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一个敢于向老板说不的硬汉

主上昏庸,奸臣当道,才能不能施展,抱负无法实现,请问你该怎么办?

你肯定要说,现在没有皇帝,我也不当朝为官,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然而,有人在的地方情况都是大同小异的。想想你在的单位公司,如果老板无能,员工撕逼,挣不到钱,又实现不了自我价值,你该怎么办?你肯定会说,那就辞职了。

那如果又不能辞职呢?

古代做官大概就像在一个永远无法辞职的公司上班,所以当主上昏庸,奸臣当道时,那些心怀天下的臣子们该怎么做呢?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做法。

1

明朝的嘉靖年间就是这样的一个时期。

嘉靖皇帝,聪明伶俐,深谙权术之道,是中国帝王中典型的心机婊。但他做了21年的皇帝后,突然脱下龙袍,换上道服,一心修道养生,把朝政扔给了大臣。

著名的奸臣严嵩就是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各种手段爬上首辅(相当于宰相)位置。他贪污腐败,任人唯亲,吞没军饷,吏治败坏得不得了。很多有抱负的青年才俊都被打压下去。

正所谓主上昏庸,奸臣当道,该怎么办?

一代名臣张居正选择了韬光养晦,说白了就是忍。不但忍,他还主动巴结严嵩,绞尽脑汁为嘉靖皇帝写青词。

然而,另外一个叫杨继盛的年轻人却是忍不了。他说,主上昏庸,奸臣当道,可以忍;但当内忧外患,国难危亡之时,便忍无可忍。

2

嘉靖二十九年,杨继盛迎来了官场上的转折年,他被调入京师当京官了,职位是兵部车驾司的员外郎,相当于现在一个部委的副司长。

这一年也是蒙古著名首领俺答汗率军突破长城防线的一年。俺答汗骁勇善战,在北京周围抢掠一通,虽然之后退出长城,但他却打通了一条线,时刻威胁北京安全。

纵兵抢掠的俺答汗

嘉靖皇帝坐立难安,问百官如何是好?

大将军仇鸾不敢开战,提出开马市的办法。所谓的马市,就是通商,明朝和蒙古之间做买卖,互通物资。

蒙古南下抢掠的主要原因就是获取物资,如果可以和平互市,互通有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一次的马市却是明朝的城下之盟,俺答汗要的多,给的少。蒙古得到了生活必须物资,而明朝却得到了不能作战的马匹,损失大量钱财,军事威胁也没有解决。

造成国有财产的无端流失,是谁的责任?杨继盛认为就是大将军仇鸾,他身在其位,本应该好好备战守城,结果却一味避战,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使北京处于蒙古铁骑的威胁之下。

杨继盛越想越气,于是写下了一篇奏折,叫《请罢马市疏》。这是一篇洋洋洒洒的谏言书,给皇帝分析了十个不可以开马市的理由和五个开马市带来的恶果,矛头直指仇鸾。简而言之,如果和蒙古开马市,那是对大明百害而无一利,却对蒙古百利而无一害。

杨继盛像

作为明朝军事部管理马政的副司长,杨继盛深知蒙古上交的马匹毫无用处(不过瘦弱不堪之物,不服水草,将不日俱毙而已),而明朝给蒙古却是货真价实的生活物资。

这样惯着蒙古带来的不良政治影响更严重,蒙古探清了中国虚实,秋天草长马肥的时候,就率军南下抢马抢粮,而春天草黄马瘦的时候,就把抢来的马给明朝互市。明朝就仿佛成了蒙古的佃农,每年都要上门交租。

所以,他给皇帝最后的建议是“收回成命,罢开马市,锐意戎兵,决志征讨“!

嘉靖皇帝看到这份奏章后,没怒不闹,交给百官商议。仇鸾大怒说,“杨继盛这小兔崽子没有见过蒙古兵的厉害,站着说话不要疼!“严嵩、仇鸾等人成功地劝说嘉靖保持了开马市,而且让嘉靖下杨继盛入狱,不久又将他贬官到甘肃狄道典史。

3

甘肃狄道史什么地方,是”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西北边垂,和未开化的聚落群居的地方。典史是什么官,是知县下掌管监狱、缉捕的属官,连品级都没有。

狄道县

从繁华的京都到鸟都不拉屎的边陲,从副司局级的京官到连品级都没有属官。政治生涯一落千丈。如果是你,你会如何?也许你会放浪形骸,从此不问政治,什么狗屁抱负理想,消沉地在那个西北小县城呆一辈子。

但是,杨继盛却没有悲天悯人,没有抱怨,没有消沉,而是积极投入到基层工作中。他不但做好了本职的法制工作,还兴办学校,教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还疏浚河道,开发煤矿,甚至也让妻子参与进来,传授纺织技术。有能力的人到哪里,眼里都是活,而且是兢兢业业地干。

因为他仍有政治抱负,仍然对国家抱有希望,他坚信皇帝仍然会重用他。

4

果然,嘉靖皇帝逐渐看到马市带来的恶果,想到了杨继盛的先见之明。于是开始一步步升他的官,先让他做山东诸城县令。没到一个月,又升他做南京户部主事,三天后又改成了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又当上了副司局级的官。

严嵩看到皇帝如此看好杨继盛,又恨仇鸾不听自己的话,于是想拉拢杨继盛,更加劝皇帝升杨的官位。杨继盛升任兵部武选司,当上了正厅局级。

但让严嵩失望的是,杨继盛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升官不升官,没有感激严嵩,他恨严嵩甚于仇鸾。

影视剧中的严嵩

杨继盛斋戒三天,写下了《请诛贼臣书》,向皇帝弹劾严嵩,称他是“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贼!”,数落他的“五奸十大罪”。

嘉靖皇帝看完奏章,勃然大怒。但怒的不是严嵩,而是杨继盛。严嵩贪污专权,嘉靖早就看在眼里,但仍然重用他,是因为严嵩对自己言听计从。杨继盛骂严嵩,在嘉靖看来就是骂自己,这是权力欲望极盛的嘉靖所不能容忍的。

5

龙颜震怒,殃及自身,再加上严嵩的煽风点火,等待杨继盛的怎么一个“惨”字了得,当然他也乘机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名臣形象。

首先,他要被打廷杖一百。

廷杖是明朝专门对付大臣进谏的一项酷刑,就是把大臣的裤子扒下来,直接在朝廷上直接打板子。板子打人的一端包上铁皮,铁皮上还有倒钩,一顿板子下来,受刑人便血肉模糊。明代廷杖在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不少能臣明将领略过廷杖的厉害。嘉靖皇帝曾经同时廷杖134人,16人当场死亡,创下历史记录。

硬汉形象炼成一

刑前拒绝用药

杨继盛行刑前,朋友给他一副蛇胆,说可以止痛。他凛然说:“我自有胆,何用蛇胆!”然后慷慨赴刑。

一百下板子下来,他连站都站不起来了,两条腿肿成了大象腿,自述说:“

两腿肿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后;肿硬若木,不能屈伸。”然后,他就被人拖拽到了刑部大狱里。

严嵩买通好狱监,不让家人送药。而这一举措更加促成了杨继盛的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炼成二

自割腐肉

在狱中,杨继盛创伤发作,疼着半夜睡不着。他让狱卒拿着油灯照着亮,自己摔碎瓷碗,拿起碎片,割掉腿上的烂肉,腐肉割完后,筋挂着膜,又用手截去。旁边的狱卒看着心惊胆战,浑身哆嗦,而杨继盛却平静得很。

自己割肉疗伤,说明他没有放弃活下来的希望。希望看到严嵩倒台的一天,希望自己重新穿上官服施展抱负。想想看,双腿溃烂,高烧不止,是什么样的意志才能支持他坚持下来。

但是杨继盛没有等到那一天,他入狱三年后,严嵩把他的名字混在一张死刑犯的名单里,让嘉靖皇帝批准。嘉靖看都没有看,便签了字。

明史载“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弃西市,年四十”。

就这样,杨继盛在西市被斩首。当然临刑前,他慨然写了一首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6

杨继盛上述弹劾严嵩,并不是意料不到这种后果。但是他仍冒死进谏,一方面是他有着为国除害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明朝兴起的敢于进谏的风气。

自明朝立国时,官员们就前赴后继地挑皇上的刺,万死也不辞。永乐时,方孝孺以死抗谏,说“死则死耳,诏不可草”;正德年间,蒋钦直言二谏,弹劾刘瑾,被逮入狱;嘉靖时,还有杨最直言皇帝求仙修道,被廷杖打死……在这种进谏之风的影响下,很多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甚至以被廷杖死而荣。

杨继盛确实做到了,他的两封奏折千古流传,不管在当时,还是在现在,他都被都当做铁骨铮铮的忠臣。

但是,我们要问个问题,这样值吗?

当主上昏庸,奸臣当道时,杨继盛斗奸臣、骂主上,受尽皮肉之苦后,身首异处,最后主上还是昏庸,奸臣还是当道,似乎局面一点没有改变。

而另外一位能臣张居正却迎合昏庸的主上,容忍当道的奸臣,韬光养晦,一旦主上死去,奸臣垮塌,他历经图志,主持改革,做出了切实的效果,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但是,如果没有像杨继盛这样的人前赴后继的斗争,也许主上就会永远昏庸下去,奸臣也不会垮台,张居正这样有才能的人也不会当政有所作为。

两种做法,谁是谁非?如果你遇到了主上昏庸,奸臣当道的情况,你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