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那么魏国到底有多大

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国。追尊曹操为

武皇帝,庙号太祖。人们常说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那么三国时期曹魏的疆域面积到底有多大?

州是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十三州包括:司州(司隶),豫州,兖州,徐州,青州,雍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时得到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东至黄海。东南在长江淮河一带与孙吴;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占东汉荆州北部)、扬州(占东汉扬州北部)。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黄初元年(220年)至黄初七年(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曹魏疆域包括哪些省? 三国皆承州牧之制,以州为一级地方政府实体,但不再像过去的州牧那样拥有大量军队。州辖郡,郡辖县,县辖乡。 荆州(河南西北部、山西西南部,治襄阳,迁宛城,汉有七郡,魏得其三)、 豫州(河南东南部、安徽西北部,治谯,迁颍川)、 青州(山东东北部,治临淄)、 兖州(山东西部、河南一隅,治鄄城,一说治廪邱)、 扬州(安徽中部,治合肥,迁寿春,汉有六郡,魏得九江及部分庐江)、 徐州(江苏北部、中部、山东南部,治彭城,一说治下邳)、 凉州(甘肃、宁夏西部及青海东北一隅,治姑臧,即武威)、 冀州(河北南部及山东西北边缘,治邺,过信都,即冀县)、 幽州(河北北部、辽宁南部、朝鲜西北部,治蓟,即北京)、 并州(山西中部、北部,治晋阳,即太原)、 雍州(陕西中部及甘肃东南部,治长安,即西安)。

因为一般认为的三国鼎立是这样的

这样看起来三方的实力对比的确差不多

但实际上是这样的

即便这图,对吴国的实际控制已经算是偏大了。另外可以看出,诸葛北伐的失败,实在是势不能为另外,古人这句「天下三分有其二」,很可能是按掌握州的数目来看的

州是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十三州包括:司州(司隶),豫州,兖州,徐州,青州,雍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

由图可见,十三州中:

曹魏掌握了:司州(司隶),豫州,兖州,徐州,青州,雍州(自设凉州),并州,冀州,幽州,以及荆州北部(自设郢州)扬州一小部分,大约九个州

孙吴掌握了:荆州南部,扬州大部,交州(自设广州),大约三个州

蜀汉掌握了:益州(自设梁州),满打满算一个州

十三州掌握九州,称「三分天下有其二」不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