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开国名将,手握30万重兵守卫长城,却因一道假遗诏服毒自杀

说到秦朝的开国名将,首先联想到的当然是王翦,他是秦始皇灭掉六国的头号功臣。实际上,王翦的儿子王贲的战功不亚于父亲,六国中除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五个国家都是父子二人联手灭掉。

在影视作品中,王翦的出场率相对较高,比如古天乐主演的《寻秦记》,王翦这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相反王贲几乎没有影视形象,所以说到秦朝的开国名将,首先联想到的肯定是王翦,而不是他的儿子王贲。

除了王翦,还有一个秦朝开国名将为后世所熟知,而且影视形象也相对较多。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蒙恬。

蒙恬出身将门世家,祖上是齐国人。秦昭襄王在位末期,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其出色的军事才能深得秦昭襄王赏识,蒙家开始在秦国发迹。后来蒙骜的儿子蒙武也做了秦国将军,蒙武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蒙恬,另一个是蒙毅,还是秦国将军。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战争进行到最后阶段,仅剩一个齐国在苟延残喘。秦始皇以王贲为主帅,蒙恬为副帅,率领秦军一举攻占齐国都城临淄,灭掉了齐国。同年秦始皇开国建立秦朝,蒙恬位列开国功臣之一。

不过,蒙恬作为开国功臣,他并没有享受多少安定日子,因为秦始皇给了蒙恬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率军北上,收复失地;修筑长城,抵御外族。于是,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上讨伐匈奴,成功把匈奴逐出西北地区(今天的甘肃、宁夏、内蒙古一带),收复了战国时期被匈奴侵占的疆土。

蒙恬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命人把早期秦国、赵国、燕国修建的北面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西起今天的甘肃,东至今天的辽宁的长城。在当时,长城的防御坚固而严密,蒙恬依靠手下的30万重兵,夜以继日地为秦始皇守卫北方,抵御外族入侵。

蒙恬治军十余年,手下将士被他训练成一支战斗力很强大的军队,令北方外族闻风丧胆,丝毫不敢踏进长城一步。秦始皇对蒙恬立下的功劳都看在眼里,对他更为称赞和尊宠。

可惜,就是这样一个深得秦始皇称赞和尊宠的开国名将,因为得罪了赵高,落得一个悲惨下场。事情起因是赵高犯了重罪,一向赏罚分明的蒙恬想处死赵高,但赵高是秦始皇的心腹,秦始皇左右为难,最后还是赦免了赵高。从此,赵高深深忌恨蒙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本来是传位给长子扶苏。当时扶苏因为劝谏父亲秦始皇等原因,被秦始皇派去长城和蒙恬一起抵御匈奴。扶苏一向宽厚仁爱,蒙恬很尊敬扶苏,两人关系很好。因为赵高害怕一旦扶苏当了皇帝,蒙恬会得到重用,自己处境会很危险,所以赵高串通李斯篡改遗诏,让秦二世继承皇位,赐死扶苏和蒙恬。

突如其来的遗诏让扶苏和蒙恬不知所措,扶苏没有多想,很快就拔剑自杀,但蒙恬认为事有蹊跷,想要亲自查明真相,带遗诏来的使者却说:“你犯下的罪过足以一死!”蒙恬说:“我手握30万重兵,足以起兵造反,但我的家族三代人都是对秦忠心耿耿的将军,我应该接受这个遗诏!”

随后,蒙恬服毒自杀,终年49岁。

蒙恬虽是秦朝开国名将,但他没有享受多久安定日子,带着30万将士为秦始皇守卫长城,抵御外族入侵,他的劳苦功高,可以说是天地可鉴。可惜,蒙恬因奸臣赵高的一道假遗诏而服毒自杀,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