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怎样学习?

当代尚书院


● 谈谈我的理解,提出临习建议,并附临摹习作请教。

——《石门颂》沉涩韧健,奇纵飞扬。此摩崖隶书素有“隶中草书”之称。运笔遒劲,饶有篆意,古厚含蓄而富有韧性。

——继承了古隶的率意性与篆书的简约性用笔,以中锋圆笔为主,并把方笔与圆笔巧妙融合。笔画粗细区别不大又有微妙变化。少有燕尾而具飞扬伸展之势。

——挥洒自如,毫无拘束,不做修琢,有自然豪放意趣。

——结体开张奔放,疏松散朗,飘逸有致。

——章法错落,字随石势,纵横开阖,意趣横生。

——《石门颂》历来得到很高评价:“是刻挺劲有姿致。”(王昶《金石萃编》)“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杨守敬《平碑记》)张祖翼跋《石门颂》曰:“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临习建议: 沉涩迟重之笔绝不能以“颤笔”为之。须体味蔡邕、徐谦所谓取“涩”之“争力”——与阻拒之力、笔画运行方向两旁的“牵引之力”的相争之力。用笔“紧驶战行”,“依定向而进”,战胜阻力、牵引力,则“涩”意自生,蜿蜒的曲致自然呈现。




两山堂


"三百年来习汉碑者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一一清.张祖翼。

《石门颂》是著名东汉摩崖刻石。歌颂了东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犍为、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有"隶中之草″之誉。用笔奔放伸展,圆笔居多,笔画瘦硬,粗细均勻。像篆书线条一样,注重中段厚实的表现。圆劲流畅,像熔金流淌。折法有方有圆,还有的折画断开不相连,字形叁差错落,不拘一格,古朴豪放。

有的字结构多有异趣,如"命″、"升″、“诵″等字竖画很长。像竹木简犊的写法。

清末民国书法家康有为评:"餐霞冲采绝人烟,古今谯可称书仙?石门崖下遗摩碣,跨鹤骖鸾欲上天。″

(以上图片为石门颂拓本)

(石门颂原石)

下图是书法家龚望先生临的《石门颂》,他曾遍临汉碑,尤好《石门颂》。创新于法度之内,字形四周伸展,疏密有致,用笔生涩迟拙。苍茫浑厚。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当今,写《石门颂》者不多,写得好者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是在追求“松”的时候,出现了散乱欹斜,那就更谈不上洒脱大度了。


临习《石门颂》的时候,实临务必要追求形似,意临则是建立在扎实的实临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因此,“认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少人在实临阶段能够认真,一旦开始意临,便濡毫泼墨随意挥洒,把实临时学到的东西丢得一干二净。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石门颂》意临的几个思路。

前后相同字的换位运用

意临的第一步,是前后相同字或者特点的转换应用:


《石门颂》当中重复的字很多,他们的形态大抵不会完全一样,甚至有巨大差别,我们在写到这个字的时候,要想着帖中这个字其他的表达方式,并靠着这种记忆,表达出来,其实就是相同字不同样式的换位。这是加深印象,学以致用的第一步。

不同特点的换位应用

同样是包围结构的字,外轮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们在写“开”字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闵”字的外框放进去?又可不可以用其它的字框形式?不但笔势要有这样的处理思想,结构也是一样:

我们在写左边走之旁的时候,脑子里会不会想到右边的赵字的形态,会不会想到把走之旁处理为“”变为左右结构,又会不会想到把右边的赵字,变为左部的半包围结构。这是灵活变换,学而有创的第二步。

特点的夸张、以及反式应用

在临习《石门颂》的过程中,会发现《石门颂》很多字都有鲜明的特点:

比如这个“废”字,是一个静态十足的字,它的静态是由外框的形态所奠定的;


而“厉”字是一个动态十足的字,它的动态是由于左撇以及“万”字下部空间形态所造成的。在临习这两个字的时候,不但要分析它们各自为什么是动(静)态,更要思考,怎么把这种姿态夸张或者弱化,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去表达。比如这个“厉”字,我们就可以这样处理,把它变为静态:

这种变化方法从何而来呢?,我们看下面这个“域”字:

字要从动态变为静态,其实很简单,把笔画拉平、拉直,把字外空间变小就可以了,从这个“域”字当中得到的启示,然后再运用到“厉”字当中去,这就是创作。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这个启示,去把上面的“废”字,变为动态呢?这是进入创作大门的重要思想方法。



要从其他的碑帖当中吸取养分《石门颂》固然包罗万象,但始终不是完美的,提按变化终究不如庙堂汉碑明显;整体章法的质朴大胆,终究不如《大开通》;结构纵使变化无端,也远远赶不上整体汉代碑刻的丰富多姿。故而我们一定要对汉碑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深层次的学习到《石门颂》的精髓,就如物理学家没有不是精通数学的,哲学家无一不深入研究过历史,触类才能旁通,才能深入。把其他碑帖当中得到的启示,按照上述方法带入到《石门颂》的学习当中,你的意临作品一定会更加丰富。再结合上面三种方法,就叫做遍学百家,熔于一炉。


整体变形,章法上做突破

《石门颂》原石章法为竖向对齐,横向参差变化,我们在通常情况下看到的字帖,都是割裱本,也就是重新加工过的章法,这种章法并不完全符合艺术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尝试着大胆的试验每种章法形式。比如说,分别用《石门颂》原碑、《张迁碑》、《礼器碑》、《大开通》这些碑的章法特点分别去表达《石门颂》,或者是更加大胆的变化,可以用册页,可以用中堂,可以用八尺整张甚至是丈二的宣纸进行临写。总之,一定要去试。这就叫做以古为基,大胆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