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公主哀求康熙,欲保住儿子的性命,康熙:不行,立即处死!

大家对《鹿鼎记》里的建宁公主都很熟悉,她虽刁蛮任性,但最后结局还是挺好的。而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命就没有这么好了,虽然贵为公主,却也没有逃脱政治婚姻的命运,最终落得丈夫和儿子惨死的局面。

建宁公主全称为和硕建宁公主,后改封和硕恪纯公主、金福格格,清太宗皇太极十四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位,皇太极去世时,建宁公主才三岁,从小还是很受宠爱。后来朝廷为了笼络手握重兵的吴三桂,将十三岁的建宁公主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成为清代唯一下嫁汉人的公主。

吴应熊在名义上是“入侍”,实际上是清廷的人质,与公主婚后生活小心翼翼,倒也相对平安。顺治去世后,康熙上台第10年后,吴三桂六十六大寿,为了稳控三藩,康熙帝命姑姑建宁公主亲自为吴三桂拜寿。公主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她是吴家儿媳,担忧公公哪天会真的造反,另一方面,她是大清的公主,肩负的特殊使命不言而喻,夹在夫家与娘家之间,她终日提心吊胆,忧心忡忡。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建宁公主最担心的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造反了。吴应熊被捕入狱,建宁公主一度请求皇帝,说明丈夫确无反心,在大臣明珠建议下,康熙帝下令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琳处以绞刑,“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

吴应熊本身毫无造反之心,他和公主所生的儿子吴世琳年纪应该不大,更不可能威胁到大清的稳定。为了让吴三桂精神彻底崩溃,康熙帝不顾姑母建宁公主的感受,毫不犹豫斩草除根。

顷刻之间,家破人亡,建宁公主痛不欲生,三十三岁就成了寡妇。事后,侄子康熙帝也只是象征性安慰她“为叛寇所累”,除了这句话,什么都没有。在痛苦中煎熬了三十年后,建宁公主离开了这个悲伤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