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从马上摔下,护卫小兵:你这没用的东西,丞相大喜:升官重赏

自古文臣武将的最高荣誉莫过于配享太庙和被授予丹书铁券了。丹书铁券最初由刘邦发明,作用是记录对功臣的封赏内容,是一种凭证。

后来或许是皇帝们觉得只封赏爵位和财物已经不足以表彰战将们的功劳,所以就给丹书铁券加了一项特殊的功能:免死,即握有丹书铁券的臣子,可以免除一次除谋反大逆之外的死罪。

这个功能对于文臣武将们来说,无疑非常具有吸引力。毕竟在兔死狗烹的定律下,能够保住自己甚至是子孙的身家性命,远比那些死后带不走的金银田宅实惠的多。所以,丹书铁券也被俗称为“免死金牌”。

虽然免死金牌究竟能不能免死最终还是得皇帝说了算,但依旧是文臣武将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南北朝时期,一位年轻的护卫小将因为一次意外举动,居然获得了许多大臣求之不得的免死铁券,而且免死次数居然高达10次。

怎么回事呢?公元534年,北魏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居然出逃了。不堪忍受权臣高欢欺压的孝武帝元修,带着一干亲信逃出了洛阳,一路西奔到了长安,投靠了宇文泰。

然而这位被皇帝寄予厚望的“护国忠臣”却并没有讨逆护国,反而又上演了一场“挟天子令诸侯”的好戏,在毒杀了元修后,宇文泰立元宝炬为新帝,受封大丞相。自此,北魏分裂为两个政权:权臣宇文泰掌管西魏,另一位权臣高欢则掌管东魏。

一山不容二虎,高欢率先向宇文泰发难,攻打关中,结果前两次交手高欢都被打的大败,损兵八九万。第三次双方在河南交锋,结果宇文泰过于轻敌,邙山一战被高欢大将侯景击溃。

西魏大军四散奔逃,东魏大军急忙追赶,想要抓住西魏统帅,立下不世之功。巧合的是,西魏主帅宇文泰在逃命途中意外坠马。

就在东魏士兵围上来时,宇文泰身边的护卫小将李穆突然拿出马鞭抽打狼狈在地的宇文泰。一边打还一边骂:你这没用的东西。

围上来的东魏士兵听到李穆的口气,以为这两个人只不过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喽喽,不屑于抓住二人领赏,急忙向前继续追赶,宇文泰则趁势逃出包围。

捡回一条命的宇文泰与李穆相拥而泣,他惊喜的对周围人说:“成我事者,其此人乎”,不仅给李穆封爵升官,而且还特别赏赐了一块铁券,刻写免死十次。

宇文泰死后,其子宇文觉代魏称帝,建立了北周,而李穆也靠着当年的救主之恩,官至太傅。当然,李穆的好运还不止于此,北周仅仅存在了24年,就再次被权臣杨坚的隋朝所取代。

而握有兵权的李穆因为在杨坚代周时选择了支持,被杨坚封为太师,并且修改了他的丹书铁券内容:“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把免死的上限提高到了百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