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如何完成现代政治转型的?

我家在东北嘎啦

韩国的政治转型其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自建国以来六十余年的发展才逐步完成的。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美、苏两国分区托管了朝鲜半岛,流亡海外的李承晚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扶植下在半岛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在美国占领当局扶植下建立起来的韩国政府尽管表面上复制了美国的政治模式,然而实际上却是一个独裁专断的政权,但毕竟形式上仍保留着民主选举的模式。1960年3月第四届总统大选开始了,李承晚政府出动警察、动员政府官员采取了以暴力威胁投票人、伪造选票、调换选票箱、操纵选票统计等各种手段以及政府向各选区下达“调整减数报告”票数的指示等等不法行为。这引起了韩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于是在当年4月19日一批韩国年轻人前往青瓦台总统府抗议,李承晚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导致186人死亡,6000余人受伤。这反而激起了全国范围内更大规模的暴动事件,李承晚被迫于1960年4月27日向国会提出辞呈。尽管四一九运动成功推翻了李承晚统治之下独裁的韩国第一共和国,然而在一年后就发生了由朴正熙少将发起的五一六军事政变,在军政府的统治下自由民主依然被压制。

朴正熙时代是韩国经济突飞猛进的“汉江奇迹”时代,正是在他执政时期韩国实现了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腾飞,得以跻身亚洲四小龙。与此同时他通过修宪扩大总统的权限并取消连任届数的限制,全民直选也被取消,此时国会的监督职能已基本算是空有其名了。尽管朴正熙时代实现了韩国经济的腾飞,但因此获益最大的是那些具有官方背景的财阀,在这个独裁专制政权的统治下财富是向有权有势者集中的,而底层民众已越来越无法忍受自己的生活迟迟得不到改变的现状,于是民间的反抗运动一时间风起云涌。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因韩国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遇刺身亡,总理崔圭夏就任代总统并表示将回应民间诉求而对韩国政治进行改革。崔圭夏凭借这一承诺赢得了当年12月6日的大选,由代总统成为正式总统,但仅仅6天之后韩军保安司令全斗焕就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政府大权。

这时民间要求解除戒严、推行民主宪政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不久金大中等民主人士发表了《促进民主化国民宣言》,要求全斗焕下台。1980年4月中旬全国爆发了工人及学生示威浪潮,要求民主。5月初全斗焕政府公布了戒严令:宣布在汉城取消一切政治活动,禁止集会游行。但民众示威浪潮随之更扩大,要求撤销戒严令和全斗焕下台。5月15日约10万名大学生在汉城集会,向军政府示威。1980年5月16日光州也有3万名学生与市民示威。全斗焕政府拘捕了金大中、金泳三等民主运动领袖和学生,随后组织起戒严军分六路包围了韩国全罗南道首府光州市。5月20日晚光州发生了20万人参与的集会示威活动,21日凌晨戒严军警向不肯散去的人群开枪,造成54人死亡。然而此举并未能制止集会示威活动——到了21日白天集会示威的参与者反而增加到30万人并与军警爆发了武装冲突。

尽管全斗焕政府武力镇压了光州事件,但至此韩国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矛盾也已发展到临界点,终于在1987年要求政治民主化的人们再次和韩国政府展开对峙并赢得了最终决战的胜利:这年6月10日任期届满的全斗焕绕过民众,内定由卢泰愚接替自己继任下任总统,由此引发了有24万人参与的“六月抗争”。这次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关注部分来自于次年汉城将要举办的奥运会,毕竟在此之前韩国在国际上并无多少影响力可言。本来以全斗焕为首的军政府是想以奥运会作为韩国国立提升的象征,是想将其打造成为自己的政绩工程,不料如此一来也使韩国国内发生的事暴露在国际社会的视野之下——国际奥委会警告韩国政府:如果韩国国内的动荡持续下去,那么将考虑取消汉城的主办权。更加令韩国政府无法抗拒的是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案督促韩国当局顺应民意、避免流血,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甚至向韩国政府寄来了自己的亲笔信并在其中提出了明确警告。由于韩国的国防安全几乎完全依赖于美国,而经济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仰仗美国,美国的这一决议对韩国而言是不可违逆的,最终韩国政府在国内外各种压力的综合作用下不得不向民众妥协,韩国的现代政治转型由此完成。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一个国家,他命运的何去何从,往往会取决于一些特殊的关头,韩国就是很显著的例子。

提及韩国的政治转型,不能不提及韩国1987年6月10日爆发的“六月抗争”。正是这一次韩国民众的民主抗争运动,促使韩国从威权统治的暴力角逐循环圈中解套,以和平立宪的方式重建韩国政治,开启民主时代,成为韩国社会转型的重大关卡。

(图:韩国首尔、永登浦区、汝矣岛洞、国会议事堂)

所以说,1987年,是韩国的政治转型年。没有1987年的抗争,就不可能有现在和平、稳定、繁荣、民主的韩国。

1987年以前的韩国政治困境

1987年之前的韩国,虽然在美国支持下,仿照美式政体,建立了初步的民主政治框架,但是,像很多亚洲国家一样,还有由强人政治主导国运,处在威权社会向民主政治过渡的微妙时刻。

1963年,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开始统治韩国,经济上开始实现起飞,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汉江奇迹”这样的飞速发展。但是这时的韩国,一方面,还是强人威权政治,政治体制落后于经济形势;

另一方面,因为经济发展,社会城市化,教育普及,阶级结构松动,公民意识强烈,所以社会上普遍对于现代性的民主政治非常向往,有一些抗争也已出现,虽然不便说明。

(图:反映韩国当时状况的韩国电影剧照)

可以说,这一段局势,是韩国1987年转型年的前导和预演,它也预示了民意之不可违,世界政治之大势所趋。

1987年发生了什么成为韩国的“转型年”

韩国历史到了1987年,一切民主或反民主的力量几乎都在待时而发,成为考验韩国民众、韩国政治家智慧、良知的大考之年。

1987年6月10日,时任韩国总统金斗焕任期届满,绕过民众,直接指定他的亲信卢泰愚就任下一任的韩国总统,只是美其名曰为“候选人”。这一决定,将韩国民间久蓄的不满与渴求迅速地激发开来,很快,韩国各地引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争,24万人走上街头呼喊,史称“六月抗争”。

面对这一运动,当时的韩国政府高层意见也开始分裂,有声音主张不做镇压,而是马上实行直选,而卢泰愚当选的胜算也是稳操的,这样既安抚民意,又能继续统治;但另一方,则认为如果一旦妥协,后果将难以预料,所以力主镇压,速战速决。韩国政府内部两派意见不一,处在犹豫之中。

正在这时,来自韩国庇佑国的美国传来的信息,直接成为促动韩国启动和平解决方案的力量。当时的美国,主张韩国实行更加民主的体制,因此当六月抗争爆发时,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案,督促韩国当局顺应民意,避免流血,其时的里根总统甚至直接发出了亲笔信,给出了警告。

(图:夜光中的韩国首尔街景)

正因为美国的干涉,韩国政府放弃武力,实行政治开放政策,宣布修改宪法,总统直选,保障新闻自油等等。当年,卢泰愚凭借直选击败对手,就任韩国新总统。韩国就此重新开启了民主时代。

因为1987年是韩国社会路径选择的最关键一年,所以一直被称为韩国政治转型年。而他的过程、解决方式、政治后果,也理当给予很多国民很多启示。

所以,我常闲扯,1987年不仅是韩国转型年,他的经验,是属于全世界的——假设大家还愿意思考的话。

2018,6,22,晚闲敲

勉力坚持每天都写三两篇文史八卦、生活随感、时政看法、影视评论等。所有关注、点赞,还有留言,都是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