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英烈:俞海清(1904——1930.7)

俞海清,1904年5月16日出生於南通縣餘總鄉二十五總(現海門市正餘鎮五總村)。他在家鄉讀完高小,後入江蘇省第七中學(南通中學前身),畢業後考入上海大學。這所大學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為培養幹部而設立的高級黨校,革命氣氛濃郁。在學校俞海清曾面聆翟秋白、惲代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教誨。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俞海清積極參加了反帝愛國運動行列,進一步經受革命實踐的鍛鍊和教育。1926年在上海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他經組織批准,同年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上海大學被國民黨政府查封。下半年,俞海清受黨組織派遣,回到通東老家進行黨的開闢工作。他先在石頭鎮小學任教,後來轉到餘東第九高小,同時任國民黨第六區黨部第二分部執行委員。俞海清白天教書,晚上訪貧問苦,每逢星期日,以探求學問為名,召集進步教師開會,宣傳革命主張,組織大家討論“窮人為什麼窮,地主為什麼富”的問題。經過俞海清的努力工作,群眾很快發動起來,首先發展了俞金秀、仇建忠、何蘭階、俞鏡清等一批中共黨員。1928年4月,通東地區第一個中共黨支部——二十五總黨支部在河北小學成立。委員有俞海清、仇恆忠、湯慰崇、仇建忠、湯林宗5人,支部書記俞海清。1928年秋,餘東區委建立,俞海清任區委書記,同時為中共南通縣委委員。此時,餘東區已建立20個黨支部,黨員發展到300餘人。在黨的領導下,各鄉保的農民協會紛紛成立,群眾抗糧、抗捐鬥爭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1929年10月23日,俞海清獲悉惡霸地主湯廉臣到餘東鎮為養子採購結婚用品,立即將情報送到餘東區隊仇建忠手中。第二天上午,湯從餘東鎮乘坐獨輪小車回家,途經王灶河渡口(現正餘鎮王灶河村),剛跨上北岸時,即被早已埋伏在那裡的紅軍游擊隊擒獲。俞海清的活動雖然很隱蔽,但還是被湯家苴的地主們覺察。他們勾結國民黨南通縣警察大隊,把俞海清家的房屋全部燒燬。俞海清見自已身份暴露,便和其弟俞鏡清參加了紅軍隊伍,與敵人進行公開的武裝鬥爭,其家屬避居上海。

1930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江蘇第一大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一支隊(後改二師),俞海清參加一大隊的領導工作,先後參加攻打四甲壩、餘東鎮、湯家苴等多次戰鬥。

1930年7月22日夜,俞海清和俞鏡清各率一個分隊,駐紮在西小川港姜家大園(現四甲鎮東南村)的東西兩宅。天將破曉,槍聲四起,駐紮在西宅的俞鏡清部遭到四甲壩出動的省保安隊襲擊,俞海清率部救援,敵人腹背受攻,不支而退,但在激烈的槍戰中,俞海清不幸中彈英勇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