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一場互聯網之夢

20年前的互聯網之夢

心恍然,20幾年的互聯網時代已過去,20年前的預測,逐漸成為現實,卻又演變成噩夢。

約莫20年前,和位博士聊天,談到互聯網對現代社會的影響。我們談到8848,易趣,阿里巴巴,談到西祀衚衕,西陸論壇,QQ。欣欣然對地球村的發展感到興奮,覺得有著無限可能和希望。

我們還談到互聯網對政治社會的影響,或許是過於樂觀,我們覺得互聯網會帶來一種新的民主形式,使得國家之間國境線更加模糊,政治的權力會更加分散,互聯網民主形態會出現。畢竟當時的名言就是,“沒人知道互聯網另一端是不是一條狗“,“互聯網面前,人人平等“。

失去的,總要奪回來

時間如流水,一開始互聯網社會就如同我的預想一樣快速發展。天貓淘寶京東,互聯網經濟百家齊放,新經濟模式改變了傳統經濟模式。

阿拉伯之春的發展,互聯網媒體充分參與,個人的力量匯成了革命的燎原大火。歐盟的發展,也遠快於想象。

在國內,西陸沒落了,我跑到貓撲,接著是開心網,博客,微博。而國外,myspace,臉書,推特,油管,也是日新月異。互聯網輿論變成左右社會的一股洪流,不可阻擋。

可惜,社會是平衡的,有人得到了,必然有人失去。互聯網只是一種工具,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當舊勢力者逐漸重視失去的東西時,資本的力量開始發力。

互聯網對社會影響最重要的是什麼?20年前我們討論的結果就是:

  • 第一,信息大爆炸
  • 第二,信息平等
  • 第三,速度

互聯網神話崩潰的開始,也在於它的優勢,這點是我們當時考慮不足的。

社會的變遷是需要積累的,這種積累不僅在於資本的積累,也包括了人和思想的積累。過快的發展,沒有深厚的基礎,最終的發展往往是畸形的,不穩定的結構。

互聯網速度和新舊勢力的對立

我們想到了互聯網對新新人類的影響,但是卻忘記了互聯網的技術壕溝,帶了一大批被互聯網社會遺忘的“信息窮人“。

這裡指出所謂信息窮人不是指財富的窮人,而是不願意接受或者沒有能力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人群,包括舊經濟模式的資本家,宗教思想的得益者,舊模式的受益者,缺乏互聯網知識的普通人等等。

本來在過去歷史的發展中,也有類似的人群出現,然而過去歷史的發展是漸進,比如說車輛的發展替代了馬車,這種替代不可能很短的時間發生,從汽車發明到汽車的常用化的時間,足夠大部分馬車伕轉換職業,車行老闆購置新的汽車代理馬車,除非你不想改變,而被時代淘汰。

然而,互聯網時代發展太快了,大量的信息窮人莫名的在20年左右大量出現,而這種信息貧窮又帶來了生活的困苦和資產的流失。窮苦帶來的不滿,也帶來了舊勢力反撲所需的人的積累。

那麼思想的累積呢?互聯網時代新變化對舊有思想最大的衝擊就是國家民族宗教的概念。

再過去,由於物理上的隔閡,形成了鮮明地域文化,在這種文化基礎上形成了城市,民族,國家,以及宗教。而互聯網的信息大爆炸打破了舊文化在信息上的物理隔閡,文化上的獲取和對比,變得輕而易舉。在新一代信息“富人”面前,舊文化的基礎變得很可笑和落後,而這種價值觀所造成的衝突也在互聯網的速度下,短時間內變得越來越尖銳。

對於信息窮人來說,新思潮簡直是對自己人生價值的否定,這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個人尊嚴的問題。這種尖銳的衝突在過去是要經過多代人的緩慢傳播和傳承才能完成新老的更替,而互聯網速度下,完全忽視了過程,直接把問題放在了雙方的面前。

於是,舊勢力反撲的思想積累也完成了。

20年後,頑固勢力開始反撲,特朗普的美國第一,宗教恐怖主義,歐盟的沒落等等。精緻利己主義的思想,不但適用於個人,實際上也適用於國家,宗教。

怎麼辦?

在過去,怎麼辦,革命唄。阿拉伯之春就是這種想法的體現,然後最終現實證明行不通。

因為過去的衝突是基於物理隔離的,比如說階級矛盾,國家矛盾,宗教矛盾,都是基於人的生活圈,群體而展開,這樣很容易從思想轉變成互相認同的團體,進而形成改變現實社會的力量。

而新時代的矛盾,主要是基於互聯網開始,也就是說矛盾雙方在物理上是完全交錯混雜的,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夫妻,是父子,這種互聯網的隱秘和平等性造成了新時代烏合之眾。

簡單說,我們互相認同對方的思想,在互聯網上是好友,但是我們互相不認識現實中的身份。互聯網陌生人,搞搞網紅熱點或許可以,聯合起來搞革命就是痴心妄想,最終不過是給他人做嫁衣了。

除了人的積累無法實現,第二個問題就是思想的積累,目前也沒有個定論,互聯網的信息大爆炸,造成了舊思想的崩潰,和卻無法形成新的主流思想,最終就是各種不同的,甚至矛盾的思潮在社會上互相試錯,這種試錯的代價就是社會的大量浪費。

破壞遠比建設容易。

我們還需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