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即位后,李陵的结局如何?

爱--雨天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广利奉命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出击活动在天山一带的匈奴右贤王,汉武帝本来想让李陵给李广利护送粮草辎重,但李陵主动请缨,说:“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汉武帝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

但是,李陵的五千步兵却不幸遭遇了匈奴单于主力,他率领的部队与八万匈奴骑兵展开了持久战,《汉书·李陵传》记载了李陵部队的辉煌战绩:“汉军追击,杀数千人……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但是,当李陵军队生育三千余人之时,他们已经几乎没有任何可以作战的武器了,只能用木质的车辐作为最后的兵器。李陵自知无法脱身,他也拒绝了部下护卫他突袭他的请求,他说:“吾不死,非壮士也”,最终力尽投降。

他投降的消息传到汉朝之后,汉武帝非常生气,他觉得李陵应该战死才对,盛怒之下他还把替李陵求情的司马迁处以宫刑。而当汉武帝终于醒悟过来,李陵投降是因为汉朝军队没有前往救援之时,公孙敖却为了保全自己而诬告李陵正在替匈奴训练军队,准备报复汉朝,汉武帝又一怒之下把李陵全家都处以死刑。

此后,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了关系,他不再对回国抱有任何希望,甚至开始劝被拘留在匈奴的苏武投降,而器重李陵的匈奴单于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封他为坚昆国王。

汉昭帝即位之后,辅政大臣霍光、上官桀都是李陵的故交,他们希望李陵能够回国,于是派李陵的老朋友及同乡任立政等人前往匈奴,任立政多次暗示李陵说现在汉武帝已经驾崩了,当权的都是他的故交,回去之后汉朝可以保证他的荣华富贵,而李陵却拒绝了,他说:“吾已胡服矣!丈夫不能再辱!”

李陵最终也没有再踏入汉朝国土一步,《汉书》说他“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即公元前74年)病死”。


国史通论


汉昭帝即位后,霍光等大臣欲召回李陵,但李陵拒绝了,他说既然已投降匈奴,故乡也无挂念之人。回来何用,岂不被人耻笑!最终,他老死匈奴。

李陵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假如他战败时不投降匈奴,那么汉武帝绝不会对他灭族。以他家族的声望及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相信匈奴也不会轻易杀他,毕竟那是个难得的人才,最多把他看管起来,以金钱美女做诱饵,消磨他的意志。

假如他能抵挡住这种诱惑,保持汉节,那他肯定会像张骞苏武一样名垂青史。

但历史不能假设,性格决定了命运,从李陵投降的那刻起,就注定他悲剧的一生。虽然司马迁说他是诈降,但那也猜测而已。

李陵悲剧的一生,汉武帝有责,但主要责任还在李陵。他有祖父驰骋杀场的勇气,却没有祖父视死如归的精神。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汉昭帝即位后,辅政的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原先是李陵的好朋友,所以派遣李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李陵回归。史载:

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不应,孰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谢女。”陵曰:“霍与上官无恙乎?”立政曰:“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胡三省注曰:“陵意谓降匈奴已辱矣,今若归汉,汉将使刀笔吏簿责其丧师降匈奴之罪,是为再辱也,故遂不归。”

李陵说的“归易耳,恐再辱”、“丈夫不能再辱”,其含义完全不是胡三省注表达的意思——辅政大臣殷殷致意,不可能忽悠他回来再交给刀笔吏折辱。

李陵的意思是:冤杀我全家的事我不能只当没有发生过,哪怕时移世易,天下太平,所有人当没有发生过!我不想再成全一次陛下圣明!就酱。

在送别归国的苏武之时,李陵起舞歌曰: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千载之下,还能感受他的悲怆和痛楚。

从武帝偏听偏信将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诛杀开始,李陵的心就死了,后人在毛锥键盘之后指责他是汉奸是容易的,但这些对他公平吗?!

从北魏北周到隋朝的名臣李穆,包括他的兄弟李贤、李远,自称是李陵的后代;公元648年,黠戛斯酋长率领一个朝贡团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要跟自称来源于陇西李氏唐朝皇帝“认亲”——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这些李陵的后代未必全都属实,但某种意义上或许折射出后人对李陵的感情。

黠戛斯即当初李陵被匈奴封王的坚昆,也就是现在我国的吉尔吉斯族和境外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民族(Киргизы)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