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制礼,奠定周朝八百年江山,开创华夏一统之基业

文/爱斯讲历史(掀开历史衣裳,还原真实瞬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创作不易,感谢您的关注。

周公名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官职太宰,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是百官之首。

周武王灭商后,过了两年得了重病,本想把王位传给周公,周公流着泪不肯接受。

武王去世,继位的成王年幼,周公当了摄政王,把成王抱在膝盖上处理政事。

周武王是周文王的次子,周公是文王四子,而三弟管叔认为“兄终弟及”,王位应该是自己的。

管叔一边散布谣言说周公会对成王不利,一边联络其余兄弟,劝诱商纣王之子武庚造反,同时东夷诸国也趁火打劫趁乱反叛。

外忧内患,眼看国家就要四分五裂,周公决定起兵平乱。

历经两年,周公终于杀了管叔一党。但是武庚和商纣王原来的宠臣蜚廉会合,东夷势力越来越大。

周公继续东征,数场苦战,终于降服了东夷之国。

东征的胜利,使得岌岌可危的周王朝转危为安。为了防止商朝再次叛乱,周公把他们分散到全国各地。

其中很大一部分迁移到了洛邑,因为周国的两个王都都在西边,而洛邑是天下的中心,周公想要把这里打造成新的王都,可以更好的控制各方诸侯。

东都洛邑建成,成王长大成人,周公还政于王,成王即位任命周公为太师,天下终于真正的稳定下来。

可是怎么把这个天长地久延续下去呢?周公穷其半生心血,借鉴历代制度,画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蓝图,人们把这个叫做“制礼作乐”。

相传《周礼》、《仪礼》都是周公所做,而儒家对《仪礼》的解释,就是大名鼎鼎的《礼记》。

周公用“礼”“乐”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地的相处。

周公“制礼”,强调上下有别,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在他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

周公“作乐”,“乐”是为了“和”,也就是亲人之间和睦友爱,其乐融融。

正是周公的礼乐制度维系了周朝的统治,使之绵延了八百余年。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人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一直都在,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家庭观念很重,而现代化社会又一直在破坏这个小堡垒,心灵的归依何在,人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孤岛?

周公努力的苦苦探索,天下有了数百年的安宁。

虽然这个安宁最终礼崩乐坏,而且时代变化越来越快,我们寻找的平衡也越来越难,但是时常对中国传统礼乐的回溯,也许会是漫漫长夜中让我们不至于迷失的北极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