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明明是大明第一猛将,可为什么却说此人是猛将呢?

王弼,生于元末,安徽临淮(安徽凤阳)人。元朝末年,政治腐朽,盗贼四起,百姓纷纷揭竿而起。王弼见势部队,也集结乡里青壮之人依仗三台山树栅自保,因为此人勇猛无敌,善使两把大刀,被人称为“双刀王”。到了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的时候,王弼慧眼识珠,知道朱元璋是个不同寻常之人,于是率领手下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情况后大喜,知道王弼勇猛盖世,便让他担任宿卫一职,隶属于邓愈军队。

王弼投奔朱元璋之后,一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最令人称道的是下面两次战役。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朱元璋灭掉陈友谅之后,率领大军攻打张士诚。张士诚的手下得知情况后,一个个丢盔弃甲,主动来降,没过多久,朱元璋大军便打到了张士诚的老巢平江城。有道是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平江城乃是张士诚的老巢,张士诚已无路可退,率领手下将士顽强抵抗,再加上城高墙厚,朱元璋的部队打了大半年,却一直久攻不下。

有一次,张士诚见平江城缺水少粮,又与外界割断了联系,看来迟早要败,于是决定率领手下将士突围。张士诚令人打开西门城门,喊道:“弟兄们,要想活命,那就突围。”打仗这个东西,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现在张士诚的手下将士一个个被逼到了绝境上了,无不豁出性命,冲锋向前。

当时西门乃是常遇春的驻地。常遇春是个不世出的猛将,两军相逢勇者胜的道理自然懂。他长刀一挥,身先士卒地冲了过去。身后将士见主将如此勇猛,个个也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与张士诚的部队拼命。此仗打得十分激烈,双方死伤都很惨重。虽然常遇春的部队勇猛无敌,时间长了,也开始抵挡不住了,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常遇春拉着王弼的手臂,动情地说道:“将军,军中都称你为健将,你打败这些人吗?”

王弼见第一猛将常遇春都称赞自己勇猛,备受鼓舞,大喊一声“冲啊”,两腿一夹,挥着双刀冲进阵中。众将士在王弼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像潮水一般扑向张士诚的部队。张士诚知道大势已去,挥军回城,结果却乱做一团,相互践踏而死不计其数,张士诚自己也落了水,险些身亡,最后仓惶逃入城中,再也不敢出城作战。

还有一次,在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的时候,王弼跟随大将军蓝玉出塞北伐。蓝玉率领大军出塞后,一直找不到北元的主力部队,后来探知北元后主逃到了在捕鱼儿海(贝加尔湖),于是蓝玉率领大军日夜兼程赶到百眼井,结果又没有见到元军。当时有些将领开始动摇了,说孤军深入腹地太危险了,建议回师,蓝玉没有办法,也打算回师了。这时,王弼说道:“我们率军十多万人,深入漠北,毫无所获,就这样班师回朝的话,我们怎么去向皇上复命呢?”

蓝玉听从了他的建议,继续部队继续朝前进军,终于在捕鱼儿海发现了元军营地。蓝玉大喜,命令王弼为前锋,率领骑兵突袭元军。王弼如猛虎下山一般,率领手下士兵向敌人冲杀过去,大败元军,缴获了元军的所有粮食、装备,还斩杀了元太尉蛮子等,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

常遇春乃是大明第一猛将,他尚且还称王弼是健将,可见王弼之勇猛。只可惜后来蓝玉案爆发,朱元璋下令诛杀蓝玉三族,王弼得知此事后,跟傅友德说:“皇上如今年事已高,又严于诛杀,我们这辈的人所剩无几,应当联合起来寻找出路。” 结果被锦衣卫告发,最后被朱元璋赐死,削除了爵位。一代名将就此殒没,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