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吕氏32君主简介(一)

首先说明的是,齐国分两段,开国齐太公吕尚到第32个君主齐康公吕贷,是吕氏当政。公元前386年,田和得到周天子的权威认证,位列诸侯,开启田氏齐国时代。

1.开国君主太公吕尚

太牛了,故事多,经历丰富。

在位45年,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事业蒸蒸日上。《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值得一提的是,吕尚竟然得到周成王的授权“五侯九伯,实得征之”,意思是征伐其他诸侯国是合法的,司马迁紧接着再次强调“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2.第二代君主丁公吕伋

吕伋是周成王的舅舅。由于吕伋没什么故事,在这补充一点吕伋的姐姐邑姜的一些故事。吕伋有一个姐姐,也就是吕尚有一个女儿叫邑姜,生得眼含秋水,面如荷花,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绝世佳人,古今国色。一看就具有当王后的潜质。吕尚将自己的女儿邑姜嫁给武王姬发,先为妃,伐纣成功后,被封为王后,成为大周朝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后。

这个邑姜很不简单,不知道比后来的吕后、慈禧强多少倍。周武王姬发死后,留下孤儿寡母,周围是一群能征惯战、心狠手辣的叔叔、兄弟和各路诸侯。虽然有托孤大臣周公、召公和自己的老爹姜子牙辅助,但也是危机四伏,形势险恶。由王后成为太后的邑姜,充分运用政治手腕,用忠实的大臣处理国事,自己统帅后宫,教导年幼的周成王姬诵一步步稳固政权。终于安全度过最危险、最困难的阶段。

邑姜的亲爹是姜子牙、公爹是周文王姬昌,老公是周武王姬发,大儿子是周成王姬诵,孙子是周康王姬钊。周成王、周康王统治期间,被史学界称为“成康之治”。邑姜被后世尊称为“圣母”。

3.第三代君主乙公吕得。

历史记载:“丁立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意思是吕伋死了,他的孩子吕得上位,吕得死了,他的孩子慈母上位。至于在位置上干了什么,没记载。应该是平平安安一辈子。他自己省心,后来学历史的学生也省事,少背诵多少知识点。

4.第四代君主癸公吕慈母

一个名字而已,也没什么好讨论的,值得一提的是,和他爸爸一样都很省事,没留下什么值得津津乐道的事迹。

5.第五代君主哀公吕不辰

吕不辰就没他的爸爸爷爷安逸了。齐国的邻居是纪国,纪国是侯爵,比齐国的公爵爵位低一等,当时的纪侯是姜季,姜季是周夷王的老岳父,他的女儿“亦赏”是周夷王的王后。纪侯是个奸诈小人,喜欢扇阴风点鬼火,采取不正当手段拔除眼中钉肉中刺。邻居之间很容易有矛盾,齐国和纪国是邻居,吕不辰和姜季常常相互看不上眼,搞一些小摩擦。关键是吕不辰竟然连续两年不履行诸侯国义务,不向周夷王述职,也不纳贡。这时候的周夷王呢,一心要恢复周王室的威势,整顿那些蠢蠢欲动的诸侯。几个因素就凑到一起了,老邻居纪侯给女婿周夷王上眼药,说吕不辰的坏话;吕不辰也没眼色劲,想通过不纳贡的方式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周天子想找个倒霉蛋严厉打击给其他不安分的诸侯看。三方共振,事情就成了。周夷王把吕不辰喊到镐京,当众诸侯的面就把吕不辰仍到大鼎里活活煮死了。周夷王立威成功,纪侯奸计得逞,就可怜了吕不辰,成为了一只“杀鸡儆猴”的鸡。

吕不辰被烹杀,在齐国历史上是一道分水岭,从此,齐国进入外被纪国压制,内有互斗不休的局面。安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竹书纪年》记载: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史记》也是一句话: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