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将太厉害,主帅下令:找个和他长一样的家伙,杀掉!果然获大胜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们一定知道魏公李密这个角色。虽然他是个失败者,没能得到天下,但不可否认的是此人足智多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雄才。作为瓦岗之主,李密占据天下之核心,手握回洛仓等粮仓的海量粮食,身边更是有魏征、徐懋功、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王伯当这样的精兵悍将。在很多人看来,李密必然可以得到天下。然而令人咋舌的是,不可一世的李密,竟然败给了当时名声不显的王世充,实在令人大跌眼镜。那么,李密为何会失败呢?原因其实有些无厘头。

李密,原本是隋朝贵族,后来跟随杨玄感造反。不久后,杨玄感失败,李密仓皇逃窜,最终投靠到瓦岗寨的翟让帐下。李密极有谋略,见识不凡,很快便壮大了瓦岗寨,使其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反隋力量。其后,李密野心膨胀,背信弃义地杀害了翟让,篡夺了瓦岗寨的主导权。在此之前,李密占据了回洛仓和兴洛仓,拥有巨量的粮食。他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不仅给瓦岗军带来了巨大的名声,还带来了巨大的兵源。很快,瓦岗军人数就达到了百万之众。

李密深信“兵在于精,而不在多”,于是他仔细挑选了8000精锐,并命名为“内军”,以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人为统领。李密曾夸口,有这8000兵,就算是百万大军也不怕。不久后,盘踞于洛阳的豪杰王世充出兵袭击兴洛仓。李密派遣数百内军迎敌,结果把王世充杀得大败。秦琼等人在敌军中左突右冲,如入无人之境,致使王世充的军队没命的逃窜,他们抢着拥上浮桥,淹死了几万人。他的虎贲郎将杨威、王辩、霍举、刘长恭、梁德、董智都已阵亡,王世充仅以身免。

王世充失败后,充分感受到了李密的强大,于是他吸取教训,决心反败为胜。王世充虽然出身低微,但他素来狡黠、足智多谋,在他看来,若想击败李密,必须以智取胜。当时,李密正与杀死隋炀帝的宇文化及交战,无暇顾及王世充。因此,王世充借助洛阳的人力物力,很快便恢复了实力。王世充看准时机,趁李密宇文化及激战正酣之时,率军袭击偃师城,在通济渠南岸安营扎寨,在洛水上架设浮桥,准备决战。

战前,王世充大打心理战。由于王世充军曾败给过李密,因此心里有阴影。因此,王世充扬言自己梦见了周公,于是在洛水岸边修建了周公祠,叫巫师宣扬周公命令尚书左仆射赶快讨伐李密,会立大功,不然兵士们就会全部死于瘟疫。王世充的士兵多来自楚地,最信鬼神,因此均信以为真,纷纷请求出战。王世充见军心可用,于是开拔出征。

两军阵前,李密丝毫不把手下败将王世充放在眼里,丝毫不顾自己军队“精兵骏马多半战死”的状况,还以为王世充部不过是乌合之众。随后,两军展开激烈交锋,单雄信、程咬金、秦琼等人一马当先,猛冲敌方阵营。王世充部抵挡不住李密的冲击,纷纷败退,惨败的阴影又笼罩在王世充的头上。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王世充急中生智,立即下令:“赶紧找一个和李密长得像的家伙,立即杀掉。”

部下得令后,还真找了个和李密长一样的士兵。王世充给这个“假李密”套上华丽的盔甲,然后在两军阵前当场杀掉。随后,王世充命人提着“李密”的头颅,大声叫喊:“李密被我们杀了!”瓦岗军众将士一看,真以为李密被杀了,随即大败。瓦岗军屡次作战,早已疲惫不堪,之前的悍勇可谓是回光返照。当看到“李密”被杀,紧绷着地弦终于松了。

最终,瓦岗军兵败如山倒,程咬金、单雄信、秦琼、裴仁基、祖君彦等悍将当场被俘,随后被王世充收编,瓦岗军被俘10多万人。由此,李密精锐尽失,从而失去了争夺天下本钱,他逃入武关,投靠了唐朝,之后又因为谋反,和亲信王伯当一起被杀。而秦琼、程咬金、徐懋功、罗士信等人看不起王世充的为人,他们相约在阵前倒戈,归附了唐朝,成为大唐争霸天下的悍将,最后都被封为公爵。李密本拥有称霸天下的本钱,却不知利用,最终身死国灭,为后人所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