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之豫让自毁容貌为报仇

故事讲的是公元前453年,晋国的智伯,赵国的赵襄子,魏国的魏桓子,韩国的韩康子均有称霸之心。智伯分别要求韩康子魏桓子割让土地给他,两国为了让智伯娇纵轻敌,爽快答应了割地。智伯又要求赵襄子割地,没想到赵襄子是个难啃的骨头,绝不退让。智伯便发动战争,怎料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三人联合,诛杀了智伯,三家分晋。赵襄子杀死了智伯,并把他的头盖骨涂上油漆当成酒杯。

这一行为惹怒了一位侠义人士——智伯的大臣豫让。豫让为了报仇,乔装改扮混入赵国宫殿,装作粉刷厕所墙壁,等待时机,结果被发现。赵襄子感叹于豫让的忠心,放了他。豫让不死心,为了再次行刺赵襄子,他用漆涂抹皮肤,身上到处生疮,又吞咽木炭粉末,喉咙嘶哑改变声音。这样在街上讨饭,连她妻子都没认出他来。

豫让路过朋友家门,被朋友认出来。朋友非常难受,哭着劝他做赵襄子的侍臣,伺机报仇也是一样的,豫让却拒绝说:“我若做他的臣子,又去谋杀他,不就成了不忠不信之人了吗?”

豫让决意行刺,失败告终。赵襄子抓住他,问他有什么好说的,豫让说:“我为主公报仇是出于良心,你逃脱了是你的运气,我死而无憾,只是有点恨。”赵襄子听罢,深深感叹,脱下外袍说:“就用我的袍子代替我成全你的一片痴心吧!”豫让对准袍子连刺三刀,然后从容赴死,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

每每读到历史,想到那些忠义的人事,深深感叹。那种为了别人宁肯牺牲自己知恩图报的心情现代人有几个能体会?就算能体会,能做到的更少之又少了。人心不古,就是说的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