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大表哥吖

我们对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了解多半来自于史料演义,对此二人的评价不仅参杂着强烈的个人好恶,更是搅拌着几百年来文人史官乃至平民百姓的情感加成。不管过程是怎样的,现在呈现在人们认知中的状态就是,褒诸葛贬司马,尽管热播的《大军师司马懿》从另一个角度让大家走近司马懿,然而诸葛卧龙的千古流芳是从来不曾被撼动的。

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儿老伙伴,像是三国时期的两片浓云,交汇之际电闪雷鸣,惊天动地。两人无论从才学、眼光、政绩、胆识上都出类拔萃,他们各自蕴藏的巨大能量,单看哪个都能自成传奇。然而沿着历史的长河顺流而下,却唯有诸葛孔明千古流芳,细品缘由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统治阶级的推崇。为臣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即便无才,至少不成祸。诸葛亮是忠君爱国的大贤之臣,刘备三顾出山之后,直至病逝疆场,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其功德成就足以立成标杆,刻成石碑,由后世瞻仰,供后人为臣者学习,堪称贤臣典范。统治阶级当然希望如此德才兼备,忠君爱国的臣子越多越好。相比之下,司马懿为臣后期就显得不那么地道,虽有旷世奇才,然功高盖主又不太安分,这是统治阶级最担忧的状况,势必贬责。

二是士族阶层的尊崇。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士族阶层的杰出代表,两人的功业在三国乱世都让士族阶层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然而后世的士族阶层却极力推崇诸葛孔明,是因为其教科书式地高标准完成了士族毕其一生所追求的入世理想,不求私心,只谈爱国,不求私利,只求奉献。即便并不是每个士族都能做到,但丝毫不影响把诸葛亮这个“完美士族”贴上偶像的标签。

三是民间百姓口耳相传。众所周知,诸葛亮较司马懿之不同,有个特点尤为突出,既是诸葛亮爱民之心甚切。虽然二者在政绩上都做到了国富民强,然而从出发点上来看,诸葛亮则更偏重于真正考虑民间疾苦,许多佳话也由百姓津津乐道。诸葛亮散发的独特个人魅力,在一个个军事神话的神秘面纱遮掩下,这个更接地气的平民圣贤,自然也就成为了民间百姓歌功颂德的不二之选,相比之下,精于政斗的司马懿在百姓心里似乎就显得有些虚无飘渺了。


国家人文历史

晋朝及其前身曹魏被唐朝、宋朝廷都奉为正统,因为统治阶层推崇胜利者。作为晋朝的奠基者,司马懿自己虽然在诸葛亮面前屡次失败、屡遭军事压制,但是他的子孙作为其事业的继承者统一了三国。

历史上统治阶层一直试图美化司马懿,并且在史书记载中抹去诸葛亮的一些事迹,掩盖司马懿的败绩与污点,但终究是徒劳的。民间一直推崇、纪念诸葛亮,有许多诗词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到了南宋,统治阶层在官方层面才开始逐渐反思及推崇诸葛亮。

实际上唐朝官方虽然奉晋朝为正统,但李世民私下与李靖对话时,却表达了对司马懿军事能力的轻视,对诸葛亮的尊崇。到了唐玄宗时期,将诸葛亮列入“武庙十哲”。

时间才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权力只能得逞一时,纸最终包不住火。诸葛亮真金不怕火炼,最终流芳千古,而残忍好杀、背信弃义的司马懿则遗臭万年。

首先在人品上,诸葛亮比司马懿强的太多。诸葛亮人品高洁,尽心辅佐刘禅、管理蜀汉,一心为公,不贪不占,生活简朴,处事公平。其治理下的蜀汉,路无醉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均经济效益高于曹魏与孙吴。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恢复强汉的遗愿,既要操心内政,又要统军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通过流血的暴力手段掌控曹魏大权。期间出尔反尔,屠灭曹爽、何晏、桓范等人三族五千多人,连出嫁的女性都要抓回来砍掉。

其次在对待叛乱问题上,诸葛亮也比司马懿强的太多。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南中平叛,以收服人心为重。把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引入西南边疆地区,迅速提高了当地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至今在西南人民心中,诸葛亮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而司马懿在攻打辽东公孙渊时,不准对方投降,破城后七千多人被屠杀,还用尸体做成所谓的京观,残暴冷血,毫无人性。事后把十多万汉人强行迁移至关内,导致辽东空虚,被高句丽趁机占领,遗祸无穷。

再其次,司马懿背信弃义,夺取曹魏大权,并将大权传给子孙后代,最终司马炎登基称帝,建立了晋朝。由于晋朝得国不正,不敢宣扬忠诚,只能鼓吹玄学清谈。穷奢极欲的统治者争权夺利、残酷内斗,引发八王之乱,并进而引起五胡乱华、中原陆沉。中华民族陷入了一段近三百年大战乱、大动荡的血腥黑暗时代。

此外在军事能力上,诸葛亮也远远超过司马懿。诸葛亮千古名策《隆中对》帮助穷途末路的刘备屌丝逆袭,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司马懿不仅没有拿的出手的大战略,在战术策划、战役指挥上也是远逊于诸葛亮。

司马懿坐拥绝对优势兵力、远比蜀汉方便快捷的后勤供应、具有兵种优势和主场优势,但却被兵微将少的诸葛亮多次击败,并被死死压制。只能龟缩在城池里,畏蜀如虎。诸葛亮的意外病逝挽救了司马懿、挽救了曹魏。最后活仲达还被死诸葛吓跑。

有诗如是道: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读诸葛武侯传》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刘备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红色星河

因为任何时期都崇尚忠义而不是背叛!

三国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忠义二字。

同样是绝世武将,吕布屡屡卖主求荣,最终成了三姓家奴为人唾弃。关羽为了和刘备团聚,舍弃了曹操的厚恩和高官厚禄,赵云为了保护阿斗,在曹操大军之中拼死搏杀,如此关羽赵云才为后人所敬重。

再说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才智实在是难分伯仲,所不同者,忠义二字而已。

看看两人在先帝托孤时的表现。

先主于永安病笃,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223年,刘备于永安病逝,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时太子芳年八岁,帝执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君其与爽辅此。”宣王曰:“陛下不见先帝属臣以陛下乎?”

237年,魏明帝曹睿病逝,临终前将幼主曹芳托付于曹爽、司马懿。

诸葛亮、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先帝驾崩前以家国社稷相托,这是何等的信赖!

在先帝面前,诸葛亮、司马懿都是痛哭流涕,发誓向幼主效忠、竭尽全力保卫幼主。

结果呢?

诸葛亮为报先帝信赖,鞠躬尽瘁,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司马懿却发动高平陵之变,尽夺曹氏大权,对曹氏宗族大肆屠杀,魏国名门世族横遭屠戮。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声真伪复谁知。

如果没有高平陵之变,或许司马懿给后人留下的也是大魏忠臣的名声,但历史没有如果。

司马懿举起屠刀的那一刻,固然得到了江山,却永远失去了祖上的荣耀,和他自己一生的名节。

欢迎大家评论!


独孤豹

谢谢相邀!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能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结束三国战乱,统一天下建立晋朝,但流芳千古的确实诸葛亮,这是为什么?

诸葛亮是政治家

在世54年,为蜀汉兢兢业业,恪守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出使东吴舌战群儒、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赏罚分明、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可以与管仲、萧何媲美。

诸葛亮是文学家

有《隆中对》《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著作流世;

诸葛亮是阴阳学家

有《马前课》也叫《马前神课》流世;

诸葛亮是发明家

著名的有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八阵图;其他的有孔明灯(天灯)、孔明锁、孔明棋、火兽、搭桥枪、地雷等发明留下;就连人们吃的馒头也是诸葛亮发明的:

诸葛亮是军事家

未出山就知三分天下,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献策并出山帮刘备定荆襄(部分)、取益州、争汉中,后又率军六出祁山,以三国中最小的力量抗衡综合国力最为强大的魏国,还处于攻势。

司马懿只能说是一个谋略家

前半生为自己安危谋划隐忍不发、保存自己,后半生为自己子孙谋划统一天下并为其扫清障碍。

还有就是,三国以后的民间传说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是尊刘抑曹的,而且这个也符合当时统治者的意愿和对百姓的教化水准;


秉灯夜读

三国是一个神奇的时代,英雄辈出,枭雄群起。忠臣良将大显身手,奸臣逆子粉墨登场。作为三国中的两大名角,诸葛亮和司马懿大家都很熟悉。两人同为当时的良谋良相,为什么诸葛亮能千古流芳而司马懿却多有骂名呢?


诸葛亮

我们先从几个方面看看他们的差别。在军事才能上诸葛亮要比司马懿强。也许有人不同意了,既然你说诸葛亮厉害那他也奈何不了司马懿?这就要看看两个人所处集团的资源和实力了。孔明所处的蜀国相比司马懿所处的曹魏地域小而偏,人口少而弱。人材匮乏,粮草有限。良将不多兵力不足。反观曹魏地处中原沃野千里,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文官多武将广。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每次诸葛亮也就能拿出去一两万,五六万的人马,而司马懿却动不动就是十几万。就是在这样力量极大的悬殊下,在绝对的优势中曹魏司马懿都不能拿下诸葛亮和蜀地。充分说明了诸葛亮在军事能力上强于司马懿。司马懿要稍逊诸葛亮一筹。《三国志,诸葛亮传》: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司马懿自己也称诸葛亮奇才,自叹不如。《晋书.宣王本记》载“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而司马懿在诸葛亮眼中却象个妇人。

在政治上司马懿要强于诸葛亮。司马懿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人。隐忍而果断,阴险且毒辣工于心计具备了一个政治家野心家的基本素质。所以他最终能够慢慢把曹魏过户到司马家。而诸葛亮虽然励精图治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倾听民声改善民生,忠诚勤肯爱才抚民。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把本该别人做的也自己做了,以致朝中对其极度依赖,造成效率低下。也极不利于人材的成长。诸葛亮更象一个大管家,大事小事事事操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以致劳累而死。

在文学创作上司马懿未见有诗文传世,但诸葛亮却留下了前后出师表,梁父吟,诫子书,诫外甥书等名篇。以及兵书《兵要》和研究周易玄学的《金函玉镜奇门遁甲密笈》。在自然科学科技创新上司马懿更是不能与诸葛亮比。诸葛亮留下了八阵图,木牛流马,孔明灯,孔明锁,诸葛连弩,馒头,地雷,孔明棋,火兽,搭桥枪这些发明。使用声光五色旗等军事通信技术。并且设计建造了白水关、剑门关。


剑门关

在忠诚上,这也是他们两个评价最大差异的原因。古人最看重忠诚忠心。司马懿在曹操时期能人太多,没有怎么出头没机会搞事。司马懿两次被托孤,每次都感人至深信誓旦旦。但却发动高平陵政变。把曹魏皇帝变成傀儡。又说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就保其一世富贵。司马懿出尔反尔交权后没几月就灭了曹爽三族。而诸葛亮在刘备生前自是忠心不二。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后更是忠心事主。辅佐刘禅,一心保国全无半点私心。诸葛亮司马懿两人同样被先帝托孤,一个在自己临终前把国家交给儿孙篡国夺权。一个在临终前把权力交给重臣蒋琬费祎等继续辅佐少主。一个为私家计,一个为国家计。孰忠孰奸不辩自明谁公谁私显而易见。

忠诚和忠心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要,是中华精神的精髓之一,正是有了大多数人的忠诚和忠心,中华文明才得以较完整的传承下来。一个有能力而忠诚度低的人是非常可怕的,此种人始终是人祸灾难的制造者。《三国志》陈寿评诸葛亮: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就是说诸葛亮抚恤百姓,诚心待人,公正无私,象管仲萧何一样的人。陈寿本是司马家的人,为司马家洗白的人。尚且对诸葛亮有如此高的评价,可想而知诸葛亮的能力和忠诚是何其出色高洁。而司马懿呢?他后人晋明帝问起晋国如何得天下之事时,王导跟他讲了他们的发家史和司马懿的手段。明帝惭愧不已,头覆在床上说:这样,那大晋的寿命还能长的了吗?他后人尚且不耻其行,世人还能正看司马懿吗?诸葛亮江山垂手可得,却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懿原本一辅佐君王之臣,却大逆不道窃取江山。一个对政敌按法处置,却仍重用其子。一个赶尽杀绝灭人三族。一个出兵只奸敌军从不烧掠百姓,一个兵过如洗尽夺民间财物。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正一邪一忠一奸,自然忠正得芳流,奸邪该唾弃。

诸葛亮集公正、忠诚、廉洁、才能于一身,兼立德、立功、立言、立行于一世。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诸葛亮自古以来就是智慧和忠正的化身,故老相传代代相承,在民间有着非常高的人气。老百姓心中自有秤杆。所以诸葛亮得以流芳千古。

现在有很多人很多影视,疑古非今大搞翻案之风。丑化历史既定的正面英雄,而漂白反派奸佞之流。这类人其心险恶其行可怖。它们妄图从思想上污染民众从信仰上腐蚀民心。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挫败阴谋。


湘知有易

司马懿在他那个时代笑到了最后,但诸葛亮流芳千古而司马懿却不能,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成王败寇”定律只适用于权力,不适用于人心偏向。人会对权力妥协,但公道自在人心,权力只是一时,没有权力能管得住历史的沉淀和历史的发酵。

悲情英雄情结是人性的一部分。因为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生最终都是悲剧,所以悲悯是人性的必然。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喜剧的艺术地位远不如悲剧,悲情英雄总是让人同情。


项羽败给刘邦,但敬仰和同情项羽者不绝。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如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戏曲《霸王别姬》常演不衰。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被杀,但千年以后却是关帝,至今多有供奉。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广爱同情。

诸葛亮公正严明,颇得民心。陈寿说诸葛亮“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历代文人和百姓景仰,帝王们也希望大臣们像他一样,所以大书特书,形成颂扬的合力。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背信弃义,诛杀过度,父子专权,弑杀曹毛,孙子篡位。东晋时期,晋明帝听完王导讲述司马代曹的罪恶行径后,掩面而泣,深以祖先之恶行而耻。连后代都以祖先恶行而羞耻,可见司马懿父子(主要是司马昭)在当时名声如何了。

司马炎选了个白痴儿子做皇帝,丑女贾南风乱政,接着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之后中华大地陷入了四百黑暗的南北朝。司马家族在政治史上劣迹斑斑,在民族史上恶果累累,东西两晋的不堪,使司马家族没有时间和业绩来洗白污迹。

对于不择手段的成功者而言,要么走上神坛,要么走入地狱。与司马懿相反的是李唐,李唐有时间也有业绩洗白或淡化他们的劣迹。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辉煌让人们选择性的忘记它的不堪时刻。

没有任何帝王希望手下有司马懿这样可怕的人物,官方只会抬高诸葛亮,不会颂扬司马懿,更会支持民间鄙视司马懿。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历史的发酵,就形成贬毁司马懿的合力。司马懿的坏形象,有他自己的原因,更有他儿孙“坑爹”的原因。


龙久于池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三国中最耀眼的对手,诸葛亮足智多谋,精通奇正之术,五伐中原,屡屡获胜(但是每次都因粮草不济,没能守住战果),司马懿也是文武双全,但他更像是个徒弟,在屡败屡战中,把诸葛亮的智慧学为己用。到最后连师父拿徒弟无可奈何,病死于五丈原。

上方谷一战,诸葛亮火烧司马懿父子,因天降大雨抱憾终生

让诸葛亮流传千古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他俩效力的国家的性质不同。蜀国虽然地处西南边陲,但是他的国君毕竟都是汉室后裔,对西汉和东汉的传承,而魏国由于臣子篡位而创立的,名不正言不顺,和诸葛亮比,司马懿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

曹丕代汉

其二、蜀国兵少将寡,但是总能出奇制胜,显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而司马懿输的话,也是给诸葛亮做陪衬,赢的话叫胜之不武。诸葛亮怎么名声都压了司马懿一头。

空城计

其三、诸葛亮至始至终都是对蜀国忠心不二,没有污点,虽然他一直担任丞相,但是而司马懿在曹叡死前都可以算上忠臣,但是高平陵之变后,沦为了权臣,临死时关押了所有王公,为司马氏夺权奠定了基础。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黑化

其四、后世对他们名声的影响,他的儿子孙子在剑阁保卫国家兵败被杀,是个忠臣孝子的典范。而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兄弟更是废立曹芳,杀死曹髦,他的孙子司马炎更是效仿曹丕篡位,如果说篡位不算什么的话,那么,“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让他彻底的被抹黑。

东晋十六国

其五、在此后的历代王朝中,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往往会表彰那些有正面影响的人物,那么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矢志恢复汉室,不弄权,造福百姓,符合孔子提出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所以他再合适不过了。

因此,诸葛亮能流传千古!


好风好梦好歌好地方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是人们谈论较多的。尤其是诸葛亮,被后世倍加推祟,推祟倍至,几乎被神化了。

诸葛亮之所以能流芳千古,方方面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方面,军事方面,个人修养方面,道德品质方面,等等。诸葛亮依法治国,当时,政治清明,官吏廉洁,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切井井有条,在当时,蜀汉在三国之中,是治理最好的。

诸葛亮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为国为民,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北伐前线军中,因积劳成疾,卧病不起,临终时写的遗表,曾使后世多少仁人志士,普通民众为之感动,为之落泪,慨叹不己!遗表其中一部分内容是: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养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嬴财,以负陛下也。

诸葛亮的《出师表》,更是表达了一片忠诚之心和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言辞恳切的劝勉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佞人。至今,《出师表》还被入选中学课本,被后人学习。

诸葛亮的《诫子书》,更是古代家训之名篇。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海和期望。这何曾不是诸葛亮对自已一生的总结呢!《诫子书》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千古贤相,无论修身,齐家,治国,可天下,都是世之楷模,受后人世代敬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典范!忠诚和智慧的化身!

相比之下,司马懿的军事能力,谋略,和诸葛亮差不到哪里去,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这一点,在诸葛亮北伐对峙时期的斗智斗勇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除此之外,司马懿在后来在魏国发动政变,以及在其它的政治斗争中,所表现透露出来的是狡诈,残忍,阴险,狠毒,鹰视狼顾,玩弄手段,尽管,司马懿掌握了魏国大权,但人们是不会推祟认可一个,只追求自家利益最大化的阴谋野心家的。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在这些方面受其父影响,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他们的后代也做了皇帝,建立了晋朝,似乎成功了,但很短命!没几十年便灭亡了。

后世的人们,为诸葛亮树碑立庙,四时供奉,以示敬仰!而司马懿呢?想必人们心里都很清楚。


姚政民

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忠君爱国,诸葛亮一生为汉室复兴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成为蜀汉最具权威的人物,他没有事均篡位之举,反而一心辅佐刘婵,其《出师表》就可见其忠君爱国的情怀,他是正义忠贞的,六出祁山,只为北伐曹魏,恢复汉室,孔明的所作所为无不彰显出其正义凛然,最终病死于五丈原,是带着悲痛,带着不甘,带着对蜀汉的放心不下而离去的。

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称之为一代奇才,那种对汉室衷心不二的情怀令人敬仰。

司马懿是曹魏政权后期的顶梁柱,曹丕托孤,他是其中一位辅政大臣,到达曹叡托孤之时,司马懿已经是四朝元老,威望日盛,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中夺得最高权力,从此司马家族走上历史舞台。

首先,司马懿是曹操一手扶持,历经几代,可谓是成于曹魏,世受恩宠,可是他却最终窃居曹魏帝位,虽然到司马炎才真正篡位,但是司马懿却是狼子野心,鹰视狼顾之相说的就是司马懿非同一般的欲望和野心。

其次,曹操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作为一代枭雄,曹操不愧是人中俊杰,一手开创曹魏霸业,对于曹操,后世骂他和夸他的同样多,如此人物的霸业却短短数十年而被他人用政变的形式而掌控,令人感叹唏嘘不已。最终三国花落司马家,令人心中不满。

再次,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司马家族创建的晋王朝虽然短暂的结束了乱世,可是短短30多年的时间之后,晋王朝却因为种种举措导致了八王之乱,最终中原大地五胡乱华,南北朝形成,北方汉人差点被灭,世家大族衣冠南渡而保住了华夏之根基,从此中国进入了南北分裂的300多年纷乱历史,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司马家族,而作为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然就备受后世之人的唾弃和谴责,他的功绩比起后世所造成的局势,明显是过大于功,虽然不应该由他来背锅,可是谁叫他是晋王朝始祖呢?谁让他是用巧取豪夺的政变而架空曹魏呢?如此糜烂的后世,不免令人缅怀曹魏时期的强大。

最后,对敌人的追捧就是对司马懿的一种蔑视,作为三国后期曹魏和蜀汉主要的对手,两人很容易会被放在一起比较,孔明光明磊落,一心为国,而司马懿阴险歹毒,一心为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司马懿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是有其本领和能力的,能够在群雄璀璨的三国最终而胜出,司马懿的政治和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也应该学习的,可是晋王朝所造成的大祸,导致了晋王朝的存在感低下,他司马懿的存在感自然也不怎么高,甚至还被人有意无意的忘却这曾一统的王朝,司马懿被后世很少的提及也是以上诸多因素而造就的。

华夏传承的精髓是应该有更多的正面形象作为传世,而阴谋诡计自然传世的少,很多都被尘封在了泛黄的史书中,是需要自我去满满挖掘的。


历史风云天下

回答这个问题,我就说的简单点,说复杂了,大家也不懂,就谈历史不说演义,诸葛流传千古而司马懿却没有,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论政治,在这方面,诸葛武侯把蜀国治理的有条有理,百姓生活富裕,内乱极少,远比其他两国好的多,诸葛武侯的政治才能也是大家公认的,不亚于管仲,所以诸葛武侯成为后人政治家称赞学习的榜样!

第二,论军事,虽然有人说诸葛军事弱,但是与司马懿相比,还是强很多,为什么,历史上司马懿与诸葛对决,基本都是诸葛武侯占优势,但是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评定输赢,司马懿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兵力远胜数倍与诸葛,却被诸葛武侯打的守城不出,人任诸葛武侯怎么侮辱也不出城,这恐怕是历史上打的最窝囊的仗了,反过来说,如果司马懿是守等待时机,给诸葛致命一击,那还好,但是事实呢,直到诸葛死,还被诸葛的木像吓退,留下“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千古奇笑,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对决。在军事方面诸葛有《八阵图》流传后,此阵非军事天才不能运用,诸葛武侯之后,只有唐朝李靖研究运用,帮李世民统一天下,八阵图威力三国时期吴国陆逊是见过的。这就是诸葛武侯被后人军事家崇拜学习的榜样。

第三,论文学,诸葛武侯有《出师表》《隆中对》《戒子书》流传后世为后人所学习,至今我们都在学习《出师表》

第四,论发明,诸葛武侯发明的东西很多,就简单说大家熟悉的,诸葛连弩,木马流水,这个两个发明,至今都没有人能参透其中的奥秘,也无人能制造出,也成为了一个迷。

第五,论品质,诸葛武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诚三代成为后人称赞学习的榜样。

第六,论功绩,诸葛武侯帮助刘备从卖鞋到称帝。其实这个不算什么,因为从古至今太多了,人家还是一统,诸葛武侯只是三分天下而已。但是结合三国时期的实际情况,就会觉得诸葛武侯确实是位奇才,未出山已知三分天下,而且这个三分是在,当时曹操一统北方,手下号称百人团军师,以及东吴手下人才济济,而刘备啥也没有,连个安身之地也没有的情况下分出来的三分天下,这个功绩,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如果你能否定,东吴周瑜,鲁术,是个废物,曹操手下的百人团是废物,那诸葛这个三分天下就不算什么了,因为在一个匹夫之勇的时代,打个三分天下算啥,一统都没啥稀奇的。

第七,论预测,诸葛武侯有《马前课》预测后世,流传后世,而且预测的内容通俗易懂,没有其他预算师那么复杂,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第八,论外表,三国时期,大家公认的周瑜,诸葛武侯是三国时期的美男子,是多少美女羡慕的对象。

综合上述,诸葛武侯与司马懿相比,司马懿哪一点都比不上,司马懿与诸葛比,只有,能忍,命长胜于诸葛武侯。命长我们后人可以学习,但是想司马懿那种忍,我是不会学习的,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小忍可以,但是像司马懿这种忍,我真是忍无可忍,我也有自己的尊严,所以我不学习这种忍。诸葛武侯几乎一个完人,令后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所称赞,就更别说百姓称赞了,名气怎么可能不大,所以诸葛武侯成为我们心中的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诸葛武侯确实太神了,他集所有才华于一身,世间罕有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