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内相比,为什么美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xiaoweeiipo

有人说移动支付是中国的四大发明,然而电商支付更加早期的知名企业应该是paypal,这个公司关联的两个知名创始人你一定如雷贯耳,一个是马斯克,如今天上飞的火箭,地上跑的特斯拉足以惊艳到世界,另一个彼得蒂尔,也许你看过他的一本《从0到1》。PAYPAL创立于1998年,2002年被易贝收购,如今在我国的外贸领域依然是非常活跃的一个存在。当然了其支付手段不同于我们的二维码支付,其需要通过账号来进行转账。

为什么要说PAYPAL呢?因为要说明的是,这一类技术并非我们国家所独有,很多国家没有普及这一类支付,是因为本身具有无法推开和普及的利益障碍,欧美依然有很多人在使用移动支付,只是相对于我们国家的移动支付,他们有更多的障碍。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角度一:欧美强大的传统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和支票,信用卡系统在国外非常强劲而普及,相比于国内纷繁的身份验证过程优势明显,想象一下,你直接拿着信用卡靠近支付设备,或者扫过POS机,不用任何的支付密码,滴的一声全部搞定,是不是和我们的移动支付一样的方便,毕竟我们还要打开二维码。有时候老旧的手机打开二维码缓慢,我们还要换一台更好的。另外,出于信用卡发卡成本的考虑,老外们并没有太多的卡要打理,也不用去记忆密码。这样移动支付的需求就不是二维码的需求,而是类似于信用卡的靠近机器,“滴”一声支付的需求,还记得Apple pay那个广告吗?经过卖场收银直接划着太空步“滴”一声支付。那么我们就有疑问了,“滴”一下手机和“滴”一下信用卡,有多大的便利提升呢?所以paypal这一类的电商支付平台最终也没有走向二维码,因为便利性上提升不大,还不如在多币种业务或者跨国业务中赚取大量的手续费。

所以,移动支付并非绝对的技术领先,而是我们传统银行的便利性太差,导致了这种便利提升和交易成本降低成为一种非常好的事物,国外也不是落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说明他们的传统银行业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加强劲。另外也要纠正一点看法,外国人用移动支付的人没中国那么多,但是,事实上已经很多了。


凯恩斯

这其实就是弯道超车的典型案例。

美国金融业远远比中国发达,信用卡非常普及。那是真信用卡,不像国内名义上是你用的信用卡,但实际刷卡时,还要密码或签名。

美国人不用带现金,只要一个信用卡或一个支票本就能走遍全国,大家都感觉很方便。但习惯了就往往就有惰性。相比之下,中国信用体系非常薄弱,信用卡也不普及,支票更是稀罕物,但这逼迫中国另辟蹊径,于是,移动支付应运而生,网购蓬勃发展,快递一片兴旺。

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报告称:“中国快速采用移动支付的部分归因于其后发优势——与美国和其他地区不同,中国没有根深蒂固的信用卡文化。事实上,中国直接从现金跳到了移动支付。”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金额增长两倍多,达到5.5万亿美元。而去年美国的移动支付增长39%,达到1120亿美元。这显示,中国去年的移动支付金额大于美国将近50倍。

这种后发优势,其实也体现在高铁等新领域。美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每个城市都有机场,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铁路运输都停留在几十年前,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一公里的真正高铁。

当然,对中国来说,弯道超车让人鼓舞,但更要保持头脑清醒,今天的赶超者,往往就是明天的被赶超者;现在的沾沾自喜,可能是以后的望尘莫及。


牛弹琴

在金融和科技领域都是全球领头羊的美国,为什么在Fintech方面,尤其也是移动支付方面落后于中国?其实,美国早已习惯刷卡生活,他们信用卡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中国,也高于日本。与刷信用卡相比,以Apple Pay为例,它在线下场景中的使用体验并没有太大提升,这就是从钱包里掏出一张卡来刷(信用卡无需输密码)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机来刷的区别而已。再加上美国人使用信用卡的习惯很难短期改变,还有很多用户对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会有担心。即使Apple Pay在美国市场已经慢慢普及,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还是远远落后于中国。

而且当Apple Pay刚开始在美国上线时,即使在大城市纽约,也只有极个别的商店支持Apple Pay支付。一年后,Apple Pay的使用还是比较有限,虽然大型连锁商店已经全线支持,但更多的商家,尤其是线下餐饮店仍然不支持这种移动支付。比起扫一扫二维码这种移动支付方式,美国以Apple Pay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一方面需要匹配的手机硬件,比如iPhone用户且iPhone 6以上的手机才能够支持;另一方面,POS机的改造成本高,一部新的POS机的价格约为600元人民币,改造需要大概300元人民币,而二维码的成本几乎为“零”。这也是美国移动支付的覆盖率远远落后的原因。

同时,美国的“国情”也很难让这种低成本的移动支付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众所周知,美国治安不好,出门总要带个20刀美金防身,以免遇到流浪汉打劫。不像乞丐的乞讨可以用二维码扫一扫,如果流浪汉拿着手机去打劫,对着你说:“Hey Baby!来扫一下二维码吧!”这么“温柔”的抢劫,应该也没有多少人会得逞吧。既然随时随地都要带着现金,移动支付所推崇的完全“无现金”社会在美国也就没有了意义。当然,这也只是个玩笑话。


花田浪子

1)金融系统的基础不同,美国的信用卡、支票等快捷支付方式十分普及,所以移动支付就显得没有那么紧要了,而中国则不同,在移动支付之前,依然还有一些人连银行卡都没有。

2)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这也是比较明显的,最大的利益集团就是信用卡集团了,如果普及了移动支付,那么这些人岂不是蛋糕被切掉了,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地阻挠;

3)用户习惯:这是需要长期养成的习惯,当然了,要想改掉也比较麻烦。比方说人们习惯于预支费用,而移动支付也只能支付,而不能预支。不过现在中国的银行也推出了信用卡的移动支付,但是人们的习惯还没有改变;所以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要容易的多;这就像你在城市和农村分别种一颗树,难度是不同的。

4)成本: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前期的支付系统已经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如果改变,那么将会对这些既得利益者是巨大损失,另外新建新的支付系统也必须要支付巨大的成本,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迟早还是得转嫁给消费者。另外,中国的人口密集,规模效应比较明显,对于节约成本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以股易金

美国全球科技第一,移动支付如果要发展,那绝对能领先中国,只有美国社会有其实际,他们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个人需求不同,所以才没有重点发展移动支付。

原因一:美国小企业和独立零售商是比较抗拒的,因为他们不愿被信用卡所需的高额处理费用所压制。

原因二:美国如果全面推进移动支付的话,很多流浪汉、无家可归者、老人、年轻人不方便,零工和类似工作者也习惯于用现金,特别是服务员、酒吧和任何要依靠小费来补充工资者那就断了他们财路。



原因三:美国人在信用卡与移动支付时对比,使用消费趋向于前者,美国的信用卡和借记卡交易占总交易额的近五成,个人购买少量商品,如10美元以下的占六成。

原因四:最重要的一点,移动支付就是数字化支付至少需要一个银行帐户,一款移动设备和互联网进行连接,但是现在美国近十分之一的人没有银行帐户,他们没有或者是不想去开,所以也影响了移动支付在美国的发展。


岭南观察

马云是我国的财富巨人,但是他的身高却没有我高。美国虽然号称科技全球第一,那也是总体来说的,并不是每一样的科技都是全球第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军事和其他一些重要科技领域美国确实在总体实力上要比其他国家领先,但是我国也在快速追赶。再某些科技领域确实存在有很大差距的地方,我们在努力追赶,同时我们也在其他方面科研研究。甚至已经在很多科技领域我们实现了超越。再面对美国确实领先很多,存在差距的科技方面,我们只是追赶还是不够,我们还要在追赶其他国家领完科技的同时,我们还要在其他国际科技没有领先的地方超越他们。就是我们的弯道超车,也可以说是不对称超越。创造我们自己的核心科技,让别的国家来追赶我们,还得追高不上。用别人的东西,别人家的科技永远是受制于人,只有自己有了,才能摆脱别人的控制。

要说美国移动支付落后于中国就称作是美国移动科技落后于中国,这是不全面的。但是我国确实已经有很多科技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还有很多重点科技核心领域也在追赶美国减少差距。在面对我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承认我们的成果,也要面对我们确实存在的差距。有差距的我们继续追赶,领先的我们得保持继续领先。不能盲目乐观沾沾自喜,也不要过于自信认不清现实。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小区物业人


其实,科学与应用是两个领域,美国人并没有去大力发展移动支付,为什么?因为在美国,人口分散、消费支付也很便利且信用高,就连网上购物也是信用卡支付,安全可靠,美国人刷卡一般都不签字的,刷信用才是美国人的第一要点。所以,移动支付在美国没有太大的市场!


正如“熊猫是中国的,功夫也是中国的,但熊猫功夫却是美国;禅是中国的,道也是中国的,但禅道却是日本的;太极是中国的、八卦也是中国的,但太极八卦旗却是韩国的;电子是英国的、商务也是英国的,但电子商务却是中国的”一样!当你拥有“一”的时候,你不一定会拥有“二”。


世界其实是一个共享的地球,中国的文化与美国的科技刚好是地球上阴阳互补平衡的两极。这恰恰说明中美融合才是美国科技与中国应用的完美组合。科技是广义性共享平台,文化是选择性分享平台,应用才是科技与文化互动的灵魂和魅力。

可见,科学不完全等同于技术,中国正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而大有作为。这些应用与是否是全球科技第一也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文化、习惯和环境有关!


定慧堂

2010年5月,美国Square 公司宣布推出一种新的“移动支付”业务,随后,该业务立刻得到市场的欢迎,交易量迅速攀升,Square 公司本身的市场影响也迅速扩大,仅一年多时间已风靡美国市场。美国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的出现引领了一场支付方式革命——抛却繁琐的现金交易和各种名目繁多的银行卡,你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即可完成付款;正如Square的宣传语一样,整个交易过程“无现金、无卡片、无收据”。


美国不是号称全球科技第一,而是全球无人能与之比肩的第一。世界各国现代科技都一直处在追赶美国阶段,中国由于努力,差距缩小了许多,但整体科研实力还不是一个等量级别,要看到差距。

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国家,新技术一定是为用而开发,移动支付技术有用,但美国不需要普及移动支付,主要原因也很简单,银行是私人的,各银行间实现移动支付的一大堆繁琐协议与技术规范及支付标准,公权力不介入几乎无法协调。

这应该是美国不普及推广移动支付的唯一原因。

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是新四大发明之一,这话没说错,但移动支付技术再成熟,美国也不会普及推广,而美国不普及推广不是因为技术落后,某种程度到可以说是制度落后了。


布衣吴新建

美国人聪明的知道,在计算机网络的世界里。他们的科学技术居于前列,实际上我一直对移动支付充满这样一种疑问,为什么科技发达的美国却不普及移动支付呢?我想原因只有一条,在大规模网络破坏的基础上,移动支付对个人及企业具有致命性的打击,美国深知这一点。中国在普及移动网络的基础上,不管企业怎么说,自己安全,也必须考虑到,如果战争到来的时候,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听晨A

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移动支付这样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必然对传统支付手段造成冲击。美国信用卡有非常高的普及率,高到没有信用卡美国人都活不了,而移动支付是对信用卡的直接替代。那么,首先信用卡公司,银行会不反对吗?第二,信用卡表示先花钱,后还钱。移动支付必须先有钱再花钱(至少中国目前是这样),这完全违背美国人的传统和习惯(先花钱再争钱还债,是美国人从国家到老百姓的生活哲学)。如果移动支付提供信用支付功能,身份确认问题将是最大的瓶颈(想想人家的信用卡为什么需要签名,而不太看重密码,就明白)。对美国人来说移动支付颠覆的不是现金(美国人早就不太用现金),而是信用卡。所以不是美国人搞不定移动支付,而是用移动支付代替信用卡,差不多等于要了美国人的命,所以不是不能为,而是不可为。至于中国,把它说成新四大发明,没有问题,但是所谓弯道超车,实在是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