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中国古代“段子手”乾隆的「神回复」

说起段子手

神回复这两词,大家肯定是毫不陌生的。

在信息化快速传递的时代里,这应该最大的印象就是早期的论坛里面,回复信息使人捧腹大笑或者赞不绝口的人呢。

那么我要告诉大家,

其实这种幽默和抖机灵都是与生俱来的,你信吗?

真的,其实在咱们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一批非常出名的段子手和神回复了!所以这其实是祖传的基因!

要举例一个大家最近最耳熟能详的人——那就非乾隆莫属了!

如果说中国古代段子手论资排辈的话,

乾隆应该是段子手的高产者,大成者!

他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

有一种说法是,乾隆一生写了将近五万首诗,

接近《全唐诗》的总和,是最为高产的诗人。

虽然有人经过折算,认为政务繁忙、日理万机的乾隆每天要写一至两首诗,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不过这种数量上的真伪,暂且不去论它,可以确定的是,乾隆这个皇帝,当真是非常的喜欢写诗了。

写诗和段子手有什么联系呢?

那是因为,他的这些诗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造作之诗!

就基本上相当于现在段子手们写出来的押韵的段子!

无论是嘲讽的、吐槽的、黄暴的、硬凑的,那叫一个各式各样!

举个栗子: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

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有一次,乾隆皇帝带着纪晓岚微服出宫,在一家酒楼喝酒时,

看到有一家迎娶新娘,乾隆诗兴萌发,作了一首诗:

楼下锣鼓响叮咚,新娘羞坐花轿中。

今日洞房花烛夜,玉簪剔破海棠红。

还有野传的一些诗,例如:

远看城墙锯锯齿,近看城墙齿锯锯。

有朝一日掉过来,上面不锯下面锯。

是不是朗朗上口,一看就懂?

而且乾隆不但喜欢写诗吐槽,还喜欢“发弹幕”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赵孟頫

赵孟頫,元代艺坛领袖,书法超迈唐、宋,承续“二王”,绘画开启了文人画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是他学生,乾隆皇帝是他宇宙第一脑残粉。他的作品有多出名,从画面上有多少印章和题跋就能知一二。

乾隆到底是怎么表达他宇宙第一脑残粉的行为和心里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乾隆到底是如何为赵孟頫打CALL的吧!

看看这张赵孟頫的《人骑图》

那叫一个严丝合缝,强势围观(求人和马的心理阴影面积)

再看看这张题跋比正图长NNNN倍的《饮马图卷》

还有这张天上飘满黑字红印的山水画《鹊华秋色图》

其实收藏家们,每每得到一些字画佳品的时候,确实是爱盖个印、写点字的。这种留下点自己的痕迹的方式,有人称之为古代版的“强势挽尊”。

当然,若是留的是一些精彩的题字,那还能为作品本身增色不少,

后世也可以通过这些痕迹,推断出字画的传承脉络。

绝大多数收藏家们,还是比较克制的,题跋不会直接写在原纸上,而是接续在纸张头尾。盖印通常都盖在边角不起眼处,不太会用显眼的大印。

比如这张《秀石疏林图》:

是的,我们都知道——爱是克制,喜欢就是放肆。

但是这无法定义我们这位在书法上专师赵孟頫的宇宙第一脑残粉乾隆皇帝!

而且乾隆本人还是个实打实的印章狂魔

据说一生所刻有印章1000多方,最常用的居然有500多个????

赵孟頫的多幅字画上,都有他老人家作为迷弟为之打CALL的朱印和“墨宝”。

比如这幅开启元四家画风的代表之作,赵孟頫的《水村图》。

引首“清华”二个大字是乾隆帝御笔亲题,光是在自己的题字上就盖了四个章。画面右上角也有乾隆扎眼的大方印。光有印章还不够

,旁边一串绵延整幅画卷的题字,也是乾隆的御笔哦!

《水村图》描绘的是他朋友隐居地方的风光,那里有江南山村水乡的平远小景。沙丘低峦,疏树荒村,渔舟出没,远山近物均在烟雨之中。然而被后世加上了这么多印章和题字,原本开阔舒朗的水墨瞬间变得拥挤不堪。

赵孟頫复古画法的代表作《鹊华秋色图》被加戏加得更加可怕

地平线上,矗立著两座山,左侧的“鹊”是济南郊外的鹊山,右侧的“华”则是附近的华不注山。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整个画面洋溢着牧歌般的恬静气氛。除了……天空上密密麻麻的字和印,仿佛乌云压地,原本的留白被填得不能再满,那股秋高气爽的意境也被稀释了。

乾隆还对自己的字有着谜之自信,就喜欢在偶像的作品上题字,他的字和赵孟頫的字呈现在同一张纸上,实在是一种残酷的对比。

赵孟頫的《二羊图》左侧为赵孟頫自题,右上方为乾隆御笔题字。

鹊华秋色图 赵字

红衣西域僧图 赵字

赵孟頫的书法华美而有骨力,流利而不甜腻;

既有精致典雅的“富贵气”,又不失清新潇洒的“山林气”。

鹊华秋色 乾隆字

红衣西域僧图卷 乾隆字

名家评论:“乾隆的字没有学透赵体精华,圆润有余但坚挺不够,显得绵软而缺乏力度,被嫌为“形似胖昏鸭”。”

但是乐乐觉得,这两人的字,写的真的都挺好的!

赵孟頫 红衣西域僧

这些本不属于字画的额外的痕迹,仿佛一片密密麻麻的弹幕,割裂画面,破坏本身的意境,严重干扰了后人欣赏字画。

如果赵孟頫知道自己的心血之作被小(大)粉(皇)丝(帝)加了这么多戏,会不会气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