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舌尖上的中国》让你推荐一道家乡美食,你会推荐什么?

徐徳惠

我是地道的重庆人,对于我们家乡的美食或许大家都耳熟能详:火锅、小面、串串……这些我都不想过多的去说,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我小时候最爱的一道美食——桐梓叶粑粑,我记忆中那是我小时候唯一经常可以吃到的美味。

我出生在重庆合川的一个小乡村,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有限,那时候我们整个村落的经济都不太好,家里的顶梁柱,也就是每家的父亲都相约南下打工,家里就剩下更老的一辈和母亲,其他的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了。因为每家家庭条件都不好,我们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零食可吃,如果谁在学校每周能够有个五毛钱的零花钱都是超级富豪的存在。我那时候因为家庭的原因,基本上没有零花钱,所以我就与小吃没有任何的缘分了。

不过我最喜欢回家让母亲给我蒸桐梓粑粑了,那时候它是我唯一的零食,也是我最爱的美食。它是用一种家乡山上的树叶再加上面粉制作而成的。每次放学只要听到母亲叫我去踩桐梓叶的时候,就会无比的开心和兴奋,因为我知道母亲又要给我蒸粑粑了,自然是跑得飞快。 桐梓树在我们家乡随处可见,但是采桐梓叶还是很有“讲究”的,要选那种没有被虫子咬过、不老也不嫩的、面积比较大的那种,如用虫子咬过的叶子,面粉就会漏出来;用太嫩的就会熬不到火候,用太老的就会没有那么香甜;叶子采回来后,洗干净晾干侯着,等着妈妈进行下一步工序,毕竟那个时候自己还小,下面的复杂工序不是自己可以完成的。


桐梓叶粑粑的核心还是里面的面粉,需要很多工序才能达到需要的味道。面粉需要加入白糖或者红糖后,拿双筷子搅拌,把糊状的粉子放进叶子上面,再把它压成跟叶子差不多大的形状,放进锅里蒸。 母亲用它们制作出了香甜可口的桐梓粑粑,我贫瘠的童年因此变得丰富而滋润,至少那些回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觉得这样的美食应该传承下去,现在已经看不到外面有这些传统美食在出售,我也已经很多年没有吃的了,过年回家的时候,桐梓叶早就没了,还谈什么吃桐梓叶粑粑呢?


重庆旅者

如果《舌尖上的中国》让你推荐一道家乡美食,你会推荐什么?我是一个弥勒人,首先推荐的就是弥勒卤鸡米线,今天推荐的这家卤鸡米线,就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红河水乡旁的湖泉御府,沈源卤鸡店,由弥勒第一代卤鸡人创立。

从昆明坐高铁38分钟就可以到达小城弥勒

到弥勒,少不了要吃一碗卤鸡米线。

沈源卤鸡店和大部分卤鸡店都不一样,墙面刷得和卤鸡颜色一样,都是金黄色的。

他们家的卤鸡,好多人从娃娃就吃到如今的为人父母,估计味道已经在基因里面留有印记了。

弥勒最正宗的卤鸡就属他家,卤鸡肉的汤,要陈年老汤,卤料多达20多种,除了众所周知的草果、茴香、八角、老姜之外,还有传统的“各家祖方”,进行卤鸡这道工序的大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是有10年以上的经验的老师傅)。

鸡肉的生熟韧度必须掌握到位

还有他们家的酥肉,选用最好的大猪的肉,虽然卖相一般,但味道却惊为天人。

现场炸出来的酥肉,金黄酥脆的外皮,咬一口外酥里嫩。

刚炸出来的酥肉香脆可口,吃到嘴里,暖和和的。

经过我的亲口鉴定,这家“弥勒卤鸡米线”味道还是挺不错的,第一眼看上去比较清爽,汤色味道也很不错,有别于平时吃的其他弥勒米线,并且卤汤的香味浓郁,感觉能甩昆明卤鸡米线店不知几条街。

鲜炸酥肉还带着油的余温,嚼起来咔吱嘣脆,有嚼劲儿。

酥肉米线配上卤汤,虽然感觉看上去挺奇怪,但是味道却真的是非常美味,光看就想流口水,量很足,一大碗吃完,估计会被撑死,米线口感和昆明完全不一样,十分劲道。

酥肉香脆入味,香脆松软,非常好吃,完全不像有的店裹得全是面粉和老肥肉,一嘴下去,绝对落空。

讲究的食材,每一口都是满足

卤味很不错,大大的一碗米线吃完,捧起碗大口喝汤,真是爽。

趁热吃的滋味是你从未感受过的浓郁和香脆

卤鸡米线酥肉米线中的卤汤和油辣椒,真是绝配!

卤鸡切好了放在卤鸡米线碗里,油亮黄嫩,一见之下就有了食欲。

挑出一块,大约是鸡胸脯上的肉,咬下去,鸡肉的清香和卤药的混合的复杂的五味杂陈的香气弥散开来。

卤鸡米线里面加了些鸡胗

香淳的卤汤,金黄色的卤鸡,配上别具特色的弥勒黄米线,让人有一种满城尽是黄金宴的感觉。

鸡皮特别的Q,辣椒芹菜韭菜清香可口,再陪几口菜根酸菜,爽哉!

据当地人说,在弥勒吃米线,一定要吃出“刷刷”的声音,这样才过瘾。

沈源卤鸡,地址:弥勒市中山路湖泉御府(毗邻红河水乡)

恋上弥勒卤鸡米线,只要给我机会,我会一直吃一直吃,直到~~给它加个期限,会是一万年?no,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昆明美食台

作为湖北人,壹周君其实很为自己的家乡菜自豪,虽然鄂菜未能跻身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列,但家乡的味道最让人钟情的。

如果要让我推荐一道家乡美食,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武昌鱼,也不是已经在舌尖上火了一把的藕,更不是长在深山中的小花菇等,而是一道寻常的粉蒸菜。

粉蒸菜最有名的当然是湖北的仙桃,原名沔阳,是著名的“蒸菜之乡”。

沔为阳三蒸有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样造型蒸等多种蒸菜技法沔阳三蒸有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样造型蒸等多种蒸菜技法。

在武汉,最有名的粉蒸菜是在江夏。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后,其子孙封候,六子朱桢被封楚王,封地在现江夏区流芳街。一日,朱元璋到楚地游玩,其子朱桢命厨师做众多美味佳肴款待他。但他却很少动筷。

于是朱桢陪他在王府花园散步,在花园中闻到一股肉香味,朱元璋胃口大开,命朱桢去厨房察看,原来是厨师们自己用做菜多余的五花肉蒸成的粉蒸肉。端上一大盘,朱元璋连吃几块,不停称赞:“好肉,好肉”,因厨师是五里界人,后人便称此菜为五里界粉蒸肉。

五里界粉蒸肉油而不腻、嫩而香滑,肉质酥烂,米粉粘而有肉香,色泽金黄,其制作非常讲究。

要问壹周君为啥钟爱粉蒸菜,因为这是一种美食技艺,心口传承的做法,让粉蒸菜即使是非常普通的食材也可以做出惊艳的效果。

整个菜用的是通过最健康的烹饪方式——蒸,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营养成份不流失。

也许一道粉蒸肉让你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精选的肉质保证了成品的口感。另外,粉蒸的“粉”是炒米磨碎而得。你知道吗,这炒米可不是超市买来现成的,而是店里大厨自己炒制而成。

最常见的当然是粉蒸肉,农家土猪的肋条肉是最好的,肉要选三层肥配三层瘦的五花肉。

正宗粉蒸肉其中的门道,粉蒸的“粉”是炒米磨碎而得。做法是用姜、早稻米、大料一同放入炒锅内,用小火炒成浅黄色,拣出大料。

肉片放入净盆内,加入姜末、酱油、料酒、面酱、盐,少许糖、香油、米渣,拌匀,使肉片上蘸匀米渣。

取用蒸碗,将肉片理顺,皮朝下码入碗底,加入高汤;上屉用旺火顶沸,再用小火蒸酥烂,出屉。

掌握了粉蒸的技巧,可以依葫芦画瓢,做出一桌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

比如粉蒸田鸡,比如粉蒸豆角等。

粉蒸田鸡和粉蒸肉还多少有点相似,都是荤菜做出油而不腻的口感,而粉蒸豆角,则有自己的特点。

豆角又叫豇豆,是夏天盛产的蔬菜,有“蔬菜中的肉类”的美誉。我最爱之一是它以酸豆角的姿态出现。

但粉蒸做法的豆角,自有一种独特的新鲜的魅力。

少许精盐和生粉,将洗净的豆角搅拌均匀;撒上蒸菜粉搅拌均匀,放入蒸笼格子;可以根据口味增加一些粉蒸肉或者自制的粉蒸米粉裹住,增加菜的油气;

放入沸水上汽的蒸锅蒸,一定要蒸透,摆盘撒葱花即可。


武汉壹周

如果《舌尖上的中国》让你推荐一道家乡美食,你会推荐什么?

座标广东中山市,我会推荐中山的脆肉鲩鱼

中山脆肉鲩,广东省中山市地理标志产品。中山脆肉鲩的养殖需经过特殊过程,第一步是养鱼苗,大约用一年时间养成半斤左右的小鱼,再花一年时间就可以养成5至7斤重,此时,它和普通的鲩鱼还没有任何差别。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C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喂养蚕豆,鲩鱼的肉就会慢慢变得脆起来。经过120天以上的蚕豆喂养,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脆肉鲩。


由于独特的养殖环境和技术,脆肉鲩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家里人特别喜欢吃,而且吃法多样,一鱼多种吃法,昨晚,特地去了龙瑞市场买了一斤,做法---姜葱焗脆肉魭腩,不多说,上图


更多脆肉鲩鱼的做法


椒盐脆鲩腩


姜葱炒脆鲩片


豉汁蒸脆鲩腩条



椒盐脆鲩骨


手打脆鲩鱼蛋


切好的准备火锅的脆鲩鱼




欢迎大家来中山做客,品尝地道美食


墨粉飞扬

题记:1000多年前,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限划出了南稻北麦的农业分布,这就造成了南方人以米为主食,北方人以面为主食的习惯;特别是秦岭脚下的关中人,对面食有着天然独特的喜爱


结论:因为我是陕西人,如果《舌尖上的中国》让我推荐一道家乡美食,我会推荐我家乡的陕西渭南槐花麦饭

槐花麦饭讲究是吃鲜,是一道时令美食,面的醇厚配以槐花的香甜,用蒸汽蒸出,出锅后,一阵香甜铺面而来,让你回味无穷


一、选料

在关中平原每年的7月左右,洋槐书上的槐花就会如期而至,这个时候才是制作槐花麦饭的最好时机,槐花要选择是有讲究的,要选用色泽鲜艳的,含苞再放的槐花,因为这样的槐花会将花的香甜隐藏起来,只有等到蒸出后,花香才会弥漫出来,才会让人回味无穷;面粉的选择是要刚打出的新麦子制作而而成的新面,这样的面才会有夏天的阳光为,才会更有麦香味,切记一定不能用往来的陈面,这样的面做出来很不好吃的。


二、制作

1、槐花清洗干净,放在控水蓝中控干水;

2、将新面粉和槐花拌在一起,稍微加点水和盐,将槐花和面粉拌匀,让每一粒槐花都沾上面粉,这样才能把香味裹起来;

3、锅内放水,水烧开(一定要等水开了在蒸),放上蒸笼,蒸笼内放上湿的笼布,主要是为了让槐花麦饭不沾笼;

4、20分钟左右即可出锅,一出锅,香气四溢,口味直流,可以不用加任何调料直接食用,也可以加蒜泥(蒜泥(蒜泥中要加盐和醋)配饭简直是绝配),稍微配点葱花;

三、营养

槐花味苦,性平,无毒,具有清热、凉血、止血、降压的功效,是夏天食用的佳品,当然槐花也可以直接吃的,那也是香甜可口。


关中道中一只虎

虽然从小四处漂泊,可是我到底还是个东北人啊,如果真要推荐一道家乡美食的话,应该是酸菜白肉锅吧。

四季分明、土地肥沃,但是经济有些凋零的东北确实不盛产精致菜式以及甜食。但是也正是因为有着漫长、寒冷的冬季,在缺少保鲜手段的时代,却可以用酸菜在万物凋敝的严冬获取珍贵的维生素以及其他植物性营养成分。在过去不管穷人家还是富户,每年的酸菜储备都是大事,决定着一家人在来年春天之前的生计。

酸菜白肉锅:

1、五花肉冲洗干净,切大块下冷水锅,水里加入葱、姜、桂皮、八角、料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改中小火继续煮。

2、煮至肉块熟透,即用筷子可以穿过去而不见血就可以了,肉块捞出来放凉切薄片,留适量肉汤备用,撇去表面的浮油和血沫哦。

3、酸菜用清水冲洗干净,(一定要选用腌制成熟的酸菜,否则有可能会亚硝酸盐中毒的,腌制过程绝不要少于20天。)切成细丝,挤出多余水分备用。

4、炒锅下适量油,油温7层热时候下酸菜丝煸炒出香味,然后把炒出香味的酸菜丝倒入炖锅,上面铺好五花肉片,之前留下的清澈肉汤倒回来直至刚刚没过肉片。

5、大火烧开汤汁后,盖好盖子改小火焖煮10到15分钟,适量调味就可以吃了。

其实很小的时候不喜欢吃酸菜,可是四处走走,各地漂泊之后,反而开始怀念记忆中那份酸香味道了。可能就像我总说的,每个人觉得最好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就是妈妈厨房里的味道吧。欢迎小伙伴们分享你最喜欢的家乡菜,就是让你漂泊在外,还时不时会深深怀念的味道哦。

记得帮我点个关注和赞哦!


哑巴美食家

我的家乡是山海关,号称“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山海关上向东看,不远处有一高地,俗称“欢喜岭”。古时,遣戍关外的南方将士经历九死一生,走到这儿就能望见山海关了,像见了亲人,泪水滂沱,喜极而泣。 史上戍守边关的名将多矣。从“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的蒙恬,到修建明长城的徐达,长城一直都以咽喉要塞存在。

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率部驻守山海关长城,戚家军是南方人,吃不惯北方的粗粮,思乡情切,采集长城下特有的桲椤叶(栎树叶),再将粗粮发酵箩细(近乎我们今天的淀粉),用桲椤叶包成饼蒸食,清香可口,清热去火,携带方便,解决了戍边的一大难题。



现在用淀粉包馅仍是南方诸省的美食,如广东虾饺等。山海关依山背海,不乏野菜和海鲜,顺理成章地成就了桲椤叶饼精益求精的馅料。饼皮透明,馅料隐约可见,一口吃下去,香得停不住口,乡愁也减了几分。 现在的山海关,桲椤叶饼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名吃。它见证了山海关的厚重沧桑。



桲椤叶饼的做法:

饼皮的主要食材:桲椤叶6张、玉米淀粉100克、热开水90克、凉水50克 馅料的主要食材:韭菜100克、肉馅100克、虾肉(蚬子、皮皮虾等小海鲜)100克、鸡蛋1个

主要调料:食用油1茶匙、芝麻油1汤匙、花椒粉1茶匙、食盐3克、酱油1茶匙



饼馅的主要做法: 1、将小海鲜在沸水焯一下,壳裂开即捞出。 2、剥出肥嫩的蚬子肉。 3、将小海鲜的内脏除掉,顺手掰成几段。 4、将肉馅在锅中煎至断生。用花椒粉、食盐、酱油调味儿。 5、将鸡蛋在锅中用食用油煎成型,用筷子夹碎成馅料。 6、将韭菜洗净、沥水、切碎,浇上芝麻油防止出汤。 7、将肉馅、海鲜、鸡蛋搅拌均匀。 饼皮的主要做法: 8、桲椤叶清洗干净,用热水烫一下,捞出备用。 9、将玉米淀粉加入热开水,烫成面团。 10、逐渐加入凉水搅拌,成光滑的面糊状。备用。 11、将一张桲椤叶在手掌中摊平。 12、用刀或者刮板在桲椤叶上均匀抹一层玉米淀粉浆。 13、再放上三鲜馅,馅料的平摊面积要小于粉皮。 14、再将桲椤叶对折合上,自动粘合成一张桲椤叶饼。 15、锅中蒸屉上汽,放入桲椤叶饼,大火蒸8分钟,即可食用。桲椤叶自动就和饼皮分离了。



手上的面还没洗净,就迫不及待地尝一个。 用桲椤叶当“饺子皮”,是馅类食物更胜一筹的吃法,尝过才知有多香。



贴士: 1、 玉米淀粉搅成稀糊状口感较好。 2、 趁热食用味道最鲜香。 3、桲椤叶网上有卖,叫“菠萝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清香。


流星雨儿下

诚邀!

舌尖二已经推了家乡的枫镇大肉面了

不过对于老苏州人而言,巷子里的苏州美食才是苏州最经典的味道。

推个不是秋冬季节的苏州美食吧,茨菇片!

苏州大明星刘嘉玲每次回苏州都会买的!有图有真相!

苏州最有名的茨菇片是老新村彩香一村菜市场的彩一茨菇片

茨菇片其实就是茨菇切了薄片以后油炸的,茨菇有些苦涩,有些人不爱吃,但是茨菇片每个苏州人都爱吃哈哈!

这家老店开了有20年了,苏州人都知道他们。虽说茨菇不是什么名贵食材,但是其美味让每个苏州人都务必向往,茨菇烧肉也是秋冬季节我们餐桌上的必备菜肴。

茨菇营养很丰富,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止咳化痰,小时候感冒咳嗽,爸爸妈妈就让我多吃茨菇,好得快,药补不如食补!

希望这家老店能一直开下去,留住我们的儿时味道!

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苏州美食,快来留言区讨论吧!


苏小食

如果要推荐一道家乡美食上《舌尖上的中国》,那一定要好吃、美味、有文化、有历史,最好还要“出得厅堂、入得厨房”。

真要做到这些,我推荐的,一定是——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历史悠久,就老字号便宜坊来说,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北京烤鸭,一定要用北京填鸭来做。

那么,北京填鸭,有什么讲究呢?

正宗的北京填鸭,一般要5-6斤重,远远重于普通的鸭子。之所以叫“填鸭”,就是因为鸭子本来吃不了那么多东西,所以需要“填”,也就是硬灌食物进去,迫使鸭子长大、长肥、长重,这点,跟欧洲的顶级鹅肝饲养方法,有得一拼。

北京烤鸭,火候非常关键。好的北京烤鸭,会把鸭皮和鸭肉中间的脂肪,完全烤化。向外,滋润到鸭皮中,鸭皮才会焦香酥脆,入口即化。向内,滋润到鸭肉中,鸭肉才能不干不柴,爽嫩可口。

北京烤鸭,在片鸭子装盘的时候,要片108片,每一片,都要有皮有肉。

不过,现在还有一种流行的吃法,就是单吃鸭皮。

可以把片好的鸭皮,蘸一些白砂糖,轻轻放入口中,舌头轻轻一抿,鸭皮就在口中融化了,鸭子的焦香,混合着白砂糖的甘甜,慢慢地充满口腔,怎一个“爽”字了得!

鸭子要在2分30秒内片完,这样鸭胸肉才不会塌陷,鸭子上桌时的口感,才是最佳。

吃鸭子的时候,拿一张鸭饼,用两三片鸭子蘸好鸭酱,再放几根葱丝,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记住,一定不要放黄瓜条!

黄瓜条其实是用来清口的,作用相当于口香糖。

因为卷鸭饼的时候,里面要放葱丝,所以吃完后,嘴里一定会有味道。这时候,吃几根黄瓜条,可以起到减弱葱丝的味道,清爽口腔的作用。如果夹在鸭饼里面,虽然会多了黄瓜的清香,但会冲击并降低烤鸭本身的香气,所以最好不要放。


放飞九月

我的老家在杭州农村,浙江西部山区,杭州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我们哪儿虽然没有特别出名的菜或者小吃,口味也完全和杭州不一样。

但是从小给我们记忆犹新的永远是那些妈妈辈制作的各种小吃,基本上每个节日我们哪儿都会制作不同的没事,元宵节的汤团,清明节的清明粿,端午节的粽子,冬至的米粿等等。

在这些美食中,最特别的就是七月半吃的一种小吃,具体学名叫什么,我们那儿的人都不知道,大家都管他叫千层糕。为什么管他叫千层糕,因为它有很多层薄片组成,吃的时候需要一层一层撕开。

在制作千层糕的时候,最特别的就是它需要用稻草灰泡水然后浸泡大米。下面我来说下制作千层糕的流程,让你更好的了解。

第一步:需要将稻草烧成灰,去除杂质后留下的灰泡水。

第二步:将大米放进稻草灰水里浸泡半天。

第三:将浸泡的米放在石磨上撵出米浆。

第四步:在锅里烧水,并放入蒸笼,铺上纱布。蒸笼一定要那种带框的,否则就不可以用。(要用大灶蒸)

第五步:将米浆用勺子舀进蒸笼,切记每次不要太多,以铺满一层为主,等一层米浆熟透之后,接着铺第二层,以此类推,大概铺十几层。

一般吃千层糕都是直接吃,或者撕成一片一片煎着吃,也可以撕片加嫩南瓜一起煮着吃。吃法众多,因为口味比较Q,所以在夏季吃着还是很美味的。

现在在杭州市区工作,基本上七月半的时候都不在家过,所以有好几个年头没吃到了,如果舌尖上的中国让我推荐我们那的美食,我一定会把千层糕推给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