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藍谷銷量第一不等於實力第一 2019年扣非後淨虧8.74億元

作者:鄭正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北汽藍谷銷量第一不等於實力第一 2019年扣非後淨虧8.74億元

4月21日,北汽藍谷(600733 .SH)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北汽藍谷2019年實現總營收235.89億元,同比增長30.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92億元,同比增長25.5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虧損8.74億元,扣非淨利潤同比下跌19.78%。

北汽藍谷銷量第一不等於實力第一 2019年扣非後淨虧8.74億元

報告顯示,北汽藍谷2019年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和政府補助,其中政府補助金額高達10.42億元。也就是說,除去政府補助部分北汽藍谷很可能淨利潤是負值。由此,針對北汽藍谷究竟是否具備自主持續盈利的能力,投資者心裡不免“打鼓”。

北汽藍谷銷量第一不等於實力第一 2019年扣非後淨虧8.74億元

“銷量第一”不等於實力超群

資料顯示,北汽藍谷是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新能源”)創立於 2009 年,是我國首家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據悉,北汽新能源擁有整車、核心零部件研發和市場銷售等產業鏈協同完整的運營體系。

從北汽藍谷的背景介紹來看,無論其資歷還是產銷實力都比較亮眼。同時,按照其年報中的描述,北汽新能源自 2013 年以來連續七年保持國內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第一。

不過從公開數據來看,北汽新能源“七年銷量第一”的榮譽,現實意義卻似乎較為侷限。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比亞迪純電動汽車累積銷量9.7萬輛,超出北汽新能源銷量的49%。2019年全年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150601輛,也就是靠著下半年的發力,北汽新能源才終於以微弱的勝率反超比亞迪。

北汽藍谷銷量第一不等於實力第一 2019年扣非後淨虧8.74億元

(搜狐汽車:2019年上半年純電動汽車品牌銷量統計)

由此可見,儘管北汽新能源能夠蟬聯“全年銷量第一”的寶座,但實際上優勢卻並不明顯。其次,透過公開數據分析不難發現,北汽新能源的產品在品牌聲量和發展潛力上也都顯得稀鬆平常。

根據2019年巨量引擎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用戶對新能源汽車品牌主動搜索量top10中未出現北汽新能源的大名。由數據可得,消費者瞭解意願較高的品牌基本集中在諸如蔚來、小鵬、威馬等新勢力造車品牌上。

這也側面反映了這些新能源領域的“後起之秀”們擁有極高的發展潛力,而一旦這些“潛力股”奮起直追,北汽新能源的市場份額將很難保證不被挑戰。

北汽藍谷銷量第一不等於實力第一 2019年扣非後淨虧8.74億元

彙總來看,從市場綜合表現切入觀察,能夠證明北汽新能源實力的證據似乎只剩一個“七年銷量第一“的名頭,而這一名頭在市場越發複雜的背景之下,一來穩定性較弱,二來也並未對其未來長久發展形成明顯的助陣作用。

經營狀況也讓人擔憂

當然,上述指標都具有動態變化屬性,未來會是怎樣的格局誰也不清楚。但僅看當前,北汽新能源的綜合情況也同樣不太“美觀”。

除去北汽新能源全靠政府補助實現正向淨利潤這一點,事實上其已連續3年陷入扣非後淨利潤虧損的狀態當中。同時,北汽新能源其他的財務指標也已顯現出一些跡象。

北汽藍谷銷量第一不等於實力第一 2019年扣非後淨虧8.74億元

據瞭解,2019年北汽新能源總體營業成本同比增長32.92%,財務費用同比上漲342.29%,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同比上漲9.09%和20.16%,營業外款項支出增加249.80%。相應的,作為其營收主力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板塊毛利率下降1.34個百分點。更糟糕的是,其純電動乘用車產銷量分別下降-59.75%和-4.69%。

對此,北汽新能源表示導致公司發展不夠景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宏觀經濟政策導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新能源行業各方資本加速進場爭奪市場等。不難發現,北汽新能源並未在自身經營方面著過多的筆墨。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家以汽車產銷為主業的公司依賴政府補貼盈利,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北汽新能源目前最需要做的,想必是靠自身努力,完善經營及產銷方面的營運,從而消除消費者因其財務狀況透射出的”警報“而對其經營能力產生的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