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三峽大壩,我們會缺電嗎?

有人曾問我:沒有三峽大壩,我們會缺電嗎?

我的回答是:長遠來看,不會;短期來看,會有局部缺電。

因為在不同的時期,全國範圍內的用電需求量、裝機容量、經濟發展形勢、火電規模等等都是不同的,這些因素的不同會直接影響到,假如沒有三峽,我們是否會缺電這個問題的答案。

對於這三個時間維度,簡明扼要的可以概括為:假如沒有三峽,在三峽工程建成的那個時候我們不會缺電;但建成後很長時間內我們會缺電;現如今我們不會缺電,但是如果沒有三峽,其它替代方案沒有三峽工程這麼經濟。

一、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自古以來就是川渝出關第一險灘,當年從此出關的人都冒著生命危險,每次平安出關,都會歡呼慶幸躲過一劫。當年眉山三蘇蘇洵、蘇轍、蘇軾從此出關進京趕考,一出三峽險灘,看著眼前的一馬平川、風平浪靜,蘇軾情不自禁的吟出了:

今朝脫重險,楚水渺平蕩。

後來,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被貶到巴蜀,到再次啟用他時,他依舊沿著前輩蘇東坡的足跡重走三峽,出關之後,他慶幸: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灩澦關。

如果沒有三峽大壩,我們會缺電嗎?

黃庭堅書法

到了新中國,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自古以來的第一險灘三峽,終於完成了自然景觀到工程景觀的轉變。

1994年,三峽工程正式開工,由於國內GDP增長率連續幾年超過百分之十,工業電力需求極為旺盛,那時的中國處於極端缺電的尷尬地步,甚至連首善之地北京都會經常拉閘限電,在之前,甚至計劃改革委員會的宿舍也曾經被拉閘限電,其缺點程度可見一斑。

1993年4月23日,電力工業部、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簽訂了聯合辦電協議,其中第一個目標就是:到1995年北京基本不再拉閘限電。作為中國的首都,電力供應尚且不能保證,中國範圍內的缺電情況可見一斑。緩解全國範圍內的缺點窘境,這也是推動三峽工程開建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在三峽工程尚未併網發電的時候,重慶市就特別提出:重慶為三峽移民做出了重大犧牲,應該分到更多三峽工程的電。但是等到三峽工程在2003年6月正式併網發電前的幾年,真正需要規劃三峽工程的輸電走廊修到哪裡、也就是三峽的電賣給哪些省份時,國內的供用電形勢又發生了變化。

如果沒有三峽大壩,我們會缺電嗎?

輸電通道修建

97年亞洲經濟危機剛剛過去,投資放緩、GDP增速也不理想,所以當時全國大部分地區正處於用電低谷的時期,當初一個個“求電若渴”的省市紛紛“約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途而改道”:

重慶市表示:重慶為三峽移民做出了重大犧牲,不能再接受三峽的電了

河南說自己以火電為主,也用不著三峽的水電;

江西說自己是一個農業小省,不需要多少年(好熟悉的臺詞,十多年以後江西拒絕雅中直流也是同樣的理由,連用詞都不帶變的,可謂吾道一以貫之);

安徽也說自己是農業省,而且有兩淮煤礦,不需要三峽的電。

只有江蘇、上海、浙江這三個財大氣粗、經濟發展迅速的省市,始終是你來多少電,我就能吃多少電的饕餮風格。

二、韻腳會相似,結局卻不同

馬克·吐溫有一句名言:

歷史不會重複自己,但會壓著同樣的韻腳

這句話對於二灘電站和三峽工程實在過分吻合。三峽壓著和二灘一樣的韻腳從歷史中走來,但是卻沒有重複二灘的覆轍。

如果沒有三峽大壩,我們會缺電嗎?

二灘電站

他們很多時候,歷史真心充滿無數巧合,三峽工程此時的情況跟二灘電站何其相似,當初規劃建設的時候,各個地方都豪情萬丈的說來者不拒,可惜建成之後偏偏遇到經濟不景氣(98年經濟危機),各省市電網當初都是各自獨立的割據勢力,因此也願意照顧本地的發電企業,造成了極大的產能浪費,僅98-00年這三年,就棄水190億千瓦時,讓國家心疼到不行。

面對這種香餑餑變成燙手山芋的情況,當然不可能再重蹈二灘事件的覆轍,並且,03年的電網,不再是98年時各省電網各自獨立的割據情形,二灘電站事件之後,加強各省級電網、區級電網的互聯已經成為共識,打破了省級電網各自為政的僵局。因此,為了處理三峽工程的電量,當時成立了以王駿牽頭的三峽分電小組(王駿真心是青年才俊,00年以一篇《令人沮喪的電力改革》直達天聽,有力推動了電力體制改革的發展,可惜在14年落馬),將三峽電力以分配的形式給分配到各個省市。江蘇、上海等經濟發達之地,也是當時分配電力的重頭戲。

當時,三峽工程規劃的第一條±500kV輸電線路是送到江蘇常州的三常線,後來還建了送到上海青浦的三滬線。再後來,由於廣東電網缺電嚴重,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高級官員立下軍令狀:05年以前不向廣東通過西電東送完成1000萬千瓦的目標,我們辭職。因此,在2000年8月的會議上,決定增設一條三廣線,向廣東供電。

如果沒有三峽大壩,我們會缺電嗎?

跨越千山萬水的電網

可見,在三峽工程建成的時候,除了江蘇、上海、浙江、廣東等地,三峽周邊的地區並不是十分缺電,如果沒有三峽工程,並不會對他們造成太大影響。

但是在三峽工程建成之後,中國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經濟騰飛,缺電又成為了限制各省市發展的瓶頸之一,當初打死不想要三峽電力的各省市,此時又改變了口風,例如一向表態積極的重慶又開始責怪當初三峽為什麼不給重慶多供電,造成了他們的用電緊張。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三峽工程給全國十個省市的供電,極大支撐了各個省市的發展,為各省市的經濟騰飛貢獻了自己的電力能量。

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如果把時光從歷史移到現在,直觀上看,隨著全國電力大發展,三峽工程的重要性似乎逐年降低。在2017年的統計數據之中,裝機容量2240萬千瓦的三峽工程只佔全國總裝機容量的1.26%,即使只算水電裝機容量,三峽工程也只佔其6.57%。並且,雖然三峽工程依舊是目前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的水電站,但是隨著裝機容量1020萬千瓦、1600萬千瓦的烏東德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未來將陸續併網發電,三峽工程的重要性會進一步降低。因此,可能會產生一種錯覺,三峽工程重要還是那麼重要,但是似乎並不是那麼不可或缺了。

但是僅僅討論水電站的裝機容量,並不是一種客觀的標準。水電站的裝機容量是一個重要方面,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其輸電工程的建設,也就是是否容易送出。無論是烏東德水電站,還是白鶴灘水電站,甚至包括已經併網的溪洛渡、向家壩電站,都在千萬大山的包圍之中,不僅離我國的負荷中心十分遙遠,而且跨越無數崇山峻嶺建設輸電通道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在這一點上,位於宜昌的三峽工程的地理優勢就十分明顯了,九省通衢雖然只是武漢的美稱,但是從這一稱號也可以看出湖北省的地理位置上處於四通八達之地,並且,宜昌處於西南地區千山萬嶺奔赴平原的第一站,宜昌一地,分開了高山和平原,如果你從成都或者重慶坐火車路過過宜昌,你會對這一點的直觀印象十分深刻:到達宜昌之前,火車出沒於一個隧道連著一個隧道,甚至有的隧道能通行幾分鐘,彷彿無窮無盡,一旦到了宜昌,再繼續走就很少能遇到連綿不斷的隧道了。就像千年之前杜甫所寫的“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樣,群山萬壑奔赴荊門(此荊門為泛指,昭君故鄉為宜昌市秭歸縣),到宜昌戛然而止。

因此,在三峽工程建設輸電線路,絕大多數時候並不需要跨越崇山峻嶺(向重慶除外),特別是向上海、江蘇、浙江、廣州等用電大省架設輸電線路時,不僅絕大多數時候是令工程項目組十分舒服的丘陵和平原,而且路程相對而言也很近,這也是為什麼三常線、三滬線,包括後來的三廣線,都只需要500kV輸電線路就可以滿足。而向家壩、白鶴灘等地,如果要把自己的電能輸出到用電大省,非得交流1000kV或者直流±800kV不可,因為它們離負荷中心太遠了,500kV的電壓等級滿足不了。

如果沒有三峽大壩,我們會缺電嗎?

特高壓輸電線路

位於金沙江下游的向家壩、白鶴灘、烏東德、溪洛渡等水電站,在建設輸電通道時,不僅需要更高更復雜的電壓等級,而且還需要跨越更困難、更復雜的崇山峻嶺,遠遠比不上三峽工程如此的距離近、修建難度小。

因此,就如今而言,我們如果沒有了三峽工程,會不會缺電呢?答案是不會的,但是要彌補三峽工程這麼大體量、高質量的水電,則需要我們的國家付出更大的時間、精力、金錢代價,得不償失。因為三峽註定是中國歷史上性價比最高的水電站之一。

所以,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如今的現實生活中,三峽工程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