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香菱和宝钗的石榴裙是宝琴赠送的,袭人为何也有一条呢?

微影悼红


这个石榴裙是宝钗所赠最早是头条里一位小编提出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不算是我的观点,只是详细的论证一下其可能性。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石榴红菱裙出现的虽晚,是在宝玉生日时香菱穿出,但是通过香菱和宝玉的对话却发现这个裙子的面料得到的很早,是在头一年宝琴进贾府时带来的,宝玉生日是在四月,宝琴头一年入府不到一个月就下了大雪,大家庐雪庵联句作诗,这么算来这个裙子料应该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了。只是这似乎是个薄料,不太适合冬天穿,四月天气刚刚变暖,所以香菱应该也没穿几次,几乎还是新的。那么袭人的一模一样的裙子是什么时候做的呢,是在袭人母亲去逝之前,她的母亲恰恰是在头一年冬天庐雪庵联句之后不几日病重的,也就是距宝琴入府一个月左右。而袭人的裙子也几乎是新的没有穿,说明刚做好就赶上母亲去逝,不能穿红了,也许穿过一两次,也许因为季节不对就没穿过。从时间上来看袭人得到石榴红菱的时间应该与香菱相同。

第二我们从面料档次上分析,这个石榴红菱是宝琴从外地带来的见面礼,而且不是打赏给哪个丫头的,是专门给宝钗和香菱的,而且只有两块,说明为了进京做准备的时候,一整匹都没买,只按照长短买了两块,说明这个面料是很高档的,也很贵。那么袭人有没有可能自己也买了这么高档的面料做裙子呢,初看也是可能的,毕竟人家刚刚封了准姨娘,月钱翻了倍,作件好衣服庆祝一下也可以理解。但是仔细一分析就不对了。这石榴红菱是宝琴进京前在家乡特意购买的礼物,算得是土特产,绫是丝绸的一种,产丝的地方在江浙一带,北方也有蚕丝,但质量差,只能织中厚型的丝织品。所以京城的高档丝织品来自南方,但是受当时物流交通以及通信,还有交易方式的影响,实际上相同的产品是不可能同时在金陵和京城一起出现的。比如现在生产出一批布料,快递给买家样品,买家三天后看样确认,双方商谈价格,数量,包装,运费,最快两三天内谈妥,然后拟定合同,双方见面签订合同,然后付预付款或全款,然后发货,即使是现在通信网络物流高度发达,两地的产品也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差,更别说清朝时了,实际上商品地域性一直很强,就是在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人们到大城市出差还是会给家人老小买新衣服,因为不同的城市款式面料都不一样,南方样式更时髦一些,所以这里基本可以排除袭人自己在京城跟香菱同时买到了石榴红菱。

第三从相似度来说,虽然都是红色的,可是了解印染的人会知道,同一家生成的布料不同批次是有色差的,因为布料在染缸里染,同一缸一个颜色,一缸染料用完再配置一缸即使按相同比例也配不出完全相同的颜色,这个技术问题到现在都解决不了,最常见的就是打毛衣,如果线不够了去配,几乎不可能配到没有色差的,所以一定要一次多买一些。那么两条裙子分开时宝玉觉得袭人有一条跟这个一模一样,这时是没有对比的,正常情况分开来觉得一样,放在一起色差就很明显。奇怪的是两条裙子放一起时,三个人居然都没有感觉到色差,都认为真的一模一样,那就很说明问题了,说明这两块面料是同一缸染料染的。

第四,宝钗有没有可能送给袭人,我觉得是有可能的,宝钗很关注宝玉身边的人,比如莺儿认了茗烟娘做干娘,而茗烟是宝玉除去房里这些丫头跟他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宝玉的心腹,以干兄妹的名义平时给做些鞋袜荷包汗巾,家里有了困难薛家可以出钱出力帮着解决,笼络住茗烟可以知道宝玉的动向,想法,也可以在宝玉面前夸夸干妹妹和干妹妹的主子。还有宝钗能知道宝玉都不认识的小红是什么性格的人,她对袭人下功夫也就不奇怪了。


天子门生58


题主会这样问,大约是香菱的这句“这是前儿琴姑娘带来的(布料),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引发出来的。其实,这布料是琴姑娘带来,想来当时正流行,并不贵重。而且袭人早就有了。第六十回:



……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样的,他因有孝,如今也不穿,竟送了你,换下这个来……



宝琴从金陵来,当时在金陵刚流行的东西,到了京都应该已是尾声了,因此香菱也有几条相同式样的裙子,只是颜色不同罢了。这也是古时少女们追风的一种现象吧。



不仅过去,就是现在,许多名星不也会经常同现撞衫,撞包,甚至撞脸的现象吗?袭人有一条与香菱的同款同色裙子实在不足为怪。



既然裙子不算太贵重,为什么宝玉还要劝香磷换成袭人的同款裙子呢?一是怕辜负薛宝琴的一片情意,二是怕薛姨妈又会说个不清:



若是你们家,一日糟蹋这一件也不值什么。只是头一件既系琴姑娘带来的,你和宝姐姐每人才一件。他的尚好,你的先脏了,岂不辜负她的心?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着,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糟蹋东西,不知惜福呢。这叫姨妈看见了,又说个不清。

萍风竹雨123


一条石榴红裙,代表了《红楼梦》时代的流行时尚。流行在什么时候都是趋之若鹜。《红楼梦》中的女孩子也不例外。薛宝琴带来的布料,宝钗和香菱都做了一条石榴红裙,而袭人也做了一条一摸一样的。显然石榴红属于当时最新的流行色,有这种裙子的,应该不止这几个人。

《红楼梦》贾家做衣服是有四季定例的。从主人到丫头,每季都会按时做衣服。会有家里的针线女人按时量身定做。对于式样和款式,就各有不同。我认为一定如现在的打板一样,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喜爱的款式来制作衣服样式!

六十二回,香菱和小丫头玩闹,自己的裙子脏了就换了袭人的裙子: “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宝玉道:我有个主意,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她因有孝,如今也不穿。竟送了你换下这个来,如何?”

古代也有流行趋势。潮流会不断的流行蔓延。这个速度随着商人的脚步传播,其实并不慢。薛宝琴从南京带过来得布是当季最流行的布,当礼物送给了薛宝钗。薛宝钗很喜欢,不怎么爱颜色的她,也和香菱一起做了裙子。裙子的款式应该是女子服装的定例。

薛家因为是商人,往来贸易拿到的货物很多都是最新最潮流的。薛宝琴既然送了一匹布给薛宝钗,必然也会送给贾家诸人,做衣服的时候,袭人就做了一摸一样的石榴红裙。

石榴红裙折射出古代女子对潮流的追求的趋之若鹜。淡然如薛宝钗,也赶流行做了一条。可见流行的魅力。而袭人有,表明贾家其他人一定也会有。

探春在协理荣国府的时候就对外头买办买的胭脂水粉提出过批评。说他们买的头油胭脂用不得。自己人出去买的才好用。这就是潮流意识。买办们为了贪墨银子,买的都是便宜货,姑娘们不爱用。叫自己人去买,一定是最流行最好的。上下一对比,高下立判。自然都不用买办买的糟货。

与之相似的是薛姨妈拿出来的宫花;刘姥姥逛大观园凤姐拉出来的袄面子,探春求宝玉出去买的那些新鲜玩意儿,都是流行时尚货。最有意思的是“软烟罗”纱竟是经典回流的典范:

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也有各样折枝花样的,也有流云花样的,也有百蝶穿花花样的,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拿了两匹出来,作两床绵纱被,想来一定是好的。”

王熙凤不认识,又说好,表明绝不过时,只是成了稀少的珍品,真要拿出来,估计也会再让时尚认识趋之若鹜。这是经典再流行的意思,就不多说了。

综上,通过一条石榴红裙,我们就知道《红楼梦》中也描写流行时尚。大观园的女孩子们虽然不能走出金丝笼,却一样通过兄弟,身边下人接触当时的流行时尚。贾家当时在京城,是潮流荟萃之地。只要有钱,绝不耽误贾家女子走在时尚最前端!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宝玉生日,香菱和几个丫头在在外面斗草,嬉闹之下弄脏了石榴裙,正好被宝玉看到,宝玉哎呀一声,说:“怎么就拖在泥里了?可惜这石榴红绫最不经染。”香菱道:“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

为难之际,为了不辜负琴姑娘的心,不挨薛姨妈批评,宝玉出主意道:“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她因有孝,如今也不穿,竟送你换下这个来,如何?”

于是才有了袭人用自己的干净石榴裙换下香菱脏石榴裙的过程。

从字面意义上看,袭人的石榴裙与香菱和宝钗的石榴裙好像并没有关系。可从作者善于做伏笔打埋伏的写作手法看,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想想看,在过去,人们做衣服,并没有现代化的流水线,基本都是纯手工制作,那里来的一模一样的两条石榴裙呢?

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一块布料,由一个师傅,同时做两条。正如香菱说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

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袭人的那一条就是宝钗做的那一条,宝钗把自己的那一条石榴裙送给了袭人。

那宝钗为什么要送袭人石榴裙呢?

因为宝钗在选秀失败后,把追宝玉,完成“金玉良缘”当成了人生的最主要目标。

为了追上宝玉,把宝玉最终变成自己的男人,宝钗就开始留意,拉拢,甚至收买宝玉身边的人,以便及时了解宝玉的动态。

袭人作为宝玉房中的大丫头,与宝玉有过肌肤之亲,应该是宝玉身边最亲近,也是最了解宝玉的人,所以就成了宝钗首要拉拢和收买的对象。

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别说是送袭人一条石榴裙,就是送一筐石榴甚至更重的礼物宝钗也舍得。

当然,袭人也是聪明人,对宝钗的狼子野心洞如观火,她也乐意宝钗这么做,因为王夫人喜欢的是宝钗呀,王夫人也想成就“金玉良缘”呀。

王夫人所想就是袭人所愿,所以对宝钗所送的石榴裙坦然受之。也才有了以自己的干净石榴裙换下香菱脏石榴裙的场景。

所以说,袭人那一条石榴裙就是宝钗那一条,是宝钗送给袭人的!


行业动态观察


宝钗、香菱的石榴裙是宝琴赠送的,香菱的穿在身上,宝钗的不曾出现过,所以袭人的这条石榴裙有可能是自己的,也可能是宝钗转赠的。然而究竟是哪种猜测,其实宝玉早就说明白了。

62回:宝玉

:“我有主意: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他因有孝,如今也不穿,竟送了你换下这个来何如?”

注意一词:“有孝”,有孝忌红。可是既然有孝,为什么还要做红裙?

这里又要分别讨论:这个石榴裙究竟是袭人在母亲去世之前做的,还是去世之后做的?

答案:袭人是在母亲去世之后做的。

54回,元宵节上,王夫人对贾母说道:“他(袭人)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58回又出现一个时间点,清明节。石榴裙一事出现在62回,如果按照贾敬的去世时间往前推,石榴裙一事正发生在四月和五月之间。

显然袭人的“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正是在她母亲的孝期之间。

事实上,“香菱和宝钗的石榴裙是宝琴赠送的”这句话是有误的,宝琴赠送的不是石榴裙,而是布料。看香菱这句话:

“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香菱的话也证明宝琴送的是布料。再者,宝琴几年不见宝钗,从未见过香菱,怎么可能知道宝钗、香菱的身量?古代的成衣店其实很少的,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针线上的人,因此多是买的布料。可既然是布料,袭人大可以等孝期之后再做。在母亲孝期之间,就忙着给自己做红裙子,这委实讲不通啊。

因此,石榴裙不可能是袭人自己做的。而宝琴从金陵带来,又拿出去送给宝钗、香菱,也不可能是随处可见之物,最起码不是袭人一个丫鬟可以轻易负担的。所以这个石榴裙应当是宝琴送给宝钗后,宝钗转赠给的袭人。


小品红楼


最大的可能是宝钗所赠,只不过送的多半是布料,袭人自己做的衣服!其次有可能是宝琴赠送!

湘云送宝钗的绛纹戒指,宝钗转眼就送了袭人!宝琴是自家堂妹,她送来的布匹,转送袭人有什么稀奇!

能当礼物赠送薛家嫡女的布匹,必是珍贵而稀少的!若满大街都是,个把银子就能买,这礼物也拿不出手来!

宝钗经营着皇家的生意,等闲布匹肯定也看不到眼里!况且,宝钗的理念是朴素俭省,穿在身上的多是半旧衣服,颜色也大多素淡!这次却一反常态,做了石榴红的裙子,只能说布料的吸引,令宝钗情不自禁!(吸引宝钗的是布料,不是流行,宝钗的性情,哪里有可能被“流行”所惑)!这也说明了,布料的价值吧!

宝玉一贯机灵,会说话:“若说你们家,一日糟蹋一百件也没什么”!真的没什么吗?此时的香菱,是薛蟠唯一的妾,身边也有小丫鬟伺候,按理说,衣裳应该数不清了。少了一件,薛姨妈未必留心!偏没了这条红裙子,宝玉便断定薛姨妈会因此“嘴碎”“说一个不清”,原因之一,就是这布料很珍贵吧!

这就注定了,身为丫鬟的袭人,自己是不大可能买到的!至于宝玉,他可能对女孩儿的流行知道的不少,但却不一定有渠道去获得相对珍稀的布料!别说袭人,就是黛玉的穿戴,似乎也没有一件是宝玉帮忙淘弄来的!

但书上又借宝玉之口,明明白白说了——“一模一样”。以宝玉的本事,这句话应该是足可信的。他既说了,那至少布料,应该是一模一样的!袭人的布料,从何而来?

排除宝玉和袭人自己,再一种来源可能就是王夫人。但王夫人有了春秋,膝下又无亲生女儿,这种红艳艳的布料,她恐怕不会去想法子购买;孝敬巴结的人,也不会没眼色的送上这种颜色的布料;专门为袭人去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也是王夫人的性情吧!宝钗在内的哪位小姐得过王夫人的赏赐呢?就有一次,秋纹撞见王夫人带着人翻箱倒柜,找年轻时候的衣裳要赏袭人!注意,这是很多年前的衣裳,不是当下的流行!所以,这衣服是王夫人赏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果宝琴送的布料,仅限于小姐阶层。迎春惜春探春黛玉等人中,有绛纹石戒指做先例,能转送袭人的,似乎也只有宝钗了吧!

另一种可能,是宝琴送的!但这种可能性,还是很低的!因为宝琴是第一次来贾府,跟谁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她只能送同阶层的小姐少爷,或长辈的王夫人贾母等!把丫鬟层也送一遍,不太合理!

即便要送丫鬟,也不该小姐丫鬟一视同仁,送相同的布料做礼物,这像什么样?黛玉父丧归来,送的是同阶级的主子层;薛蟠做生意回来,宝钗送到明处的,也只有主子层!赵姨娘赞叹,是因为宝钗送贾环的礼物,与众小姐少爷不分厚薄!注意啊——宝钗可没送赵姨娘,送的是贾环!!

当然,私下里,宝琴是可以送袭人的!但是,她为什么要送袭人呢?鸳鸯玉钏彩霞平儿……为什么宝琴要单送袭人呢?没有道理!也太突兀!若因为私下交好,只有可能是宝钗送,这才自然合理,谁也挑不出什么来!

所以,袭人做裙子的衣料,应该是宝钗送的!

为什么是衣料不是成衣?因为书上说的明白:香菱跟宝钗同时做的,香菱的前儿才上身,而袭人上个月就做好了!

第二,在贾府,主子们经常赏人旧衣服穿,比如王夫人赏袭人秋纹旧衣服,宝钗送金钏旧衣服,鸳鸯等给刘姥姥旧衣服……而宝钗送的是布料!兼之,宝钗很清楚,袭人针线做的好,宝钗看了宝玉半成的肚兜,都要赞一句的!



悠然庐


推測是寶釵把自己那條石榴裙給了襲人。之前史湘雲給的戒指也是寶釵給了襲人。寶釵素習儉樸,不喜歡首飾、花兒、粉兒的。更不喜歡大紅大綠的鮮亮色彩衣服。平常只穿半新不舊的裙袄。

那為什麼沒有給三春或者其他人?因為三春身份是賈府千金小姐,要給就要每人一條,一視同仁。給了三春,也不能漏下黛玉和王熙鳳。只有一條,如何分?況且香菱身份是半奴半主的姨娘,讓姑娘主子們跟她穿同款裙子,似乎不妥。平兒也是隱名的姨娘,但是她是府裡最有權力的姨娘。無緣無故送平兒衣服,會讓人詬病。何況鳳姐也是很愛猜忌的人。所以這件裙子只能給襲人這個跟香菱身份地位相同的丫頭。

寶釵做事一直都是最謹慎而且得體的。


燈籠果


其实在拜读《红楼梦》时,每次读到此处也感觉叫人怀疑,但是细细思想一下却叫人不寒而栗。

宝琴与宝钗本不是亲兄妹,千里迢迢也投奔进京,书中虽没有细写原委,想来也是遇到不能说出口的事情,才背井离乡投奔已经在京师站稳脚跟的薛家,宝琴在书中是一位漂亮乖巧聪明伶俐到极点的女孩子,这一点绝不是读者妄加揣测,她初次见贾母就能看透老太太的喜好,从而牢牢抓住老太太心理,让老太太一步也离不开她,这对于一个才十几岁的小孩子来说,是从骨子里透出的可爱可亲,当然也透出宝琴从小有眼力见会见风使舵察言观色,这是一种天赋一种能力也是性格中的一种狡猾。当然并不是说讨好贾母就行了,宝琴深知自己她们一家人最终依靠的是薛家,贾家只不过是他们临时打尖落脚的地方,由此宝琴一个小姑娘在薛宝钗耀眼光环下开始展现自己的非凡社交能力,要在薛府短暂落脚,她极力讨好府中的当权者,书中并没细致描写。但是从这件石榴红绫裙看出,宝琴对呆霸王薛蟠和薛宝钗是极力讨好,她没法直接接触薛蟠,就讨好他身边的香菱,要不香菱怎么会有资格跟宝钗做同样材料的裙子。读者不要认为石榴红绫是民间平常的织物,根据清人张山山的《豳风广义》就曾提到红绫跟蜀锦是产量极少的丝织品。可见宝琴在薛家兄妹身上是下了大功夫的。但是宝钗并不为此所动,在她是心中有大丘壑之人。正是把这件贵重的裙子送给袭人让我们看透宝钗用心良苦的长线钓鱼计划。应该说宝钗从进京待选之时,一直不是单一地为自己铺一条未来的路,而是在暗中做着两手打算,这跟林黛玉一根筋只爱贾宝玉有些泾渭不同。薛宝钗的眼光是长远老道的,她从踏进贾府大门之时,用她的柔和深邃尖锐成熟的目光审度贾府上层每一个人物,发现了贾府中别人一辈子也想不通的症结所在,她深深知道王熙凤在贾府中虽然赫赫扬扬威风八面,实则就是老太太和王夫人博弈的一颗棋子,真正较量的幕后高手是这对婆媳,应该说贾母宅心仁厚虽手腕老练但输在了轻敌二字上,而王夫人声色不动暗中较劲,在一番番较量中小胜对手,从撵晴雯一事上可以看出,宝玉在两人心中的地位,贾母是站在宝玉的角度,把晴雯赐给宝玉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将来把我这个伶俐泼辣的丫头收在房里做妾,而王夫人却是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为宝玉考虑,她深受妾室的威胁,赵姨娘的美貌和聪明以及为人的泼辣,书中虽没有正面描写,但是从贾探春的行事为人就能看出来,古人有“比母看女”的说法,在书中我们完全可以“比女看母”,说明赵姨娘如果不受压制,王夫人不在贾母跟前打压赵姨娘的人气,让赵姨娘来协理府中事务,赵姨娘未必比不上王熙凤,只是受到压制郁郁不得志,赵姨娘才越来越往下流走,弄得人见人嫌。王夫人深知妾室不能太出众太张扬,晴雯就犯了她的大忌,“水蛇腰削肩膀”这不是形容良家女子而且形容风尘女人的词,她感觉自己有必要为自己的儿子也为贾府的将来扫清障碍,所以她出手了,怡红院从此成了袭人的天下。这一切谁最清楚,当局者迷只有冷眼旁观的薛宝钗最门清,如果说薛宝钗锋芒内敛不显山露水一开始就直奔贾宝玉而去,我觉得不一定,薛宝钗行事大气以贾元春为榜样,她当时是属意进宫当才人然后一步步晋升妃子的,贾宝玉只能算备胎。正是进宫之路被封杀之后,她才退而求其次竞争贾府二奶奶职位。首先是找对大树傍对人,她毅然决然选择王夫人,而不是选择贾母和王熙凤。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出宝钗的手段老辣眼光长远了,她一直在密切注视贾府每一个当权者的动向,注意宝玉身边每一个人的变化,宝钗看出袭人在众丫头中的地位变化,袭人的地位变化就等于得到王夫人的认可,这才是最主要的,她开始讨好袭人,石榴红绫裙就在这个时候被作为示好的礼物送给袭人,只是袭人母亲新丧,袭人没来得及穿在身上显摆而已。正是一次次屈尊的讨好,让袭人觉得这个宝姑娘胸怀宽广能容人容事体恤下人,自己本来就以宝玉小老婆自居,又害怕林黛玉入主贾府后,以林黛玉的小心眼未必能容得下自己,所以袭人为自己也为“知己”的宝姑娘开始外交斡旋,袭人面相笨拙实则心思灵巧,她的藏巧露拙是为了迷惑王夫人,她深知在这深府大院太出众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他也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但是她的拙是装出来,真到了风口浪尖的险境,她立即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见识,给迷茫中的王夫人指明宝玉的婚姻还需“宫里的娘娘”定夺,从而在贾府这个明争暗斗的战场上协助王夫人反败为胜。一件红绫石榴裙让隔岸观火的薛宝钗坐享其成,但是她人生的悲剧却正式开始。

红绫石榴裙再贵重也只是一件物品,当宝钗把它当成礼物送给袭人,也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此稀罕的裙子,我都舍得给你,你就放心吧,如果我做了贾府二奶奶,咱姐妹一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从而成功笼络住袭人,让她在王夫人耳边能说出对自己有利的建议,这个建议谁又敢说不是宝钗暗中授意给袭人的呢?


烟雨198006


《红楼梦》的研究越来越呈献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气象。上网流览一下,各种让人脑洞大开的细节解读层出不穷。《红楼梦》的核心内容,大概还是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与贾宝玉发生感情纠葛的最主要的两个女主人公是林黛玉与薛宝钗。从《红楼梦》在社会上流传开始,根据对两位女主的态度不同,读者的群体中就分成了拥林派和拥薛派,两派互以对方为敌。褒林者必贬薛,拥薛者复轻林。争论持续了上百年,一直延续到今天,大概以后还会继续下去。

这个问题看似与薛林之争无关,但问题中有个隐含的提示,香菱和宝钗才有的石榴裙,为什么袭人也有一件呢?应该和宝钗有点关系吧?为什么会有关何呢?于是得出一个细思极恐的结论,宝钗为了争夺荣府宝二奶奶的地位,已经把袭人拉到自己的统一战线里,这战胜黛玉做了细密的布局。而石榴裙就是宝钗用来拉拢袭人的糖衣炮弹。

我不得不说,这样的解读,看似眼光独到,见解深刻。但却未必是真的读懂了《红楼梦》,现在这种解读,大概还是受了宫斗戏的影响。认为豪门的婚姻,是一种现实利益,得到者就是胜利者,在获得婚姻利益的道路上,凡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对手,都是敌人。都是我要想尽办法把她搞死的。假如薛宝钗真是这样的人,那《红楼梦》就不成为《红楼梦》了。它就成了《金瓶梅》的姐妹篇。

《红楼梦》与《金瓶梅》都是人情小说,但与情相关,但《金瓶梅》的情里体现着赤裸裸的人性之恶。而《红楼梦》里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同情,是真正的爱。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人,虽然是婚姻中的竞争者,但是,当时的现实是,她们都没有把握自己婚姻的能力。她们的婚姻都不能自己做主,都要受社会道德与伦理的摆布。她们的情感方式虽然不同,但她们的结局都是悲剧的。

关于石榴裙的情节,出现在《红楼梦》六十二回,也就是在这一回中,作者用许多细节,写出了黛玉与宝钗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一回的题目是《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当时贾宝玉过生日,大观园的小姐们一起喝酒行令的时候,史湘云借行酒令的时候,打趣了一下丫头们。当时她手里拿着一个鸭头说:“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在场的丫头们便和她说笑:“云姑娘会开心儿,拿着我们取笑儿,快罚一杯才罢!怎么见得我们就该擦桂花油呢?倒得每人给瓶子桂花油擦擦。”丫头们说起桂花油,林黛玉想了前两天有丫头偷拿东西,宝玉自己担责的事,于是也开宝玉的玩笑说:“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窃盗官司。”

黛玉这一玩笑,显然开的不是时候,所以“众人不理论,宝玉却明白,忙低了头。彩云心里有病,不觉的红了脸。宝钗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黛玉自悔失言,原是打趣宝玉的,就忘了村了彩云了,自悔不及,忙一顿的行令猜拳岔开了。”

黛玉酒席桌上不小心出了差错,宝钗是那个第一时间提醒她的人。这种提醒应该是真心的,林黛玉也是领情的。如果非要站在今天的角度把别人的一片好意解释成别人用心,那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下面说说香菱,情解石榴裙一回,应该是关于香菱最重要的章节。她少年被拐卖的时候,是不懂事的。跟薛蟠到贾府的时候,她已经长大成人了。在《红楼梦》的艺术框架中,香菱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虽然说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故事的主体,但除了十二钗在第五回太虚幻境的册子中暗示了结局之外,还有副册又副册的三个人,同样是暗示了结局的。其中副册中唯一看到结局的人,就是香菱。所以,香菱绝对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作者也必然描写他的性格和命运。如果学写诗反映出香菱的文学气质与高洁情怀,那么,情解石榴裙反映的是香菱性格中的天真烂熳。而且,这个故事情节之中,包含着浓烈的悲剧气息。而这种悲剧气息,只有通过宝玉的眼睛,才能看到。因为宝玉是唯一能够从精神是尊重她们,把她们当人看的那个人。

香菱的石榴裙为什么搞脏了?因为和小伙伴们斗草。斗草的时候为什么吵起来了,因为好胜。香菱拿来与人斗的是一枝“夫妻蕙”,与她相斗的是个小戏子出身的豆官。因为学过戏,所以灵牙利齿。于是说香菱之所以拿“夫妻蕙”,是因为男人出去了,是想男人了,因此香菱与豆官闹了起来。弄脏了石榴裙。

斗草,和行酒令一样,大概也是既可以玩出风雅,也能玩出低俗。贾宝玉看到人家斗草,也来凑热闹。香菱拿出一枝“夫妻蕙”,贾宝玉拿出一枝“并蒂莲”,这两个斗,是不是就旗鼓相当了呢?可以,贾宝玉出现的时候,香菱已经没有心事斗草了。因为裙子脏了。于是,贾宝玉便动员袭人把自己的裙子给了她。贾宝玉为什么要帮香菱呢?是不是他的内心对香菱有非份之想呢?当然不是,贾宝玉对她的帮助,是对她的命运与处境的同情。这种同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它是一种博大的超越的情怀。

香菱拿出的“夫妻蕙”被豆官说起“想汉子” 了。豆官可能在无意中说出了香菱自己在潜意识里的想法。她想一个男人能够疼她,爱她。可是,现实中,这个男人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男人是不把她当人看,经常做贱她的。贾宝玉帮她,正是出于对她这种处境的同情。书上写了宝玉当时的心理:“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给这个霸王!”

宝玉的内心,对香菱怀有同情之意,可是宝玉的这种情怀,香菱并不能理解。在换完裙子之后,宝玉把香菱找的“夫妻蕙”以及自己找的“并蒂莲”一起埋了。这个行为,本身是有悲剧意味的。也就是说,夫妻恩爱,并蒂连理,在香菱这里,注定一辈子是不可能获得的,只能把它葬了。葬花的情节,在宝玉与黛玉这里,能形成高度一致,说明了他们思想的高度一致。而当香菱看到宝玉把花草埋了的时候,反映与黛玉截然不同,书中是这样写的:

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挖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上,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伏。香菱拉他的手笑道:“这又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呢。你瞧瞧,你这手弄得泥污苔滑的,还不快洗去。”宝玉笑着,方起身走了去洗手。

香菱在换完裙子要走的时候,又对宝玉说:“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通过情解石榴裙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香菱的性格。曹雪芹在回目中用一个“呆”字形容她,应该是贴切的。呆其实就是天真烂漫,不谙世事。对自己悲惨的命运与艰难的处境她丝毫没有感觉。这样一个形象被社会所毁灭,才使人真正感觉到“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现在可以说说石榴裙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服装,我觉得并不是很重要。因为没有查过相关资料,只能凭猜测胡说几句。香菱的石榴裙是薛宝琴送的,宝琴送的应该是布料。宝钗做一件,香菱做一件。宝琴送给她们的布料是高档的奢侈品吗?我觉得应该不是的。贵族小姐穿得虽然有许多是高档货,但也有平常一点的。香菱的这件石榴裙应该是一般或是中档衣服。当香菱换上袭人的裙子之后,让袭人把另一件直接送人,也可以看出,它的价值可能不会多高。如果是贾母送给宝琴的衣服,就算是脏了,破了,找人修补,也不会轻易送人的。还有贾宝玉的雀金裘,也是一样。既然不是什么高等货,香菱可以有这样的裙子,袭人当然也可以有。有人说,古代又不是买成品衣服,怎么可能做的完全一样。但不要忘了一点,古代的衣服虽然不是批量生产的。但也是有样子的。衣服鞋子都一样,照一个样子做的,自然是一样的。

当然也不排除袭人的布料就是薛宝琴送的。到人家家里做客,送点礼物给别人,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我想薛宝琴如果送的话,大概不只是送一处,其它人也可能也会有,比如平儿等。当然,薛宝琴无论给谁送东西,肯定都是薛宝钗和薛姨妈打算的。后回中有贾母送薛宝琴衣服的情节,那送得当然是高档货。这其中当然是因为贾母喜欢薛宝琴,恐怕多少也会有点礼尚往来的意思吧?

年轻的姑娘有条石榴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没必要过分解读,如果把它看成薛宝钗收卖人心的手段,那就太看轻薛宝钗了。


七月流火1404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