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太子,却被人称作是尘埃里的太子,他的名字曾是政权的象征

萧统,他的名字曾经是那个割据政权的希望。

公元502年,萧衍代齐建梁,史称南梁。萧统是在他代齐自立的前一年即公元501年出生的,萧衍登基之后即册封皇长子萧统为皇太子,周岁便被册封为太子,这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之中也是极其少见的。其名为统,相信也蕴含着其父对于同一南北的期盼吧!

名位早定,萧统不必担心兄弟间的尔虞我诈,于学业上取得不俗成就。少年时跟随当世大儒修业,于文学上颇有造诣。南朝多信佛教,烟雨四百八十寺。萧梁皇室自皇帝始皆是佛家信徒,萧统晚年之时甚至四次出家,每次都要王公大臣用巨额财帛赎回。

萧家皇子皆有佛家乳名,萧统小名维摩,维摩诘是佛教大德。萧统字德施,从这位太子的名字中,不难看出当初萧衍对这位长子的期许。然而萧衍手段强硬,太子柔和,理政观念日渐冲突。随着后宫皇子的逐渐降生,皇帝的宠爱开始转移,朝中的诸多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

萧统在政务上建树不多,但也留下了德政之名,文武百官黎民百姓对皇太子都十分满意,少不了对他继位的期待。然而其父尚在位,臣民便想象着太子继位的景象,这是任何皇帝都不能忍受的。随着太子逐渐步入壮年,皇帝逐渐衰老,老皇帝也许早已忘记当初长子降生时的喜悦,更多的便是猜忌。

萧统母亲去世后,皇帝下诏由太子操办,前期事务一切顺利,到墓地选址之时,一位道士找到太子,告诉他此处风水不利于逝者长子。平民百姓家尚且注重风水,更何况皇室贵胄。

于是太子向道士寻求化解之法,道士让太子在墓侧埋入蜡鹅等,萧统起初有所怀疑,毕竟巫蛊之术历来是皇家大忌,但是皇家重气运经不住道士的劝说,萧统便做了这件事。这件事被呈报萧衍,皇帝大怒,萧统不得不去请罪,从此父子的矛盾日益公开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蜡鹅厌铸”事件。壮年太子,老年皇帝,巫蛊谣言终究打破了父子间的平衡!

萧统自知君父生隙,自己继位无望,便纵情山水,一日游船湖中,不慎落水,腿部受伤,本是小伤,奈何心情郁闷,更兼为母守丧期间伤心过度,竟然一病不起。知道太子病重,晚年的皇帝似乎想起了当初缠着他“父皇、父皇……”叫着的长子,舔犊情深,皇帝终于摒弃猜忌,试图与太子重归于好,然而天意难测,久违的父爱也是回天乏术。接连的圣旨安抚难以抵抗天意夺人,最终萧统于六个月后病逝。至于皇太子的死因,史家多有猜测,宫墙高深,多少阴暗之事深埋其中。史书看到的只是结果和粉饰过的龌龊。皇帝给太子谥号“昭明”,也许老皇帝想要昭明的是自己的悔恨,以表达对长子的思念。

晚年的武帝经人劝解,幡然悔悟,渐渐发觉太子不过是孝顺母亲何过之有?萧衍时常在太子的宫中流连,加封太子的诸位儿子为亲王,以此表达对儿子早逝的惋惜痛恨。皇权威严,帝王怎会轻易认错?终究舔犊情深,然而悔之晚矣!亲情抵不过献媚,宵小之徒纵然挑拨了他们的父子关系,但他们之间赖以维系的亲情本就十分脆弱,皇权面前没有父子,没有夫妻,只有君臣!比起历史上至死都难释前嫌的皇家父子,萧家父子至少能够在天人永隔之前冰释前嫌!萧统的离去,南梁的割据政权也日渐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