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儿子比曹操的儿子差吗?你怎么看?

哲学诗画


首先从学问上看,那刘禅拍马也赶不上。“建安风骨”历史上赫赫有名,曹氏父子皆为文学大家,文章花团锦绣,诗词辉耀千古。而刘禅不要说诗词,连文章也没有流传于世的,比其父颇有不如。刘皇叔必竟临终前的遗诏流传至今,其中许多段落脍炙人口。但这确实不完全怪刘禅,刘备一生颠簸流离,安稳日子不多。少时又不爱读书,虽然跟随大儒卢植学过一段时间,估计也和现代的总裁班差不多,忙着交友去了。结果刘禅打小所学有限,再加上那时文化中心在北方,可惜阿斗和饱学之士交流太少,只能眼睁睁看着诗词风流的曹丕、曹植成为文学大家。这一局曹操儿子完胜。



其次从军事生涯来看,曹丕、曹植和刘禅都是少小就曾随父东征西讨,都年少时遇过风险,应该大伙儿都学过骑射略懂些军事。不过除曹彰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凸显军事才能外,曹丕自己也统过兵,虽然输给了东吴;刘禅好像除知道些军事战略外,也没有什么自己统兵的经历。此局曹操儿子胜出。

最后从政治领导上看,由于曹彰和曹植被迫远离了政权中心,就只有两位皇帝互相PK了。从政绩上,两位是半斤八两,都在有能力大臣辅佐下,巩固了政权,稳定了社会,但真正的建树均乏善可陈。曹丕操作禅让开国立业,有主见有开拓精神。但虽有统一大志却始终无奈蜀吴。作为开国之君在宏观上没有对于整个曹魏帝国的体制有所规划,识人不明和执行政策上的局限性,影响到曹魏不过短短几十年就清盘;而刘禅在绝大多数执政期间里,能遏制自身好恶,礼敬直臣,充分信任发挥大臣能力。使得蜀汉得到休生养息,国力恢复。但刘禅习惯于把事情全部交给他人打理,缺乏自己的判断。做不到屏黜奸谗,武侯在世时还称得上“循理之君”,但越到后期关键时刻越显得昏庸无能,最终成为亡国之君。所以相比较政治才能曹丕还是要略胜刘禅的。不过刘禅整整在位41年,而曹丕只有7年,这一点上刘禅完胜。



至于个人人品,对后世来说刘禅的宽厚仁义比起曹丕的矫情小心眼还是很值得赞许的。


一天往往一生


曹操子女很多,最聪明的只有丕、植、冲。曹丕狡诈,心狠手辣,逼汉献帝禅让,残害手足又霸占其父庶母,在历史上,评价不好。曹植,放荡不羁,诗词歌赋,样样精道。后来,被曹丕所害。曹冲,聪明伶俐,是曹操掌上明珠,称象的故事就是曹冲想岀的办法。后来,被曹丕放五步蛇咬死。

刘备有三个儿子,单说刘褝,刘禅心思慎密,深藏不露。自刘备白帝城托孤,蜀国的实力大减,加上诸葛亮数次北伐,蜀国已是兵无良将,财力困乏。诸葛亮死后,刘禅支撑蜀国几十年,很不简单,后又此间乐的故事,不费一兵一卒,让司马昭笑死,不但保全了自己,还大仇得报。

综上所述,刘备的儿子表面愚,而深有心机,与曹操的儿子也差不多少。三国演义中贬低刘禅,抬高诸葛亮,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兵哥129472092


刘备和曹操都是三国时期的雄主,一等一的英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爹是人中龙,儿子自然不会差到那儿去,但在大家的印象中,刘备的儿子比曹操的儿子差多了,造成这样印象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背景不同。曹操出身东汉地位显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是标准官二代,家族势力庞大。而且曹操20岁就被举为孝廉,当上了京城洛阳北部片区的公安局长。而刘备虽然姓刘,却家道中落,少年时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23岁因镇压黄巾军而当上了安喜县公安局长,因没后台弃官而逃,自己创业,34岁才依附陶谦,混了个豫州刺史,有了自己的临时地盘小沛,但还是寄人篱下。对比两人,家庭背景和个人发展轨迹简直没有可比性。曹操由于家庭出身好,自己事业发展顺利,娶妻生子自己比刘备来得顺利,据记载曹操一生正娶15个妻子,生了25个儿子,22岁时就生了长子曹昂。反观刘备,34岁之前居无定所,34后以后还被人追着到处跑,自己明天都不知道在哪儿混,何况妻儿老小,所记载,刘备多次丧偶,34岁驻小沛时,才娶甘夫人,算是安家立业,46岁才得子长子刘禅,后来功成名就,自己年纪也大了,所以一生只有3个儿子,都是老来得子。所以由于刘备,得子晚,而儿子数量少,显现出优秀的几率就小,这一点与曹操肯定没有可比性。而且良好稳定家庭背景给了曹操儿子更多的成长环境。

二、成长经历不同。曹操的前4个儿子曹昂、曹丕、曹彰,曹植,分别是在曹操22、32、35、37岁时出身,长成人后,也是曹操35岁到50多岁的时候。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胁天子以令诸侯时,仅41岁,曹昂、曹丕已经成为曹操争取天下的帮手,常年带在身边征战,甚至独自带边征战,或者帮忙镇守后方,曹彰,曹植也是这样。这就给了曹操几个儿子很好成长平台和实践经验,加之曹操亲自调教,这样成长自然更快。而反观刘备,由于46岁才得子,当时刘备正依附刘表,刚请诸葛亮出山,等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拿下益州,汉中,大业初成,进位汉中王时,已是58岁的高龄了,长子刘禅才刚17岁,刘备自己打江山都忙得不亦乐乎,根本不可能在行军途中调教儿子,加之甘夫人过早去世,刘禅的幼教肯定不算太好。另外刘备是老来得子,宠爱都来不急,那还舍得把儿子放到战场上拼杀,造成了刘禅胆小懦弱,贪图享受的性格。

三、为刘备的儿子说句公道话。刘备死后,刘禅登基,诸葛亮大权独揽,凡事亲力亲为,而且干得有声有色,把西蜀治理得很好,这样刘禅也乐得自享清闲,当起虚位元首来,放手让诸葛亮干,其实这也是一种管理智慧,高明的帝王之术。而且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又亲政,不再设置丞相一职,而是由二人分担其责,使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任用了蒋琬、费祎、姜维等人,也治理得不错,又享位28年。在这段时间内,蜀汉内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局稳定,运转良好,内外政策精明平和,受到朝臣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即便亡国后,也被封安乐县公,安度余生,可以有很高的生存智慧。总之,作为三国中实力最弱的国君,刘禅的治国理念,虽说不一定正确,但绝对不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昏庸低能。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掌心读历史


其实我觉得主要还是母亲的原因。

基因这个东西不好讲,有人讲曹操基因好,所以儿子好,但怎么证明刘备基因差呢?先不探讨刘禅是否为傻子,至少刘备其他的儿子刘永刘理不是傻子吧。

主要还是后期教育,刘备曹操均是长期在外奔波远征,对儿子的教育应该不能尽到耳濡目染,这个时候就要看在家老婆的本事了。

先看曹操,曹操大老婆丁夫人,就是德才兼备的牛人,教育出了二十岁就举孝廉文武兼备的曹昂,最后曹昂战死,丁夫人愤然离去,后来的卞夫人,更是牛人,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曹操家族有上千人,全靠卞夫人持家,曹操才能安枕无忧,在卞夫人的教育下,曹丕曹彰曹植等子女不光是文武双全,更是重孝重德。

而刘备是有名的克妻狂魔,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都相继去世,在甘夫人之前刘备还有两个老婆也都死了,直到刘备入蜀后才稳定下来,才有了稳定的吴皇后,这个时候基本上子女都已经成年,错过了最佳的教育年龄,子女就像流浪汉一样,没人教育,自然都没有什么才华,碌碌无为。


曹小翔xixi


曹操,喜欢人妻,妻妾成群,膝下儿女成群,其比较出名的,曹昂、曹彰、曹丕、曹植、曹冲等。曹昂,有勇有谋,可惜早年死于宛城之战;曹彰,武将,有勇无谋;曹丕,足智多谋,有心机;曹植,文人,舞文弄墨;曹冲,聪明过人,著有曹冲称象,可不幸夭折。以此来看,曹操儿子中,唯有曹丕能继承曹操的大业。曹操死后,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实力最强的魏国,在曹丕统治下,也为能统一全国。

但是反观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统治弱小的蜀国29年,可以看出,刘禅的治国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邓艾率军兵临成都城下,刘禅率全城人民投降,表面上看刘禅是懦弱,实则是明智之举。当时蜀国之力已经无法和魏国抗衡,若不投降,无谓的抵抗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牺牲,且天下统一是人心所向,而刘禅就看到这点才向魏国投降。

投降后的刘禅,每日大酒大肉,过得十分快活,魏国皇帝见他没有复国之心,便没杀刘禅,看似亡国之君,却是大智若愚。

因此,我认为,曹操的儿子与刘备的儿子都有可取之处,不存在谁厉害谁差之说。


落笔点忧愁383


-这种问题好象不用思考蚆,人与人不一样,能力与智力都相同吗?如果非要找个人为的原因,那就是一个完全依赖于后台诸葛亮,或者说诸葛亮太强包揽了一切,所以刘备的儿了久而久之便変得无用了。俗话说勤快妈妈养懒惰女儿就是如此。而曹操的儿子们与他们的父亲一样,从来就不相信任何人,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成了习惯,再说辅助他们的司马懿与曹家既不是从头至尾的亲情,以前又无任何战功,加上性格与曺操本人无异,曹家凭什么相信司马懿?所以曹操的儿子们看起来就比刘备的儿子有用多了。


晨钟悠扬2


刘备是穷屌丝逆袭,一生东奔西跑,没时间好好生产下一代,好不容易稳定了,年纪又老了。老曹家底本来就厚实,土豪一样的家伙,挟天子以后更不得了了,名为丞相,实为太上皇,搞出来几十个孩子并不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