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国时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除了重庆还有哪些城市没攻下呢?

笨老虎2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日本的裕仁天皇问日本陆相杉山元:需要多长时间来处理!

杉山元自信满满的说:三个月解决支那事端!



然后,大家也知道结果了,杉山元被狠狠的打脸了。光是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

当然,别看现在说的轻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我们付出了何其惨重的代价:

国军80万人参战,伤亡了20多万人;日军20万人参战,伤亡4万人,只有国军的1/5。

我们是打了杉山元的脸,却是以用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想想南京大惨案,就知道鬼子是何其凶残!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胜利了!

如果从1931年的918事变开始算起,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大半个个中国都曾落入过鬼子的手中,包括:

东北三省、热河、绥远一部、察哈尔、河北、山西绝大部、山东、河南大部、安徽绝大部、江苏、浙江一部、江西北部、湖北绝大部、湖南大部、福建大部、广东一部、广西一部、云南小部。


可以说,中国最富庶的东部地方,基本都落入日本人铁蹄之下。

当南京沦陷之后,蒋介石迁都至重庆,日本人开始疯狂的朝重庆挺进,日本人的空中部队从1938年至1943年无间断轰炸了重庆五年。

但是,南京已经沦陷了,重庆是绝对不容有失的 所以蒋介石将重军布防在重庆家门口湖南湖北两省,日军就算是再疯狂,最终也没能攻破这道放线。而在北方,日军进攻到了山西河南一带,但是没能突破山西河南进入陕西再南下重庆,毕竟陕西是我党的大本营。

因此,日军侵占我国土面积的前沿地方也就是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区。位于这一线之后的地方基本没有遭受到日军的侵略,主要包括:

新疆、西藏、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西康、四川〈包括重庆〉、贵州、云南大部。

这些省份基本没有遭遇到日军的侵略,因此不在详细介绍了。

有一些省份在日军的侵略下全境沦陷,包括:

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

有些省份虽然一些重点城市被日军占领 但日军毕竟兵力不足,无法将该省全部占领,因此还有很多城市免遭日军摧残!

1、河南省,沦陷面积达到了98.5%,但是沈丘县和新蔡县两个县幸免于难。

2、山西省,沦陷面积达到了98.2%,永和县和平顺县两个县免遭日寇占领。

3.安徵省,沦陷面积达到了81.9%,但是有庐江县、泾县等14个县没有被日军占领。

4.、浙江省,沦陷面积达到了78.6%沦陷,有昌化县、龙泉县等12个县没有沦陷。

5、广东省,沦陷面积达到了70.3%,其中有茂名现、平原县等28个县没有被日军攻占。

6、湖北省,沦陷面积达到了69.3%,其中有恩施县、来凤县等18个县没有被日军侵占。

7、广西省,沦陷面积达到了68.6%沦陷,其中有百色、隆安等32个县免遭侵略。

8、湖南省,沦陷面积达到了68.4%沦陷,其中有龙山县、怀化县等26个县没有沦陷。

9、江西省沦陷面积达到了63.5%,其中有瑞金县、鄱阳县等27个县没有沦陷。

福建是个例外情况,福建虽然位于东部地区 周边的省大部沦陷,但福建只有18%的面积沦陷。另外贵州和云南也分别只有4个县和3个县沦陷。


胡史乱翔


日本侵略中国时叫嚣三个月灭中国,我认为是日本军国主义狂妄的表现。首先日本不费吹灰之力剿灭了东北地区,东三省地区遭到沦陷。因此,日本自以为的按照此趋势可以三个月灭掉中国。但是日本自己是知道,日本人民受岛屿的影响,人口较少,如果要侵略中国,日本需要花费很高的兵力和物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一直都是日本的庞然大物,但是日本却从来没有侵略过大国领域,因此这个时候日本天皇是有点对未来存疑的。

下面进入正题分析 日本没有三个月消灭中国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湖南后面就是重庆,驻守在湖南地区的强兵悍将离重庆地理位置较为近, 其次是重庆地区老百姓支持军队,所以重庆守住了这么长的时间。日本军队不仅在地面上进行攻击,而且还在空中对我国其他省市造成严重的破坏,他们的空军屡次对重庆实行了轰炸,不过他们的地面部队却是无法接近重庆的。

后来他们发现实在对重庆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们才向我们国内其他省份扩散了开来。

如,所以我们接下来仅简单地介绍下他们没能攻占下的省份。


在当时完全没有沦陷在日本军队侵略下的省份有四川、青海、宁夏、新疆、甘肃、西藏、陕西,前六个省份是日军根本就没有打到的地方,而陕西虽然被日军的部队侵略过,但却并没有被日军占领下来,因此可以算在这个范围。

当然,因为当时的外蒙还没有脱离出去,其实也是可以放在这个名单中的。

综上所述 日本三个月侵略中国不过这种说法只能是说说而已,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除了重庆之外,还有八个省份的所有城市是完全没有被日本人占领过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城市,也没有被日本人占领过。


研历史


下图是网上一张抗战时期沦陷区地图

从地图中可以看到,除了东北、华北全部及华东大部、华中华南少部分区域沦陷以外,其余绝大部分国土并没有落入日寇之手。即使是在沦陷区,也有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建立的敌后根据地。大片的国统区与敌后根据地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民族,并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

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知名度当然是最高的。但同在西南的昆明、成都、桂林及西北的兰州等城市,也是当时后方重要的文化中心或经济中心。

四川是当时国统区经济条件最好的省份,川内各城市更是在人力、物力方面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盐都自贡,抗战时期供应的盐最高占到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李庄——长江上游宜宾下辖的一个古镇,当时竟然汇集了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及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等众多知名学者,也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

所以日本所谓的三个月灭中国,只是一场黄粱美梦而已。


whitedeer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一直都是步步蚕食,用小刀子一刀一刀挖肉,尽量避免把战争扩大化。通过这个手段,日军先是占领了东三省,紧接着又通过热河战役、长城战役,将中日军事分界线蚕食到了长城。《塘沽协定》签订后,中央军被迫退出华北。后来石原莞尔又策动了蒙古事变,力图将内蒙变成新的满洲国,只不过在百灵庙被傅作义打退,计划告吹了。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二十九军与日军在宛平附近小打了一仗,截止到这个时候,日本方面的企图仍然是小刀挖肉,争取不要把事态扩大的不可收拾的局面。当时的陆军参谋总长闲园宫向还曾向平津驻屯军下达了不扩大的指示,近卫内阁也同样做出了不扩大的决定。力图将七七事变的影响就圈定在平津附近,尽量不要再扩大。

结果,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负责人几乎全是主战派,尤其是陆相衫山元大将、军务军事课长田中新一大佐、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武藤章大佐等,拼命的叫嚣扩大侵华规模。关东军和朝鲜驻屯军也很关心,生怕战争打不起来。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参谋长东条英机,朝鲜总督南次郎,朝鲜军司令官小叽国昭纷纷向陆军省上书,坚决要求增兵,向中国全面开战。于是,就有了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次谈话。



裕仁天皇问杉山元:解决中国事变,需要多长时间?杉山元当时乐观的回答:只需要三个月就能解决中国事变!结果这个谈话被舆论以讹传讹,变成了三个月灭亡中国。实际上裕仁和衫山元的对话内容是:你觉得要多长时间,中国政府会投降?而并不是说日军花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占领全中国。

既然衫山原代表主战派把牛皮吹了,裕仁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日军向平津驻屯军开始大规模增兵,增加了两个师团和两个旅团,从几千人增加到了六万人,不到一周时间就打败了二十九军,占领了平津地区。这一增兵,表明了日本的局部侵华战略产生了动摇,全面侵华战略被提上了台面。



在解决完平津事变后,日军的高层又在内部大吵了一架。吵架的原因在于,少壮派认为应该继续扩大战争的规模,向南京政府宣战;皇道派则认为应该就此打住,消化新占领的平津地区。因为当时日本还根本就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比如军工企业没有做战争动员;再比如弹药也没有做储备,仅够演习所需,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战争消耗;还有就是军队也没有做动员,在编的常设陆军只有二十几万人。如果要全面开打,立刻就要征兵,而征兵就要增加国防预算。但是日本当时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用于军费开支。

所以像石原莞尔这样的日本人很清楚,对中国只能蚕食,用小刀子慢慢挖肉,不能一口吞下去。包括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壮派代表东条英机也认为,所谓的全面战争只是一种讹诈中国政府的手段,中国政府并不敢奋起全面抗战。只要日本的军列开进山海关,或者日军推进到保定,南京政府就一定会派代表来谈判。毕竟这几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以前每一次蚕食,南京政府都不敢吭声,平津这一次,肯定也是跟以前一样的。

结果这帮少壮派没有想到,南京政府这次是动真格了。蒋介石在庐山发表重要讲话: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蒋委员长的庐山讲话,并不是空话。其实在讲话之前,南京政府就已经展开了战备动员。首先是派出援军,增援华北;接着遵照了先前制定的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后来此机密被汉奸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此时的日军高层有点看出端倪了,这南京政府该不会是真的要跟我开战吧?

结果五天后,张治中率第九集团军主动向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发动进攻,这时日军高层才恍然大悟,原来南京政府不打算媾和啊!裕仁天皇紧急召见松井石根,让他率三个师团到上海解救被围困的海军陆战队。一周后,日军的大部队才赶到上海。淞沪会战扩大化,抗日战争也正式宣布全面爆发。




说到这里,总结一下日军参谋本部在1936年制定的一份侵华作战总计划:

华北方面使用两个军,用五至八个师团,占领平津和华北;

华中方面使用两个军,五个师团,占领上海及附近地区后,向南京方向推进,占领并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

华南方面使用一个师团,占领广州一带地区。

也就是说,抗战爆发时,日军制定的侵华计划就是最多使用十四个师团,占领现在的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逼迫南京政府投降即可。这个计划还是最激进的少壮派制定的!所以日本当时并没有制定灭亡中国的计划,不是它不想,而是当时日本还没有这个实力。至于说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言论,属于以讹传讹,没有的事。实际上应该是三个月逼迫中国政府投降。



接下来,再详细说一下日军攻陷我国各省市的具体统计。(以县城的沦陷作为统计标准,哪怕日军只占领了一天县城,该县也算作完全沦陷。)

第一类:完全沦陷

当时全省完全沦陷的省份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这九个省份的所有县城及县城以上的城市,都曾经有过被日军占领的记录。由于全部都沦陷过,这一类就不细说了。

第二类:部分沦陷

当时部分沦陷的省份共有十三个,按照沦陷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别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绥远省、广东省、湖北省、广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贵州省和云南省。

(1)河南省,河南全省共有111个县,抗战期间有109个县先后沦陷,只有沈丘县和新蔡县两个县城幸免于难。


(2)山西省,山西全省共有105个县,抗战期间有103个县先后沦陷,只有永和县和平顺县两个县城免遭日寇占领。

(3)安徽省,有十四个县城没有沦陷记录:庐江县、泾县、石埭县、旌德县、宁国县、祁门县、岳西县、临泉县、颖上县、黟县、霍邱县、休宁县、歙县和绩溪县。

(4)浙江省,有十二个县城没有沦陷记录:於潜县、昌化县、仙居县、磐安县、开化县、淳安县、遂安县、泰顺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和景宁县。

(5)绥远省,绥远全省共有16个县、1个省辖市和3个盟旗。有14个县市和2个盟旗先后沦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东胜县、凉城县、兴和县没有沦陷。

(6)广东省,有二十八个县城没有沦陷记录:开建县、恩平县、赤溪县、佛冈县、广宁县、仁化县、连县、阳山县、连山县、紫金县、河源县、和平县、连平县、饶平县、丰顺县、梅县、五华县、兴宁县、平远县、蕉岭县、茂名县、大埔县、信宜县、化县、吴川县、徐闻县、阳春县和合浦县。

(7)湖北省,有十八个县城没有沦陷记录:均县、郧县、房县、竹溪县、竹山县、保康县、郧西县、谷城县、巴东县、兴山县、秭归县、恩施县、宜恩县、建始县、利川县、来凤县、咸丰县和鹤峰县。

(8)广西省,有三十二个县城没有沦陷记录:贺县、博白县、郁林县、兴业县、都安县、隆安县、百色县、田东县、东兰县、凌云县、田阳县、凤山县、平治县、靖西县、镇边县、田西县、乐业县、万冈县、天峨县、北流县、西林县、西隆县、向都县、镇结县、龙茗县、那马县、隆山县、敬德县、天保县、养利县、万承县和雷平县。

(9)湖南省,有二十六个县城没有沦陷记录:酃县、临沣县、汝城县、桂东县、芷江县、凤凰县、沅陵县、沪溪县、辰溪县、溆浦县、黔阳县、麻阳县、永顺县、保靖县、龙山县、桑植县、古丈县、靖县、绥宁县、合同县、通道县、乾城县、永绥县、晃县、大庸县和怀化县。

(10)江西省,有二十七个县城没有沦陷记录:丰城县、鄱阳县、宁冈县、分宜县、南丰县、铜鼓县、广昌县、黎川县、雩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安远县、寻邬县、乐安县、宜春县、金溪县、安福县、铅山县、上犹县、崇义县、宁都县、瑞金县、石城县、乐平县、浮梁县、德兴县和万年县。

(11)福建省,全省有63个县市,只有十五个县市有沦陷记录。分别是:金门县、厦门市、诏安县、东山县、福清县、长乐县、连江县、闽候县、海澄县、永安县、霞浦县、宁德县、福安县、漳浦县和云霄县。其余48个县城没有沦陷记录。

(12)贵州省,全省有79个县市,只有四个县城有沦陷记录。分别是:三都县、独山县、丹寨县和荔波县。其余的75个县市没有沦陷记录。

(13)云南省,全省有113个县市,其中只有三个县城有沦陷记录。分别是龙陵县、保山县和滕冲县。其余109个县市没有沦陷记录。

另外在抗战期间,民国政府先后共设有六个直辖市,分别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岛市和重庆市。其中有五个直辖市先后沦陷,只有重庆市幸免于难。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沦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沦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沦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沦陷。

青岛市:1938年1月10日沦陷。



第三类:未沦陷,但遭到轰炸

有三个省份一个地区,没有遭到日军的地面侵略,但是遭到了日军轰炸,分别是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西藏地区。这三省份一地区共辖308个县,78个宗鹆,包括成都、西安、兰州、拉萨等省会城市。

第四类:未沦陷,也未被轰炸

西康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共辖136个县,均未有日军侵占的记录,也没有被轰炸的记录。


最终统计:前为总数,后为未沦陷数

县城:总计1960个、未沦陷990个;

宗鹆:总计78个,未沦陷78个;

省辖市:总计12个、未沦陷1个(成都);

厅州:总计8个、未沦陷0个;

盟旗:总计8个,未沦陷1个;

直辖市:总计6个、未沦陷1个(重庆);

城市总计:2072个、未沦陷1071个


Mer86


抗战八年,湖南七年

日本以为我们中国人没志气,妄图三个月吞并中国,但这场战争一打就是八年,湖南和日军作战了七年,日军未进分毫。

日军在中国展开过22次大规模战役,其中有6次发生在湖南,三次长沙会战,一次衡阳,一次常德,一次湘西。

日军先后投入了60万的兵力,伤亡20万,为国捐躯的官兵达10余万人,死伤的平民超60万,他们用他们的牺牲阻止了日军前进的步伐,将日寇挡在了中国西部的门外。

三次长沙会战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第三次长沙会战更是俘虏了日军5万6千人,

是自日本向美军宣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极大的提高了盟军士气。

在常德会战中,日军集结15万兵力,围攻常德,驻守常德的第74军8000官兵浴血奋战,日军还动用了飞机、毒气弹,一个星期74军就减员到了1200人,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10万援军已至,日军被迫撤退,但他们也同样损失了1万人,这次战役也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

在后来的衡阳保卫战中,第十军1.7万人硬撼日军9万兵力,面对多余自己5倍的日军,第十军没有退缩,坚守了48天,战至最后3000人,日军伤亡约3万人,日军虽然胜利了,但也只是惨胜。

湘西会战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已经让中国军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1945年4—6月,日军集结8万兵力,中国军队20万人马与日军在雪峰山展开决战,以中国军队胜利而告终,歼敌3万。

抗日战争打了8年,在湖南就打了7年,湖南阻止了日军侵略大中国的战略目标,也是成为抗战时期“相持最久、关系至巨,贡献至大,牺牲最烈”的其中一个省市。


逸闻轶事



先说结论,鬼子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是特定情况下说出来的特定言辞,在抗战中很快就碰到了铁板上,不仅没能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反而很快被困在泥潭里动弹不得了。

“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言辞目前的研究最早见于1937年7月陆军大臣杉山元和昭和天皇的召对。作为对华战略铁杆的扩大派,傻瓜元在扩大战争规模的问题上搞的吃相极为难看,与以近卫文磨为代表的不扩大派的关系非常紧张。昭和天皇满腹狐疑地询问增加兵力与扩大战争的必要性,丫还不抓紧时间吹一波?头一昏脑子一热,“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的蠢话就蹦出来了。

实际上鬼子所说的“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也并不是占领中国全境。昭和参谋们虽然大战略眼光捉急,对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国土纵深广袤、潜在兵员众多、地形单元复杂还是有些认知的。近代民族国家成型之后任何国家要占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全境基本上是想瞎了心了,因此昭和参谋们的盘算也就是指望能临门一脚把蒋介石集团踹趴下之后缔结“光荣和约”,再来一场甲午战争式的豪赌。没想到蒋介石不是李鸿章,1937年的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自然也不是1894年的大清朝面对的国际环境,于是抗日战争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鬼子随时都觉得“再来一脚蒋介石没准就倒了”,结果不仅没能彻底踹倒蒋介石,自己的沉没成本反而越来越高,越来越停不下来了。最后,随着鬼子的南线侵略军在南岭、雪峰山一线,中线侵略军在巫山、武陵山,北线侵略军在黄河、太行山一线到达自己的攻击顶点,向西的攻势受到地形的阻遏而顿显乏力,中日双方终于进入了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而这一线以西的大部分城市,如重庆、昆明、贵阳、西安、延安等等,就没有沦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

以上,欢迎评论区大神指正!


军武次位面


还有很多城市都没有攻下,又何止一个重庆,日本曾经说过三个月灭亡中国吗?应该是故意这么说,引起我军抗战的激情,日本人曾经说过的豪言是在本国强烈的进攻下会让中国三个月就投降,无论是什么样的诉求,日本人都没有达成他所期望的,最后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死样,那就是最耻辱的无条件投降,这一投降彻底成了美国人的傀儡,这是偷鸡不成还把自己的自由给偷没了。



日本其实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但是再有实力也不可能这么蠢放话直接说三个月拿下,这不但不是在宣扬自己的士气,而且是在拉仇恨,因为他面对的的是一个有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而且这关系到民族的存亡,所以谁不会殊死一搏呢,当年的日本还不是被美国逼到了边缘,然后苏联又毅然宣战日本,日本终于顶不住了,只能无条件投降,不然日本会投降吗?肯定不会的,所以对于我们自己也算是一样的,不到最后一刻怎么会投降,根本不可能。



在生死存亡之际,日本企图用猛烈的进攻吓倒我们,但是却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单单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可见我们华夏子孙自然也是一个不服输的民族,因为我们是正义国,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所以坚持抗战,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在多地沦陷之后,蒋介石采用所谓的诱敌深入战略,不过后面确实也把日本人挡住了,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是仍然造成了多地沦陷,惨遭日本人的践踏。



那么除了重庆之外到底还有那些城市没有被攻下呢?从省上面来划分,可以简单划为全部沦陷和部分沦陷,完全没有沦陷。首先先说说6个直辖市,北平,天津,上海,南京,青岛,重庆,除了重庆,其他全部沦陷。而省份上来说部分全部沦陷的有台湾,东北三省,河北,山东,江苏,热河,察哈尔省全部沦陷。



部分沦陷的就比较多了,河南111个显沦陷109个,山西105个县沦陷103个,安徽则是14县没有沦陷,浙江12县没有沦陷,广东28县没有沦陷,湖北18县没有沦陷,广西32县没有沦陷,湖南26县没有沦陷,江西27县没有沦陷,福建63县没有沦陷,贵州79县没有沦陷,云南只有2县沦陷。还有一些没有沦陷的,四川,甘肃,陕西,西藏,西康,宁夏,青海,新疆等地都没有沦陷。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真正占领的地方只有东北三省和汪精卫统辖下的长三角区域,很多地方是城市丢失了,但是农村还在,还有大大小小的武装部队在坚持抗争。直到日本投降,日军都没有大同京广线,更没有占领西北、西南广大地区。可以说中国的大纵深,让日军占不到一点便宜。

在武汉会战之后,日军的侵略步伐明显滞缓,开始了寻求诱降蒋介石,当时提出了只要蒋介石承认满洲国独立,以及长城以北是满洲国国土,那么日军将立刻撤军,只保留所谓的部分兵力在上海。这其实就是日本为了窃取东北所作的障眼法,只要蒋介石承认东北为满洲国所有,那么日本便可如同吞并朝鲜一般吞并满洲国。

而蒋介石虽然不愿意同日军作战,但是却也明白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一旦承认自己就是千古罪人。于是蒋介石做出的回应就是迁都宣布抗战到底,这一举动让日本不得不寻求同其他人的合作,也就是后来汪精卫投降了日本。沦陷区在多了一个汪精卫之后,变相的成为了第二个伪满洲国。

八年抗日战争中,很难说日军打下了多少土地,正如后世点评的一样。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得日军虽然占领了大部分主要城市,但是却无法占领广大的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反而成为了源源不断的抗日力量。所以可以说谁能解决当时的农村问题,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那么就一定可以击溃一切胆敢侵略之敌。


小司马迁论史


日本对入侵中国蓄谋已久,做了很多年的准备。他先是炸死东北王张作霖,随后发兵进攻东北,令人痛惜的是手握三十万东北军的张学良竟然放弃抵抗,让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北。



日本占领东北的六年里,疯狂掠夺东北物资,这也为日军全面侵华提供了物资基础。实际上,日本就是想通过东北为基础进一步进攻中国,进而称霸亚洲乃至世界。不得不好奇,日本一个弹丸小国,究竟哪里来的如此大的野心?



1937年,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日军非常狂妄,扬言三个月便灭亡中国,然而淞沪会战就打了整整三个月,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虽然失败,却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寇三个月妄图消灭中国的狂妄扬言。


日本侵略中国,虽然许多地方都已经沦陷,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因为中国军民的艰苦奋斗而未入日寇之手。除了重庆之外,还有很多西边的地区都未沦陷,例如四川,重庆,新疆,甘肃,青海等地没有一寸土地被日寇占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是被日寇部分占领,例如河南,山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湖北,广西,福建等地。


麦地传奇


首先更正一个误传,即日本人并没有叫嚣过“三个月灭亡中国”,而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决定增兵华北扩大战争,时任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在回答裕仁天皇关于战争时间的垂询时,很自信且狂妄地宣称“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意即在三个月之内通过军事手段逼迫国民政府议和或投降。

关于这一点,我们要负责任的客观写史。以中国之大,一个日本兵从塘沽登岸就算迈着小短腿全速前进,三个月他也走不到兰州,这点自知之明日本鬼子还是有的。




我国东北三省在1931年沦陷,热河及长城沿线在1933年也基本陷于敌手,而根据《塘沽协定》华北地区也没有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存在,只剩下宋哲元的29军杂牌部队。“七七事变”爆发后平津及华北地区很快失守,日军华北方面军接连占领石家庄、太原、济南、徐州等大中城市;而日军华中方面军经过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占领上海后,于1937年底攻陷南京。1938年夏季发动“武汉会战”,至当年10月武汉、南昌也沦于敌手,日军又在华南登陆占领广州和南宁,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其实在这一时期,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大部分城市已经被侵华日军攻陷。长江以北尚保有河南湖北一部,长江以南还保有湖南一部,这是战略相持的主战场;顾祝同第三战区还保有赣南、江苏、浙江、福建各一部,但大中城市基本丢失,国民政府控制的主要区域是西北和西南。

(红线为绝对国防线略指)

1938年11月军事委员会在南岳衡山召开了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总结和检讨第一期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会上蒋介石划出了一道不能再退的“绝对国防线”:北从秦岭经豫西、鄂西、湘西到达南线的贵州和云南。我们讨论抗战时期城市沦陷的问题,当以地理和军事因素衡量、并以此绝对国防线为基础,否则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新疆、西藏、宁夏等等,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国民党军队的防御体系也是按照蒋介石这条线划分和建立的,由北向南依此是:第一战区卫立煌(长官部洛阳)所部、第二战区阎锡山(长官部克难坡)所部固守晋南,在黄河以北及中条山地区阻止日军进入河南和陕西;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部老河口)所部坚守豫西和鄂西;第八战区胡宗南(副司令官驻西安)作为上述战区的后方支撑,固守黄河防线及身后的潼关和西安;第六战区陈诚(长官部恩施)所部防守鄂西长江沿线;第九战区薛岳(长官部长沙)所部在湘北展开,掩护湘西安全;第四战区张发奎所部在两广地区设防,阻击日军进入广西腹地进而窥视贵州。

(红色为日占区最大范围)

这个时候沿线由中国军队掌握的大型城市还有:河南的洛阳、开封和郑州,湖南的长沙、衡阳,广西的桂林和柳州,云南昆明和贵州贵阳,以及四川的成都和重庆。这其中比较要命的其实是西安、桂林、昆明和贵阳四地,因为四川的稳定必须有云南和贵州的依托,而桂林是进入贵州的重要入口。终八年抗战期间,西安、昆明和贵阳都没有失守,成为拱卫重庆及大后方安全的重要屏障。

日军若想从北面进入四川,须先克中条山、渡过黄河到达豫西、再从豫西攻击潼关、然后才可以进抵西安,只有占领西安才能夺取汉中叩开四川北大门,“蜀道难于上青天”,日本人希望渺茫。日寇华北方面军自1941年击破中条山防线,但苦于兵力不足直到1944年才有实力攻取洛阳、郑州和开封等地,并攻占了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不过在随后的“豫西战役”中被升任第一战区司令官的胡宗南击败,甚至没有机会进抵潼关城下,更别提西安和汉中了,这也是笔者一直认为胡宗南抗战有功的重要理由。

(四川北路汉中行营主任李宗仁)

日军若想从鄂西沿长江两岸溯江仰攻,虽于1940年占领了宜昌,但是1943年鄂西战役败于陈诚,未能攻破石牌要塞,也没有能力和机会继续深入。去过三峡的朋友应该了解,就算石牌丢失,三峡两岸的崎岖和狭窄也不是日本人能够逾越的,况且这里还驻扎着土木系的精锐部队。其实石牌要塞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控制长江航道的炮台所在,也就是说,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日军从陆上进攻,而是军舰溯江西上。

日军若想从湘西进入川东南,就得先解决湖南的第九战区主力,在薛岳的力主下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未能取得主动。直到1944年“一号作战”发起后,先是“长衡会战”先后攻陷长沙和衡阳,之后第11军通过全州进入广西又发起“桂柳会战”,由于蒋桂之间的矛盾,白崇禧丢掉了这两个城市,日寇11军司令横山勇突破到了黔南独山,但是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贵州还有一大帮中央军主力等着呢,所以最后只能退兵,贵阳无恙。

(四川南路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

同时进攻湘西芷江的日寇第20军被王耀武的美械部队打得大败,哭着喊着也没戏,这就是中国军队完胜的“湘西会战”。而昆明的成功据守,驻滇南的关麟征集团军和驻滇西的宋希濂集团军居功至伟,到1943年以后,大批中央军涌进云南准备反攻,滇西滇南的日本人则干脆只能采取守势了。

所以中国的抗日战争,最终能力保西北西安、西南贵阳和昆明不失,才是最关键的,而这条国防线以西的地区,日军根本没有染指的可能。中国抗战最危险的时期就是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大溃败(日军称一号作战),日本人回光返照式的进攻确实对重庆构成了一定威胁。

(日军1944年的一号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