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血压降到多少最好?

郏超蓉中


血压控制因人而异,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等因素来制定血压控制目标。

一般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内,如果可以耐受的话,可进一步降低至130/80毫米/汞柱。

65~79岁的老年人:血压应该尽量降到150/90毫米/汞柱以内,如果可以耐受的话,可进一步降低至140/90毫米/汞柱。

8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应该尽量降到150/90毫米/汞柱左右,如果可以耐受的话,不必再进一步降低。

出现尿蛋白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内;

合并有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内;

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内;

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内。

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的主要方法。下面,“问上医”就为您介绍5类常用的降压药物,希望能帮您找到适合自己的降压药。

第1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降压药)

作用机理:心脏和血管收缩需要钙离子的参与。地平类药物可以阻碍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降低血压。

适宜人群:左心室肥厚、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

禁忌人群: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

副作用

心动过速:地平类降压药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降压速度较快。我们的身体会条件反射地提高心率以弥补血压亏空,从而常引起心动过速。

头痛、水肿:地平类药物会使血管迅速扩张,这会导致末端血管留存更多血液,进而导致脸红、头痛、下肢水肿等症状。

牙龈增生:地平类药物可直接影响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代谢过程,促进其增殖,从而导致牙龈纤维性增生。


第2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降压药)

作用机理:血管收缩受血管紧张素的控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与血管紧张素结合后,便会收缩。沙坦类降压药可以伪装成血管紧张素,与受体结合,使真正的血管紧张素无法发挥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适宜人群:心理衰竭、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服用普利类药后有干咳的患者。

绝对禁忌: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

相对禁忌: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3mg/dl(265umol/L)、可能怀孕的女性。

副作用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钾升高:沙坦类降压药能够抑制肾上腺释放醛固酮(保钠排钾),如果体内的钾离子过量,则可能会导致高钾血症。

第3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降压药)

作用机理:普利类降压药可以直接降低血管紧张素的合成量,从而降低血压。

适宜人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肥厚、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蛋白尿、代谢综合征、糖尿病。

绝对禁忌: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

相对禁忌: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3mg/dl)、可能怀孕的女性。

副作用

干咳:普利类降压药在人体内代谢后,引起缓激肽堆积,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干咳。

血管神经性水肿。

第4类: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理:心脏跳动受交感神经的控制。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快,血压容易升高。交感神经支配心肌需要有个中间人β受体。若阻滞它发挥作用,便可降低心率,从而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

适宜人群: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绝对禁忌: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

相对禁忌:慢性阻塞性肺病、外周动脉疾病。

副作用

心动过缓: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便是降低心率,部分人可能存在心率过度降低的问题。

支气管痉挛: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气道阻力增加。

第5类:利尿剂

作用机理:利尿剂可以减少血液系统中的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就好比是给气球放气。

适宜人群: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力衰竭。

绝对禁忌:痛风患者。

相对禁忌:妊娠。

副作用

尿酸升高:利尿剂能干扰尿酸由肾小管排出,使血中尿酸水平升高,对痛风患者可加重病情。因此痛风患者禁用利尿剂降血压。

影响血脂和血糖:利尿剂的排水作用,可以看做是一个浓缩的过程。一旦服用利尿剂使血容量减少,体内的血糖和血脂就必须留存在更少的血液中,浓度就会上升。

低血钾:利尿剂是通过促进肾脏排盐、排水,来达到降压的目的,所以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是低钾血症。



你好!

患者:医生,我血压降到118/82mmHg,是不是有点低了,可以停药吗?

回复:不低,美国的高血压新标准你还是高血压,别停药,虽然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要求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但是,美国的新的高血压指南高血压控制标准为130/80mmHg以下了。这意味着人们要越越注意高血压对人类健康危害的具大。我国的高血压标准,118/82mmHg的舒张压82也不是非常理想,如图。

即使是血压控制理想了,也不要轻易自行停药,因为绝大多数高血压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而不易被及时发现,往往发生心脏血管意外事件(脑卒中、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等)后才后悔随意停用降压药。


高血压到底降到多少最好?

1,每个人都有基础血压,即成年后或患高血压前一般体检的正常血压值,能降到基础血压应该是再好不过的。但是好多人没有体检过,不知道自己的基础血压到底在哪相范围。这时,患高血压的患者,经过大量的循证数据研究,一般成人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大大降低!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病患者,血压如果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其降压受益更大,保护心脑血管更理想。


2,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管粥样硬化,血压过低可能导致供血不足,出现头昏、乏力等排除其他疾病引起,这时候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诚然,能控制到140/90mmHg以下而没有不适表现,那就更好一些。

老年人血管粥样硬化后,血压不多高,但脉压差增大(收缩压-舒张压大于60mmHg),这时注意改善动脉壁弹性相关治疗(病因治疗,调脂药治疗等)。这类老年人,注意舒张压往往在低值,如60几毫米汞柱,这时不要过份强调血压达标,收缩压在160mmHg以下,不主张用降压药,收缩压在170mmHg以以谨慎观察用降压药。


3,通过大量的数据观察,血压也不是降得越低越好,除了每个人的基础血压外,血压降到100/70mmHg以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能增加;所以,控制血压、监测血压、服用降压药、个体化方案、定期随访医生、定期体检、专业医生调整降压方案才是最好的办法。

余千兰


“每天都要吃药降血压,到底血压降到多少才好呢。”这是高血压患者最为疑惑、也最关心的问题了。

首先,血压高的患者应明确,血压不适合降得太低,达到相当适宜标准就OK了。尤其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更不能随意降得过低,因为他们身体承受能力差,血压降得相对较低的话,有可能会引起其它不良反应,造成其他疾病,最终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稍微低于140/90就OK了,没必要降得更低。但是对于心脏不好的患者来说,血压可以再降一些,这样可以减轻心脏工作量和心肌耗氧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血管会变得脆弱和僵硬,血管内的血流阻力也会大大增加,对于同样的血流量,高血压患者相比正常人,往往更需要较大的灌输压力,才能保证正常的血流量。因此人的体内血压过低或者血压上下幅度变化大,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所以说血压到底多少适宜,这个是关键问题,并不是随随便便大幅度降到任何值,或者说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由于年龄的不同,他们所要控制的血压值也是不同的,年龄越大的患者,他的血压值越不易控制的过低,对于7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值只要控制在150/90以下可以了,不必降得太低。因此,高血压患者血压不要太高就行。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稍微降得低一点,但不宜过低。总而言之,血压降到多少最适宜,这个没有一定的固定值,而是依照年龄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就行了。


生命召集令


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何种范围,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不同的患者状态和伴发症,降压的目标值是不同的。如下,为大家讲解几种常见合并症的靶目标值(数据源于2017年中国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

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根据201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建议将血压应该控制<140/90mmhg,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年轻的患者,或者有大于一项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可以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根据2015年美国AHA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的科学声明推荐,大于80岁的人群,目标血压为小于150/90mmhg,其他年龄人群血压降至140/90mmhg,心肌梗死后,高血压的患者应控制目标低于130/80nmhg。

3.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应该控制低于140/90mmhg,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可以进一步降低为130/80mmhg。对于年龄在60到80岁之间的老年群体,血压目标可以控制低于150/90mmhg,能耐受者,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

从而言之,不同的个体,降压的目标是不同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等因素,来控制靶目标。同时,避免血压降至过低,以影响组织器官的灌注量。


惠大夫在江湖


目前全国有2.9-3亿高血压患者,成人1/3患高血压。高血压史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第一危险因素,我国71%的脑卒中和54%的心梗死亡与高血压有关。控制血压志在必行,但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降压目标要求。

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要求

1、 一般高血压:<140/90 mmHg

2、 老年(65~79岁):<150/90 mmHg,可耐受则降至140/90 mmHg

3、 80岁以上:<150/90 mmHg,且不低于130/60mmHg。

4、 一般糖尿病:<130/80 mmHg,病程长病情重则<140/90mmHg

5、 慢性肾脏病:<140/90 mmHg,有蛋白尿<130/80 mmHg

6 、冠心病:<140/90 mmHg,但应避免舒张压<60mmHg

7、脑血管病:<140/90 mmHg

8、心力衰竭:<130/80 mmHg

如何选择高血压药

临床常用的降压药有ACEI、ARB、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B1受体阻滞剂、ɑ受体阻滞剂几大类,虽然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选用降压药的第一原则是必须先把血压降下来,达不到目标值时降压药所谓的其他额外保护作用都无法实现。

一般原则上应该至少选一种长效制剂控制血压,每天只吃一次,血压不会忽高忽低,会使血压控制的比较平稳。在开始服药5天内,血压可能降得不明显,如果血压特别高,收缩压>180mmHg,可临时加用一粒其他短效制剂降压药。根据血压高低、患者自身特点必要时可以小剂量联用其它类型降压药物。近几年一些复合制剂高血压新药逐渐上市,如缬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氨氯地平等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需要联合用药的也可首选复合制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年人高血压的管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自己的特点:1、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差大。2、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3、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4、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所以老年人应用降压药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从小剂量开始,降压不宜过低过快。

2、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物。

3、多需要联合用药,可选用复方制剂。

4、根据老人的合并症及降压药特性个性化用药。


医患家


  因年龄、性别、遗传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在不同年龄段每个人的正常血压值是不同的,但是大部分人都存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血压值(目标血压),在这个合理的血压值内,人体各脏器功能及结构均处于正常的状态。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就必须要“降压达标”,顾名思义就是把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目标值以下,以减少血压升高对人体的损害。如上图所示,通常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就算达标了,之后,只要保证长期全天血压都达标那就是最好的。

  而且,我们希望在高血压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血压越早达标越好。有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早降压,早获益;持续降压,持续获益;降压达标,更多获益,降压达标就像“吃苹果”,早期血压达标是金,较晚达标是银,不达标是铜。

  大量研究表明,积极有效地控制好血压可以大大减少心脑血管严重事件的发生率,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的降压治疗,使血压控制的更稳定,坚持长期服药、自测血压(进行全天多个时间点的血压监测),如果血压异常波动或身体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高血压管家


治疗高血压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总死亡率和病残率。但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还需要对所有已明确的危险因素,如血压水平、年龄、性别、吸烟、靶器官(心、脑、肾)的损害、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病史等作出综合评估。医生会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每个病人选择相应的降压治疗方案,并决定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治疗强度。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每个高血压病人的治疗都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目标值(指血压水平的“达标”)也是各不相同的。

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建议,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年轻人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20-130/80mmHg,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的血压应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伴有肾脏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宜个体化,一般可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

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生活方式干预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是肯定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控制体重;戒烟;不过量饮酒;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生活方式干预不仅可预防和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


科学运动与健康


根据目前最新的临床指南显示,血压≥130∕80mmHg定义为高血压。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低,可以让更多人的血压得到管理,从而更早保护靶器官,预防更多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对于高血压患者,首先进行非药物干预,比如戒烟限酒,减重,健康饮食,适当的体力活动等减少外界因素对血压的影响。但当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10%,平均血压≥130∕80mmHg时,可启动药物治疗。

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风险≥10%,建议降压目标130∕80mmHg。稳定性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和脑卒中(非急性期)的降压目标值全部为≥130∕80mmHg;对于自己有活动能力的≥65岁老年人减压目标值为≥130∕80mmHg;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根据临床情况决定降压目标值;对于急性脑出血,收缩压不可降的过快过低,应缓慢降压;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血压应维持在185∕105mmHg以下;对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不接受溶栓治疗且无合并症的患者,血压≥220∕120mmHg时,24小时内应合理降压15%。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根据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切勿擅自停药减药,或者私自换药。服药期间也要合理的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规律的监测自己的血压。正确的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血压情况,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药事健康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把血压控制好,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很容易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像我们常见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心脏病、主动脉夹层等,那么,对于高血压病人血压降到多少比较好?是不是把血压降到越低越好呢?

美国AHA 等学术机构制定颁布的 2017 年高血压诊断治疗指南重新定义了高血压,将血压的理想值定义为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这是对血压的标准更严格了一些,那么对于高血压人群而言,并不是血压降得越低越好,对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就行;对于65岁到79岁的老年人可以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对于高血压急症患者,在其发病的2~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160/90mmHg,待病情平稳后逐渐降至正常范围,降压幅度不可过大。平时注意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不要擅自更改剂量或停止,避免血压波动范围过大。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医学慕课


高血压到底降到多少才算好?几乎每天门诊或病房都有人问王医生这个问题。

我们先见简单回顾血压值


看看专家及指南怎么说!



第一分年龄阶段:

1.<65岁,降到140/90以下,糖尿病者,心衰者,心绞痛者降到130/80以下。

2.65~79岁,150/90以下,如果可以耐受140/90以下。

3.>80岁,150/90以下,尤其指收缩压140-150之间。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大部分人的舒张压都会变低,甚至低于60。这时候参考收缩压。

第二,不同合并疾病,要求不一样。

1.合并糖尿病,要求130/80以下。

2.合并心绞痛,心衰,最好在不影响全身供血前提下低一些,可以到100/60。

3.合并脑供血不足,要高一点,以免影响脑供血。

4.急性脑梗塞,要更高一些,以免加重脑梗塞。

5.高血压不能降的太快,有一种脑梗塞就是因为血压降低太快导致的。

所以,高血压降多少需要因人而异!

高血压降压原则:长效平稳,保护靶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