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才能出众、立有大功,却成汉武帝刀下亡魂,到底是为什么?

汉武帝能够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千古一帝”,除了本身的雄才大略外,更为关键的是,他手底下有一批才能卓越的人才,能够在各个方面提供极大的支持。

比如桑弘羊,为汉武帝解决财政问题,保证需要用到钱的时候不会出现短缺;比如卫青和霍去病,纵横沙场,攻必克、战必胜,有效地实施了解决边患的战略;又比如董仲舒,在思想统一上提供了莫大的助力。

此外的主父偃、卫绾、公孙弘等等,无一不为汉武帝的千秋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这些人能够善始善终的实属有限,但至少在汉武帝的手底下,曾经发光发热过,也算是青史留名。

相比起另一位才能出众,在汉景帝时期立有大功,但最后却因为一件小事而被处死的人,他们幸运得太多。

这个人,就是窦太后的侄子、汉武帝的表叔窦婴。

按理来说,有着这样的身份,加上他的能力,出人头地并不困难,然而事实是,他在汉文帝时期一直不受重用,直到汉景帝时期,才因为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被封为魏其侯,并开启了短暂的上升期,做到了太子太傅。

可随着太子刘荣被废,他再一次被皇帝遗弃,重新被重用还是在汉武帝继位之后,被任命为丞相。

或许就是他时运不济,因为他崇尚儒学,开罪了喜欢黄老学说的窦太后,加上那个时候汉武帝还做不了主,于是他又一次被弃用。

自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等到翻身的机会,反而等来了一场杀身之祸,为此丢了性命。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小,就是他的一个好朋友灌夫,在丞相田蚡的婚宴上因出言不敬,被逮捕入狱。重感情的窦婴想要营救好友,却没想到把自己也陷进去了,被拘禁在了监狱。

事情发展到这,其实真要处罚起来也不会很大;可一向聪明的窦婴,这时候却犯了糊涂,将一份找不到存档的汉景帝遗诏呈给了汉武帝,于是一个“伪造遗诏”的罪名彻底断送了他的性命。

关于这段历史,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做出了精彩的演绎,将找不到存档的原因,归咎于存档的诏书被王太后、田蚡等人毁掉了,因为这份遗诏如果真的面世,对他们非常不利。

不过,其实不管有没有存档,窦婴之死都是不可能避免的。因为在这件事情上,汉武帝不可能不知道,窦婴没有必要也没有胆子伪造遗诏,否则不是汉武帝太昏聩就是窦婴太愚蠢。

很显然,汉武帝那个时候比任何人都英明,窦婴也并不是一个蠢人。然而,结果是一个英明的人杀掉了一个才能出众的人,用一条没有什么人会相信的罪名,这是为什么?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外戚”。

汉武帝可以任用任何人,可从来不相信任何人,他尤其不相信和忌惮的,就是外戚。想当初窦太后在世的时候,初出茅庐的汉武帝可没有少吃苦,以至于一切都挺窦太后的。

好不容易等到这位老人去世了,汉武帝就如同猛虎入山林,不可能再让任何人威胁甚至是试图挑战他的权威,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这时候窦婴搬出了一个先帝遗诏,对于汉武帝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走了一个窦太后,又来一个先帝,威胁自己的统治权力。

面对这样的事情,绝不可能忍。就算真的能够找到存档,汉武帝也会毁掉它,当它不存在;因为他不会让威胁自己权力的事情发生,一点苗头都不行。

再加上,受窦太后的影响,汉武帝早就想将窦家势力从朝堂上清除出去,培植自己的势力——虽然那时候窦婴不在朝为官,可他是继窦太后之后,窦家的领头人。

擒贼先擒王,作为老大的窦婴自然逃不过临颈一刀。

更况且,杀一个窦婴还可以震慑其他的外戚势力,比如说丞相田蚡所代表的田氏势力,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