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扶貧先扶智 脫貧攻堅行穩致遠 ——化德縣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帶來的新變化

在化德縣工業園區天辰公司生產車間,一名意氣風發的青年正在忙碌著,他就是七號鎮小公勿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楊英。誰能想到,之前,在村子他是一個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問題青年”。

楊英父親是重度殘疾,2016年2月因病去世,母親是一名普通農村婦女,沒有多少文化,楊英很早就放棄學業。由於家庭教育缺失,他養成了好吃懶做的不良習氣。縣駐村工作隊隊長走訪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多次到楊英家裡,一方面,走訪慰問,送去米、面、油,解決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宣傳政策,使他家應享受的扶貧政策應享盡享。更重要的是經常與其促膝談心,啟其心智,燃其鬥志。從家庭收入來源少,母親年紀漸大,全家還要依靠他等方面,耐心細緻地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同時,為他贈送貧困戶勵志脫貧典型材料,積極發動鄰里做其工作,多方協調為其介紹工作。在幾個月努力下,楊英的思想發生較大轉變。他說:“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好日子是幹出來的。今後我也要安心打工掙錢,用自己辛勤的雙手支撐起自己的家庭,儘快脫貧致富,決不讓關心我的人失望。” 如今,他工作穩定,每月3000元左右。村子裡,再也見不到他閒逛的身影,工廠裡多了一個忙碌的身影。

楊英的事蹟只是我縣在脫貧攻堅中眾多通過扶志扶智實現思想轉變、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的一個縮影。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化德縣著眼於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堅持扶志與扶智並重,堅持“三個轉變”結合,發揮貧困群眾脫貧攻堅主體作用,使貧困群眾走上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脫貧攻堅工作既需要解決實際問題,又亟待解決思想問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巡迴宣講’發揮了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作用,讓群眾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補足精神鈣,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強化思想上、精神上的幫扶,幫助志不足而家貧的貧困戶樹立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信心和鬥志。在縣電視臺、“活力化德”微信公眾平臺、抖音、快手等平臺多頻率播放 《加油、脫貧攻堅》、《兩代人一顆心》、《我的脫貧之路》等勵志脫貧新聞故事,在縣內動態播放,營造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濃厚氛圍,並在全縣依託講習所和大講堂,搭建宣講教育“大平臺”,開展“兩學一做”爭先鋒、“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教育實踐等主題活動,邀請道德模範、“最美化德人”和脫貧標兵等身邊典型講身邊事,講“我的脫貧故事”,引導群眾自尊自信自強自立。

同時,以“爭當脫貧攻堅自強之星”為主題,深入挖掘自強自立、勤勞致富先進典型,並對“拒絕等靠要、活出自強風采”巾幗脫貧標兵和“身殘志堅、勤勞致富”以及“脫貧不忘本、帶領鄉親共同致富”等一批脫貧致富模範予以表彰,影響和改變“等靠要”依賴思想和“不勞而獲”懶漢心理,最大程度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的內生動力。

全縣建立30多支業餘文藝宣傳隊和秧歌隊,結合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宣講和“感恩教育”等主題活動,編排小戲、三句半、快板書、歌舞等節目開展巡迴演出80餘場。組建了烏蘭牧旗“草原輕騎兵”宣傳小分隊,深入村社開展 “藝術扶貧服務人民”等文化惠民活動260餘場,送脫貧攻堅感恩奮進掛曆16000多份,讓貧困戶知道恩從何來,明白惠在何處,自覺擁護黨的方針政策,積極投身到脫貧行動中來。

注重拔窮根,變“我要脫貧”為“我能脫貧”。注重增強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智慧和能力,幫助貧困群眾靠自己的雙手改變貧窮的命運。建立了《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就讀信息數據庫》,確保貧困戶子女就學“一個不少”,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2482人次545.8萬元。同時投資1.3億元集中改善了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全免費就近就學,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同時,常年組織培訓團隊專門開設了木工、砌築工、油漆工、挖掘鏟運、種植業、養殖業等扶貧攻堅培訓項目,併為每位培訓學員補貼600—1000元,讓每戶貧困戶至少有1人掌握一門勞動技能,2016年以來累計開展貧困戶技能培訓44期,參訓人員1345餘人次。對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但缺乏創業資金的貧困戶,開闢創業擔保貸款“綠色通道”。截至目前,新增小額信貸資金5501.88萬元,覆蓋貧困戶1202戶,為涉農企業和農戶落實產業扶貧貸款3.4193億元。

堅持真幫扶,變“我能脫貧”為“我必脫貧”。堅持精準幫扶,創新方式方法,支持和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決不讓一戶一人掉隊。實行縣鄉村三級聯動,選派黨員幹部、駐縣企業和致富帶頭人對貧困戶實行“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實現325個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村、10822 戶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幫助貧困群眾建成高效節水灌溉農田9.7萬畝,綠色標準化種植面積8.5萬畝,冷涼蔬菜種植面積達5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實施脫毒種薯推廣面積達到2萬畝。引進北京金地世紀和新疆絲路花麒兩家養驢企業,建成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廠84個,農牧業加工企業24家,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253家。爭取京蒙幫扶項目15項,落實幫扶資金9382萬元。深化自治區廳級單位、市處級單位幫扶,直接投入幫扶資金46.88萬元,協調資金500多萬元。實施“萬企幫萬村”行動,共有41家服裝、合金新材料企業與64個村結對,實施服裝、噸袋加工,帶動貧困人口201人,人均增收9000多元。

突出產業項目帶動,建成投運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39.675兆瓦、保障700戶貧困戶,每年穩定增收3000元;村級光伏電站38.467兆瓦,為64個村集體經濟注入新動力。推行“菜單式”、“訂單式”產業扶貧,帶動5200戶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創新電商扶貧,註冊“德誠善禮”電商公共服務品牌,組織銷售農特產品2600多萬元,帶動貧困人口934人。建立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41家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人口1776戶3548人,戶均增收1800元。

脫貧攻堅除了物質扶貧,更重要的是樹立貧困人口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讓他們更有信心、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勞動擺脫貧困,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

化德縣扶貧工作把簡單的“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再從“我要脫貧”變為“我能脫貧”,最後把“我能脫貧”變為“我必脫貧”,讓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的成果,實實在在感受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同步進行帶來的新變化。(田禮軍)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扶貧先扶智 脫貧攻堅行穩致遠 ——化德縣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帶來的新變化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扶貧先扶智 脫貧攻堅行穩致遠 ——化德縣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帶來的新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