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员工觉得很差的人,却很容易被提拔,反倒那些群众基础很好的员工却得不到晋升?

半梦半醒被掏空


呃,我曾经做过一家公司总,由一开始的47人,做到了246人的规模,我的管理团队由9人到后来的18人,我除去调离、解聘的,手下提拔了13人左右。

为什么我不太炫耀自己的效益,只谈人,是因为做管理,其实真正能把控,并产生效益的只有人。

而考量到人的层面,我只能考虑以下四个标准: “目标、信心、方法、行动”。 而只有这四个方面能跟着我来,甚至做得比我好的,才能作为专项负责人的。

其实私底下,我确实曾经听别人说过,本人选人“状如鹰犬”……其实好笑,心里真的好笑,我每月发工资的时候,如果每个人就是个最低社会保障工资,我都无颜面对大家(只不过,我不能老这样说而已),群众基础,可以当饭吃?



确实有个老员工,女性,干工作也很细致,但是,群众基础太好,很多事情成了“亲力亲为”,项目组里一些年轻人都被带得懒懒散散,后来我把她从项目负责人的位置拿下做副手,目标本来是“政委”,薪酬没变,也就是思想工作的,结果她本人再次被群众忽悠得废话连篇,最后调往接待,就她的学历和经验,其实根本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但我也只能说可惜。

这样的人,很可靠,永远不会出现恃才傲物的情况,可是,我不能容忍年轻人被带懒散。 这种情况我不可能交心地谈判,因为用人机制的原则和底线就是“目标、方法、信心、行动”决定的。



而正职的不可替代性与副职的流动性,本身就是职场潜规则。唉~谁没受过。 说白了,我为什么选人“状如鹰犬”,原因很简单——独当一面,能够在“目标、方法、信心、行动”上运作的人。

羊群没有方向,只知吃草;而鹰犬知道目标,并会驱赶羊群。 “群众基础”,这个概念,并不代表我们经常说的“领导力”。

刚才说的那个姐姐原部门里有个孩子,后来叫他异地去做一个客户,在哪里给人免费策划了一个活动,结果老爹突发心脏病去世没赶回来,把对方客户的老总感动得亲自送回来,一个头磕地上的签单,我也随后提拔他到一个销售组任职……群众基础里就传出来:连爹都不要了云云。

孩子确实不容易。 我的销售副职,是个典型的“状如鹰犬”,没指名道姓的在大会上骂:“有事生威,无事生非!”

我觉得对,刨去我那套“目标、方法、信心、行动”,这是对企业负责。

只不过,我也有点暗黑,我选人的标准就是这种能操纵了羊群的鹰犬。

如果你觉得他们面目可憎,对不起,你先看看你自己是鹰犬,还是羊群。

可别以为当总好轻松,我知道所有人都看着自己是个啥感觉,能找到合适培养的人,把这个公司由小带到大,由一家开到三家,把几个整日晃晃荡荡的人提拔成小领袖,唉,活该我被骂!


破锲克251502272


这个问题问的好,为什么那些人缘很差的人反而更容易被提拔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跟员工人缘很差,说明人家没有将人际交往的重心放在员工身上,那么放在哪里去了呢?自然是放在领导身上去了,所以员工觉得人家很差,但是领导觉得人家还是多懂事的,而且员工你又决定不了人家升职加薪,很多时候还不是领导说了算?所以只要领导认可,你员工喜欢不喜欢又有什么用呢?

而且还有一点很多人容易忽略,就是平时上班总觉得跟员工打成一片关系很好才是正常的,但是从领导的角度怎么想?比如你是管理人员,那么你想要管理好团队,不能一味当和事佬啊,还是该批评就批评,也就是说你必须得得罪人啊,不然你不得罪人让领导去得罪吗?所以很多领导反而会认为,那些人缘比较差员工不喜欢的人,可能恰恰是工作到位了的。

当然,不管怎么说,要想在职场中顺利发展,光靠走上层路线肯定是不够的,员工之间搞好团结也还是很有必要的,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更多职场精彩话题,点击关注职场问答达人九品职麻官,大家一起来聊聊职场上班那些事儿。


九品职麻官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员工和领导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对一个人的评价也会不同。在员工眼里,一个人能力强,脾气好,没有架子,说话随和,与同事们打成一片,这样的人理所应当得到提拔。可是,领导是不会这样考虑问题的。领导奖掖提拔一个人,首先看你是不是忠心,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概莫能外。能力不过是参考指标,一个人如果对领导不忠诚,能力越大,可能造成的危害越大!所以,一个人如果傻了吧唧的走群众路线,好比是南辕北辙,付出越多,则离目标越远。如果不摸门路,永远原地踏步。要想得到提拔,以下五条箴言不得不知啊。



一,决定你晋升的是领导,绝不是群众。古往今来,提拔使用一个人的决定权永远在领导手里。民主评议、群众基础不过是装点门面、不得不走的程序罢了。你群众基础再好,可是领导不认识你,好比你是一匹千里马,可是没在伯乐的视线之内,怎么可能脱颖而出呢!



二,影响你晋升的是服从,绝不是能力。不可否认,一些人能力很强。稍加观察不难发现,这些人往往有独立的见解,个性也比较突出,自恃才高免不了就会固执!孰不知,这正是他们的软肋,也深为领导所忌。领导需要的是什么?服从和忠心!哪个领导会喜欢一个没事整天跟自己抬杠的人呢!

三,左右你晋升的是情商,绝不是智商。有些人很聪明,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员工中也很有威信,之所以怀才不遇,是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要知道,智商只能说明你会做事,情商才是决定你会做人。如果不懂得走上层路线,做多少事也不过是锦衣夜行,领导看不到的。



四,有助你晋升的是圈子,绝不是业绩。中国讲究圈子文化,想得到提拔,进入领导的圈子至关重要。进入圈子,领导就会慢慢了解你,熟悉你,最后信任你,提拔也就水到渠成。如果游离于圈子之外,有良好的群众口碑,有漂亮的工作业绩,又有什么用呢。



五,关乎你晋升的是路线,绝不是勤奋!路线,就是站队。意思就是说,想更上层楼,必须选一个靠山,背靠大树好乘凉嘛。否则,拟订提拔人选的时候,领导班子中连一个推荐的领导都没有!不选一棵大树,只会低头干活,领导的绿茵永远到不了你的头顶!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不要吝啬你的关注。点击右上角“关注”,就可以每天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本头条号分享的管理知识啦😄

分享是一种快乐,关注是一种美德。欢迎大家关注、交流、评论、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的自以为,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都能朝我们以为的方向发展。在职场中我们喜欢的同事往往没有得到晋升,但是我们讨厌的人却升职了。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考虑:


一、群众基础好的员工是什么样的?


1、什么都会,但是只会一点

在职场中,有这样的员工,什么都懂一点,但是又只是皮毛,并没有深入了解。所以,你让他做什么他都可以做,但是不能达到优秀,这样的人很讨同事的喜欢。为什么?因为谁的忙都可以帮。


2、和同事关系亲近

有的员工和同事相处非常会来事,但是在领导面前就怂了。或者是觉得和领导关系亲近就是拍马屁,所以不太愿意处理和领导的关系。


3、没想法

为什么没想法的人能得到同事的喜欢?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水平。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敢说一个办公室里很优秀的员工一定是经常独来独往的。


4、不敢得罪人

这样的人对谁都好,不懂拒绝,同事怎么样说就怎样做,这样的人没有血性,领导不会喜欢。

二、得到晋升的员工又是什么样的?


1、在某一领域非常牛

我们都知道“万金油”是很难升职的,因为原本你一个人可以干几个人的活,你升职走了,你的工作谁来做?想成为领导,必须在某一方面能力非常高,不然下面人不会服的。


2、和领导关系亲近

就说大家有没有偏心的时候吧,领导再公正也会在做决定时带有自己的私人感情的。和领导处理好关系,只要你不是太差,你就是下一任领导。


3、有想法

干体力活的人很多,但是有创意的人确实少的。


4、杀伐果断

我们会发现能够“治国平天下”的人都是杀伐果断的人,什么员工不能要,做错什么要处罚都非常清楚,绝不会放弃自己原则。


综上所述,为什么被同事喜欢的员工不被领导青睐,就是因为同事和领导看人的标准不同。


——END——

你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有群众基础,没有进入领导的法眼!没有群众基础的,凭借虚晃一枪就进了领导的视线!这种情况在大小公司企业会时有发生!与其说是自己的不幸,还不如说是企业在用人上出了偏差!

一个人混迹于职场,其进步或升迁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个人能力仅仅是一个方面,是否具洞察洞悉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决定其能否得到尽快升迁提职的前提!有的人个人能力很强可就是不会往领导眼里做,有时尽管平时干的很好,可领导就是没有看到或看见!有时是一些鸡毛蒜皮的无伤大雅的小事,却没做好,却恰恰被领导撞见了,这都是致命的!

俗话说,千好万好都不算,一件小事上了领导的眼,领导就会把你的过去所作所为一笔勾销,你就会在领导印象中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其实你平时一概做得很好,就因为那么一次那么一件你就会彻底颠覆领导对你的印象!

有的人正好相反,论能力稀松一般,可就会玩虚火玩花活,在领导面前就能干到恰到好处一旦被领导看上眼,提职加薪被委以重任是很正常的事情!

作为一个领导很难事必躬亲,他们更多看重的是表面现象,尽管这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假象,但并不是每一个作为领导的人都能分辨的清的!

作为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却能见风使舵,不见兔子不撒鹰,往往能干到点上,干到领导的眼里,这样他们虽然水平能力有限,却能深得领导喜欢或欣赏,他们就会有更大更好更快的晋级升职空间!

作为自己,请永远记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样的具体工作,始终牢记一条: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永远是王道!总有一天你会被领导发现,你会真正成为被领导欣赏的人!


冀之笔


骁说职场观点:我认为题中提及的观点略显片面,有些人成功自然有其背后的底层逻辑,与其去当一个看热闹的观众,不如去学习人家如何被提拔。

我觉得题中说提及的认知,有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原因一:员工觉得差,不一定很差。领导之所以是领导(暂不考虑庸才和碌碌无能之辈),是因为他们有着更高的视野和格局。有些人也许做事情就是不留情面,被众多人说吐槽,但有些岗位也许就需要这种刚正不阿的人来把关,才能把工作做好。就像财务岗位和质量岗位,涉及到企业的发展未来和经营底线,如果来一个群众基础好的、原则性稍差的人,如何能让领导放心的把这份工作交给他?


原因二:那些群众基础好,不一定适合当管理者。群众基础好有几种情况:


一是能力确实很强,靠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人,但万一他的缺点更明显呢?我以前公司有个同事,人缘和能力都很强,但就是有一个陋习:喜欢喝酒,那喝酒之后很可能会影响到安全和公司的形象,有些岗位很明显就不适合他。


二是职场中存在很多老好人,任劳任怨,但不一定具有当领导的大局观和视野感。



所以,提拔一个领导是需要众多程序和人员的讨论斟酌决定的,我们还是多花点心思看看他们的优点,博采众家之长,对我们未来的成长更有帮助。


骁说职场


因为我还没步入职场,我就想说一下我的亲身经历,就是学生会吧。本科学生会不说了,最近的研究生学生会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研二我任职了部长,因为我忙于科研学习,我没咋把重心放在学生会,所以都是做完本职学生会工作就不咋关心学生会的情况了,就发现我们活跃、娇小可人的副部蹭蹭蹭笼络了一大堆人,在老师面前各种殷勤,我忙于考博,这不是主要关心的,也没当回事。没成想,副部给我发了消息,研三这一年她要做正的,和我置换位置。我去,我本来一正的,变成副的?就算我不在乎,丢不丢人啊,我以后咋在学校呆啊,我就把实话都说了,没想到她铁了心和我刚,说了句等老师们决定就把我拉黑了,退出了学生会的群,不过依然活跃在老师的群里。老师找我了解情况,告诉我她每天活跃在老师办公室说了不少我的坏话。我才明白我真是好傻哦,被人背地里捅那么多刀还不知道。。。虽然最后她没如愿,但是我觉得她既然不要脸了,我也不想给她脸面了。就把我俩的聊天截图发在了学生会群里。我以为每天活跃的她,看起来人员超级好,没想到好多人力挺我,纷纷吐槽她人前人后不一样…也是经历这些事才懂得,天天活跃老师面前,但嘴上不饶人,到哪都不讨喜。老师见过的学生那么多,一般不会听信一面之词。其实我觉得放在职场也是同理,表面看似人缘好,为领导鞍前马后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后赢家。因为领导面前越久缺点暴露的越多,何况谁也不傻,面上人缘好不一定是真的好。所以还是心存感恩以及善良待人吧。普通人玩心眼,一般都会落得鸡飞蛋打。


安静的看着不说话520


这个多半是错觉,至少是以偏概全的。一个群众基础好能力也强的人被提拔,大家不会觉得异常,因而就没什么太深的印象,就像世界杯法国巴西拿冠军你不会有太深的震撼因而过两年就忘了,但如果中国队今年得了冠军,你估计过20年都不会忘。偶尔有个把员工觉得差也没群众基础的人被提拔,会被大家记住很久,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刻板印象。

那是不是群众基础好的员工就容易晋升呢?当然不一定。

各个组织或部门,有不同的工作目标,有些目标是完全相反的,因而对领导就有不同的要求。工会主席肯定应该选个人缘好的,质检部长一定要选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技术总监要选技术大拿人缘好坏都无所谓,办公室主任一定要选个形象好亲和力强跟谁都能拍肩膀的,研发总监当然要选思想新能把握产品潮流的……离开工作环境谈晋升要求,只能说明你阅历太浅。

可能一般人都认为,能被提拔的都是那些会来事会拍的,这种现象不能说没有,但还是要看环境和组织文化。正常情况下,还是要能力优先,能位匹配,德位匹配。除了那些没竞争压力的组织和部门,领导总是要带领大家去赢得市场的,没点能力只会来事儿,会害了大家,也会害了提拔自己的上级。


HR那些事儿


为什么员工觉得很差的人,却很容易被提拔,反倒那些群众基础很好的人却得不到晋升?

\n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傅盛老师所讲的认知思维问题,人和人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这四种状态。更可怕的是,95%的人都处在第一个状态,甚至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碌碌无为的人是大多数。

\n

\n

正如傅盛老师在认知三步曲所讲“只有自我否定,保持空杯心态,一个人才有可能真正成长,实现跨越。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大拐弯的时代,每一个行业的认知都在迅速叠加,跨界越来越普遍。如果不保持这种“自我否定”的认知状态,很难完成对快速变化的行业的认知”。

\n


\n

\n

有一句话很流行: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无法过好这一生。为什么呢?不同的人所处的位置、角度等差异面对同样的信息,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态度。就如“屁股决定脑袋”这个梗一样,现在职位的底层看问题,就如站在山脚下仰望高山无法理解站在山顶看到的风景一样,你以为的只是你的以为的,这不一定是合理的,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认知思维。
\n


\n

\n
身在职场一个人的能力在大,群众基础在好,都顶不过领导或老板对他的看法,因为作为员工我们始终要明白做好领导安排的工作,被领导发现高效率的执行,才有更多的机会成长或升职加薪。
\n


\n

\n
身在职场你的表现就是上司的工作成果,而不是得到群众的满意,因为他们不是觉决定你升职加薪的决策者,从这就不难发现群众基础很好的人,从开始方向就错了,又或许他们的群众基础只是建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而不是以领导或老板按排的工作和未安排想要你做的工作为目标。如果让这样的人升职从职场规则上讲,是对那些为实现企业目标努力的人不公平。
\n

\n
就如这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
\n
20年职场老司机,每天为您炖一锅思考,只讲和您有关,对您用的职场,管理思考,喜欢就请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在您每一次孤单的时候,我在这里等您!
图片来源网络

职场老郭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企事业中,群众基础好,得不到提拔,反而那些“员工觉得差”的人,却平步青云,一路晋升,这正常不正常?合理不合理?

回答这个问题,我举几个案例,一起来讨论这个现象。

案例一:

一家企业,有一位员工,是一位多才多艺,乐于助人的人。公司各部门有重要活动,随叫随到,乐意帮忙;同事有什么帮助的,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他都愿意出手相助。这么一个热情的同事,大家都很喜欢。年底,公司有一个重要岗位要竞聘,这位员工受大家推荐,成为竞聘者之一,但在投票结果出来的时候,这位员工却得票率不高。原因是,这位员工在“企业文化、忠诚度”等这些软性指标上得份很高,但占比更大的岗位核心能力这一块,却得分极低。

结论:群众基础好的员工,并不能等于具备岗位的工作能力

案例二:

还是在一家企业中,有个业务经理岗位空缺,有两个人候选,一位是群众基础好,一位是业务能力强,但此人自命清高,人缘不好。老板请员工投票,出乎意料的是那位业务能力强,但人缘不好的人得的票数更高。事后,有些员工道出了实话:我们是不喜欢那位自命清高的家伙,但他业务能力强,能把公司的业务搞上去,我们的收入和福利才会好呀。

结论:在人缘和利益面前,大部分“群众”要的是实在的利益

案例三:

在一家企业中,有位员工,热心为同事排忧解难,而且勇于担当向公司管理层提建议的人,久而久之,他成为公司员工的“民意代表”,受到很多员工的肯定、爱戴,在每年的年终评奖会上,他总那位“合理化建议奖”的获得者。但是,他却多年得不到提拔,他自己也觉得很委屈。反观有一些被人称为“马屁精”的人,因为和领导走得近而得到晋升。一位职场老手道出实情:领导究竟喜欢为自己代言的人,还是喜欢民意代表人?

结论:企业受重用的,一定是上司的“职务代言人”,而非“民意代表”

案例四:

我熟悉的一家企业,一位业务能力强,且群众基础好的员工,在年终竞聘的时候败下阵来。他自己和员工都觉得很错愕。一次这个企业老板和我聊起为什么没提拔这位业务能力好且群众基础好的员工?老板说,他群众基础好没错,但太张扬,觉得自己是一方诸侯,我担心哪一天把我的业务部门“一锅端”了。我不能有可能成为“挟群众以令天子”的人,我要赶紧培养和他能力相当的人。

结论:有群众基础是优势,但如果恃才放旷,会被领导担心成为“一方诸侯”,那也得不到重用

四个案例,代表了有群众基础的员工得不到提拔的四种可能,虽然有的老板管理方法值得商榷,但现实中毕竟也是实实在在存的现象。

企业是一个彼此之间有利益关系的地方,拥有好的群众关系,并一定完全是优势,只有和企业(老板)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并能领导群众创造更多的业绩,才是重点提拔的对象。


如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