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精辟发言集——关于灰度管理

华为新纪元——第四季:任正非论“灰度管理”

首席增长官ip鹰@宁立新

灰度这个词是在2007年,任总与美国一个高官谈话过程中首次提出来,有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

任正非自称是一个有“灰度”的人,他认为: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没有真正领会的人,不可能有灰度的。

任正非精辟发言集——关于灰度管理

苹果联合创始人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StephenGary Wozniak)曾说过一句大实话:“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灰度的。”

灰度,也是任正非最钟爱的哲学理念之一。

实际上,这也是他在社会上碰到头破血流后才得来的宝贵教训,“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要想了解任正非和华为,灰度是一个绕不开的词。灰度的对立面是偏见和极端,或者说是平庸。做人做事,灰度是一种超越情绪的理智尺度。它根源于混沌,近乎于中庸。

任正非精辟发言集——关于灰度管理

对企业来说,灰度意味着生存和持续发展。

“灰”的“中间状态”也蕴育着机会和希望。因为处于“中间’,所以你还有选择的机会,有选择就有希望,有选择就是一个最大的优势。“灰”的混沌沉闷,意味着有好有坏,好坏难辨,好坏交织,且它们在不停地运动着,而这恰恰是生命力所在——可能在突然间就从沉闷中突破,由混沌走向清晰,出现颠覆性的变革,为企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机会。

“灰度”的本义是指在黑与白之间能够平滑过渡的一种方式方法。企业要跨越“中间状态”的迷惘,在黑与白的融合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路径,在各种复杂因素交织的运动中控制自己的步伐节奏,其实也有一些方式方法,我称之为“灰度领导力”。

称之为领导力,是因为最先或最需要掌握这种“灰度”法则的往往是领头人、领导者、企业家。“灰度时代”要求企业家重树使命、承担责任和提升能力,我们称之为“领导力金三角”。

任正非欣赏这样一段话:已经发生的一切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持中并非无为,而是真正的智慧。任正非认为:“未来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我认为未来公司需要的管理干部是对市场有深刻体验和宽文化背景的人,宽文化背景怎么理解,大杂烩,什么都懂一点。要成为高级干部都要有宽文化背景,干部要进行必要的循环,这是宽文化学习的好机会。”在他看来,当你时常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情形,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就需要变得系统又多元,而不是简单和机械,不是形而上的黑白分明。

任正非的灰度观最基本的思想,是在一篇文章里面。那篇文章是集大成的,讲了领导人素质、方向、开放与灰度、妥协与灰度、假设与灰度的关系。其中讲到:

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灰度是常态,黑与白是哲学上的假设,所以,我们反对在公司管理上走极端,提倡系统性思维。

以灰度培养选拔干部,培养领导力,把灰度作为高层管理者的任职资格。

“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领袖就是掌握灰度。”这句话很经典,华为一直讲要宽容“歪瓜裂枣”。《华为人报》曾把“裂枣”写成“劣枣”,被任总坚决地纠正过来了。“公司要宽容歪瓜裂枣的奇异思想——你怎么知道他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梵高,这个时代的贝多芬?”他强调对事旗帜鲜明,对人宽容妥协,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干部放下了黑白是非,就会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就能够海纳百川,心存高远。

任正非精辟发言集——关于灰度管理

吴春波教授对任正非的灰度哲学有这样的评论:

任正非,是游走在黑与白之间一个灰度的人:既脾气暴躁,又能静水潜流;既铁骨铮铮,又柔情似水;既嫉恶如仇,又宽容妥协;既用兵狠,又爱兵切;既霹雳手段,又菩萨心肠;既悲天悯人,又收放自如;既恪守中庸之道,又明辨是非善恶;既霸气霸道,又谦卑谦虚;既爱财如命,又挥金如土;既内向羞怯,又外向张扬;既冲动,又自律;既成熟老练,有稚气顽劣;既低调内敛,又高调霸气;既简朴,又奢华;既不修边幅,又注意仪态仪容;既保守守旧,又紧随潮流;既胆识过人,又心存敬畏;既固守原则,又豁达变通;既实用主义,又理想主义。

作为企业家,他既这样又那样的,这就是灰度。

他用灰度认知管理的世界,所谓的灰度,既是他的世界观,也是他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他的方法论,三者构成了任正非的灰度管理哲学。他以此作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并付诸于华为的经营管理实践,这就是任正非的灰度管理,或称为“灰度管理哲学”。

灰对于我们来说很难,“知白易,守白不易;知黑易,守黑不易,守黑之白尤其不易。黑简单,白亦简单,黑白不简单,黑之白,谓之灰。”因为我们本来都是一个复杂的人,但是现实中我们是爱憎分明,我们充满了红卫兵精神,要不就是无限热爱,要不就是踏上一只脚遗臭万年。

外界对于灰度的认知也存在一些提法,我认为灰度不是中庸,尽管灰度和中庸有相似之处。中庸其实是很难的,往往和折中、平衡有关。灰度也不是没有原则的妥协。一切讲到灰度就感觉是虚无、消极,实际上灰色不是软弱、逃避或者退缩。灰度不是追求平衡与稳定,因为灰度的空间太大了,我们可以积极地游走在灰度空间中。

在公司经营管理实践中,灰度管理理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能灰度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不能灰度;华为的战略路径“厚积薄发、压强原则”不能灰度;“自我批判、保持熵减”不能灰度;“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也不能灰度。对人讲灰度,对事讲绩效,讲流程。也就是说,与企业核心价值观、机制与运作、业务与流程、工作与效率等企业本源层面的问题不适合灰度管理;基层员工也不适合强调灰度思维。

任正非精辟发言集——关于灰度管理

(任正非关于灰度的谈话要点)

01.领导者该不该宽容?

关于宽容,在任正非的讲话中可以找到很多。

“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任何工作,无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同物打交道,二是同人打交道。不宽容,会影响同物打交道。一个科学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那么,不宽容无伤大雅。一个车间里的员工,只是同机器打交道,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也不妨碍他施展技艺制造出精美的产品。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义为‘通过别人做好工作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宽容的重要性立即就会显示出来。”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宽容,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

“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绝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宽容是一种美德。”

“只有宽容才会团结大多数人与你一起认知方向,只有妥协才会使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减少对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你的正确目的。”

任正非甚至刻意在公司倡导和配置反对的声音,甚至在组织体系上构建与“红军”力量唱反调的“蓝军”。而且从蓝军的优秀干部中,选拔红军司令。

“蓝军存在于方方面面,内部的任何方面都有蓝军,蓝军不是一个上层组织,下层就没有了。在你的思想里面也是红蓝对决的,我认为人的一生中从来都是红蓝对决的。我的一生中反对自己的意愿,大过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批判远远比我自己的决定还多。我认为蓝军是存在于任何领域、任何流程,任何时间空间都有红蓝对决。

如果有组织出现了反对力量,我比较乐意容忍。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打天下,包括不同意见的人。进来以后就组成反对联盟都没有关系,他们只要是技术上的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的聪明才智真正发挥出来。”

任正非精辟发言集——关于灰度管理


02.什么是灰度领导力?

什么是灰度领导力,任正非在一篇讲话中做过辩证式总结。第一,清晰的方向来自灰度;第二,领导者必须学会宽容;第三,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

清晰的方向来自灰度

任正非认为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任正非在讲话中称,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像华为的干部,大多比较年轻,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工作就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其实就是缺少灰度。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段来说,还会划一个圈,但是我们离得远一些或粗一些来看,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地指着前方。


任正非精辟发言集——关于灰度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