阏与之战廉颇和乐乘都认为无法取胜,他凭啥能逆袭大败秦军

商鞅

在商鞅变法后,秦军在对外战争中,几乎百战百胜,只有少数几次失利。其中就有阏与之战,秦国借道韩国进攻赵国阏与城,已是抢尽先机,赵国将军廉颇和乐乘都认为无法救援阏与城,而赵奢却出其不意大败秦军,成为一代名将。倘若没有赵奢,阏与乃至赵国西部半壁江山,恐怕都保不住。

赵奢是如何一步步化被动为主动呢?赵奢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今天学呢?

公元前270年,秦国大举攻赵。胡阳被任命为秦远征军总司令。他在华阳之战中,作为白起的副手指挥秦军大破魏、赵联军,战功卓著。战后他被视为军界后起之明星。为了直接攻打赵国腹地,胡阳设计出一条最短路线,此路线是借道韩国上党地区,直插赵国腹地。

赵惠文王对秦军入侵有心理准备,却未能料到胡阳竟借道韩国,直杀向赵国要害之地,绕过秦、赵边境线,把赵国在边境修筑的堡垒甩在一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阏与城。

消息传到邯郸城,赵惠文王大惊失色。阏与城建于地势险峻之处,一旦失守,胡阳将控制险关要隘,赵军想反扑就难上加难了。赵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讨救援阏与城。

赵王问大将廉颇:“有什么办法救阏与城吗?”

廉颇面有难色道:“阏与城距邯郸遥远,道路险阻,不好救援哪。

在赵国将军中,廉颇战功最为卓越,攻城野战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话音刚落,全体默然。要是廉颇都说没办法救援,恐怕没有人能做到。

赵王又问另一名大将乐乘,乐乘给出同样的答案:“难以救援”。

所有人都长嗟短叹,捶胸顿足。真的无法救援吗?赵王不信邪,他想起一个人,此人姓赵名奢。没错,赵奢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纸上谈兵的赵括的父亲,为什么国家有难时,赵惠文王会想到他呢?

赵奢

史书没有记下赵奢早年生活轨迹,他在赵国担任田部吏,负责征收田赋。尽管官职不大,他尽忠职守,不畏强豪,展现其雷厉风行的一面。当时赵国最有权势的人,除了赵王外,就是赵王的弟弟平原君,他是著名“战国四公子”之一,养客三千,权倾朝野。有一回,赵奢到平原君家收税,几个管家仗着主人的权势,赖账不交,还恶语威胁。赵奢毫不客气把几个管家抓了砍头,完全不给平原君面子。


怒气冲冲的平原君逮捕赵奢,赵奢毫无惧色道:“您是赵国公子,地位尊贵,今天倘若我不征收您的田税,就是容您违法乱纪。公子带头违法乱纪,国法尊严何在呢?国法要是没人遵守了,国家势必衰弱,各诸侯国就会前来瓜分赵国了。”平原君深以为然,把他推荐给赵惠文王,负责管理全国赋税。在赵奢的努力下,赵国国库充实,百姓富裕,国力有明显的上升。

赵奢文武双全,公元前280年,他率兵进攻齐国,夺取麦丘,在战争中体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与敢担大任的勇气。如今阏与危急,赵惠文王自然想到这位沉勇有大略的战将。

廉颇、乐乘都反对救援阏与城,赵奢不以为然,他以坚定的语气说:“虽然阏与城路途遥远,道路险阻,然而,就像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狭路相逢勇者胜。”他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赵惠文王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任命他为总司令,率部驰援被围困的阏与城。

对手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秦国兵团,这势必是场硬仗。高明的将领,必有高明的谋略。

赵奢明白要打败秦军,就要充分利用其弱点。秦军有什么弱点呢?每战必胜,令秦军骄傲自满,不把任何一个对手放在眼里,胡阳刚在华阳之战中挫败赵军,对赵国军队实有轻视之心。既然如此,不如将计就计,示弱于敌。

大军刚出邯郸城三十里,赵奢便下令安营扎寨,止步不前。此举令所有人大惑不解,总司令在赵王面前慷慨陈词,难道只是个吹牛英雄吗?军情十万火急,不昼夜行军,反倒按兵不动,这是什么操作?

有些将领进谏,赵奢发布一道独裁的命令,有敢进谏者,斩!

邯郸距阏与城二百七十里路,秦军总司令胡阳得悉赵国出动大军增援,迅速做出围城打援的部署,留下部分兵力监视阏与,自己亲率主力挺进到距离邯郸七十里的武安。武安是邯郸西部门户,胡阳令秦军摇旗呐喊,敲锣打鼓,摆开进攻的架势,企图吸引赵奢前来一决死战。

阏与之战

然而,赵奢仿佛当敌人不存在。秦军进逼武安,他不为所动,非但不驰援,反倒在营地四周增筑堡垒,当缩头乌龟。这又是什么操作?胡阳一头雾水,对手的底细他一无所知,遂派人前往赵营刺探消息。

赵奢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揭穿间谍的身份,反倒供吃供喝,让他行走于军中。统帅心里想的什么,连赵国将士都一脸懵,间谍又怎能看得明白?他看到士兵们挖战壕筑堡垒,挥汗如雨,甚至对统帅心怀不满,这一切似乎都表明,赵奢不过一庸将罢了。

四十里外的武安危在旦夕,赵奢还有兴致大吃大喝,在经验丰富的间谍看来,这位将军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返回后,间谍向胡阳如实禀报,赵奢乃怯懦无勇之辈,不足为虑。

可见眼睛所见和耳朵所听并不都是真实的。

秦国间谍自以为摸清底细,然而他所见所闻,不过是赵奢想让他见、想让他闻的部分。

兵者,诡道也。决战不只是战场,觥筹交错之间,亦可决定战争的胜负。

战争,有时要赌。

赵奢赌胡阳远道而来,只是威慑性质的佯攻。以胡阳的兵力,想攻克固若金汤的邯郸绝无可能;不攻赵都,秦军势必不会攻邯郸门户武安。倘若赵奢仓猝应战,只会被胡阳牵着鼻子走,尽失战略主动权。这种事,赵奢绝不会干,只有牢牢把握主动权,才能逆转战局。

不出赵奢所料,胡阳听了间谍回报后,不禁冷笑:“赵奢行军不过三十里便止步不前,修营筑垒,阏与城不复是赵国土地了。”

秦军从武安城外撤退,全力进攻阏与城。

阏与之战行军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胡阳前脚刚走,赵奢立即下令拔营西进,全体战士卷起甲衣武器,跨上战马,火速驰援阏与。此时距赵奢出邯郸城已过去二十八天,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赵国将士早已卯足劲,只用两天一夜的时间,便急行军翻山越岭,出现在距阏与城五十里处,安营扎寨。

从邯郸到阏与,道路艰险难行,倘若胡阳事先预备几支奇兵守住险要之地,赵军便难以突破。只是赵奢伪装得太巧妙了,他瞒天过海,示弱于敌,骗过老辣的对手,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战场上。

天降神兵,胡阳大吃一惊,急调精锐部队阻击赵奢。赵国以武立国,从不缺深谋远虑的人才。军士许历向总司令赵奢建议:秦兵来势汹汹,应集中兵力,加强阵地防御。他还提议,战斗成败的关键,在于谁先抢占北山这一制高点。赵奢对许历的建议非常欣赏,派一万人马抢在秦兵之前,夺取北山,赢得地形上的优势。

秦军战斗力之强,冠绝天下,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才有胜利的可能。赵军在时机的把握上出其不意,打乱敌人的部署。更重要的是,秦军是侵略者,赵国将士在保家卫国使命的驱使下,士气旺盛,人人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秦军如何抵挡呢?

正如赵奢所说,两军相遇勇者胜。英勇的赵国将士挫败秦人的入侵,胡阳在阏与城外大败,率残兵败将狼狈逃回国去。这位秦军的后起之秀,军旅生涯就此结束。赵奢不辱使命,在其他将领都不敢救援阏与时,他勇挑重担,以自己的机智勇气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赵奢如何一步步化被动为主动呢?

其一,他利用秦军傲慢的心态,故意示弱于敌,营造胆怯畏战的假象;其二,采用反间计,成功地欺骗秦军总司令胡阳;其三,一旦下定作战决心,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乱敌军的军事部署;其四

,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发扬勇敢精神,最终在一场狭路相逢的战斗中打败对手。而这四点也非常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阏与之战成就赵奢一代名将的美誉。战后,赵惠文王封他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成为赵国重臣。出谋划策的军士许历被破格提拔为国尉,以表彰他对阏与之战的贡献。

欢迎各位看官留言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