。周天子这两样都没有,人才怎么会过来。

当然如果在西周早期,周天子能有你说的觉悟,他还可以采用你说的办法。但那时候周天子威望还在,周边诸侯国跟自己没出五服,也听话,周天子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衰败,周天子回味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翻盘的时机。

归根结底还是西周分封制的锅。所以后代的所有皇帝都不再用分封诸侯的方法了,都采用郡县制度。除了皇太子可以接班,其他的王爷都不可能再成为诸侯。

【一入历史深似海,从此醍醐远红尘。荆人夜雨,80后,《体坛电竞》主编。我的电竞类账号:夜雨忧笛。】


荆人夜雨


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实力已经完全下降了。只要是个诸侯国都可以欺负一下,但是谁也不敢灭了周,因为会引起众怒。除非你拥有了对其他国家绝对的实力。就是秦也等了几十年才敢灭周。


回归题目,是啊,周天子为何不自己招兵买马壮大自己呢?其实很简单,最为重要的,没钱。在那个年代有了土地和人口就有钱,而战国时期的周天子的辖地就只有小小的周王畿,而且周天子还得分封。所以战国时期的周天子生活过得很拮据。土地被诸侯占领了,人口跑到别国去了。根本就没人。就这点国力,有人才也没用,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二,体制问题,分封制,连周王畿都被分成东西两周了,虽然周天子已经衰落,但是任然是天下共主,谁也不敢不承认,就连各诸侯封王还得经过周天子的同意,自封的不算。所以周天子就相当于一个父亲,诸侯就是他们的儿子,虽然儿子比自己的老爸强,而且“还不孝”,难道父亲就得跟儿子过不去吗?而且你想过不去也没那个实力。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很简单,一方面不想做,另一方面做不到。

周王室其实在春秋前期,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毕竟您那里挂着总公司的招牌,我们个儿再大,也是东周集团齐分公司。也就南方有几个僭越狗,周老板也时不时叫小弟揍丫的,而且那时候是叫得动的。虽然不是小说里那样烽火台召集天下诸侯走方阵,但老板叫你去砍人,你给不出理由又不去,那老板就叫其他诸侯先揍你,诸侯之间都有小矛盾,周老板利用这种关系制衡诸侯,管理整个集团,还是很有效的。

但后来有个人打破了这个格局,他就是郑庄公。其实春秋霸主里面,郑庄公是第一个小霸主,可惜郑国太小了,所以他名气远远小于齐桓晋文这些大个儿。但要说把周王室权威彻底否掉,开启礼崩乐坏的乱世,郑庄公是绝对第一人。

(万世帝王唐国强老师演的庄公)

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对周王室有大功劳,周幽王这个二百五被犬戎宰了之后,郑武公牵头带着秦国晋国卫国联军扁了犬戎,帮着周平王迁都洛邑,周平王都想叫郑武公爸爸了,封地封钱,还默许他可以兼并一些小诸侯。到了郑庄公,郑国已经大到让周桓王不爽了,于是他纠结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郑庄公没乐死,找茬揍你那是以下犯上,怕齐国晋国这些大国不爽,你送上门就不一样了。周老板这只五国联军用一个国家就总结了,那就是菜。三下两下就被庄公打得满地找牙,周桓王被郑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这一箭可是开辟历史的一箭。在春秋之前打仗是有讲究的,领导即使在敌军中,你也不能动他,而且如果你冲进敌阵被围了,如果刚好看见领导的车驾,你也要下车行礼,然后再厮杀。但郑庄公这一下可把玩法更新了,周老板也可以射一脸,全国诸侯一遍喜悦。之后春秋战国,士大夫杀诸侯和宰猪一样,就是这么兴起的。

郑庄公让大家都知道周老板可以揍,是周王室衰弱的外因,而那时候周王室自己还有点余威,也想过逆袭。但随后另一个人则让周王室放弃了复兴的打算,这个人就是管仲。

我一直觉得这货才是春秋第一霸主,姜小白真的没什么能耐啊,除了什么都听仲父的,仲父么么哒。管仲给小白定的企业文化是“尊王攘夷”,其实就是齐国做老大诸侯长,以天子招牌指哪里打哪里,成就霸业号令天下。小白这时候闪着星星眼问仲父:如果周老板不承认咱们呢?管仲一脸慈祥的回答:那就先揍他。

然后就是小白管仲组合横着走的时间了,组团刷楚国,定期搞会盟,偶尔打蛮夷。周王室感动得大脑缺氧:以前我的先辈们自己去东征西讨,还占不到什么便宜,真是蠢哭了。现在只要把招牌给一个大国,他就帮我把所有管理事物都执行了,做不好我不鸟他,做好了给点封赏就行了,那我就可以开开心心的作自己了,好开心么么哒。

然后周老板就内外兼修的不打算要公司了,躲在洛邑各种作死。后来晋文公重耳协助周襄王姬郑在郏邑恢复了王位,周襄王打算用一块土地来酬报晋文公。晋文公说,土地我大大的有,但希望能允许也死后能够用天子的隧礼来掩埋。襄王想了不同意,说我们老周家要脸,土地你拿走。于是晋文公只得承受恩赐的土地回去了,然后周襄王再看看四周,咦,好像我没地儿了。

战国就不说了,大家都是王了,周天子更忽略不计了。就像一个集团公司,经营到最后,子品牌纷纷独立,而他只剩下一间办公室是一块招牌,没钱发工资也没产品可以卖,人才吃撑了来投奔你。最后还是秦武王看地图发现:咦,咱们不是战国七雄吗?这个地方怎么有一个袖珍字体写着“周”,好讨厌强迫症发作。于是过去把周灭了,也算做了好事。


咸鱼茶馆


周王朝自周幽王之后,已经偏安一隅,形成了一种很畸形的生存状态。

招兵买马,靠什么?一个是有英明人物的号召力,把大旗一扯,四海响应,二来是要有广阔的财力、物力作为支撑。

可周王朝有什么呢?当时东周统治者的统治地域,放在今天基本上就相当于一个县城,一个县长,又不是刘邦那样的县长,你有什么能力去招兵买马。

况且,当时春秋战国时,其实全国的人口非常少。整个中国不过几百万人,而各国对于人口的的控制非常严格,因为当时的人口还不是一种富裕,而是劳动力,所以诸侯国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士兵和人口放归到外边去的。

而且,暗弱的东周王朝其实也没有再出现过什么明君,他们都附属于某一个时代的某个诸侯国。而诸侯国们也愿意立着尊王攘夷的牌匾去干他们的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