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植农村田边地头常见的洋姜的吗?它有什么作用吗?

扼腕叹息529


首先要明确的是,洋姜不是姜!洋姜的学名是菊芋,是菊科向日葵属的多年生宿根植物。因是外来物种,所以称之为“洋姜”或“鬼子姜”。小时候经常去荒坡上去挖洋姜,其地下块茎脆嫩多汁,是做腌制食品的好食材。

洋姜的适应能力很强,在干旱、贫瘠或盐碱地中都能存活,在适宜的条件下,专门种植鹅洋姜产量高达1万斤/亩左右。洋姜的地下块茎用途很多,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物。从中医上来说,洋姜性味甘凉,具有清热消渴、凉血健胃的功效。

洋姜中富含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果聚糖,一般俗称为“菊粉”。在国外菊粉的提炼是洋姜的最大作用,因为菊粉能改善人体肠道的菌群环境,除了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外,还能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繁殖。果聚糖还能替代生活饮食中的糖或脂肪,优化饮食结构,提高人体免疫。

洋姜还是一种“能源植物”,其地下块茎干重中的菊糖含量高达75%,地上茎秆干重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为27%-53%,总糖含量为25%-60%。可以转化成各种生物质能源。例如糖分可发酵成甲烷或乙醇,菊糖可发酵成生物柴油。

【大乡】,专注科普三农领域的“冷知识”、“趣知识”,快来关注、点赞吧!

大乡


有种植农村田边地头常见的洋姜的吗?它有什么作用吗?

在农夫所在的村子里,现在只有几个70多岁的老人还种植洋姜。可是在20多年以前,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种植一些洋姜。因为那个时候农村里物质是比较匮乏的,而种植洋姜可以用来做咸菜吃,并且还能吃一整个冬季,这样就会为家里节省一大笔的费用。并且洋姜的的地上块茎还可以加工成为饲料,用来喂猪哦!

当然了,很多农民愿意种植洋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种农作物只要种植一次,那基本上年年都可以采收哦。只要在采收洋姜的时候,留下少量的块茎在土壤中,在第二年又会长出来好多哦!

洋姜光是听名字就知道其不是中国原产的,这种农作物是由国外引进过来的。在有些地方也叫它鬼子姜、菊姜、鬼子白薯等,它的学名叫菊芋,这是因为其所开的花朵真的和菊花很相似。洋姜是一种菊科向日葵属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地是在北美洲,好像在十七世纪的时候传入到了欧洲,后来才被传入到了中国。

关于洋姜的功效及作用,相信不少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用它来做咸菜了!其实,洋姜的食疗价值很高的,其不仅可以用来做成咸菜,而且其新鲜的块茎还可以用来炒菜吃,尤其是炒肉丝,更是十分的香脆又可口。而且常吃洋姜还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的效果哦!

除了我们人类可以食用以外,动物也是可以食用的。比如洋姜的块茎中就含有很高的淀粉,其可以用来加工成为饲料或者是杂粮,而且还可以用来提取淀粉,或者是制作成为酒精。

当然了,洋姜还有一种功效不容忽视,那就是它的药用价值。前面也说了洋姜对于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材。在医学上也发现了洋姜中含有与人类胰腺里内生胰岛素结构非常近似的物质,也是由于这种物质的存在,它对血糖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即洋姜不仅可以帮助糖尿病人降低血糖,而且还能帮助低血糖人群提升血糖。服用方法也简单,一旦人出现了低血糖症状时,就是用洋姜煮粥吃就可以了。

除此以外,洋姜的根茎还可以用来治疗无名肿毒、腮腺炎等症状,即把洋姜的根茎捣烂了敷在患处就可以了。

不过,由于这种植物的繁殖能力实在太强大了,有些地方称它为“万年脏”,现在在农村里种植洋姜的也少了。各位朋友你们爱吃洋姜吗?还知道洋姜的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农夫也疯狂


您好,科学兴农为你解答。

洋姜,植物学上的学名叫菊芋,我们那也叫“山姜”。前几年,老家里很少有成片种植的,洋姜主要生长在河沟旁边,地头,树底下等地方。还记得小时候秋季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几个小伙伴挖红薯烤着吃,挖山姜,生吃或者拿回家凉拌一下,当菜吃,爽脆可口。那个时候大人们也没有单独种它,每年挖过以后,第二年还会再长出来,年复一年。

洋姜应该怎么种植呢?

一般是在春天来了,土壤温度回升以后,采用块茎进行播种;此外还可以采用,在秋冬季收获时,留存一些小块茎在土壤里面,第二年他就会生根发芽,茁壮生长。但是规模种植一般是采用春季播种。洋姜株高1-3米,茎秆粗壮,叶子也大,地下结的果实是块状茎,亩产可达2000-3500kg。所以洋姜是喜高氮高钾型的肥料,底肥一般要选择18-9-18,18-10-20等这样的配方。

洋姜的管理,洋姜一般应在苗期、拔节期、现蕾期和块茎膨大期是浇水的4个关键时期,而且在块茎膨大期要追施钾肥,促进块茎膨大。洋姜无明显病虫害,一般不需要额外除草打药。块茎膨大期,及时的摘除花蕾,有利于块茎的膨大。

洋姜都有哪些作用呢?

洋姜本身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常吃的话,对预防便秘和减肥都有很大的好处。

大家都比较熟知应该就是腌制起来吧,做成咸菜。脆甜爽口、口感很好。还可以把洋姜切成片或者丝,与腊肉混在一起炒着吃。还有人把洋姜切成小丁块,用来煮粥喝。

此外,洋姜还可以做杂粮,或者饲料,还可以从里面提取淀粉,加工酒精等。

最后,洋姜除了补充营养,做食用之外,还有很多医学方面的价值,有研究指出,洋姜里面含有的低聚糖可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洋姜含有的多糖还可以清除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达到预防高血脂的功效。(万)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文章原创版权归属科学兴农账号所有,侵权必究。

科学兴农


农村田边地头常见的洋姜有种植的么?它有什么作用?

洋姜在建行渐远的家乡叫"鬼姜"或"鬼芋头",开黄花,一般深秋或霜降以后收获。它的地下茎块模样有点像生姜,可以腌了当咸菜吃,也可以炒着吃。

鬼姜在我们当地农村大多是野生居多,一般很少有人特意种植。即使种植,也选择在地堰上或空闲地种植。它很容易繁殖,有时侯收获时挖不净,第二年就能重新长成一片,水肥越大,生长越旺。不过,近年来也有人开始大规模种植鬼姜,当做一种产业来做,据说效益不错呢。

鬼姜对于土壤的要求不高,春秋两季均可种植。选取个头较小的鬼姜在秋天收获的时侯直接丢在土里,来年春天就会发芽生长。春天时用鬼姜直接埋入地里也可以生长,很好摆弄。

记得我曾到野外挖鬼姜,回来后母亲将一些很小的鬼姜直接埋在小菜园的篱笆墙外,如今过去多年,鬼姜繁殖得越来越多。

鬼姜的作用

农村人一般用鬼姜来腌制咸菜,将收获的鬼姜洗净后晾晒,然后用食盐或者酱油腌制。腌制好的咸菜清脆爽口,是佐饭的可口酱菜。当然,也有即腌即吃的,那需要将鬼姜切片,饭前十几分钟用味极鲜和食盐调味,吃起来方便。

鬼姜除了可以腌制咸菜外,还可以用来治疗腮腺炎呢。将鬼姜捣烂敷在肿胀的患处,反复几次痄腮即可治愈。近几年来,人们还发现鬼姜中含有的菊糖成份可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呢,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不妨平时吃一些鬼姜。

你吃过鬼姜么?你们那里是否还有别的叫法?欢迎各位朋友留言与建行渐远一起讨论交流。


建行渐远


农村田边地头常见的洋姜有种植的么?它有什么作用?洋姜在农村非常的多见,是菊科向日葵目的多年生宿根植物,尤其是一些田间地头,或者房前屋后,种植一次就不用理它,每年都会繁衍生长一片,即便是你秋季挖掘的在仔细,依然会有一些小的茎块留落在土里,也被叫做“万年脏”,种植一次很难根除。

洋姜有高大的枝干,会开一些黄色的小花,对于环境适应能力特别的强,不择土壤,属于典型的见土就活,耐旱、耐贫瘠不用管理也能生长的枝繁叶茂,秋季挖掘地下的根茎,也是硕果累累,洋姜也被叫做洋芋,据说是日本鬼子传来的,也被叫做鬼子姜,可以生食,汁水丰盈,爽脆,带有微微的甜味,也有一股洋姜特有的怪味,大多是作为咸菜腌制之后食用。



你还别说洋姜这东西腌制之后,在冬季切成细丝或者薄片,用麻油和醋凉拌之后食用,真的非常的爽口,有时候几天不吃还会特别的想念,早上喝上一碗小米粥,佐以洋姜丝,是很常见的有一种下饭菜。洋姜还具有一定的药性,在农村经常使用洋姜捣烂之后敷于患处,能有效的治疗腮腺炎,洋姜根系相当的发达,种植于天地边缘,能够很好的起到固土保墒的作用。


洋姜在我们这真的没人专门种植,都是很久之前种植的一些地方,每年都会照常的长起,繁衍速度还特别的快,作为冬季食用的一种腌制咸菜,一家人的用量并不需要很多,一般都是找上一块闲散地,随随便便种点就够吃,关于洋姜的作用还有很多,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有种植农村田边地头常见的洋姜的吗?它有什么作用吗?

洋姜在农村最常见,我们叫做鬼子姜,一般都是野生的,几乎没看到有人单独种,因为鬼子姜是多年生宿根植物,所以在秋天刨鬼子姜的时候没捡干净,那么第二年这里还会在长出一片鬼子姜。
在以前人们冬天只有白菜大萝卜的时候,都会在秋天腌上一些鬼子姜,到了冬天便成为了下饭神器,我家以前每年都会腌上一小罐,因为我家地头上就长了鬼子姜,所以在秋天秋收以后,爷爷便会带上一个锄头去挖鬼子姜。鬼子姜挖回家,用水清洗干净以后可以立即生食,也可以腌着吃,我更喜欢吃腌好的鬼子姜,冬天最喜欢吃鬼子姜拌米粥。


鬼子姜的腌制方法很简单,准备好清洗干净的鬼子姜,并晾干水分,再放到无油无水的罐子里,放适量的酱油,盖上盖子腌上30天就可以吃了。一般是一斤鬼子姜八两酱油,酱油是普通的就行,也可以用食用盐和晾凉的白开水也可以。
鬼子姜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是它的作用却很多,因为鬼子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所以适量的吃鬼子姜可以降血糖。鬼子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常吃鬼子姜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可以排便通畅,防止便秘。鬼子姜中有一种叫做菊淀粉的元素,这个元素是膳食纤维和脂肪的主要替代品,所以常吃鬼子姜可以保持身材并有利于身体健康。除此以外,鬼子姜还有清热凉血的作用。但是鬼子姜虽然可以降血糖,但是并不是多吃多降,一定要适量,以免吃的太多出现果糖不消化,造成肥胖和脂肪肝。

现在正是鬼子姜的收获季节,还在犹豫什么,快去挖鬼子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