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堵了多少才算冠心病?

1422312205


首先得了解什么叫做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脏的血管,看图:


当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了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并且引起了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了,才能称之为冠心病。否则,单纯有管腔的粥样硬化,或者狭窄的不厉害,只能说是动脉粥样硬化,不能说是冠心病。换句话说,冠心病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达到了一定程度了,引起了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了,导致了心脏缺血缺氧的症状(胸闷、胸痛等),才能说是冠心病。


那冠脉狭窄多少才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呢?


第八版《内科学》这样描述:当冠状动脉管腔存在显著的固定狭窄(>50%-75%),安静时还能代偿,但运动、心动过速、情绪激动等会造成心肌需氧增加时,心脏就不行了,此时会发生短暂的心肌供氧不足,这就是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的一种)。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冠脉管腔狭窄到50%就可能导致冠心病症状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怎么样能发现到底冠脉狭窄多少才会导致冠心病症状?做一个冠脉造影就知道了。比如这里有100个病人,其中有些冠心病症状很明显,有些一般明显,有些不明显,都做了冠脉造影,发现症状很明显的那部分人的冠脉管腔狭窄的很厉害(狭窄了75%-99%),而狭窄的50%-70%的那部分人也会有症状,但相对没那么厉害,而狭窄小于50%的,相对比较少症状,但不是没有,因为冠脉痉挛的时候也会有明显症状,但痉挛是可逆的,这一分钟痉挛,下一分钟就缓解了,管腔还是恢复如前,但粥样硬化导致的狭窄就是实实在在的狭窄,不会轻易逆转的。


所以,现在认为,冠脉管腔直径减少70%-75%以上会严重影响血供,导致冠心病。而部分狭窄50%-70%的患者也会有冠心病症状。至于那部分狭窄小于50%的患者,如果没有症状,只能说是冠脉粥样硬化,不能说是冠心病。


另外,现在冠心病分两大类了,一类是慢性冠脉疾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一类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从字面意思也能理解,慢性冠脉疾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程比较缓慢,短期内病情相对平稳的,会有疼痛,但是都差不多,比如你扛一袋米上楼,胸口会痛,你放下来休息,就不痛了,下个月你还扛一袋米,上楼还是痛,休息后又能缓解,这就是稳定型心绞痛,这段时间内病情比较平稳。


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就不同,这是发展比较迅速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又分三个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就是不稳定,病情不稳定,比如以前扛一袋米上楼胸口会痛,现在抗半袋米,甚至空手上楼梯都可能会诱发胸痛,不运动的时候也会痛,而且痛的更厉害,持续的时间更长.....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那就更严重,休息是不可能缓解的,必须要接受治疗,基本上都要住院治疗,严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代表着冠脉被血栓完成堵死了,完全没有血供了,那么远端的心肌就会缺血缺氧,饿死了,如果死的心肌足够多,心脏可能出现衰竭,出现休克,人就over了。


防治冠心病,任重道远。


熊猫医馆


这个问题提的好,这也是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心里的问题。今天张大夫明确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咱们废话不说,直奔主题。

心脏的血管有动脉和静脉,动脉被称之为冠状动脉,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心血管系统。

1、如果心脏的冠状动脉存在粥样斑块,同时狭窄程度低于50%,这种情况不能称之为冠心病,只能叫做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治疗上也基本上等同于冠心病,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药就是阿司匹林和他汀。

2、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超过50%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又根据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不同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讲冠心病分为5型:无症状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近年来,学术界更加倾向于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分为两类:慢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中慢性冠心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猝死。


张之瀛大夫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因为血管狭窄,从而导致狭窄血管供应的心肌缺血,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冠心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杀手之一!也是心内科的常见病,是心内科住院病人的第一大疾病!

二、血管狭窄多少才算冠心病?

狭义的冠心病,多指血管器质性狭窄,必须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 > 50%以上的,才能考虑冠心病的!而血管狭窄50%以上,是需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而广义的冠心病,则包括冠脉痉挛导致的血管一过性狭窄,而这种冠脉痉挛导致的冠心病,在冠脉造影时不一定能够查出来!




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三大类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不管你是否介入治疗,是否外科手术,一旦确诊冠心病,药物治疗都是必须实行的!而如果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则需要进一步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性的治疗,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警惕!而最好的治疗是预防,只有从细微入手,才能防患于未然!


心健康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硬化后,会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因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诱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从而引发心脏病。

以往,冠心病的诊断“金标准”是做冠脉的血管造影,通过造影结果直接看血管堵了多少,此方法对粥样斑块形成的“罪犯血管”诊断的准确度可达99%。但冠脉造影只能观察到5%的冠脉树,仅能显现直径>200um的冠脉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所以冠脉造影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一些因胸痛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经过冠脉造影检查后,有将近40%的造影结果显示正常。因为冠脉造影只能对血管进行形态学的主观评价,不能进行功能评价,而血流储备分数是评价血管狭窄的功能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冠脉造影的不足。

冠心病的确诊标准有2017版中国《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6版《欧洲心脏病协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2014版《美国和欧洲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基本包括以下要点,需同时具备:1.存在发作性胸闷、胸痛或心慌、气短病史,一般不超过10min;2.发作时心电图正常或有ST-T段缺血性改变;3.冠状动脉造影肉眼评估狭窄程度 > 50%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并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药事健康


通常来说,在心血管内科而言,我们认为当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达到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以上,就可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冠心病。

但是,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并不是完全只参照血管的狭窄程度,血管的狭窄程度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以外,我们必须参照血管斑块的稳定程度,血流的通畅程度等指标。

那么,到底如何来进行冠心病的确诊,以及确定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呢?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当然就是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CT这个检查,做起来很方便,在门诊上就可以完成,在注射了造影剂的情况下,可以对心脏的血管进行较为清晰的观察,并通过软件测量大概估算血管的狭窄程度。

但是,冠脉CT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即使在检查结束之后发现有严重的血管狭窄,并且必须要进行手术,也无法立刻进行手术,而仍然要通过冠脉造影的方式进行。

冠状动脉造影,相对于冠状动脉CT来说,是一个有创的检查,一般可以理解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如果在造影下检查出冠心病,也就是比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那么,我们就可以即刻行冠脉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等手术。

近两年,还有一项检查,叫做血管内超声,越来越普及,这项检查,就可以在将探头深入到血管后,对斑块的成分进行分析。如果斑块不稳定,那么,一般来说就推荐支架植入,如果是稳定斑块,那么,药物治疗也是可以的。


来自星星的萌医生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肌的血液供应来源于发自主动脉根部的左、右两支冠状动脉(在心脏表面走行,外观有如一顶皇冠戴在心脏上,故称之为冠状动脉),当这两条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时,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50%—70%时,会发生冠状动脉循环障碍,致使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氧供需不平衡,出现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当冠状动脉管腔完全堵塞时,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引起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脉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

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脉造影是指在大型心血管造影机指引下,用特形的心导管经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确定冠状动脉有无病变以及为冠心病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断技术。冠脉造影术的目的在于检查冠状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其解剖学的详细情况,包括冠脉起源和分布变异、解剖和功能异常,以及冠脉之间及冠脉内侧支相互交通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的检查,能直观心脏血管狭窄的情况,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最可靠的方法,被誉为“金标准”。

冠心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猝死: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突然死亡,多为心肌缺血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2、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常在休息、夜间睡眠时发生,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

3、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堵塞血管管腔所致,患者此时感到长时间(超过半小时)剧烈胸痛,还可发生血压下降和伴随严重的心律失常。

4、缺血性心肌病

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无症状,但静息、动态时或负荷试验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的证据,或心肌核素扫描(ECT)有心肌灌注不足的表现。

引起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一个多因致病的疾患,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均可增加我们得冠心病的机会,主要包括: 年龄与性别,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症,久坐生活方式以及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除遗传外,以上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善的。了解增加心脏疾病和冠心病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的粥样硬化是我们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应该了解和尽可能减少这些危险因素,以便对抗或推迟冠状动脉阻塞的发生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 ,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 ,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 高脂血症:除年龄外 ,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 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 2-3%.甘油三脂 (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往往伴有低 HDLC和糖耐量异常 ,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 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 .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 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吸烟: 吸烟对机体有许多副作用,这些副作用是由于烟雾中所含的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而引起的。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 -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 ,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 80%。

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 (BMI=体重 (kg)/身高平方 (m2))在男性 >=27.8,女性 >=27.3.BMI与 TC,TG增高 ,HDL-C下降呈正相关。

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 遗传因素:研究已经证实,冠心病的发生似有家族性,即在家庭成员或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中,若有在 60岁以前发生了心肌梗塞,那个家庭成员就有易患心脏病的倾向。

9、尚有饮酒 ,环境因素等。

如何知道自己患了冠心病?

1、每当体力活动加重,如上楼、爬坡、蹬车、搬运重物等或精神过于紧张,情绪波动时,突然出现胸骨后左胸部难受,疼痛。并且向咽喉部、肩部、上肢放射,休息一会儿可自行缓解。

2、饱餐后当时或20分钟后,感胸骨后疼痛,尤其饱餐后进行体力活动时更易发作。

3、不明原因的突然胸闷,心难受,呈阵发性发作。

4、体力活动时,感心慌、气短、憋闷;性生活时感心悸、气短、胸闷或胸痛;长期反复发作的左肩痛或胸痛。

5、自觉脉搏不齐,有停顿感,有“突突”的心脏早跳感,或心脏过快、过缓。

6、熟睡时突然憋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坐起后可好转。

冠心病的防治措施

1、改良生活方式

①戒烟限酒:有研究表明少量饮酒可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吸烟是冠心病的罪魁祸首,绝对应有毅力戒烟。

②合理膳食: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尤其预防发胖。人的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正常范围20-24。超过正常标准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限制酒、糖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食物(如豆类制品)。尽量以植物油为食用油。已确诊患有冠心病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功能不全者,应同时限制食盐。

③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体育活动量应根据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强作剧烈活动,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对中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一小时,可分次进行)、保健操、打太极拳。可以根据心率掌握活动量,使心率达到(220-年龄)× 80 %为度。

④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⑤另外还要注意“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三个半分钟指夜间醒来应先静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再双下肢下垂半分钟,然后下地活动,就无心肌缺血危险,因为心脏病发作常常在夜间和晨起床时。三个半小时是指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时,晚餐后步行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则冠心病死亡率下降30%。

2、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①高血压病:所有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至少要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肾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②高脂血症:血脂治疗一般以低密度脂蛋白(LDL-C)为治疗目标。 无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LDL治疗目标为<4.1mmoL/L。 无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LDL治疗目标为<3.4mmoL/L。 有冠心病,治疗目标为<2.6mmoL/L。

③糖尿病:空腹血糖应≤6.1mm0L/L。餐后2小时血糖应≤7.8mmoL/L。糖尿病患者应更加重视餐后血糖浓度。

3 、对已有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病患者,应预防再次梗死及其他心血管事件。防治措施可大致概括为“ABCDE”:“A”是指阿司匹林和抗凝药物治疗;“B”是指β受体阻滞剂和监测、控制血压;“C”是指降脂治疗和禁烟;“D”指的是合理膳食和糖尿病治疗;“E”指的是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最大限度为心脏保驾护航。


快乐的小大夫


冠心病其实是我们方便称呼的简称,它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冠状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致使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最后导致心肌损害。主要分为慢性冠脉病(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一般来说,心肌能量需要高于其他组织约10%-25%的氧供,当冠状动脉存在显著的固定狭窄在50%-75%,在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就会出现供氧和需氧之间的不平衡,易导致发病。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比较准确的方法。一般根据冠脉直径变窄率分为四级:1.一级为25%-49% 2.二级为50%-74% 3.三级为75%-99% 4.四级为100% 到达三级,就属于严重的狭窄,而四级则是完全闭塞。临床上,我们多认为数值超过70%就会严重影响血供,但部分患者超过50%时也有缺血意义。

但是冠心病的诊断不能直接看造影的血管堵塞程度,因为冠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建议通过检查血糖、血脂等了解危险因素,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CTA,超声心电图等来进行诊断,然后判断是否要进行有创检查。

冠心病的发病因素中性别、年龄、家族史、感染等,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控制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不抽烟、不酗酒,积极锻炼,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情,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有利于减少发病。

本期答主: 于丁雯 医学硕士


杏花岛


“心脏搭桥”、“冠脉支架”、“HEART ATTACK”这些名词我们或许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听闻,或是在电视广告上听到过,亦或是上网查阅过相关的资料知识。这些名词都与人体的“发动机”——心脏相关,而与心脏相关的另一个就是“冠状动脉”。为何突然提及“冠状动脉”?因为“冠状动脉”与上述名词也有一定联系,甚至还与“冠状动脉”直接相关——冠状动脉可以引发“冠心病”。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个名词后面是“心脏病”,说明了此病与心脏相关,前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说明了此“心脏病”产生的原因。

“冠状动脉”是一套动脉系统,负责给心脏供血。而“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引起的。众所周知,冠状动脉可以随着心脏进行相应的调节,维持平衡健康的状态。

如果冠状动脉出现冠脉畸形、冠脉炎症、冠脉痉挛,或是脂质、斑块,这些斑块若是凸向血管,则会造成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心肌供血也随之减少。若是当血管内部狭窄度超过50%~75%时,此时机体会表现出胸痛等症状,这就是冠心病。

目前医学界对引起冠心病的原因尚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一般认为:年龄、性别、家族病史、抽烟喝酒、糖尿病等,都与冠心病发病有一定联系。

冠心病的症状

现今,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疾病之一,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多,超过肿瘤死亡人数。这种疾病近年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了解冠心病的发病症状,是让我们及时了解身体问题的方法之一。

1.疼痛

冠心病的症状其一就是疼痛。这种疼痛主要是位于胸骨中上段后方,程度会随着情况逐渐加重,而这中以胸骨后压榨样的疼痛就是心绞痛,它可以扩散到肩部、上腹、背部、下巴、脖子等地方。

2.恶心呕吐、打嗝烧心

此类症状与胃病情况相似,然而却是冠心病出现的病症之一,出现了此种情况,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白自身患病的原因。

3.心跳加速

冠心病还会有频频发作的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现象,甚至还可能伴随着大汗、头晕目眩等。

对于疾病,永远是“防”大于“治”,我们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出现的事情,但若做好了准备,我们就有可能会减少下一秒发生之事带来的伤害。

预防冠心病的方法

1.合理膳食,健康饮食

预防冠心病首先要做的就是健康饮食,多吃清淡食物、蔬菜水果,少吃高脂高胆固醇类,比如动物的内脏、脑、心、肺、鱿鱼、蟹黄、蛋黄、奶油等食物。

2.适量运动

现今发现,肥胖是引发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适量进行相应的运动,可以保持身体体重,尽量使自身体重保持BIM<24的状态。

3.戒烟限酒,保持休息

香烟害人,过度饮酒伤身,要学会戒烟,适量饮酒,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的人,最好要先进行治疗,以免再次引发冠心病。

5.定时体检

定时体检,查看自身健康状态。

对于已经患上冠心病的人,日常饮食更值得注意。

1.低盐低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适量摄入豆类等植物蛋白;

3.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湿气重、肾虚、减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肤病等等,怎么调理最有效?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趣味的健康知识,帮您识破健康谣言,走出用药误区!


康爱多网上药店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属于心脏病的一种。

一、先天性心脏病

二、后天性心脏病 (1.冠状动脉心脏病2.高血压性心脏病)

三、风湿性心脏病

四、肺性心脏病

五、心肌病

六、心脏肿瘤

冠心病是第二种的第一个。但是冠心病占心脏病90%以上,其实有时候也笼统的把冠心病叫做心脏病。

其实,只要发生冠状动脉堵塞,无论多少,都是冠心病。根据程度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治疗。

冠心病具有很高的危险因素,而患者的病症发作常常和天气的变化,或者是患者的情绪,长期吸烟都有一定的关联。此外,与感染也有一定关系,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

而如果患者长期感觉到胸口有疼痛的迹象时,很有可能是患有了冠心疾病。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感觉到明显的憋闷感,甚至疼痛感觉可以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使患者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

冠心病有5型,分别有如下临床症状:

1、心绞痛型

2、心肌梗塞型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隐性冠心病)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5、猝死型

不同人的心绞痛发作表现不一。多数人形容其为"胸部压迫感","闷胀感","憋闷感",部分病人感觉向双侧肩部、背部、颈部、咽喉部放散,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缓解。

一旦明确诊断的冠心病,要尽早治疗的,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药物,支架或者是搭桥治疗的可能性。

希望能帮到你,关注一下,有更多有用的东西哦!


南京的有趣事儿


这个问题,在以前回答过。

看来关心的朋友不少。

说冠脉堵多少,一般肯定是做完冠脉CT或冠脉造影以后的评估。

目前我们临床上,大家一致的看法是狭窄75%左右才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症状;当然每个人不一样。

但是作为临床介入干预的标准,一般把75%称之为临界病变。也就是如果没有典型症状可以吃药观察,如果有临床心绞痛症状,或许需要支架术。

而小于70%的狭窄,我们肯定是不会介入干预的,只会建议患者吃阿司匹林及他汀类的药物。

我们的诊断也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所以一般情况冠脉狭窄大于75%,称之为“冠心病”。

临床也有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我只说一般情况,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