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1930-1942,海量罕見老照片回到民國!值得珍藏!

一組非常珍貴九江黑白照片奉上

值得珍藏!

(1930年12月出版),蓮花洞的登山口,挑夫在此候客,只見竹轎懸掛在樑上,不佔用地面空間,路旁幾個孩子看著人來人往。

(1931年2月出版),石鐘山,位於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相會處,山頂遠眺,江水湖水,一清一濁,界線分明。

(1931年2月出版),鄱陽湖口,湖畔村落密佈,湖中大小船舶穿行停靠。

(1931年2月出版),石鐘山全貌,山為兩座,下有洞穴深潭,水石相激,聲如石鍾而得名,蘇軾的一篇名文《石鐘山記》寫的就是此山。

(1931年2月出版),鄱陽湖與長江上的木筏,一層層的木頭堆疊起來,上端建有棚屋,便於水上生活。

(1931年2月出版),筏屋內部,幾位船民正在絞動軲轆。

(1931年3月出版),夕陽西下,長江上的船隊,前方的船帆張開,行駛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

(1931年3月出版),九江城外的甘棠湖,水源來自廬山的山泉,因紀念唐時江州刺史李渤的德政如同周公,而稱之為甘棠湖,遠處的佛塔位於能仁寺。

(1931年3月出版),九江英租界,1861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明確英國在九江建立租界,1927年被 民 國 政府收回。現代化的鐵橋橫跨水面,長袍馬褂的百姓穿行橋上,岸旁吊腳樓民居和西式建築,混雜一處。

(1931年3月出版),南康城區的衙門,位於當時的星子縣,民國時期廢除南康府。豔陽之下,女子撐著傘,最後一人還回首張望。

(1931年3月出版),潯陽江頭,萬里長江流入九江,而九江又稱潯陽,因此這段長江被稱為潯陽江,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便寫於這裡,篇首為:“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1931年3月出版),長江上張網捕魚的漁人,起獲時的漁網,彷彿是蝴蝶的雙翼。

(1931年3月出版),站在高處放哨的士兵,只見其一手握槍,一手扛傘。

(1931年3月出版),南康(現廬山市南康鎮)城內的街巷,石條路依坡而建,兩旁店鋪,有京廣雜貨,仁丹等各式招牌,左側店鋪門口,大大小小的少兒和掌櫃正好奇的看著攝者拍攝。

(1931年3月出版),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廚房,大灶有三口鍋,一位老婦人,滿頭銀絲,正在灶臺旁忙碌著飯菜。

(1931年3月出版),九江的陶器商鋪,經營的是景德鎮的瓷器,店鋪建築應是西式風格,商號名稱可見:“殷永興”“聚榮昌”等,中間的小門樓刻有“平安旅社”字樣,想必是各地商人行商落腳之處。

(1938年3月出版),鄱陽湖日出風光,應是從廬山上俯瞰而得。

(1938年3月出版),湖口鎮的港口碼頭,只見船舶停靠,兩艘小舟靜靜劃過。

(1938年3月出版),湖口鎮全貌,作為軍事要地,傳統的中國民居,錯落相倚,左下方的西式建築好像是一座教堂。

(1938年3月出版),九江城的岸邊碼頭,可從鄱陽湖船行至南昌。當時的人們大多身著白色的長袍與馬褂。

(1938年3月出版),九江城西門處的街道,弧形的道路,挑夫、車伕、行人、人來人往,兩旁商鋪大多兩層以上,右側的商家是“楊德堂油行”。

(1938年3月出版),龍開河,又稱湓水,片中烏篷船停在岸邊,兩岸風光旖旎,白居易在九江期間,泛舟河上,寫過一首《泛湓水》:“四月未全熱,麥涼江氣秋。湖山處處好,最愛湓水頭。湓水從東來,一派入江流。可憐似縈帶,中有隨風舟。命酒一臨泛,舍鞍揚棹謳。放回岸傍馬,去逐波間鷗。煙浪始渺渺,風襟亦悠悠。初疑上河漢,中若尋瀛洲。汀樹綠拂地,沙草芳未休。青蘿與紫葛,枝蔓垂相樛。繫纜步平岸,回頭望江州。城雉映水見,隱隱如蜃樓。日入意未盡,將歸復少留。到官行半歲,今日方一遊。此地來何暮,可以寫吾憂。”

(1938年3月出版),南康城內的牌坊群,氣勢巍峨,建築精美,作為白鹿洞書院所在地,遺蹟眾多。

(1939年6月出版),廬山上的僧人,氣度不凡。

(1942年9月出版),鄱陽湖上的打魚船。

五老峰

現在去廬山的小夥伴們

還能看到這樣的風景不?

煙水亭

甘棠湖中,樓臺遠距世俗紅塵。

愛蓮池

周敦頤觀蓮處

白鹿洞書院

南唐升元年間,白鹿洞正式改名為書院,

稱白鹿洞學院,亦稱"廬山國學"。

宋仁宗五年,改稱"白鹿洞之書堂",

與其時的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併為"四大書院"。

白鹿洞書院朱熹神位

周敦頤墓

“江洲八景”之—

之後被毀,2007年重新修復後開放

香爐峰

不知這條山路還在不在?

西林寺塔

現在的塔經過修葺氣派多了

棲賢寺

如今的棲賢寺可不似這般的冷清

東林寺

現在香火老旺了

廬山雲煙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仙人洞

暮色蒼茫看勁松,

亂雲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

無限風光在險峰。

石門澗

虎溪

遠遠看到了西林寺塔

大月山

如今驢友的好去處

廬山雪松

這顆小雪松應該成了雪松爺爺吧

大漢陽峰

這山、這雲,蔚為壯觀

湖山千里

轉眼雲開迷霧散,千里湖山入眼底

牯嶺山路

沒有護欄的好漢坡

牯嶺別墅群

雲中山城,美不勝收!

民國時的九江有沒有驚豔到你?

這些穿越來的地方

你還認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